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的“西南战争”起因是什么,结局又是怎样?

宇泽历史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叛

明治维新中通过废刀令、停止家俸等改革手段来取消旧武士阶层特权,实现旧的等级制度瓦解使日本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创建社会基础。出现旧的武士阶层的反叛是情理之中的是,毕竟他们的切身利益遭受到严重的侵犯。

但西南战争中萨摩藩的反叛却出人意料,多少令人费解,也给明治政府造成了巨大执政危机。原因在于,萨摩藩是明治维新中倒幕四强藩之一是倒幕运动中的主力,而且在明治政府之中萨摩藩也在占据主导地位。

政见之争演变出沙场之征

明治政府建立后面对一系列严峻问题,有前面所说的取消武士特权实现社会性质转变导致的社会阵痛,还有没有废除的对外不平等条约需要解决,还有存在的要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解决的原始资本积累等问题。而这一切导致日本政府中出下了一个以邻为壑的论调——征韩论的出现。

征韩论,即通过战争将因废除武士特权而生活无着、地位下降的武士送上对为侵略的道路,让他们在战场为新政府建立功勋,同时解决他们的生机,给他们重拾荣光的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侵略能够解决日本内部因改革导致的社会问题并同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这种偏激的思想,在明治政府面临诸多问题执政不稳的情况下出征,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更进一步如果征韩失败那可能将日本拖入万丈深渊。因此理智派将激进派排斥出了明治政府,而这些人后来成为了西南战争中的领袖。

救火不成,反被噬

持征韩论的人回到萨摩藩,开书讲学传播思想,并且明治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拥有极高的威望,使得大批失势的武士前来投靠,萨摩藩顿时成了一个火药桶。明治政府为搬出火药桶(当地的军火库搬离,不给叛乱有获得军火机会),刺激到了萨摩藩的武士,结果西南战争就此爆发。


历史小知


我来回答。

1877年日本爆发西南战争,是明治维新时期近现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国内战争。

起因有:

1、明治政府大刀阔斧各项改革,剥夺消弱封建武士阶级地特权,引起强烈不满和反抗。

2、明治政府于1869年施行“版籍奉还”一措施,收回了旧藩主对原有领地、土地和农民的世袭制度统治权。

3、明治政府1870年下达政策命令,取消士族以前对老百姓“格杀无罪”权利。

4、于1870上半年又继续下达《废刀令》,取消士族佩刀的权利,让士族认为这是剥夺他们士族的“武士只魂”,让士族非常气愤和强烈不满。

5、又在1871年,施行“废藩置县”,打破了各藩原有的界定和模式。把原先的旧藩主集中安置在东京一块居住,地方的人事权、管理权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完全剥夺了旧藩主的政治特权。

6、在1872年,明治政府又颁布《征兵诏书》、《征兵谕告》,实行全民皆兵。取消士族职业特权,武士垄断军中职务不复存在。

结局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共有63小国家,下面又辖有276藩。国家在这种体制下,执掌国家大权的就是幕府大将军,就是日本势力最大封建主。

明治维新不久后,爆发了西南战争。西乡隆盛叛变,明治政府军队血战叛军,终于平定叛军,西乡隆盛切腹自杀,战争结束。最终,武士阶级走下了历史舞台,完成了一个国家的过度。








以史说实


日本西南战争发生于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中间持续了6个多月,主要是日本幕府平定鹿儿岛的士族(地方势利)反叛的一次内战。这个士族主要以萨摩潘为代表,位于日本西南地区,主要的指挥官是山县有朋、川纯义和西乡隆盛。


当时日本幕府立下决心试图改革,成立了明治政府,原因:但是明治政府并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武装力量,也无法调动地方势力的军队,并且国内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受欧美列强的干涉和不平等条约么压迫下,明治政府过得不如狗,所以这个时候幕府的开明派就意识到:必须“攘内再安外”,幕府必须把要有绝对的中央集权,伊藤博文更是提出:“一切政令必须出自朝廷。”的政令文件,而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废潘置县”,设立政府御亲兵。



幕府和西南地方势力的硝烟一触即发,以旧萨摩士族为代表的西乡隆盛被推举为反政府的首领,编制了七个大队将近三万人商议直接强攻明治政府的熊本城,战争大大小小前后持续了半年,各有胜负,最后以西乡隆盛的断头而宣告萨摩潘的失败,明治政府军取得了胜利,根据明治民部省统计,日本西南战争政府军战死5661人,萨摩军战死6239人。

