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作為一名家長,如果體育終將成為孩子的一個人生經歷,那我們應該給這些孩子帶來些什麼?

清華教授李稻葵曾說,有體育特長的人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那麼愛體育運動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父母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他們將影響著孩子的體育生涯,作為一個練體育的孩子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美好的運動經歷時,也應該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健康而又樂觀的人。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1、一開始讓孩子練體育是為了開心


在這個社會中,大部分家長都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對比,無論是做什麼,總想去分一個高下,即使是練體育也是一樣,但家長們對比孩子成績高低的時候,卻忽略了讓他們運動的初心。

有的孩子選擇一項運動可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有的孩子可能是為了能和朋友長時間相處,還有的可能只是為了鍛鍊身體。為了能夠保持或增加孩子們訓練的動力,我們需要找到孩子願意訓練的原因,然後支持它。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2、訓練中有比贏更重要的


父母喜歡爭輸贏,小孩子更喜歡一較高低。當他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是非觀之前,在孩子看來,贏了比賽就是成功,輸了比賽就是失敗,這種觀念會往往讓孩子變得十分沮喪。

在這個時候,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贏這件事的意義。試著讓孩子根據自己或團隊場上的表現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比起結果,專注於場上表現更能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比賽本身。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指導來明白怎樣處理與成功之間的關係。當贏的比賽的時候,兩件事可能會發生。1.長時間的獲勝導致孩子驕傲自滿。2.相反,由於贏卻害怕輸,想要贏的壓力導致過度緊張,失常發揮。如果發生了這些事情,我們一定需要給孩子很多的鼓勵和積極的支持。非常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明白他自身的努力和對運動團隊的貢獻要比最終的比分重要。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3、輸是不可避免的


沒有哪個人會一直贏,輸是不可避免的,巨星尚且有輸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在輸掉比賽後,孩子必須要接受輸的事實,這是體育比賽的一部分。比起給失利找藉口,孩子更應該做的是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原因可能包括高強度的對抗、太多失誤、對於比賽準備不夠充分,或者自己的態度有問題。

不管什麼原因,孩子們都需要賽後進行一個總結。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平時訓練中,提高自己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這樣在下一場比賽中,他將做的更好,有時候,獲勝未必就比輸更有價值。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4、定一個小目標


王健林的“一億小目標”讓人望而止步,但他所說的“制定計劃和目標”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孩子來說,可以通過對比現在與以前的表現來決定是否孩子有所進步。孩子們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是讓他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而獲得了自己想要的。

比如說,通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孩子在體能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努力的付出是可以得到回報的。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就會不斷的給自己定一些實際的目標,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完成。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5、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曾經有一位在文章下評論:我踢球只是因為我喜歡,不是為了進國家隊!歐洲的足球教練都很認同這樣的一個理念: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一場比賽也好,足球生涯也罷,過程遠比最終的結果重要。踢球未必要去贏下冠軍,也未必要去進國家隊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

比賽的過程往往要比到手的獎盃來的更有價值。成功來自於自律、毅力、付出代價和遵守規則。逆境中建立韌性;團隊合作帶來團結。個人的天賦和成就同樣是非常有價值的。作為孩子的家長,你會要求孩子跑的更快一些,踢得更有力一些,努力把比賽拿下。但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我們的教導能夠超出這些範圍,能夠帶給孩子更多像上面這些終身受益的東西。

家長應該給練體育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孩子練體育應該是快樂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會問,這種快樂的訓練需要付出代價嗎?答案就是“有時是需要的”。

我們反過來說,小隊員可以為了贏得比賽而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她只專注於場上的比分,而忽略了體育本身在這個年齡段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應該是快樂和享受。

比如說,一位教練為了讓球隊贏下聯賽中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惜一切代價,最後帶來的是一張紅牌、五張黃牌、一名球員整個賽季報銷和三名球員傷停一週。而裁判員的報告中指出這支球隊雖然贏得了比賽,但卻違背了體育精神:球員們髒話連篇,教練和家長們不斷的干擾對方球員和場上裁判。這不應該是體育帶給孩子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