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紙上談兵”,忽略趙括英雄

趙括實在是一個悲劇性的英雄。

提起趙括,許多人的印象中是一個負面的人物形象,他的成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長平之戰的戰敗,而是被後人不知何時總結出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許多人瞭解趙括,就是從這個成語開始的,由這個成語知道了歷史上有趙括這麼個人,有長平之戰這麼個事。但是,細考起來,這個成語的出處最終會找到《史記》中,而《史記》中並沒有這個成語,哪怕是相類似的詞語也沒有。因為那時候沒有紙,文字交流主要在竹簡木牘上進行記載。

莫因“紙上談兵”,忽略趙括英雄

趙奢手持簡冊雕像

而對趙括的負面評價,最有力的就是《史記》中記載的趙括母親在長平之戰前對趙孝成王說的一段話: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分析一下這段話。父子論兵,這些話外人如何知道,並且被“信史”記載下來?趙奢知道趙括的弱點,作為父親,有沒有對趙括進行開導教育?跟他母親說想幹什麼?發發牢騷而已?把“兵,死地也”告訴趙括,趙括不聽,說明趙括真不是個將兵之才。但是史記裡還有一段話,說明趙括是很崇拜他父親的,是聽他父親的話的,那就是藺相如提醒趙王,不要啟用趙括的話:

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莫因“紙上談兵”,忽略趙括英雄

藺相如像

綜合上面兩段話,可以看出,趙括是“能讀其父書傳”的,是虛心研究父親兵法的,如果真如藺相如說的,不知合變,有怎麼能說的趙奢都辯論不過他呢?即便藺相如的意見是對的,不能從諫如流,是趙王的用人失察,由此導致了長平之戰的慘敗,趙王是第一責任人,而不應該吧戰爭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罪給趙括。

藺相如的話裡有一句“王以名使括”,說明趙括已經很有名氣了,藺相如提醒趙王不要只注重名聲!再看趙括母親的一句話“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王為什麼要賜金帛?僅僅因為趙括是帥哥一枚?可能不?從這裡我們可以分析出,趙括是對國家做出過貢獻的,許多人也都是公認的,起碼趙王是認可的,否則不會賞賜他!我印象中有歷史老師講過,趙括長平之戰前幹過什麼?他長期為前線的廉頗押糧運草,這項工作重要不?能有一點差錯和馬虎嗎?只是我學識和資料有限,沒找到此事的相關文獻記載。即便是不採納這個不確的說法,通過上面《史記》裡的記載,也間接的能推斷出趙括在大戰之前不是碌碌之輩,是立過功,受過獎的。

莫因“紙上談兵”,忽略趙括英雄

廉頗像

前面引用《史記》中的話說到,趙奢把對於用兵的看法跟妻子說,說明天下大事,趙括母親是與耳濡目染的,她會有自己的判斷!一個母親,為何要“黑”自己的兒子?用“黑”可能有人不同意,你看趙括母親說的,趙括何等的自私和不堪?這樣的人能得到士兵的擁護嗎?一心謀取私利,心就沒在打仗上面,能打勝仗嗎?得出的結論就是不能,很不幸,這一點被她言中了,用她提供的材料推導出的結論被事實證明是正確的,也就是論點是正確的,但是,論據是有問題的,所以,說趙括母親是有意的“黑”趙括。我們看一下趙括母親的論據失實的地方:趙軍被困四十多天,即使大軍被分成兩部分,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投降,譁變,還能組織起衝鋒突圍,你能說趙括不得軍心?即便如趙括母親所說,“軍吏無敢仰視之者”,也說明趙括有足夠的威望統領全軍!從趙括母親的話看,趙括是一個很自私的人,看他是怎麼死的?身先士卒,帶頭衝鋒,被射死的!在後面督陣,能被射死嗎?繳械投降能被射死嗎?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捐獻給國家的人,會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嗎?再回到前面的話題,說為什麼趙括母親要“黑”自己的兒子呢?在前面我們說了,在趙奢的影響下,趙括母親是會對大勢有預判的,她預料到趙國打不過秦國,不希望自己兒子去揹負戰敗的責任!既然你那麼瞭解軍事,為什麼不找一個比趙括強的人推薦一下?或者說,藺相如知道趙括不行,推薦一個行的呀!藺相如也沒有推薦!可見趙國的人才不夠用了,趙王沒有選擇餘地,或者更好的人選!戰爭,從來都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趙國的綜合國力絕對不弱,所以能跟秦國堅持到最後,看看戰國的名將,多少出自趙國?但是,秦國的國力,應該明顯超過趙國了,這個趙括母親應該能看出來,擺明了的敗仗,願意讓自己兒子去打嗎?不少人分析,長平的戰爭,打到那個份上,雙方都耗不起了,都有決戰的訴求,秦王想,趙王與何嘗不想呢?但是,理智的,應該就是廉頗了,他看到了打不過秦國的現實,吃了幾次敗仗,給戰爭按下了暫停鍵!趙王讓廉頗打,廉頗不聽,趙王不願意了,並不是簡單的秦國派幾個奸細,買斷個吧小人就把趙王搞定了的!