西南战争其实是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余波。西南战争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操纵主导政权的军国封建主义,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为后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使日本明治政府大张迈步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


品历史春秋


日本“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十年,即(1877)年,由明治时期,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为主的西南萨摩藩士族反政府叛乱。

起因是“明治”实行“中央集权”和减轻“中央财政”负担。当然最主要激化矛盾的原因还是后者。

1867年,孝明天皇死翘翘,明治天皇继位,与各藩结盟,1868年发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打着让“德川幕府”奉还大政的旗号,发起了倒墓运动,也就是日本史上的“戊辰战争”,天皇军队成功击败了“德川幕府”军队,1869年春扫除了幕府残余势力,日本全境名誉上实现了统一。

明治结盟的“倒幕运动”虽然成功,但地方二百多个“藩主”割据,天皇政府没有直辖军队。

为了消除割据分裂隐患和对外列强压迫危机,日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提出建立绝对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废除各藩,政令皆出朝廷,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开始,日中央采取的是改革藩政,奉还版籍政策,意思就是让各藩把土地和人民户籍交还朝廷,这是日中央削藩的一种渐进式政策。

然后就是“废藩置县”政策,日中央设立了京都三府,全国三百多个县。把各藩主举家搬到京城,让藩主们的家禄和地位得到保证,各藩的年贡移交政府,债务也由政府承担。这样藩主从藩地搬迁到京城,由中央监控,各藩(县)在由中央派往官员上任治理。

然后就是减轻财政负担政策,也就是废除士族“家禄”。在废藩置县后,日政府开始了“兵权归一”军务归一的改革,组建镇台,重新编制政府常备军,解散各藩藩兵,完成军队国家化。

废藩置县后,没有了藩政,士族们不奉公,单方面领着国家的俸禄,这对政府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于是政府就实施了“金禄公债”策略,彻底废除士族家禄。意思就是让士族买断家禄,当然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就给士族们发公债证,拿上公债证,政府凭证在30年内补偿给士族们,而且还是抽签的方式,这样有门路的士族拿公债在政府那里换了大量的金钱,没门路的,签又抽不到,拿着公债就是废纸,当然也有被人骗到的,这样就加剧了矛盾激化,当时“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提出利用对外(韩)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终天皇采纳代理太政大臣“岩仓具视”的意见,推翻了“西乡隆盛”的征韩主张。同时让西乡五参议下野。

因明治天皇“废刀令”停止家禄等政策,各地不断发生士族的叛乱,1877年,也就是明治十年,萨摩藩士族推举“西乡盛隆”发动了反政府武装叛乱,也就是发生“熊本县、宫崎县、鹿儿岛”等西南地区的战争,最终“西乡的萨摩藩”士族被政府军打败。


夏有凉风61


日本的西南战争发生在明治维新的初期,1877年发生了鹿儿岛战役,因为鹿儿岛在日本的西南,历史上又称为西南战争。


明治天皇登基初期,国家动荡的十分严重,又因为前期幕府的统治,国家战败于当时的殖民国家,所以当时的国家面临着大量的战争赔款,幕府的失败将战争赔款又转移到新的政府上,为了日本的发展明治天皇的大臣,提出了“削藩置县”,但是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很多士族阶级的反对,因此萨摩藩士族发动了叛乱,政府军就开始出兵叛乱。

日本的西南战争以政府军的胜利而告终,西南战争的胜利也为明治维新顺利进行下去提供了帮助,最终“削藩置县”的政策能够实施。


历史小呆呆


1877年日本爆发西南战争,是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场改革所引发的叛乱。这有点象中国古代历代的改革,触动并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特权,由此产生的多骨米尔反应。

日本就是个大封建主管理国家的模式。日本的地方势力多如牛毛,盘根错节,争夺地盘,权力,人口,海洋资源就必须有武装。这武装就是私人军队,即为武士阶层。这个阶层嗜杀。由于西方势力的侵略,日本形不成合利,屡屡因此丧失了不少权利和贸易利益。明治天天皇痛下决心,先安内再攘外。明治维新开始。首先剥夺削弱封建武士阶级的地方特权,以便推行政策制度。这就引起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具体措施有政府于1869年施行“版籍奉还”的政策,废除由来已久的特权"世袭制″,收回旧藩主对原有领地、土地和农民的世袭制度拥有权。把农民从领主手中解放出来,积极从事生产活动,保障粮食供给。

1870年又下达命令,取消士族以前对老百姓“格杀无罪”权利。以确保人口的数量,把一切人口纳入地方政权登记管理。实际上是对上层士族的权利损减,以达到对民众的有效管理。

