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

山野闲谈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盛世出书虫,隋末乱世的浓墨重彩程度一点不亚于三国时期,这里面有位大人物,秦琼,字叔宝,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绘像凌烟阁,其英武骁强,与尉迟敬德一起被民间百姓奉为门神,守卫着千家万户。

秦琼,595-638年,济南人,唐初名将,典故两肋插刀就自于他。

小说演义里说秦叔宝出生将门之家,祖父秦旭是北齐大将,父亲秦彝是南陈大将,正史新旧唐书里也没对秦叔宝出生作记载,只说他是济南人,刚好90年代在济南无意出土的一座墓葬竟然是秦叔宝的父亲,叫秦爱,通过墓志铭了解到,他们家族是比较低级的文官世家,不是将门出生,也不是《历城县志》记载的打铁匠出身。

图左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古宅”碑,为清朝秦氏后人所立,图右为秦叔宝父亲《秦爱墓志铭》。

隋末天下大乱,出生在书香门第的秦叔宝明白,兵荒马乱的年代笔杆子肯定没有枪杆子好使,于是弃文从武,最早在隋军任职,先后投靠过瓦岗军、军阀王世充,打仗骁勇彪悍远近闻名,619年投靠秦王李世民帐下,一仗就降伏了尉迟恭等人,拜为秦府右三统军,此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大破窦建德,剿灭刘黑闼,成为李世民心腹大将。

距离昭陵7公里的袁家村,是秦琼墓所在。

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得皇位,而秦叔宝正是这场政变的执行者之一,事后秦叔宝被左武卫大将军,638年秦叔宝因旧伤复发去世,李世民加封他为胡国公,陪葬昭陵,并入凌烟阁24功臣画像。秦叔宝死后爵位由儿子秦怀道承袭,秦怀道只担任过义兴县令,孙子秦景倩只担任江阴县令,家族又回归低级文官水平。


图文绘历史


前言。

我们经常形容穿越时空的对比是“关公战秦琼”,可以想见秦琼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和关羽并驾齐驱的,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是来自于秦琼。关羽被后世封为“武财神”,而秦琼则被民间尊为

“门神”之一,另外一个是尉迟恭。我们了解秦琼大都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中的形象,真实历史中的秦琼是如何的呐?(秦琼像)

秦琼家世。

秦琼是济南历城人,生年不可靠。根据秦琼的墓志铭和他的儿子的秦怀道的墓志铭以及史书的记载可以详细了解到秦琼的家世出身。

秦琼的曾祖父

秦孝达,东魏广年县令;祖父秦方太,北齐广宁王记室,是王府幕僚官,为五品;父亲秦季养,北齐开府仪同三司“录事参军”,为六品。秦琼的祖父和父亲同在北齐任职,在士族中算是中等偏上的家族了。《隋唐演义》中“秦琼卖马”的典故基本是不可能的,人家可是乡里的世家大族,官宦世家。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的儿子是秦怀玉,真实历史中是没有的。他的儿子是秦琼晚年得到的幼子,秦琼死的时候只有14岁左右,他的名字是秦怀道。他曾经任左千牛,后来做了县令,承袭了秦琼的开国公爵位。演义和历史是有区别的。

秦琼与张须陀

隋朝大业年间,秦琼投军,跟随隋朝大将来护儿(和隋炀帝一起被叛军杀死),来护儿对秦琼特别看重,秦琼的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来护儿的亲军觉得非常奇怪,士兵阵亡你都不派人吊唁,秦琼的母亲去世却派人吊唁?根据《旧唐书.秦琼传记载》,来护儿说道:

“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后秦琼跟随另外一个隋朝著名大将张须陀(一生只有一次败仗,却死在最后一战)作战,614年,涿郡的叛军在卢明月的带领下进攻祝阿(现在山东齐河),叛军有十多万人,而张须陀的部下只有一万多人,秦琼和罗士信都在他的账下。(罗士信在演义中是个猛将,有点傻傻的,真实的罗士信却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美男。)(张须陀图)

张须陀打算引诱叛军卢明月的主力进攻,诈败,埋伏在后的将领偷袭叛军的营寨,烧毁营寨和后勤物资。张须陀的将领们都不愿意干这个活,这可是九死一生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请命埋伏袭击。于是两人各自带领1000人埋伏好,张须陀则率领主力引诱卢明月的主力进攻,叛军果然上当,而且离开营寨越来越越远。秦琼和罗士信进攻营寨,亲自攀上寨门击杀守军,打开大门,袭击叛军军队老巢,两个人宫烧毁了三十多座营寨,叛军主力回师急救,被张须陀主力反身掩杀,十多万人大败,卢明月只带领几百人逃跑。此战奠定了秦琼的军事地位。

