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战争的胜利,是名将重要,还是精兵重要?

中孚鉴


我认为强将重要,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时期。一名强将能抵得上十万精兵并不过分。我们用几场著名的战役举例论证。

一、柏举之战:

孙武带领3万吴兵,以迂回奔袭的方式,打败楚军20万。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成功战例。

经孙武带领的士兵,就算是妇人女子,也能上阵杀敌。著名的孙武斩杀二妃的案例更说明了令出不行、没有战斗力是将官之责。

二、巨鹿之战:

项羽带领6万起义军,破釜沉舟,以不胜则死的决心迎战40万秦军。经过浴血奋战,打败20万秦军,迫使20万秦军投降。

如此悬殊的战果令士兵无比敬仰项羽。

三、官渡之战:

曹操率领2万士兵,用声东击西的方式,击破袁绍10万大军。可以说精兵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调遣。

四、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5万联军,在周瑜和诸葛亮的率领下,采用火攻的办法,击溃曹操80万大军。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永远画上了句号。

五、淝水之战:

谢安率领8万东晋精兵,迎战苻坚的前秦80万大军,对峙于淝水。谢安趁前秦军队渡河一半时,突然袭击。前秦军队溃不成军。东晋大军乘胜追击,吓得苻坚和前秦士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六、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类似这样的战例还有很多很多。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统帅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战斗作风和战斗能力。相反,一个优柔寡断、冥顽不灵的将领的小小失误都会导致战役失败,白白葬送士兵宝贵性命。

所以说:一群由狮子带领的羊群可能会比一群由羊带领的狮群更厉害。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古代战争任何一方想取得胜利,精兵强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读到精兵时每个人下意识就是强将,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精兵强将看做一个整体。强将即名将,但若今天非要大家对精兵名将排出个先后,到底是“精兵”重要还是“名将”重要,相信大部分人不能立即作答,就比如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名将”相对于“精兵”来说,“名将”更为重要。主要是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将军对士兵的影响更大。

俗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军事才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队伍的优劣。每个朝代均有数支军队,即使从同一个地方募集上来的士兵,一段时间过后有的部队作战能力强,令敌军闻风丧胆,有的则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将领的指挥才能、军事素养、做事作风在士兵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将军可以影响整个部队,能够让很普通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提升;但反过来即使士兵的能力再强,也不能促使一个普通将领的统帅提升。

二是,战争拼的是双方将领智慧,将军影响全局的胜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反映出将领的重要性。战争虽是以暴制暴,但更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智慧与能力集中体现在将领的战略战术上,甚至将军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将回导致整场战役的失败,葬送士兵的性命。

以长平之战为例,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廉颇率领的赵军选择坚守不出,消耗秦军的锐气,等待合适战机打他个措施不及。赵国当时是除秦国之外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赵军的战力不可谓不强,赵军称得上是“精兵”,廉颇身经百战,富有谋略,典型的“名将”。秦军明白长期消耗下去势必偷鸡不成蚀把米,散布廉颇有谋反嫌隙的谣言,期待赵国君主换下廉颇,果不其然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纸上谈兵,盲目自信,急于求成,率赵军出城攻打秦军,不料中了敌军的埋伏,40多万赵军惨遭秦国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没有了名将,再厉害的精兵也很容器成为牺牲品。

三、及时没有“精兵”,名将仍可取得战争胜利。

以赤壁之战为例,曹操率领北方大军攻打东吴,诸葛亮与周瑜联手对抗曹魏。当时曹操刚统一北方不久,兵锋正盛,将士久经沙场,战斗力极强。再看孙吴、诸葛亮,军队信心不足,战斗力比不过曹魏,兵力上也不占优势,但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周瑜采用火攻,火烧赤壁,曹魏大军船只相连,无法自由活动脱身多半被烧死,曹操狼狈地逃回北方。

