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今天中国人翻开地图,会发现白色皮肤的“高加索人种”占据了地球的大多数土地,但1000年前却不是这样。任何历史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在1492年以后改变的。

小国葡萄牙当时人口不过百万,与世界另一端的庞然大物明帝国(一亿以上人口)相比,人口版图相距百倍。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能最直观反映当时两个国家国力对比的,是 明帝国——大报恩寺 与葡萄牙----巴塔利亚修道院。这两个建筑都是两国皇家倾力建造的宗教圣地,分别代表了各自文明的艺术,建筑,动员能力。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与高达78米,通体由琉璃烧制,到了夜晚反射出白色月光,和悦耳风铃声 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相比,巴塔利亚修道院仅高32米,而且巴塔利亚修道院仅仅是单体建筑,而大报恩寺却是气度恢宏的建筑群,有数百个房间,即使跟当时的皇宫比也毫不逊色。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为什么不是更强大富裕的明朝殖民美洲,而是欧亚大陆西部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国葡萄牙,打开了新大陆的大门?

综合起来说有 内部制度文化原因 和 地理客观原因 两个方面,一个相当于内因,另一个相当于外因,内因我们一直听得太多,关于明朝制度的保守性基本是个人就能说几句,但其实外因却常常被人忽视,比如说:

第一条:明朝距离美洲有多远?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通过谷歌地图的测距离功能,我测出的结果是从明朝 宁波港 距离美洲 旧金山的“球面距离”是9576公里,

而从葡萄牙港口到哥伦布在美洲的第一个登陆地巴哈马群岛却只有6368公里。如果郑和企图横跨太平洋,那么他的路程和难度至少要比哥伦布高50%以上。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如果换成哥伦布来从明帝国 横渡太平洋,从明朝到美洲,会发生什么事?

根据《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一书的记载,哥伦布率领三艘探险船向西航行时,海洋非常平静,以至于船员们可以使用小艇在三艘船间来往,从葡萄牙到巴哈马群岛只花了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尽管只有这么短的时间,但哥伦布和他的水手们还是面对前方的大洋产生过犹豫,一度考虑返回。如果哥伦布从明帝国出发,那么他很可能走到一半以后就放弃返回 了。

二,即使在哥伦布之前,美洲和欧洲的联系 就比亚洲多。

由于这个距离确实很近, 所以早在哥伦布之前5个世纪,古代挪威人就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并在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建立起新的社会。挪威人在格陵兰岛的殖民地维持了500年(982-1500),最后由于气候问题不得不放弃。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与一般教科书上记载的不同,无论当时欧洲人是否知道地球是圆的,欧洲的水手们总是可以在传闻里得知,在大海的另一端是有陆地存在的,这在北欧更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哥伦布自称在1477年到过冰岛,如果这是真的,他一定知道格陵兰岛,甚至还有可能知道北美。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探险家选择向西航行,而郑和的航行却向南的第一个原因。

二,洋流与季风

那有人说,如果横渡太平洋确实远,那顺着东南亚,从南太平洋一个岛一个岛的过太平洋难道不行吗?(正好和太平洋战争中美国进攻日本“蛙跳战术”的路线方向相反)

古代航海极度依赖风向和洋流,远离沿海航行更是大忌讳,从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来看,他基本是沿着已有的沿岸商船航行。

明朝的探险船队如果向南边企图通过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岛屿“走跳棋”去美洲,会正好遇到北赤道暖流,完全是逆流航行。这样本来3个月可以走完的路程,可能需要用半年之久。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也遇到这种情况,结果去美洲花了33天,第二次航行注意到这问题,刻意绕路向南,结果只花了22天。

欧洲第一次完成从美洲到亚洲的跨太平洋航行是在1521年。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而从反方向,亚洲到美洲的航行却要难得多,一直到16世纪末,欧洲人才利用几十年来穿越大洋观察到的洋流风向知识,用大量的船难和巨大的牺牲铺出一条安全的航线。最终实现了从亚洲到美洲的航行。

这时欧洲人用的盖伦大帆船,已经比哥伦布时代的快速帆船,无论载重量,续航力,抗风浪的性能,都先进了许多。可能还是没有传说中的郑和宝船大,但这却完全是为了跨洋航行设计的。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实际上,虽然官方鼓励的海外殖民确实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但是民间对外殖民却一直不断。今天在海外的数千万华人就是这个历史趋势的影响。

郑和剿灭的中国海盗王 陈祖义,全家从明朝初年逃入东南亚,几代经营后成为东方海盗王,拥有数百艘海船上万追随者,活动范围从印度洋,马六甲,菲律宾,台湾,再到日本,明朝有50多座沿海城镇被其攻陷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据说明朝对他的悬赏超过50万两白银。

我们都知道,欧洲对美洲殖民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出现了加勒比海盗,陈祖义的出现,同样是中国人向东南亚殖民迁移的结果。

那么,为何中国人民间殖民总是向南?而不是向东?

除了内因外,是什么挡住了明朝人殖民美洲?

上图是冬季的季风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从福建和广东出海的船民,如果向南航行,正好是顺风方向。而到了夏季,西南季风正好是从东南亚吹回中国大陆。

这意味着一个明朝人驾船。在冬季可以顺着风,从中国沿海向南航行,很平稳的到达东南亚,在东南亚地区销售出瓷器和各种中国商品,然后到了夏季,他可以再悠然乘风返回。

大自然仿佛在鼓励中国人向南,向西航行。如果中国人执意要去美洲,他必须绕过日本九州后一路向北,气候越来越冷。才能赶上北太平洋暖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中以绝死的心态奔入太平洋深处。而他甚至不知道对面到底有没有陆地。

以郑和时期的 明朝巅峰水准的远洋航海技术,地理洋流知识来看,恐怕并不具备完成这一壮举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