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秋 燥

在四季氣候中,中醫將<strong>“燥”

列為秋季主氣,認為“燥”是秋季最易傷人致病的邪氣。近日來,部分人出現了<strong>皮膚髮緊、口乾舌燥、鼻腔乾燥、喉嚨發乾、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結等症狀,這些症狀不是大家所認為的“上火”,而是“秋燥”引起。肺喜潤而惡燥,秋季氣候乾燥最容易損傷肺。

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梨有生津止咳、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對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乾咳等症狀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是要預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了。

中醫素來有<strong>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肺乃嬌髒,秋燥常能灼傷肺陰,進而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狀。

秋季燥邪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於熱,一偏於寒。<strong>溫燥多發生在初秋,表現為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喘、咽喉幹痛、鼻幹唇燥等燥熱症狀; 而<strong>涼燥多發生在晚秋,表現為惡寒無汗、鼻塞、嘴唇乾燥、連續乾咳等,伴有津液不足的現象。

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方 法


中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strong>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strong> 下面推薦幾種中醫茶飲方治秋燥,可煮水15—20分鐘,全家飲用。

潤燥清火

連翹6克、薄荷2克、石膏6克、生地9克、甘草3克、草決明10克。

適應症:燥氣化火,耳鳴目赤,牙齦咽喉腫痛。

<strong>生津益胃

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玉竹10克、冰糖3克,生山楂3片。

適應症:舌燥唇乾、不思飲食,舌紅無苔,熱病後胃津未復。

<strong>潤腸通便

杏仁10克、桃仁10克、金銀花9克、玄參10克。

適應症:大腸受熱、大便乾結、口腔乾燥。



烏梅青果茶

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strong>烏梅,生津止渴,增進食慾;

<strong>青果,具有清熱、利咽、生津的功效,多用於用於咽喉腫痛、咳嗽、煩渴等;

<strong>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清熱潤肺,養陰熄風,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效;

山楂消食積,菊花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特別的滋潤給特別的你

防秋燥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strong>【烏梅青果茶】尤其適用於咽炎、用嗓過度及吸附大量顆粒物人群,每盒內含20小包,可飲用20天。

購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