“空城计”同样可说明道理,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身边只有2000多士兵,还多是老弱病残,以这样的兵力对战司马懿肯定是以卵击石。诸葛亮令城门打开,安排十几个士兵在城门前扫地,自己则带着两个书童镇定自在的弹琴,司马懿大军担心有诈不敢进攻,遂下令撤兵。若没有强将诸葛亮,城池恐怕早已不保,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司马懿的俘虏。以上两个军事典故充分说明了“名将”的重要作用,有一“名将”,胜似万甲雄兵。

综上所述,“名将”的作用与影响力更大,与“精兵”相比,“名将”更重要。战争是极为残酷的,战争涉及千千万万的生命,一个强大的部队需要将领与士兵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托付。士兵们也期待“名将”的存在,愿意听从“名将”的命令,甚至把命交给他,因为“名将”可带领士兵打胜仗,使他们的性命更有保障。“岳家军”、“戚家军”等以“名将”名字命名的军队闻名古今,不也正验证了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话题。


超哥解历史


有词为“兵精将勇”,也词为“兵多将广”,一个强调战斗水平,一个强调人数优势,而精兵永远属于名将,没有哪个主帅会让包草将军带领特种部队,但却有绝世名将指挥老弱病残取得胜利的事例,这一点看仿佛名将更为重要,但这只是偷换概念,精兵代表着战斗力,名将代表着战术思维,在战争中,这二者缺一不可,又怎有高低之分?



名将的共同点

古之留名千古的民将几乎都有着共同点,或勇、或谋、或善攻、或善守、或善治军、或善机变、或通兵书阵法、或晓天文地理,而这些特点集于一身,那就是绝世名将的典范。如秦之白起、汉之韩信、唐之李靖、宋之岳飞、元之哲别、明之常遇春、清之多尔衮。



论勇,我国古代不乏以勇冠称的名将,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故事也比比皆是,更有文艺作品写到“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何等豪迈,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为将者,以勇当先,不惧生死,更会激励起士兵的斗志,如《三国演义》刻画的张飞,练兵时先练嗓门,提升士气胜过提升技艺,突出的就是勇。



论谋,以智取胜的战例也不胜枚举,“破釜沉舟”、“火烧赤壁”等都是凭借将领的智谋而赢得的胜利,而在战争相持阶段,主将所做一系列反间计、攻心计、诱敌出城寻求决战等也都是靠着计谋而做出的战争部署。古代大多数以少胜多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凭借足够的智谋而取胜。



论攻与守,则是将领各有所长的体现,如战国时期的廉颇,著名的守城专家,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下这位主将,恐秦国也坚持不到决战的到来;楚汉争霸之际,项羽是著名的攻伐专家,彭城之战以一比十的悬殊差距,主动攻击刘邦的诸侯联军,使其六十万联军溃败,亦成为中国古战争史上的奇迹。

论治军,汉初的匈奴单于冒顿最为典型,不惜以自己的战马和爱妃作为目标,训练出一支死守军令的队伍,单于的箭射向哪里,士兵的箭就跟随着射向哪里,以至于冒顿夺权成功,又逼得汉庭无奈妥协。



论兵书阵法,古之名将无不精通,如项羽答于项梁,剑术只能敌百人,欲习万人敌,项梁便授项羽兵法,以致成就霸王之名。“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术的运用,无不出自兵法中的韬略。

论天文地理,合理利用气候,地势条件来争取战争的胜利也是古代名将常有之事。山谷可以设伏、风向可以火攻、暴雨可以决堤、大雾可以偷袭、水流可以投毒等等,赤壁的东风、汉水的雨、捕鱼儿海的大雾、濣难河的腐尸都是利用自然条件做出的战术选择。

精兵的战斗力

古代战争中会有很多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如“魏武卒”、“秦锐士”、“虎豹骑”、“陌刀队”、“神机营”等,这些古代战场上的特种部队可以说是敌方军队的噩梦,他们不仅会执行特殊任务,而且会出现在常规战场上,这对于主帅的战术选择无疑是增添了砝码。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杜甫