趙王想打,廉頗不聽,換之!換誰?能換誰?秦國造謠,大臣們就趙奢有兒子嗎?趙奢就一個兒子嗎?趙括不是還有個弟弟嗎?怎麼不造謠說秦國怕他們帶兵呢?很明顯,分量不夠!找個半把刀去迷惑趙王的判斷力,真把趙王當白痴了?或者也有其他的人選,秦國要替趙國找最有力的人選!是秦國腦子古夠數嗎?也不是,只要趙國臨陣換將就行,換了將,不管是誰,都得推翻廉頗的固守政策!如果不這樣,那換將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趙王派了趙括去,執行的就是趙王的速戰速決的思想,廉頗的固守思維還能用嗎?

綜合考慮一下,趙王的選擇將領的餘地有多大?趙括不硬著頭皮去打的迴旋餘地有多大?戰敗,趙括負有直接責任,但不應負主要責任,主要責任在趙王,在趙國的綜合國力不足夠強大!

戰敗了,就得有人承擔責任,誰承擔?趙王承擔用人失察的責任?可能嗎?簡單直接的就是趙括了?趙括冤不冤?冤!趙王知道他冤嗎?知道!所以,沒有為難他的家人,難道只是簡單的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王沒有加罪,就是不欲加之罪了!這麼大的戰役,秦國的大將出現了好幾個,而趙括這面呢?誰是副手?誰為他出謀劃策?是他一個人在戰鬥嗎?其他的將領,都不見記載,趙括獨自背起了一口大鍋!

後世貶低趙括,多是責怪他實戰能力不足,這也不能全怪他,以前沒人讓他帶過兵,能有經驗嗎?第一次帶兵,就是戰神級別的白起!白起身經多少戰了?多大年齡了?而趙括呢?好比一個未成年人跟武林高手過招,雖然戰死,但是,對手也是重傷!能說這個年輕人弱不禁風嗎?也就是說,秦國不用白起,換個人就不是趙括的對手!即便是白起,也是偷偷摸摸的上來,明目張膽的來,讓趙括給予足夠的重視,白起也未必怎麼樣!你還認為趙括是“紙上談兵”之輩嗎?即便戰敗了,給了秦國的創傷有多大?就是降卒,也讓他們心有餘悸,一律坑殺!不光彩呀!

經驗不足,戰敗了,很丟人嗎?那麼,經驗豐富的,戰敗了,該怎麼評價呢?項羽,戰爭經驗豐富吧?最後不也敗了嗎?!項羽是“紙上談兵”嗎?

臨危受命,身先士卒,為國捐軀,寧死不降!這樣的人,是英雄嗎?

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是英雄,趙括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