后来又跟随张须陀消灭海曲孙宣雅的叛乱,秦琼是首先登城的将领,作战十分勇猛。

秦琼与程咬金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和程咬金是铁哥们,发小,姻亲。其实他们两个在不同的地方,秦琼在济南,程咬金在东平,彼此应该是了解的。程咬金先投奔的瓦岗军,而秦琼跟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两个人是对手。

张须陀把瓦岗军打的没脾气,不过轻敌的张须陀中了瓦岗军的埋伏力战而死。程咬金等追击秦琼,秦琼武艺高强,把程咬金等追兵击退,投奔了裴仁基,不过很快跟随裴仁基归顺了瓦岗军。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瓦岗军是诸多割据势力最强的一支,连李渊都派人表示敬意。(程咬金形象图)

这时的程咬金和秦琼才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同时成为李密8000内军的四个统领中的两个。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北归)的隋军主力交战,虽然战胜但是军事战斗力却大大下降了。瓦岗军经常击败王世充的部队,但是战斗力下降的瓦岗军却被王世充利用巫术鼓舞士气军队击败,秦琼和程咬金等被俘,跟随了王世充。秦琼一直是主将,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程咬金为其部下,在一次征讨中,两个人趁机投奔了秦王李世民。因为王世充笃信巫术,猜忌手下,在其手下不可能长久。


秦琼与李世民

李世民知人善任,秦琼投奔后被引为知己,任命他为马军总管。他跟随李世民参加唐朝建国的主要战役,基本是每战必为先锋。(李世民像)

1.征讨宋金刚。宋金刚为农民起义军首领,被窦建德击败后投奔刘武周。619年他率军进攻山西,山西全境几乎被攻陷。李世民带领李世民征讨宋金刚,宋金刚手下的大将尉迟恭非常厉害,但是和秦琼交手两次都败北了,第二次是一个人逃跑的。因为缺少粮食宋金刚撤退,被唐军掩杀大败而回,尉迟恭被李世民收服。

2.征讨王世充、窦建德

出于作战的需要,李世民建立了1000人的精锐部队,被称为“玄甲军”,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翟长孙四人统帅。每战“玄甲军”都是先锋,敌人对玄甲军闻风丧胆。

王世充抵挡不住唐军的进攻,龟缩洛阳不出,求救于窦建德,窦建德率军十几万援助。李世民让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领军队主力迎击窦建德。621年5月,李世民麻痹敌军,秦琼、程咬金等率领精锐先锋击穿窦建德主力大军的军阵,直接来到了窦建德军队后方,展开唐军旗帜,窦建德军队认为已经失败,纷纷溃退,窦建德兵败被俘。此战,秦琼率先领军突击,击破窦建德军队的阵营,被记为首功。

被围困在洛阳的王世充眼见援军被击败,窦建德被杀,只好乖乖的投降了。

3..征讨刘黑闼

窦建德虽然被杀,但是他的部下怕唐军的报复,拥立刘黑闼为主反唐,很快占据河北之地。李世民率军平叛,622年,李世民和秦琼击败刘黑闼主力,收复河北。


4.参与玄武门之变。626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700户,不过这个职位很快被程咬金所取代,因为秦琼病了,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他自己这样说: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征战的次数达到200多次,几乎每战都是先锋,身体已经不行了。

秦琼、尉迟恭和门神。

秦琼在征讨宋金刚时,次次击败尉迟恭,打的尉迟恭心服口服。尉迟恭归顺后,两个人反而成了至交好友,在作战中一直是同事。(尉迟恭像)

秦琼作战勇猛,身体不行,死的比较早。尉迟恭对他非常尊敬,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结成了秦晋之好。

关于二人成为门神的传说有两个:第一,小说中记载魏征斩杀了泾河龙王,龙王的鬼魂经常搞得李世民睡不好觉,经常做噩梦。秦琼和尉迟恭自愿守卫李世民的寝宫,李世民睡得安稳了,也不能让两位大将整天值夜班啊,长孙皇后想了一个注意,把他们二人的画像贴到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经常做噩梦,后续传说和上面是一样的。

民间对此纷纷效仿,将二人的画像,贴到大门上辟邪,成为了门神。

秦琼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24功臣,排名在最后,主要是因为秦琼伤病,后期没有作战功劳,因此排名靠后了。


