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政府、地产商、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大战场

1、中国房地产正在进入急冻期

金九银十,本该是中国房产交易的旺季,但回顾整个九月,既不金也无银,成交量不仅比往年同期缩水,单单和八月相比,很多大城市的房屋交易量也是大幅度下跌。

数据显示:

深圳新房九月的成交量比八月减少了39%,掉了将近4成;
深圳二手房九月的成交量比八月减少了30.5%,掉了超过3成。比起去年同期,减少了23.7%。 武汉(二线城市的代表)新房九月的成交量比八月减少了25%;
宁波新房九月的成交量比八月减少了32%。

......

二手房市场:

《经济参考报》说全国10个受监测的样本城市,今年九月份二手房交易量比起八月份下降了15%,和去年九月相比,下降了11%。

很明显,从今年夏天到秋天,中国房地产正在进入急冻期,房产交易量萎缩,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虽然在八月份的基础上站稳了脚,但交易量缩水很大。

其中,深圳情况较特殊,因深圳七月底发布销售禁令,个人买房3年内不许转让,通过这种方式打击投机交易,这也是直接影响房屋交易量下跌的原因。

但是,不能用个别城市的房屋禁售令,去解释为什么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急冻期。

而是有更为普遍的原因。

造成这种交易清淡的情况,根本原因是城市居民的财务安全感受到了严重动摇。

城市居民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和就业的稳定性产生了怀疑,更加不愿意在房价高位时入市,背上沉重的负担,万一以后失业了,收入降低了,还不起每个月的月供怎么办。因此,城市居民不愿意再承担这个风险。

目前,国内消费品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等,都会强化这种不安全感。

2、游戏玩家间的博弈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大博弈,主要是三个游戏玩家间的博弈。

政府的限价、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市民的消费力,看谁先撑不下去。

游戏的第一战区:政府的调控和限价

所谓限价,是既限制涨价,也限制降价。其中,限制降价是不可避免的。

政策上是限制涨价,贯彻高层“房住不抄”的号召,打击投机客和房地产泡沫的累加。

但另一方面,房地产商们竞争性的降价促销,也是要限制的,因为这很容易形成恐慌性的抛售压力,会造成资产价格暴跌。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面积的早先购房者,他们房子现在的市场价值还低于没有还完的贷款,成为负资产,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断供潮,这些购房者可能干脆就把房子甩回银行,不交月供了,反正也是亏。

一旦游戏里有玩家退出,就破局了,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也就是危机爆发之时。

游戏的第二战区:消费者们的抗压能力

1、消费者和房租之间的战斗,体现在买房和租房两个决策之间能够徘徊多久,房租的持续上涨,会让等待房租下跌的消费者们淡定多久?

2、消费者和房地产商的战斗

消费者心理博弈过程:

一部分人会想,“反正大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到怎么都买不起,目前的价格如果不再腰斩一半,我就是不买,就是淡定。” 另一部分人会想,“政府要保房价,跌也跌不到哪去,那我还是早点买房算了,早买早住。”

这也就是,民众正在萎缩的消费力和房地产商们只想通过有限降价就解套的图谋,两者之间的竞争。

要么就是消费者先撑不住,降价就买了吧。要么就是房产商先撑不住,继续多降点价。

3、有心报国,无力接盘

中国房地产市场就是政府、房地产商、消费者这三方的博弈大战场,三方纠缠在一起,环环相扣。

而这个战场又分成两个战区,在政府限价的战区里,经受考验的是房地产商的资金链。

在等待房子降价的战区里,经受考验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力,购买力又体现在消费者承受房租上涨的耐受性,和能不能接受房价只在现有基础上有限下跌。

按照市场以往经验,往往是消费者先撑不住,觉得房价差不多了,就可以买了。

而现在,大家想撑不住,想出手,都没有条件。因为消费品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韭菜们已经割无可割,资金要么亏在股市里,要么黄在P2P里,要么冻结在楼市里,想冲动一把都掏不出钱来,房价如果不降到一定程度,想当韭菜的人们都有心无力啊!

只能感叹:有心报国,无力接盘。

中国楼市:政府、地产商、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大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