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掰手指?

友應無用


看孩子的情況而定,其實對於孩子學數學掰手指這類情況而言。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剛開始教一年級時,我看到很多小孩子算數學題目時掰手指,我就在班上強調說不能用手指算數學題,強調過後,孩子不當著我的面算題目,可是他們還是會在課桌下面偷偷掰手指計算。所以我特地去查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身心發現規律。在我學習教育心理學時,學習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象運算階段。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需要藉助外物來計算,比如說手指,小棒。等他們的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也就是等他們到了形象運算階段了,就不會用手指算了。有些家長肯定會說,為什麼鄰居的孩子就不用手指算。每個孩子的思維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些孩子發現快,有些孩子發展比較慢。所以家長不用著急,對孩子放寬心,慢慢來。



定來生263


這兩天剛在培訓機構給兩年裡的小朋友上課,發現了部分小朋友確實存在掰手指的動作!其實也不能怪他們,當初幼兒園老師為了方便教學,教給了他們掰手指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那時候把人掰彎,到了小學又把人掰直!



大家在平時生活聽到過最荒唐的騙局就是,初中老師說,大家不慌,到了高中老師會講。到了高中,高中老師又說,什麼情況?這是初中的知識,你們初中老師沒講嗎?

我就奇了怪了,你們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和高中老師,拿學生開涮嗎?你們這又是踢皮球,又是掰直掰彎的,教育局是不是可以統一一下教學方法標準呀!

話再說回來,學數學掰手指完全可以,手指完全是一種現成的工具呀,很多人覺得反對掰手指無非是覺得不美觀,影響做題速度等等,那既然是學數學,既然是現階段的教育,我想問,是不是考了高分就可以了!既然是為了考高分,那你管人家用什麼方式算,掰手指不算作弊吧!人家斷奶還有個過程中,何況掰手指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大家太過於看重外表了,以為這孩子這麼大了還掰手指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大家路上看到過算命的吧,人家擱那也是通過掰手指來計算問題,那是不是也應該去罵他,你個渣渣,算個命還掰手指,行不行哦,你這樣算出來會不會不行,要不拿個計算器在邊上吧,這樣算起來會準一點!

而且我也不建議強制性的讓孩子去戒掉掰手指算數的這個習慣,我看到過相關人士說掰手指會影響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一些大數無法用手指去解決!確實,但孩子成長有一定的過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家長老師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引導,當孩子發現掰手指越來越不實用,越來越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候,或者學到了更方便的方法時,自然而然就會拋棄這個方法。就像你用著某個品牌的手機,體驗感越來越差的時候,而你用了另一個品牌的手機,發現流暢的飛起,你會怎麼選擇,當然,回答情懷的繞道!



最後,家長和老師也別太在意掰手指這個問題,順其自然!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和能幹!

有不同看法的也歡迎評論,關注,私聊!


幼兒園最乖乖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著手指頭做數學計算,說明他的計算能力很差、不聰明等等。

​ ​而且,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很多剛開始學習數學的小朋友,都會掰著手指數數,有些幼兒園老師、家長擔心孩子形成依賴,總是會及時制止。那麼,對孩子來說,掰手指真的是不聰明,是不好的行為嗎?

​ ​"證據表明:這種用手指頭表示數的方法,對於學習和理解算數非常重要。"

​ ​其實,掰手指頭學習數學,多數是出現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我們都知道,數學中無論是代表量的數字,還是數學計算的符號,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限,對這些抽象的內容無法理解,是正常情況。

​ ​那麼,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必須通過藉助實物幫助,才能真正理解數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觸到的。所以,通過掰手指學習加減法是每個孩子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家長無需過於擔心。

​ ​我們都知道幼兒學前啟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歲,是兒童形成數學思維的最佳黃金期。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等初始發展時期。

​ ​瞭解3-6歲孩子學習加減法的發展規律,清晰的幫助孩子做好過度,也可以為孩子以後學習加減法打好基礎。那麼。對於加減法的學習,在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呢?

​ ​3-4歲:認識10以內數字,並能夠用數詞描述事物的動作和特徵

在孩子3-4歲及之前,還沒有具象的數字概念。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藉助實物,幫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 ​通過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數",並能夠應用"數"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徵。

​ ​4-5歲:認識20以內數字,能夠通過比較和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 ​數字是數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對"數"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將"數"和"數"之間的關係。

比如:

​ ​√掰手指數數,2個手指比3個手指多1個;

​ ​√將1-10寫在卡片上,在每個卡片上放置對應數量的小球。5個小球比4個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 ​√將3個小球的小盒子裡;拿走一個只剩2個,2比3少,3比2多;

​ ​√吃飯時,讓孩子幫忙拿5個勺子;

​ ​... ...

