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和護理文件書寫

醫療和護理文件的書寫

本節考點

掌握體溫單、病例報告的書寫

掌握醫療文件的保管

掌握醫囑內容

一、概述

(一)醫療和護理文件的重要性

1.提供病人的信息資料

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了病人的病情變化、診斷治療及護理的全過程,是最原始的文件記錄,方便醫務人員及時、動態地瞭解病人的全面信息,是診斷、治療、護理的重要參考依據,也保證了診療、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加強了醫護間的合作及協調。

2.提供教學及科研的重要資料

完整的醫療和護理文件是醫學和護理教學的重要教材,是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資料,可供學生進行個案分析、討論及進行回顧性研究。同時,完整的原始記錄,也為疾病調查、流行病學研究、傳染病的管理提供了醫學統計學資料,是衛生行政機構制定和實施政策的重要依據。

3.提供評價依據

完整的醫療和護理文件可反映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是醫院工作和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醫務人員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的體現。

4.提供法律的證明文件

完整的醫療和護理文件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在發生醫療糾紛、進行傷殘處理等情況時,在調查處理的過程中,都要將病案記錄作為依據加以判斷,以明確醫院及醫護人員有無法律責任。

(二)醫療和護理文件的書寫要求

1.及時 醫療和護理記錄必須及時,不可提早或拖延,更不能漏記,使記錄資料保持最新。

2.準確、真實 醫療和護理記錄的內容必須準確、真實,不可主觀臆斷,描述應詳細、客觀。

3.完整 醫療和護理文件的眉欄、頁碼、各項記錄必須逐項填寫完整,避免遺漏,記錄者應簽上全名,以明確職責。醫療和護理文件不得隨意拆散、損壞或外借,以免丟失。

4.簡明扼要

醫療和護理記錄的內容應儘量簡明扼要,語句通順,重點突出,使用醫學術語應確切,並使用公認的縮寫,避免過多修飾,避免籠統及含糊不清。

5.清晰

書寫醫療和護理記錄應使用紅、藍墨水鋼筆或簽字筆,字體清楚、端正,不出格,不跨行,也不得塗改、剪貼,或濫用簡化字,以保持文件的整潔。如有錯誤,應在相應文字上畫雙橫線,就近書寫正確文字並籤全名。

(三)醫療和護理文件的保管要求

1.保管要求

(1)醫療護理文件應按規定放置,記錄或使用後必須放回原處。

(2)注意保持醫療護理文件的清潔、整齊、完整,防止破損、汙染、拆散、丟失,收到化驗單等檢驗報告單應及時進行粘貼。

(3)按規定,病人及家屬有權複印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

(4)醫療護理文件應妥善保存。住院期間由病房負責保管,出院或死亡後,將其整理好交病案室,並按衛生行政所規定的保存期限保管。

2.病歷的排列順序

病案按規定順序排列,使其規格化、標準化,便於管理和查閱。

(1)住院病人的病案排列見本章入院和出院病人的護理。

(2)出院病人的病案排列見本章入院和出院病人的護理。

二、護理文件的書寫

(一)體單

1.體溫單記錄的內容 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入院、手術、分娩、轉科、死亡的時間,大便、出入液量、體重、特殊治療、藥物過敏等。

2.體溫單上各項目的記錄方法

(1)眉欄用藍墨水或碳素墨水筆填寫。

1)一般情況:姓名、科別、病室、床號、入院日期(年、月、日)、住院號。

2)日期欄:每頁體溫單的第一日應寫明年、月、日,其餘6天只寫日,如中間換年或月份,應填寫年、月、日或月、日。

3)住院日數:自入院當日開始計數直至出院

4)手術日數:自手術或分娩後次日為第一日,連續寫14天,如14天內進行第二次手術,則第一次手術作分母,第二次手術天數作分子填寫。

(2)在40~42℃橫線之間:用紅色水筆在40~42℃橫線之間相應時間欄內,縱行填寫入院、手術、分娩、轉入、轉科、出院、死亡。所填時間按24小時制記錄,且一律用中文書寫×時×分。

