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法中断肉的辩证思考

在佛法了义教法中,必须断肉!《楞伽经》是三藏佛法中所讲佛的自证境界,最后一章明确佛弟子是要断肉的,这也是了义的说明。佛在其它经典里,因为是对机方便说法,是为了顺应世俗之人根性,方便地开示了三净肉说法,是为了弟子们方便修行,成就世俗信众供养功德,这不仅是施食者供养出家人,本身生命的肉也是对于佛弟子的无意身供养,而且佛祖也曾经以身饲虎供养众生,可见佛法在世俗利益方面是顺应世俗的,并不强制断肉!而了义教法,主要是针对地上菩萨,或者以慈悲心为主的修行人。佛法是智慧的,所以短肉与不断肉是辩证的,但是不断肉者,必须要明白究竟是要断肉的,修行到了可以断肉生活,或者需要断肉修行时,就要修断肉行。大众一般是吃肉的,但是开始修行了,往往断肉。但是到了菩萨地,为了彻底让学者明白一切皆空无自性,往往又喝酒吃肉来破开修行人的我执与法执心。即便喝酒吃肉已经形成习惯的明心见性者,当他大悲熏心,需要以慈悲心示现给弟子们,那么他就必须戒除喝酒吃肉以及花姑娘。所以吃肉问题离来争议很大,但是佛法本身是圆满地说明了此事的。究竟来说,众生互相伤害是大恶业因果,因此了义教法是断肉。但是随顺众生方便,成就众生供养功德,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持三净肉!或者佛菩萨为了对治人我执重的弟子,示现究竟空智,就以染法对治执着!所以,吃肉这件事,在慈悲,智慧,方便时,使用方式是灵活的,都是为了对治!对治众生吃肉恶业因果,修行人以断肉对治!而当修行者有法执,菩萨又以上空智来对治其下智!当修行者没有慈悲心时,就要以修慈悲心来对治,而当修行者虽有慈悲心,却无上智,那么同样可以用究竟空智来对治其下智!如果有人非常聪慧,却没有大慈悲心生起,或者执着空智,那么也是法执,这样子也可以用慈悲心之行,让他虽然明白性空之理,但是缘起之苦也是真实不虚,来引导他的修行!而慈悲,空智,方便本身也可以互相对治的,只要是有法执,皆要对治,因为究竟第一义佛法,超越分别妄想思维的,但有执着,皆成障碍!因此,总结一下:吃肉与不吃肉,在慈悲方面,智慧方面,方便方面,都可以为了自渡度他而设立!众生离苦得乐,追求上智,因此生死都要究竟脱离,何况吃肉的习气呢?不脱习气,如何离苦?这是慈悲角度看问题。从智慧和方便角度,透悟空性,那么心里就不会执着缘起法,以及法执,自然手段千变万化,自己成长,同时也利益众生!未得同体大悲心者,应该修慈悲心行,断肉是必要的。已得佛心者,以大方便利益有缘,并不强制断肉与不断肉。所以,自己看着办吧,自己处于哪种境界需要对治,不就很清楚了么。

关于佛法中断肉的辩证思考
关于佛法中断肉的辩证思考
关于佛法中断肉的辩证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