​ ​通過反覆操作和練習,幫助孩子建立"數"和"數"之間的大小、多少等關係。

​ ​5-6歲:能夠通過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內的加減,並能夠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數"和"量"以及"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長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孩子引入加減法的計算。但是,這時候,孩子在計算時,一般還離不開藉助具體的實物輔助。

比如:

​ ​√一隻手張開有5隻手指頭,藏在掌心1只,還有4只,對應5-1=4;

​ ​√盤子裡1個蘋果,媽媽又拿來2個,一共3個,對應1+2=3;

​ ​√3個糖果,吃掉1個,還剩下2個,對應3-1=2;

​ ​√樹上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3只,對應5-2=3;

​ ​... ...

​ ​通過藉助實物操作,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字符號的概念,同時,培養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計算的運用。

​ ​其實,隨著年齡的提高,孩子會逐漸擺脫實物計算,從掰手指數數到心算,是孩子學習數學運算的自然過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布衣學堂


第一、可以就地取材,手指隨時都能伸出來表示數,而且十個手指剛好可以表示“和為10以內的加法”。

第二、可以加深理解,掰手指可以把抽象的加法運算具體化,幫助孩子理解運算的實際意義。

因此,掰手指的方法一直都適用,而不是那位家長所謂的老套的做法。事實證明,目前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育仍然使用類似掰手指的方法,只是把手指轉換成了其他的實物畫在課本上,讓孩子數數,從而得到用數字表示的加法等式。

那麼孩子又是如何擺脫掰手指進行口算運算的呢?孩子通過數實物得到的運算結論,易於理解,每次做到這樣的運算,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實物圖,幾次下來就把這個運算結果記憶到大腦中了,這就是口算的過程。

家長還有個擔心就是10以上的運算怎麼辦,其實這是不理解數學教材產生的擔憂。事實上,10以上的運算都是通過轉換成10以內的運算來實現的,十位與個位分別各自進行運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就是數學上化繁為簡的思維方式。

所以,學數學掰手指是適用於數學初學者的很實用的方法,家長切不可橫加阻止,打擊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不要過分焦慮,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勵孩子多多練習,假以時日,必能成功過渡到口算。


良師益友談育兒


作為一個有十來年小學數學教齡的老師,我非常頭疼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手指算。慢。而且我發現凡是小學脫離不了手指算的都是數學成績一般甚至靠下的孩子。

孩子的第一印象最重要,他默認態度是採取先入為主。你第一次教他什麼她學會了以後就會用這個。手指算不可取。幼兒期想啟蒙的話最好藉助實物,數蘋果、糖等。有的手指算還用一個大拇指代表五什麼的,孩子課堂上兩手不停舞動,根本置老師的10以內分成、湊十法等不顧。反而拖累了孩子學習。實際上點實物就是讓理解加減法是怎麼回事,等他熟練掌握10以內分成及20以內加減法算法回脫口而出。而用手指則很難脫離了。


學做好媽媽哦


兒童在學習方面方法是很多的,學前班的兒童他們的幼兒老師就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誘導。帶領孩子以遊戲.兒歌.繪畫.手工等帶動幼兒進行興趣學習。

當幼兒進入大班後,他們對學習就有了充份的興趣,隨便的學一些圖片,數字和數手指。特別是認數字和數手指,這一關是最重要的,在學前學會這一步很重要,這些都是啟蒙學習的一種方法,在學前這是主要的前期知識。

當孩子進入了正規的學齡入學一年級時,他們就開始了正規的習了,特別在學數學時的初期,掰手指是孩子早期學數學的最好方法,在沒有掌握好十以內的分成式時,掰手指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方法。

一但孩子們在某一解段中掌握了十以內和二十以內的加減分層式,老師就可以約束掰手指的方法了,不能使之成為習慣。掰手指只能是數學的先期解段,是必須要給孩子發揮的,一但掌握了加減的分成規律之後,孩子們在老師的要求下就會自動放棄掰手指了,對於腦力發達遲緩的孩子相信老師會進行幫助指導的。