(3)體溫曲線的繪製:繪製體溫曲線用藍筆。

1)體溫符號:口腔溫度以藍“●”表示,腋下溫度以藍“×”表示,直腸溫度以藍“〇”表示。

2)在35~42℃之間,按實際測量數值,繪製體溫符號,相鄰體溫符號之間以藍線相連。要求符號大小一致,連線平直。

3)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後30分鐘所測的體溫,繪製在降溫前體溫的相應縱格內,以紅“〇”表示,並用紅色虛線與降溫前的體溫相連。下一次體溫應與降溫前體溫相連。

4)當體溫不升時,可將“不升”二字寫在35℃線以下。

5)遇拒測、外出時,前後兩次體溫曲線應斷開不連。

6)如體溫與前次數值差異較大或與病情不符,應重新測量,無誤後在原體溫符號上方用藍、黑色墨水筆寫上一小寫英文字母“v”(verified,核實)。

(4)脈搏曲線的繪製:繪製脈搏曲線用紅筆。

1)符號:脈搏以紅“●”表示,心率以紅“〇”表示,相鄰符號用紅線相連。要求符號大小一致,連線平直。

2)當體溫與脈搏重疊時,先繪製體溫符號,再用紅筆在體溫外面畫紅圈表示脈搏。

3)若有脈搏短絀,需同時繪製心率和脈率,並於心率與脈率曲線之間以紅筆畫直線塗滿。

(5)呼吸記錄:①用紅筆以阿拉伯數字表述每分鐘呼吸次數。②如每日記錄呼吸2次以上,應當在相應的欄目上內上下交錯記錄,第1次呼吸應當記錄在上方。③使用呼吸機患者的呼吸以

表示,在體溫單相應時間內呼吸30次橫線下頂格用黑筆畫

。;

(6)底欄填寫用藍筆以阿拉伯數字記錄,免寫計量單位(體溫單前已註明)。

1)大便次數:每24小時填寫前一日的大便次數。①如未解大便記“0”;②灌腸後的大便次數用“E”符號,以分數表示,如灌腸後大便3次記為3/E,兩次灌腸後大便3次用3/2E表示,12/E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腸後排便兩次,0/E表示灌腸後無大便;③大便失禁記為“*”④“☆”表示人工肛門。

2)出入液量:單位為“ml”,在相應欄內記錄前一日24小時的統計數字。

3)尿量:單位為“ml”,記錄前一日24小時的總尿量。

4)血壓:單位為“mmHg”,以分式表示。次數按護理常規或醫囑進行,新入院病人應測量血壓並記錄,住院期間每週至少記錄一次。

5)體重:單位為“kg”,新入院病人應測量體重並記錄,住院期間每週至少記錄一次。如因病情不能測量體重,可記為“臥床”。

6)空格:作為機動用,根據病情需要可記錄痰量、抽出液、特殊用藥、腹圍、藥物過敏等。

7)頁碼:用藍墨水或碳素墨水筆逐頁填寫。

(二)醫囑單

醫囑是醫生根據病人病情需要所擬定的書面囑咐,由醫生開寫,醫護人員共同執行。目前有的醫院直接將醫囑寫在醫囑單上,有的醫院直接將醫囑輸入計算機,各有不同。但醫囑單是護士執行醫囑的依據。

1.醫囑的內容

包括開寫醫囑的日期、時間,病人的床號和姓名,醫生和護士簽名;護理常規、護理級別、隔離,種類、飲食、臥位、藥物治療、其他治療、各種檢查、化驗等。如藥物治療應寫明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手術治療應寫明手術名稱、時間、麻醉種類、術前準備等。

2.醫囑的種類

(1)長期醫囑:醫囑自開寫之日起,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

當醫生註明停止時間後失效。

(2)臨時醫囑:醫囑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一般只執行1次,並應在短時間內執行,有的臨時醫囑須立即執行,有的限定執行時間。

(3)備用醫囑:包括長期備用醫囑(prn)臨時備用醫囑(sos)