但这些部队虽然精干,但终究不会太多,魏国最为强盛的时候也就五万的“魏武卒”,而曹操的“虎豹骑”最多也就五千余人,这体现了精兵的稀缺性和资源占有的承重负担。



唐朝时期已经算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但由于陌刀的钢口所选材料均为上等,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造价也就非常高,那么只能宝刀配英雄,只有最精干的士兵才能入选此军,因此李嗣业这支“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的军队也就五千余人。



据《皇明经世明编》记载,明朝初设神机营全营兵力一共为五千人,其中三千六百名步兵持火器; 一千骑兵; 四百炮兵操作重炮和大连珠炮,后来随着战争需要和国力强大才慢慢增员。但就是这五千人,成为朱棣赢得漠北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宋朝时期,金国兀术所带领的两支特种部队“拐子马”和“铁浮屠”给北宋军队造成极大的震慑,而这两支队伍也分为两级,“拐子马”配合“铁浮屠”所产生的战斗力为最佳,而后岳云破铁浮屠并将其全歼,给金国带来重大损失,这也是金国后期面对蒙古大军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体现了精兵对于一个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无论是精兵还是强将,都是古代战争博取胜利的关键因素,而往往精兵和强将是被绑定在一起的,只有名将才能训练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军队,也只有名将才能更好的指挥精兵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战斗力,而精兵的存在又何尝不是这些名将成名的阶梯呢?


棍哥观史


三军易得,良将难求!这句话就说明了良将的重要性。虽然在将军对垒,兵员的素质和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局,但真正左右和决定战局的还是带兵的将军。

一、将军要对整个战局进行规划和指挥布局,在哪里安排多少兵,哪个关口重要需要重兵把守,该怎么打敌人,在哪里打合适,怎么样才能让敌人看不出我的意图等等。这些在战场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楚汉之争时,刘备乘项羽主力不在楚国老巢,带兵几十万把项羽的老巢给端了,项羽一听火大了,就带了几万人回去就把刘邦几十万人打的落花流水,逃都来不及。后来得亏韩信能抗住项羽,不然即使刘邦再多的兵也是白瞎,拿不了汉室天下。



二、良将可以有扭转战局的能力。在战场上,有时候双方优势对比很明显,但由于弱势一方由于将军指挥布局得当,合理利用地形、天气、计谋等因素反而转劣势为优势,最后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而且历史上这种例子也不胜枚举,赤壁之战时,面对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军队,周瑜采纳黄盖火攻的建议,趁有利风向,点着火船冲进曹操大军中,用火攻大败曹操,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在古代得到一个良将远远比拥有大批精兵重要的多,因为他们能改变战局,能扭转乾坤,能给士兵一种希望,能书写传世后人的不朽战绩,这就是一个良将的魅力!


山中茅店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场战争的胜利,名将很重要,精兵也很重要。

如果两相比较,那我认为名将比精兵要重要一些。

有句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优秀的将领,即使手下的兵都是“熊兵”,给他一些时间,他也能将这些“熊兵”训练成“牛兵”。

而一群精兵,再牛逼,也不可能把一个“熊将”转变成一个“牛将”。

精兵配熊将的组合,结果只能是兵与将离心离德,互不信任。士兵瞧不起无能的将领,对他的命令从内心产生抵抗情绪。将领对士卒的抵抗情绪也不可能熟视无睹,必然用手中的权力去强压士卒执行命令。

打仗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大家都只有一条命,只有信任感才能互相托付生命。兵将离心,令出多阻,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简单说说北宋的兵制。

北宋实行的是募兵制,兵源主要从灾民、罪犯(还记得水浒传中的贼配军吗)以及军人子弟中产生,这直接导致了宋军士卒的素质普遍不高。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对士卒的要求相对严格一些,士卒的素质也更精良一些,主要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日常实行“居中驭外”的“更戍制”,即除驻守京师外,还要到各边关要地进行戍卫工作,每隔一到两年进行轮换。战争主要由禁军负责,而厢军则分驻各地,主要负责一些打杂等力役,基本上属于非战斗单位。待遇上,禁军自然要比厢军好很多。

