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挖出古墓,碑文顛覆歷史,揭開李淵李世民的千年祕密

唐莒國公唐儉,是李唐代隋崛起的重要策士,他與李淵為密友,一路參與謀劃,也正是因為如此,千年之後,學者才在唐儉墓冢中有了意外的發現。《舊唐書》記載,唐儉出身幷州世宦之家,其祖父唐邕為北齊尚書,父親唐鑑為大隋刺史,並與李淵父子相熟。唐儉自幼熬讀經史典籍,長大能文能武,對待父母極為孝順,平素為人卻豪爽不拘小節,故而少時就小有名氣。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成為太原留守,同在太原的唐儉由此經常出入李淵府邸,與其共話天下風雲,言談之中,李淵發現這個比他小13歲的後輩,竟是一個心懷大志且善謀的勇者,心中不由暗暗驚歎。

陝西挖出古墓,碑文顛覆歷史,揭開李淵李世民的千年秘密

彼時世事紛亂變化莫測,李淵、唐儉、李世民等人,皆在風雲變幻中,窺見了圖取大業的契機。《舊唐書》及其他唐代古籍對這一段的記載,著墨最多的,要屬彼時還非常年輕才19歲的李世民,而巧妙的忽略了更加老練的李淵及唐儉,這一細節長久以來都鮮少被注意。據唐史記載,李世民最為敏銳,他四處招攬英豪智士,積蓄勢力,與晉陽令劉文靜、裴寂等人日夜籌謀,唐儉也屢次獻計獻策,但是一直到了蓄勢待發前,李淵都還不知情。即便後來得知李世民的籌謀,李淵還生怕獲罪,堅決不准許,並咋呼著要把李世民問罪。

但是一切卻又神奇的展開了,大業十三年7月,李淵率3萬人馬揮劍關中,次年5月即以雷霆之勢創大唐基業。一直竭力輔佐李淵的唐儉也成為中書侍郎,後因識破獨孤懷恩賊心及時奏報,救了李淵一命,被加封莒國公、禮部尚書。李淵之後,唐儉繼續受到李世民的重用,曾奉命出使突厥,自身為餌誘使突厥可汗中計,為唐破突厥立下大功。為了彰顯唐儉之功,李世民下旨將長孫皇后撫養長大的豫章公主,許給唐儉之子,唐氏一門由此愈發顯貴。但到了唐儉晚年,忽不再勤於諸事,退居府邸終日宴飲,實際上此舉別有用意,以退為進保全家門及兒孫。

陝西挖出古墓,碑文顛覆歷史,揭開李淵李世民的千年秘密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年逾八旬的唐儉病逝於府邸,獲賜昭陵陪葬,唐儉墓坐落在陝西禮泉北屯鄉。當地縣誌記載,唐儉下葬後,墓冢常有香火繚繞,其家族子孫常駕駛華麗的馬車來墓前祭祀,附近鄉人逢年節時也常去添把土。千載之間,唐昭陵的古墓十有八九被盜掘一空,唐儉墓也沒有例外。上世紀70年代開始,陝西考古專家對昭陵進內的古冢進行了逐一勘測,但凡被盜掘過的古墓又進行了考古清理,期間有了諸多意外且驚喜的大發現。據禮泉昭陵博物館專家介紹,1978年,他們清理發掘了唐儉墓,墓室除了殘破的磚瓦,依蕩然無存。

但在墓室的淤泥中,考古隊清理出了一方斷裂的墓碑,碑文詳細記述了莒國公唐儉的生平,有力的證實了此墓確屬唐儉墓。就在專家修復這塊墓碑是,驚詫的發現碑文有很多唐代史料沒有的記載,而且提到了李淵李世民等李家父子圖取大業的始末。據碑文記述,大業十七年諸事紛亂,李淵見狀雖不露聲色卻大舉招攬人馬,並且與唐儉相商,唐儉“奏前載之興廢,及列代之成敗,言孔明之三分”,唐儉知道李淵的心思後,為其總結前車之鑑,分析情勢勉勵李淵,李淵深以為然,慨嘆“似漢遇子房”。

陝西挖出古墓,碑文顛覆歷史,揭開李淵李世民的千年秘密

兩人由此謀劃大計,李淵對唐儉“言聽計從”,待到商定了一切之後,才去告知“太宗”等人,即是李世民,李世民獲悉父計“興言暗合,無不接受”,如此李淵遂率眾起之,大獲全勝。如此可見,立唐代隋完全是李淵親力親為操持的,而彼時尚且才19歲的李世民,僅僅是依計行事,跟隨輔助父親而已,彼時他並沒有特別的濃墨重彩,必竟有父親李淵在前。

曾有學者提及,就李淵立唐的速度來看,此人絕對是大智大勇之輩,唐儉墓碑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李淵智勇善斷的一面。當然此碑文如此記載,也令考古學家無不瞠目結舌,但唐儉是李唐崛起的見證人,是李淵引為心腹的策士,而且唐儉死於李世民之後,故而唐儉墓的墓誌極大地補充和修整了唐代失落的歷史,並且重現了歷史上更為真實的李淵,以及他被抹去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