1)長期備用醫囑:指有效時間在24小時以上,需要時使用,醫生註明停止時間醫囑方為失效,並需註明間隔時間。

2)臨時備用醫囑:僅在12小時內有效,必要時使用,只執行1次,過期尚未執行即失效。

3.醫囑的處理

(1)醫囑的處理原則:先急後緩,先臨時後長期,先執行後抄寫。即先執行臨時醫囑,再執行長期醫囑,最後轉抄到醫囑單上,執行者籤全名。

(2)醫囑的處理方法

1)臨時醫囑:醫生直接寫在臨時醫囑單上。護士先將其轉抄到各種臨時治療單或治療卡上,需立即執行的臨時醫囑應安排護士馬上執行,註明執行時間並籤全名。

2)長期醫囑:醫生直接寫在長期醫囑單上。護士先將其分別抄至各種長期治療單或治療卡上,核對後籤全名。

3)長期備用醫囑:醫生直接寫在長期醫囑單上。需要時,護士每次執行後在臨時醫囑單上記錄,註明執行時間並籤全名。

4)臨時備用醫囑:醫生直接寫在臨時醫囑單上,12小時內有效。執行後註明執行時間並籤全名。過期未執行自動失效,由護士在該醫囑後用紅筆註明“未用”兩字。

5)停止醫囑:醫生直接在長期醫囑單相應醫囑的停止欄內註明日期、時間、簽名。護士在各有關治療單或治療卡上註銷該醫囑,寫明停止日期、時間並簽名。

6)重整醫囑:長期醫囑調整項目較多時,以及病人轉科、手術、分娩時,均需要重整醫囑。

4.注意事項

(1)護士在處理醫囑的過程中,應認真、細緻、及時、準確,字跡整齊、清楚,不得進行塗改。

(2)所有醫囑必須有醫生簽名方為有效。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在手術過程中或搶救時,醫生提出口頭醫囑,護士必須複誦一遍,雙方確認無誤,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後,須由醫生及時補寫醫囑。

(3)護士應嚴格執行醫囑,但不能機械地處理和執行,如有疑問,應核對清楚,無誤方可執行。

(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醫囑須每班小查對,每日查對,每週應進行總查對,查對者在登記本上註明查對時間,並籤全名。

(5)對需下一班執行的臨時醫囑,應進行交接班,並在交班記錄上註明。

(三)特別護理記錄單

特別護理記錄常用於危重、搶救、大手術後、特殊治療後需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的病人,利於及時瞭解病情的動態變化和治療、護理的效果。

1.記錄內容

包括:生命體徵、神志、瞳孔、出入液量、用藥情況、病情動態變化、各種治療和護理措施及其效果等。

2.記錄方法

(1)用藍墨水筆填寫眉欄各項,包括病人的姓名、科別、病室、床號、住院號、頁數等。

(2)上午7時至下午7時用藍墨水筆記錄,下午7時至次晨7時用紅色水筆記錄。

(3)出入液量應每12小時和24小時作一總結,並記錄於體溫單上。

(4)應詳細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症狀表現、治療、護理措施及其效果,籤全名。

(四)病室報告

病室報告是值班護士對病區內病人的動態變化所作的書面交班記錄。

1.書寫要求

(1)病室報告應於各班交班前書寫完成。

(2)各班均用藍墨水筆書寫,要求字跡清楚,不得塗改,寫完籤全名。

(3)“特殊交班”應書寫各班需要交代的相關事項,文字應簡明扼要。

(4)病人動態內容的書寫要求各班之間應空一行。

2.書寫順序

(1)填寫眉欄各項:用藍墨水筆填寫,包括病室、日期、原有病人數、出院、轉出、死亡、新入院、轉入、現有病人數、手術、分娩、病危、病重、外出、特護人數、一級護理人數等。

(2)書寫交班報告的順序:按出院、轉出、死亡、新入、轉入、手術、分娩、病危、病重等順序逐項書寫,每項依床號順序排列。

3.交班內容

(1)病人出院、轉出、死亡、新入院、轉入、手術、分娩等,應寫明床號、姓名、診斷和時間。

(2)病危、病重等病人,應交代人數、床號、姓名。

(3)特殊交班情況應簡明扼要。

小結

體溫單眉欄體溫曲線呼吸等記錄方法 臨時備用及臨時醫囑長期及長期備用

病歷書寫及複印的要求需要記牢內容

醫療和護理文件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