1870上半年又继续下达《废刀令》,取消士族佩刀的权利,让士族认为这是剥夺他们私人武装权利。他们非常气愤和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底线,爆乱就暗中开始了。

1871年,施行“废藩置县”,打破了各藩原有的界定和模式。这才是政府的主旨。

在1872年,明治政府又颁布《征兵诏书》、《征兵谕告》,实行全民皆兵。军队控制权由政府牢牢控制。流弊己久的大小封建武士阶层被逼入死角,战争由此爆发。

大封建至西乡隆盛就发动叛乱,明治政府派出军队,血战叛军,由于广大民众支持政府军队,踊跃参军。打败叛军,西乡隆盛切腹自杀,战争结束,武士阶级走向丧败,余下的武士固守陈规,成了浪人,在世界各地流浪。


劉一千五


西南战争,是日本新建立的天皇中心政权与各地蕃镇政权的对抗,其中心就是围绕全国利益与权力的分配。

起因:日本倒幕运动之后,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政治体制,名义上天皇政府是全国最高权利中心;然而在倒幕运动中出力最多的蕃镇不满打压,想要分取更多的政策实惠,从而联合发动政变。

1863年,日本爆发倒幕运动,蕃镇领袖秉承“尊王攘夷”的政治纲领,反对幕府统治,拥护天皇移接权力。当时所谓的天皇政府,并没有多少的部队,仪仗的就是蕃镇武士的支持,并且运动之初就答应分与蕃镇高度的政治、经济、军事自主权。这就类似于我国唐朝的蕃镇割据、清朝藩王,虽然受到中央政府的统辖,但内部事务自理。



↑西南战争:日本明治天皇


然而到了明治元年(也就是1868年),明治天皇为了巩固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起草并颁布了蕃镇改革政策。将政、经、军等各项权力缩水,全国各地势力必须由天皇统一调度。并且还规定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这就与之初“尊王攘夷”的纲领相背,原本以天皇最最好信仰,转身一变要学习西方。

蕃镇领袖对于这种极速的转变是非常不满的,在之后的几年里,各地纷纷起兵,尤以熊本县、福冈县、山口县、九洲岛等地最为突出。

而且当时日本国内虽以天皇政府为中心,但并没有直辖的军队,他所依靠的正是蕃镇;国内的经济收入只有不到一半是由中央政府管控的、财政收入并不全面。这样一来蕃镇实际就是一种国中之国的体现。

1876年,因为蕃镇武士欺凌弱小的现象时有发生,整个社会都被笼罩在对武士的恐惧中。为了稳定政局,天皇政府又发布“禁刀令”,对个人佩刀严格管控,规定刀的数量、尺寸及佩戴。这条政令让天皇与蕃镇的矛盾更加恶化,导致了战争的全面爆发。

↑西南战争:日本武士



西南战争的结局

1877年,各地蕃镇士族联合起来,兵力约有三万人,在田原坂与政府部队进行了一场战役,拉锯战相持了半个月左右。

起初,双方损失各半,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叛军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消耗是承担不起的。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天皇政府一反往日“武士道”精神,组建了一支偷袭部队,绕道敌军后方展开夹击。


↑西南战争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叛军节节败退,龟缩在鹿儿岛城中。经过一个月的围城作战,叛军内讧投降,其领袖也被射杀。

从此之后,天皇政府成为了日本真正的No.1,日本社会整个的政治、经济得到了平稳发展,同时又效仿资本主义,开展维新改革运动。


土豆夜谈


日本西南战争的起因是旧势力与新势力的矛盾。日本实行新政――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改革必然涉及原有地主阶级的利益。



原先的日本是有大大小小的藩地组成的。藩地的领导人成称为藩主!藩主有独立的军事权,经济权,中央政府无权干涉,类似独立小王国!而明治维新的重要一条就是改藩为县,加强中央集权,换句话说,藩主的自治权被取消了!这当然触及了他们的底线,于是在日本西南一带,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旧士族,发动了叛乱!明治政府经过艰苦奋战,取得了胜利。西乡隆盛被迫自杀!



西南战争是日本最后的内战,它的胜利标志着明治维新的成功,也是日本由弱到强的关键!从此以幕府为主导的日本政权,彻底瓦解,权力归于中央政府,资本主义开始在日本盛行,由此,日本走向了强盛之路!

用文化滋养心灵,用历史开阔眼界!

昼锦还乡期待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