穿越再现彼岸


秦叔宝字秦琼,是齐州历城之人(今山东济南人)根据史料只记载“”秦武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当时面对李世民的攻打,秦叔宝也是将自己的枪插入到地上,而李世民也是排了数十人,共拔不能动。

可见秦叔宝的神勇,所以后来人们将秦叔宝当做门神,他是符合条件的。秦叔宝虽然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却是“站错队”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见解一是秦叔宝明哲保身,不愿参入李家内部的争斗,托辞自己染病难起床我。二是秦叔宝真的是深患重病,而且这种病是战场刀枪浸入伤病。后来李世民登基大封有功之臣,在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中,他被排在倒数第一。这又印证了第一种说法,李世民对秦叔宝有成见。在之后秦叔宝也是时常患病在床,每次患病之后他终是对人说道:“我戎马一生,经历过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也是流血也是有不少,怎么会不生病呢!

”。这也反应秦叔宝对玄武门之变的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否对凌烟阁的排名不满只能是后人的猜测吧!也可能是李世民也感动亏欠秦叔宝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叔宝的儿子秦通这也是一种补偿吧!


海纳百川233699882


相比于一些被电视剧杜撰出来的人物,秦琼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一位英雄人物。秦琼又被人称为秦叔宝,山东济南人,擅长兵器双锏,隋唐时期战斗武力无双,江湖人送外号“小孟尝”。

秦琼乃是碎末唐初之人,在隋末出世,在隋将来护儿麾下当差。隋将来护儿赞他:“此人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比较有一番作为。”随着隋末战乱四起,跟随隋将张须陀进攻瓦岗,兵败,张须陀战死,秦琼又跟随隋将裴仁基,裴仁基归顺瓦岗李密,秦琼也跟着去了。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秦琼被俘,被王世充看重风格为龙骧大将军。因为不满王世充的所作所为。后来在在徐茂功的建议下,秦琼等人偷袭了瓦岗寨,正式开始起义了。之后被李世民征服,投入帐下,并且长年跟随李世民作战,取得了不世之功,一举统一天下,建立起来大唐,被李渊封为“大唐护国公”。并且在武德九年的时候,帮助李世民进行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做上了皇位事,被李世民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贞观十二年,在做徐州都督的时候去世了。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阎立本画出秦琼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到凌烟阁里,缅怀对他们的思念,同时让后世之人瞻仰。

还有一个重点要说的就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某些原因,秦琼和尉迟恭亲自为其镇守房门,唐太宗李世民才得以安心休息,静心。因此这也造就了2个门神秦琼和尉迟恭。咱们每逢过年的时候要贴的门神里就有他们两人。

秦琼从隋将做到了起义军头领之一,再到跟随李世民建立大唐,一生可谓辗转反侧。魏征曾经评价过秦琼为一代良臣,而非忠臣。就是说秦琼是一个出色的大臣,但却不固定效忠于谁,因为他最终效力的只是唐朝而非某个人。


历史扛把子


提起隋唐英雄,秦叔宝肯定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而又非常喜欢的人。

一代名将

秦叔宝是隋末唐初名将。隋朝的时候,他先后在名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寨,瓦岗军失败后转投王世充,因看不起王世充的为人,不屑与他为伍,就投奔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成为李世民帐下最骁勇的大将。在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强敌时,秦琼每每为唐军先锋鏖战,所向披靡。为唐朝的统一立下卓越功绩,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两肋插刀

秦琼不仅武艺高强,对朋友更是肝胆相照,十分仗义。成语“两肋插刀”就是来自秦叔宝的故事。秦叔宝早年在县衙当差的时侯,为了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有一岔道,一条路直接回家,一条路去登州,在岔道口秦叔宝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为了救朋友去了登州。这件事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后来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今天的为朋友“两肋插刀”。

看家护院

传说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杀兄杀弟,连侄子也没放过,将十个侄儿全部杀死,因为心中有愧,夜间常常做恶梦,便让秦琼,尉迟恭两大猛将守在门外,各路冤魂从此不敢来侵。因不忍让他二人日夜守在门外,便让画师把他二人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流传到后世,他们两人便成了为老百姓看家护院的门神了。



冷暖自知274497472


剧照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隋唐演义》里如是说到秦叔宝。古往今来,受演义小说的影响,秦叔宝在世人眼中形象很是高大,被尊称为秦二哥或秦二爷,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曾令无数少年心生向往。然而,演义小说与真实历史始终有出入,书中瓦岗寨上当兵马大元帅,投唐后封护国公的秦叔宝,走出小说,他的一生,其实充满遗憾。