星空攬夢


掰手指頭學習數學,多數是出現在學前的娃身上。我們都知道學前的娃抽象邏輯思維沒有發展,他們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無論是代表數量的數字,還是代表邏輯關係的加減符號,在我們眼中熟悉簡單,在他們看來,猶如天書。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數學,那娃要學數學怎麼辦?這時,娃需要一根柺杖來幫他邁向理解抽象數學的道路。這根柺杖,就是具體的事物。手指頭,是具體事物中的一種,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觸到的。

所以,娃都會有一個掰手指,依賴動作算加減的階段。假若我們在這個階段握住娃的手,讓他口算加減,那就會得到一個手指頭忍不住跳動、一臉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確答案的可憐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減怎麼可能有進步、學會口算呢?不少當爸媽的,都擔心這個。是的,假若娃一直只會掰手指算加減,甚至在學了20以內、50以內的加減法,還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當娃能順溜地用十個手指算出加減,就得引導娃學用其它具體物品(感興趣的樂高、撲克牌、繪本等)和其它方式(數群、數的分解和組合、口述應用題等)算加減啦,這才會讓他對抽象的數學關係有更多瞭解,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在這過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頭算加減,當他會更多方式算加減,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會捨棄掰手指算加減的方式,提前阻止,只會影響他進一步掌握數學。

另外,通過多種的具體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從掰手指算數到口算。沒有各種計算方式方法的積累,想娃馬上學會口算,這不亞於讓瘸腳的人,放棄柺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樣困難。

02

我在前幾篇數學啟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數群、數的分解和組合來幫大班的娃學習加減。而在上篇數學啟蒙文章,分享到該如何幫娃學會和理解什麼是口述應用題。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應用題學習加減法。

娃按上篇文章學會描述和自編口述加減法應用題,獲得加減法和應用題結構的經驗後,那接下來就是:藉助實物和口述應用題講明加法和減法的含義,也就說是讓娃知道“加法”、“減法”等專業數學名詞,懂得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

一、學習加法

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這個概念,我們熟悉得很。但別看娃早早學習了加減法,我們熟悉的加減概念,他們在四年級下學期才能在數學課本中學習。在這之前,娃只是在老師指導下,學會加減法運算過程。至於原因,是四年級孩子的思維經過不斷地訓練和培養,抽象邏輯能力終於發展起來了。

在學前,我們不需要告訴娃抽象的加減法概念,但我們需要跟娃說明:加法,就是把兩個代表數量的數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總數)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數量是變多的。

所以,當娃能熟練描述和自編口述加減法應用題,有加減的經驗後,我們就要通過實物和口述應用題講明加法的含義,幫他理解抽象層面上的加減法。


憶往昔視頻


教育方法論問題,不是不能掰手指,是一般人根本不會掰手指來教育孩子

手是人類最方便的工具之一,最開始學數學,在沒有其他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手指是最容易藉助的工具。為了解決決十以上的計算問題,老師教我們做高粱棍串。等學到了乘法,便又開始學算盤。

但是,這此方法只是為了便於對世界和數學概念處於無知狀態的初學者理解。並且不難看出這個家長只會用手指做加減法。

一隻手可以用來計算多少,全靠一個人的思維方法論。

我們試下另一個方法:

1、把十個手指表上序號,從左到右就行。

2、十以下的加減不看序號,直接數手手。

3、超過十的加減法,如7+8=15,先數到7標記下,再數到10標記下,然後從8開始數1數到8再標記下。這樣,10的數在左大拇指上畫個勾,表示這個十位數是1,然後再從10數到最後一次標記,得到5,這樣子,整個數字就是十位數為1,個位數為5。

同樣,如29+28,按如下步驟計算:

1、十位數2+2=4,在第4指做個十位數標記

2、數到9,標記下。

3、數到10,標記下。

4、從9起數1數到8,最後標記。

5、從個位10數到最後標記,得7。也就差不多做出了9+8=17了。

6、十位數相加,4+1=5.

7、十位數寫5,個位數寫7.

看上去很麻煩,但教孩子本來就麻煩。為了方便,發明幾個記號就行啊。

比如個位數記號畫個三角形,十位數畫個方塊,數數記號畫個圓圈。比如表示個位9的記數,在第九指畫個三角形和圓圈,表示十位9的數字畫個方塊和圓圈。

全靠大人用耐心引導。

別說手指沒用,掐指一算你八字三親六戚十二宮,可觀察到你個人大部分人生境遇。你以為手是用來幹嘛的?