但是募兵制是终身制的,即你一日入行伍,终身是军人。这导致时间一长,军中冗余很多老兵,加上北宋军中吃空饷,贪污等情况盛行,即使是禁军,后来也是战斗力低下。

军人当兵不为爱国,只为工作赚钱,即使战场上,宋军都有跑到将领面前请赏的情况出现,一旦军饷出了问题,兵变是常有的事。宋太祖极力想避免的骄兵悍卒情况,没想到在北宋以另一种方式依然发生了。

此外,宋代开始盛行文官挟制武官,文官统帅军队,目的是防止武人篡权。一旦有武将因为战功受到军中士卒爱戴,上层系统便会开始打压,比如狄青。如此一来,使得武人难以抬头。

一有战事发生,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率臣),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

而且文人统兵,多是纸上谈兵。非战时还好,一旦激战开打,有些文人何曾见过此等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之骇景,惊恐之余往往抛下士卒自行逃走,士卒一见主帅离去,自然溃散。

纵观北宋几朝,军队战力持续下降,开朝初期,军中名将如云,多有“军中之胆”,越往后,越发不堪用了。

北宋的募兵制,就是典型的熊将加熊兵的配置。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认为同样重要,因为战争不仅需要战斗力极强的精兵,也要有一个懂得军事,还要有实战经验的指挥者,战争是瞬息万变的,孙子没有名将精兵再强也会被灭掉,同样名将在好,没有精兵也不可能打得赢一场战争,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吧,赵国的骑兵部队非常强大,算得上是一支精兵,赵国的赵武灵王效仿匈奴人穿胡服作战,最后赵国以一个诸侯的实力打败了匈奴,而在长平之战中面对着秦军,赵军也毫不示弱,可惜啊,赵王听信谗言换掉了名将廉颇让赵括代替廉颇,结果秦军的主将却是威震六国的武安君白起,赵括主张进攻,以打为主,而白起见赵括开始进攻, 他就使诈引诱赵括,他下令秦军佯败,诱惑赵括上当,最后赵括真的上当了,赵括的临时驻地被秦军攻占,最后没有了粮食,赵军开始人吃人,姜还是老的辣,赵括最终战死长平,45万人全部被白起坑杀,赵国元气大伤,所以,精兵和名将一样重要


堕落之心痛503


一只有纪律军队在怎么怂,你要攻击它也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秦锐士甲天下,不仅仅是像白起,王翦等这样的名将。根本是商鞅之法的保证,打败仗或逃跑的军士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当然主将有一点功劳但不全是,秦有锐士甲天下是困为有纪律严明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到了宋朝时,就不行了,军队缺乏训练更缺乏严明的纪律,纵然有名将如,狄青,岳飞等宋兵与金兵作战立马溃败,当然还有与宋朝不关心兵事有关,所以你去比较一下,以军队战斗力来说,宋朝军队Vs秦朝军队比,如果宋秦两支军队在战场上比较一下,我敢说秦军将把宋军杀得渣渣都不留。


小强285204491


名将重要!

很简单,有名将就会有精兵,因为名将都会训练军队。但有精兵没有良将就是送人头,再精也不过是插标卖首。俗话说得好,一只羊带一群狼,打不过一只狼带一群羊。

我们看看远的,就吴起,吴起在魏国练成了魏武卒,在吴起手里,提七万之众而天下末能挡,秦、齐、楚通通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等到了庞涓手里,两次全军覆没,全部败光。

近的,明朝,明英宗时期,军队是朱棣时期留下来的,强不强,强!还不是全军覆没。

所以,精兵什么的不重要,看有没有名将,有,他就会自己训练适合自己的军队。


华衣夏服


有名将必有精兵!


紫雾且松柏


战争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是正义。按孙子兵法讲:“道天地将法”,排第一的就是“孰有道”。

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