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每个人从接受瑜伽练习起,都会思考瑜伽练习中“度”的问题。这个“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强度、长度和密度

从理论上讲,瑜伽练习无疑是健康的。然而,却不时会听到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练瑜伽会受伤的,不要练”

“练完瑜伽我的腰都闪了”

“练完瑜伽腰酸背痛,第二天都起不了床”

……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这一系列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瑜伽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练习,其中掌握它的三个“度”是十分重要的。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练习的强度

很多朋友在练习时都非常的认真,每个动作都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努力做到最好,结果往往会因为超出自己的极限而过度伸展,甚至受伤。

所谓“欲速则不达”,瑜伽练习一定不能追求速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心急气躁,做出超乎自己身体负荷的动作。

同时,有的学员因为没有经验,对伸展中“度”很难把握,这时教练就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词让学员认知自己的身体,安全地伸展。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锻炼一定要出汗才能达到效果,其实不然,瑜伽体式练习是一项在整个过程中都很舒缓、能保持自然的呼吸的伸展运动。

它不追求速度和强度,它的重点是在呼吸、在内脏、在脊柱上。这也是其它大部分运动无法锻炼到的地方。一定记住瑜伽练习应该是舒服、舒适的,身心愉悦的,练习完应该是更加有活力有精神的。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练习的长度

练习时间的长度跟练习的体式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当你身体保持的时间产生负作用了就应该停止,比如肌肉慢慢失去弹性,身体过软、无力。

瑜伽给我们的应该是柔软灵活,一味的软和一味的伸展,是病态的。瑜伽不是软体艺术。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形容身体气脉通了之后,身体会非常的柔软,就像新出生的婴儿一样软。这和瑜伽的软是一个概念:身体健康通达和谐自然的软。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练习的密度

练习瑜伽不仅要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但这个“序”是如何的?一张一弛中的“张”和“驰”的度又是怎么把握?这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评估的,这个时候专业的训练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每次的练习,特别是一段时间的规律练习后,可能会有一种感觉:每天都积极地用功练习,但进步不大或者干脆没有进步,甚至感觉疲劳,但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练习时,忽然发现自己更有活力和能量了,原先没有突破的瓶颈也顺利的突破了,有些完成不了的动作也能完成了,有些动作也更加稳定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这个练习的密度把握有待提高。一张一弛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或者说是张得太紧了,放松得不够。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所以

各位宝宝在练习瑜伽时

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去练习

不能攀比和追求速度

而且

专业的瑜伽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效果与自己盲目练习截然不同哦

\(^o^)/~

练习瑜伽要把握的三个“度”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