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膏匠|看熬膏大師呂柳蔭的“膏”樣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亙古神舟,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時光中,孕育了無數瑰寶,瓷器、茶葉、玉酒、絲綢,其中以中藥影響力最大,膏滋為其一分支。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1

膏的前世今生

何為膏?

半流半固,夏能掛旗,冬能拉絲,滴水成珠,晶瑩剔透,入口即化。

凝者曰脂,釋者曰膏,後泛指熬製的濃稠汁狀物。

近代名醫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故俗稱膏滋藥。”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唐、宋時代,膏方的製作、使用方法日趨成熟,到了明、清時期,膏方已被皇家貴族,達官貴人廣泛應用。

唐貴妃楊玉環,清太后慈禧,為了保持容顏不老,都有長時服用膏滋的習慣。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2

熬膏巨匠呂柳蔭

熬膏大師呂柳蔭與膏滋打了一輩子交道。

他說,當師父交給你一個組方,不是照方抓藥便可,得用心去琢磨。

從組方中,你得猜出師父的開方思想;從藥材中,你得看出適合哪種人服用。如果盲目膜拜方子,藥效就會大打折扣。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呂柳蔭,1951年出生於廣西全州,一直從事中藥炮製和製劑工作,後成為藥劑師、主管藥師等。

這個熬了一輩子膏方的老藥工,始終堅守著一份情懷,就是要紮紮實實把每一罐膏熬好。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1

呂老父母

十七年的風雨無阻,呂柳蔭老師一直在奔波,不是在全國各地尋找上好道地藥材的路上,就是對著藥典膏方進行不眠不夜地研究。

有過無數次的低谷、挫折,家人、朋友也曾多次勸說讓他放下。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2

呂老童年

但是呂柳蔭老師卻堅持的說:“膏方是我國傳統醫藥學的瑰寶,我要熬下去,直到膏滋發揚光大”

就是這個“倔老頭”的堅持和不放棄,才有瞭如今的旗黃膏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3

膏滋是怎麼熬成的

膏滋好不好看配方,靈不靈看熬製。

旗黃膏方用的是古代八繁之法熬製,十二小時浸漬,三道提取,四次濃縮,四十八小時化膠,武火三次熬煉,方能文火收膏,其間又經選、制、洗、泡、煎、秘、濾、收等八道煩瑣工序。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蜜煉收膏,將蜂蜜熬到140度高溫,開始冒魚籽泡之時,將熬好的膏滋倒進蜂蜜中,攪拌,收膏,這樣做出來的膏滋金黃透亮,能放置兩年不腐。

旗黃膏有養生駐顏之效,需要長期服用,達官貴人一購就是幾百金,古代沒冰箱沒化學防腐劑,蜂蜜防腐,是旗黃膏傳承者無數次摸爬總結出來的方法。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在熬製工藝中,所用的“水、蜜、器、火”也都各有講究,都有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密技。

例如:“水”有泉水、雨水、雪水等等之分;根據服用者的症狀不同,“蜜”有槐花、菜花等各種花蜜之分;由於忌鐵器,“器”又有銀、銅、陶、竹等等之分;熬製用“火”,有文、武、中火等等之分”。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煮汁過程要不停地攪拌,一站就三個小時,熬好的湯汁要經過兩次沉降、過濾,然後接著熬,一天下來,熬膏者腿腳麻木手臂痠痛,完事後,往往是腿拖著走,手臂酸得抬不起來。

呂老說,你在熬藥,藥在熬你,你熬得住幾分,藥的靈性便熬出幾分。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04

藥材篇

呂老口頭禪:熬膏是熬出藥物的精華,沒有好藥就熬不出好膏。

一方水土長一方藥材。

同一藥材,因品種、產地、年份、採摘季節的不同,所含的成分及藥性都有一定的差異。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藥劑師要根據開方醫師組方中藥材的作用對同一藥材進行甄別選擇,使用上好的道地藥材熬製才為最佳。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人參,選用的必須是蘆頭上有三個碗以上的長白山人參,三年以下的人參不如蘿蔔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枸杞,來自寧夏中寧的枸杞,果柄有白點、遇水不沉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阿膠,山東東阿的驢皮膠,光亮無雜質,斷面見光澤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其它如茯苓、黃精、肉桂、蘆根、桑椹、桃仁等,都需要看產地。

黃精需九蒸九曬,直到其味香甜,口嚼不刺喉。

旗黃膏藥效:延年駐顏、強身健體。

05

旗黃膏博物館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因其技藝價值,旗黃膏已列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呂柳蔭先生為傳承人,為了中華兒女能近距離地瞭解膏滋文化,觀摩熬膏過程,由金鷹生物醫藥公司出資,通山科奧園旁建起了一座中藥博物館。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古典建築風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古典建築風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千錘百煉鼎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展廳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九宮山紅土燒成的陶缸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滴水成珠

▼ 冬能拉絲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旗黃膏,金玉其外,精華其內,遇水即化,入口香甜,極易讓人產生好感。

博物館開館當天,除了聞風而來的消費者,各路專家都來參觀,醫學院的、從事中藥研究的、營養專家,膏滋專家。

大国膏匠|看熬膏大师吕柳荫的“膏”样人生

別人問功效,熬膏巨匠呂柳蔭一直強調說:膏,不是為了把病人治好,而是讓好人不得病。

並提筆寫下人生奉條:一生只熬一碗膏,心念歧黃志不移,但願世上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