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楼梦》第一坏人,曹雪芹在文本里直接骂她不正经

她是《红楼梦》第一坏人,曹雪芹在文本里直接骂她不正经

伟大的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人物时,极少写一个脸谱化的人物,他批判一个人时,也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总能给他一些人性的闪光点,让这个人物立体而丰满。就算是写赵姨娘、秋桐这样的人物,要么给他一些姿色,要么让她做出一些贡献。小说里有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令人憎恶,就是那些老尼姑和老道姑住持们,小说一共写到了五位这样的道尼:馒头庵(水月庵)的静虚老尼姑、智通尼姑,贾宝玉记名的干娘马道婆,地藏庵的圆信。还有水仙庵一个不知名的住持。按说这些人应该是以慈悲为怀的宗教人士,她们比贾赦贾珍之辈更坏十倍。这里的突出代表就是馒头庵的静虚老尼。

这位静虚老尼,是一个手段十分了得的人物,她早年在长安县善才庵出家,结交的也是当地的仕宦名绅,比如张大财主、长安守备、长安知府等等,就连长安知府的小舅子叫李衙内的,都和她比较熟。后来她不知的走的什么门路和钻营,混到了京城的水月庵来,还当上了一庵的住持,游走于京城的上流社会。作者给这个尼姑的笔墨虽然不多,却交代了她相当多的社会交往圈子。

她是《红楼梦》第一坏人,曹雪芹在文本里直接骂她不正经

早在第七回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就交代了静虚常带着小徒弟智能儿到贾府来,和贾府里的上上下下都很熟,周瑞家的一见到智能儿就问:“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父那秃歪剌往哪里去了?”这是一句骂人很难听的话,意思是:你师父静虚那个秃驴、不正经的女人去哪儿了?周瑞家的为啥对这位神佛代言人说这么有侮辱性的话啊,一是证明静虚和荣国府的人实在太熟了,这种大尺度的玩笑开起来也是没问题的;二是证明这位静虚行事不大走正道;三是这是曹雪芹在借周瑞家的骂她不是好人。这位小徒弟智能儿就回答说:“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了太太,就往于老爷府内去了 ……”看看把这位静虚忙的!水月庵是在荣国府领月例供奉银子的,可是静虚并不满足,她去于老爷家,估计不为弘扬佛法而去。

到了小说第十五回,送秦可卿灵柩到家庙铁槛寺,王熙凤选择不远处静虚的水月庵作为自己的下处,和这位静虚老尼姑密谋了一件大事,静虚托王熙凤帮忙办一件事,就是前文讲到的长安县的张财主家,张家的小姐张金哥本来已经和长安守备的公子定了亲,可长安知府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张金哥,仗势要求娶金哥。三家矛盾闹将起来,守备家说他一个女儿许两家,死不肯退亲,财主家必要退亲,再加上有权势的李衙内的压力,静虚尼姑不得了,竟然把这个事都敢揽下来,张家出银子,她就承诺替张家出这口气。她深知长安节度使和贾府关系极好,又是长安守备的顶头上司,这事在荣国府,不过是打个招呼的事儿,静虚承诺事成之后,给凤姐三千两银子作为回报。王熙凤和静虚达成了交易,为了私利,弄权官场,让一对儿鸳鸯离散,进而双双殒命,张财主和守备家是人财两空,而静虚和王熙凤各落得白花花的几千两银子。

她是《红楼梦》第一坏人,曹雪芹在文本里直接骂她不正经

这个事我们常常把账算在王熙凤身上,说她谋财害命,不积阴德,最后也得了报应。可是王熙凤的坏比起静虚,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何以见得呢?

静虚是见过张金哥的,张家与守备家早已定了亲,已经是事实上的儿女亲家,李衙内虽然有权势,他也不敢来硬的,他不是也要等张金哥退亲吗?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否则是要遭报应的,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静虚作为佛家弟子,本职应该解冤孽、以佛法普度众生、避免杀戮之怨。静虚和张家、李家一定是很熟悉的,否则参与不了这么深,我们很难想象和人家小姐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为了钱下这样的狠手,静虚究竟长了一付多么黑的心肠才能这么做。她参合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倾向于强势的李衙内和觊觎张家的钱财,至于那位长安守备,权力最小,估计钱财实力也小,是最没有利用价值的,在静虚的眼里,什么是对她有用的?只有钱和权。我甚至怀疑,这个事端又再次挑起,很可能是这个没人味儿的静虚挑唆的结果,她就想把水搅浑,自己从中渔利。

她是《红楼梦》第一坏人,曹雪芹在文本里直接骂她不正经

老尼姑静虚,是《红楼梦》里鬼蜮一般的存在,她阴暗的灵魂、丑陋的嘴脸、下作的手段,名为修佛,是为强权者的爪牙,恶势力的帮凶。打着佛祖的幌子,干着地狱的营生,要说王熙凤要遭报应,这个老尼静虚,就该进十八层地狱!

骂她一声“秃歪剌”!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