剧照

从来乎儿手下小卒,到跟随隋炀帝征东,追随张须陀,秦叔宝年少成名,名扬天下。后张须陀败亡,他又随裴仁基降瓦岗,之后辗转王世充麾下到降唐,短短不到二十年里,他识尽天下枭雄。这样风云际会的前半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这样的前半生,对于秦叔宝而言,却有许多心酸,因为伏击卢明月,乱军阵中救李密,三战尉迟恭皆胜,后人谓之隋唐猛将中的佼佼者的他,在面对失去时无能为力,从来乎儿到张须陀,他遇到了一位又一位伯乐,却又一次次失去知己,对于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来说,这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与此同时,与演义小说里出入最大的事实是,自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便因伤不再征战,而且不久后就去世了,彼时他大概四十岁左右。

当我们真正走进历史,再次认识秦叔宝的时候,会发现正史里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也不详细,秦叔宝的事迹更多见于通俗小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里,他的名气水涨船高。我们会发现,不知不觉里,他身上的主角光环消散,他从神坛下走了下来,不再是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剧照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在后世传说里,秦二爷备受敬仰,但在当时,在唐代,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今时今日后人想象的那么高,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和在追随李世民后,秦叔宝的才能并没有机会得以全部展现,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多建树有关。而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秦叔宝在加入李世民的阵营之前,已经换了五个主公,虽然李世民也能理解他的苦衷与无奈,但秦叔宝对于李世民来说还是有陌生感的,对秦叔宝自然不如对殷开山、柴绍、长孙、独孤等人亲切,给他展现的机会也不多。

第二点,秦叔宝由于多年征战,伤痕累累,常常旧疾复发。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确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正需要有才能的人为他开疆拓土,秦叔宝却卧病不起了,作为一名武将不能再征战沙场,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政治边缘化人物。

李世民剧照

不过,纵然如此,秦叔宝也是幸运的,因为即使在当时,他没有在那个时代备受瞩目,可千年之后,他的名字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人们通过想象他身骑战马,手持长枪,剽悍勇武,血染沙场的身姿,看到了何为豪情万丈。他的身影聚焦了我们对铁血大唐的无限向往,让豪杰辈出,逐鹿天下,英雄的传奇久久在我们心中风云激荡。

虽然翻开史书,秦叔宝的一生,其实是一个悲剧,年轻时候颠沛流离,等到机遇来临之时,又缠绵病榻,演义小说里越是塑造他的辉煌灿烂,就越是与他真实人生形成鲜明反差,留给人无尽的叹息。


亭殿阁


“垫底凌烟阁的大唐开国功臣”——胡国公秦叔宝

很遗憾秦叔宝只是将才,并非帅才,他的功劳比不上李靖、苏定方等名将,大唐开国过程中秦叔宝更多是作为李世民的亲卫军将领出现。


一、初露锋芒

秦叔宝是山东历城人,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秦叔宝跟随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剿灭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当时卢明月有十几万人,隋兵只有一万。张须陀派秦叔宝和罗士信帅兵千人夜袭农民军营地,遂大破卢明月。

二、辗转庸主

张须陀被杀后,秦叔宝跟随魏公李密,李密大喜任命他为帐内骠骑。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时被弓箭射中坠落马下,秦叔宝独自一人上前保卫,李密才逃得性命。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独自逃归唐朝,秦叔宝降于王世充。后来发现王世充不是明主,主动投奔唐朝。

三、万军从中取敌首级

秦叔宝归唐后隶属秦王李世民账下,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军阀,每战身先士卒,战功卓著,被封翼国公,后改封胡国公。每次敌方阵营有猛将出阵挑衅,李世民都派秦叔宝上前,于阵前斩杀敌将。

四、图形凌烟

由于未参与玄武门事变,所以李世民即位后秦叔宝再未有何功绩,638年秦叔宝病死在长安。唐太宗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把他排在最后一位。



张睢阳齿


从来乎儿手下小卒到跟随隋炀帝征东到随张须陀,可算是年少成名,后来张须陀败亡,随裴仁基降瓦岗,到后来辗转王世充到降唐,短短不到20年,可谓是尽识天下枭雄,至于伏击卢明月,乱军阵中救李密,三战尉迟恭皆胜,真正说起来可谓是隋唐猛将中的佼佼者,另外与评书演义不同的是,秦琼非常年轻,李世民登基后因伤不再征战,不久就去世了,死时应该也不大,四十的样子。


一只活着的假面


侠肝义胆,忠厚老实,立场坚定,一心无二!

武艺高强,饿死不劫道,贫困潦倒不走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