很多計算方法都可以直接用手,包括微積分,關鍵是你不會用啊。


慕顏歌41319


掰手指的方法,孩子是怎麼學會的呢?!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關鍵原因在於,家長的急躁,沒有耐性。

接觸到數學後,想必沒有哪個老師會教孩子掰手指,而是教孩子一些計算的方法,孩子剛開始接觸不熟悉,學不會很正常,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然而在家長輔導孩子時,看到孩子不得其所,就非常著急,然後就會讓孩子藉助手指,以直觀的方式計算,然而,很多家長會認為,這很正常,因為他們就是這麼被教會的,與此同時,他們忽視瞭如今的教育方法,因而形成了教育差異。

讓家長也學會正確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輔導孩子,和讓孩子儘量在有老師正確的輔導下完成作業,都可以比較好的避免這些問題,但是,這兩件事也都有相應的弊端,家長有工作,不可能重新學習;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要完成的教育任務;怎樣解決協調,應該引起相應的重視。古語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正確的方法和思維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單單一道數學題這麼簡單。


11小豆包11


我個人覺得孩子在學數學的時候掰手指的方式是可取的,也是應該推廣的。

因為手指的算法不僅僅侷限於10以內的運算,同時,孩子在學數學時,掰手指並不是簡單的掰手指。手指的運動是經過大腦神經系統的指揮,利用掰手指去學數學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用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大腦與肢體的協調能力。

人類的雙手不僅僅是用來做事的,而且雙手在用於計算過程中有著現代運算工具不可比擬的方式和算法。比如說,古代流傳至今的珠算和袖內算法都是運用5根手指經過精心的計算來將自己的運算信息和價碼透露給對方的。再加上現在的手指訓練方式,比如,孩子們現在學的魔方歸位所運用的也是10根手指,但是這10根手指所有的運算和活動方式都是受大腦神經系統所支配的。從珠算、袖內議價到現在的計算機、手機的操作以及魔方的歸位都是離不開10根手指的。所以我們講,現在的孩子在學數學運用手指計算法,一、是非常科學的,二、是有助於孩子大腦健康發展的。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推廣手指運算的這一方式,並要向孩子的家長講明手指運算的方式不僅僅能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而且有助於孩子左右大腦的開發。再加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和重大的科研成果的開發中,人們如若離開了手指的操作,幾乎是寸步難行。

孩子利用手指學數學,表面上看去是孩子們利用手指如何去運算10以內的加減法,實際上,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開發孩子智力的專家們對於手指運算都是非常重視和認可的。我們不能否定手指運算能促使孩子大腦的發育,同時我們更不能否定孩子的手指運算將會促使孩子在以後的工作中用大腦的神經系統來指揮他(她)的10根手指去為他(她)做一些精細的和再高級別的機器人也不能代替的手工操作系統。所以我們說,孩子在學數學時運用10根手指計算的方式不僅是孩子在這一方面的特殊表現,而且將10根手指計算的方式運用好了,將會有利於孩子以後工作和前程的發展。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許多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將會出現,人工智能將會代替一些甚至更多人們用10根手指操作的計算系統和指揮系統。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所有的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發展的產物都是由人制造的,離開了人的10根手指,你是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又如,人工智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可以代替人類去給病人做手術,會導引人們去挑選商品,會告訴你什麼樣的食物能夠滿足你的身體所需(營養需求),包括以後的高科技產品、無人駕駛的車輛、無人售貨的超市。人工智能幫人看病,但是在這裡,請你仔細的去思考一下所有科技的進步離開人腦和十指的操作會成為現實嗎?我們不能忘了,在這個社會中,人還是主宰這一社會的唯一主人……

所以我們認為,孩子學數學時利用十指計算,是有利於孩子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有利於孩子的大腦指揮系統能如實的傳達命令,指揮自己的十指去進行演算和計算。十指的計算能力不僅能彌補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不足,而且還可以修正人工智能在工作上面所出的差錯。因為所有的機器和人工智能都是人造出來的,人造出這些高科技產品的目的是讓它為人類更好的服務,而不是替代人類的智慧。

因此,我們說十指計算,不僅僅侷限於10個數以內,它不僅可以超出10個數,而且可以用孩子的十指演算出人們想象不到的科技成果。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許多有助於人類健康發展的正面信息。在這裡,我們鄭重其事的提出:不要輕易放棄孩子的十指計算,因為十指計算歸根結底是有利於孩子大腦的全面發育。請各位家長在選擇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計算時,應慎重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