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坏的太监是谁?

90后一枚校花


要从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一批特殊人群里评出“史上最坏太监”的至高荣誉,对九泉之下历朝历代的大小太监们来说,绝对是大事件。

此话题一开,这些活着时就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死鬼,自发形成派系,推荐人选,争吵之下,上演腿骨棒子横飞,骷髅头碎裂的武斗闹剧,只为争到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史上第一坏太监”殊荣。

摊开历史账本,那些闪耀千古、遗臭万年的名字就会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供人唾骂。这些活着时结党营私,权倾朝野的无鸟之人,死了,也不忘在地狱拉帮结派。

处于第一阵营的是强大的唐朝太监集团,有刘克明、高力士、田令孜、仇士良、杨思勖、李国辅、鱼朝恩等余孽。第二阵营的有明朝的王振、魏忠贤、刘瑾,并列第三阵营的是秦朝嫪毐、赵高与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这个排名使以张让为首的东汉十常侍太监团伙很不服气,经常向一二三阵营约架群殴,更不把太监祖师爷竖刁放在眼里,整天呼来喝去,非打即骂。吓得孤家寡人的童贯躲在阎罗身后哭喊着要找妈妈。

阎罗对这样一群坏事做绝,惹天怒人怨,已永世不得轮回的坏人很无奈。没了投胎机会的这帮祸害,在地狱过得鬼生无聊,该找的茬,该约的架,该骂的街,已重复了千万遍,早就没了新鲜感。突然碰上阳间搞“史上最坏太监”评比大赛,一个个立马像打了鸡血兴趣高涨,飞扬跋扈,气焰嚣张,报名甚是踊跃。

处于第一阵营的唐朝太监集团推出的代表是李国辅。一是这个太监官至宰相,看来官大一级压死人也适用地狱。二是他敢让皇帝叫他爸爸。逼死唐玄宗,杀皇室成员如宰牛羊,一手把持朝政,典型的无冕之王。

第二阵营的代表是坏事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境界的九千岁魏忠贤。其专擅朝政,营党结私、打击异己、祸害天下的事件,被各种影视剧已演绎了无数次,大家门清。

并列第三阵营中,赵高以闻名天下的“指鹿为马”典故胜出。受慈禧恩宠推动大清加速灭亡的李莲英为清朝代表。此人事迹,正史野史坊间均有流传,此不概述。

霍乱东汉的十常侍太监团伙自然以张让为首。不服气的童贯,竖刁之流则毛遂自荐,要自证“史上坏名无敌”。

魏忠贤、赵高作为一类种子选手,赢面的可能性很大,刘克明、刘瑾、张让、童贯也实力不俗,太监祖师爷竖刁就是个充场子的,可有可无。

我们在评价谁能获得这份“史上最坏太监”大奖时,要从该太监在所处时代对国家、人民、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后世影响力上综合考量。这样一看,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由宦官(太监)造成的危害在三个阶段最为明显,即东汉末年、中唐、明朝晚期。

符合条件人选是:东汉张让、中唐仇士良,明朝魏忠贤。三人在所处的时代可谓是把“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坏人法则,发挥到了极致,不愧为坏人三杰。

张让之坏:祸乱朝纲,卖官索财,父子兄弟贪污残暴,搜刮百姓,聚财为私产。

评语:小圈子,层级不高,但带坏了官场风气,使卖官敛财成风,算大老虎一只吧。

仇士良之坏:杀二个皇帝,一个妃子、四个宰相,上千官员。

评语:谋逆弑君,诛杀官员,有颠覆朝廷能力,危害极大。

魏忠贤之坏:繁如沙数,不尽累述。

评语:坏事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算一绝。

 

最终获得“史上最坏太监”殊荣的是:魏忠贤!





乐羊子说


史上坏太监多如牛毛,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坏得各有千秋各有水平。忽悠皇帝离间君臣,掌控军机擅自废立,揽权贪财卖官鬻爵,凡是史上留名的宦官太监在这几个方面都是超级玩家 。


在唐朝历史上有个历经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的大宦官,专权达二十多年,他就是仇士良。这个大宦官,在文宗朝任左神策军中尉,掌握宫廷禁军权势熏天,上面讲到的那些宦官干的事,他哪个都不缺。

史称的“甘露之变”一方是唐文宗授意的宰相李训等人,另一方是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是前者要剪除宦官势力收回权力而预谋的一场政变。政变过程中仇士良牢牢地控制住了皇帝,文宗方面以失败告终,宦官大开杀戒,将李训、王涯等宰相全家大小全部诛杀。一时间整个京城腥风血雨,不管是不是和政变有关,凡是以前和宦官势力有过不去的,财产抄没人头落地。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完全沦落为仇士良的牵线木偶,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只能借酒浇愁。到了文宗末年,仇士良为了自己有拥立之功,反对文宗原来立的太子李永,太子竟然稀里糊涂就中毒而死。太子死后,杨贤妃主张立安王李溶,朝臣要立陈王李成美,仇士良颁布伪诏,立文宗弟弟李炎,是为唐武宗。武宗继位后,仇士良因有册立功劳被封楚国公,为了去除掣肘和后患,他蛊惑武宗赐死了杨妃和安王、陈王。

仇士良虽然是宦官但也有老婆,系岀名门而且封鲁国夫人,没有亲儿子但他的养子个个都身居高官,权倾一时。武宗慢慢也开始对仇士良有所猜忌,形势对仇士良越来越不利,会昌三年,仇士良激流勇退告老还乡,武宗顺水推舟立即准奏。


仇士良在风云变幻的大内宫廷生活了四十多年,这几十年大唐皇室内部争斗,中央和藩镇冲突,宦官和朝臣权力较量,各种矛盾纠集一起。仇士良能于狂澜中生存下来,并又专权二十几年,最后全身而退,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其实作为宦官,仇士良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他伯仲之间大有人在。但是他在临走离开“岗位”之前,和他的徒子徒孙有过一番话:你们想要富贵,就不能让天子空闲,经常以奢靡娱乐满足他的欲望,换着花样来迷惑他,让天子没有时间顾及政事,千万不能让他读书接近学者,更不能读史书,要不然他一旦了解历史,知道历代兴亡故事,则你我都不会再有好日子。


就凭这段总结性发言,仇士良把宦官的劣行上升到理论高度,就应当选史上最坏太监。后世的那些臭名昭著的太监,哪一个不像是他的徒弟,以他的话为圭皋。唐僖宗时的田令孜,宋代的童贯,明代的刘瑾,九千岁魏忠贤都是一脉相承。

仇士良还乡后不久去世的,毕竟还算善终。第二年有人告发他,结果在他家搜出数千件兵器而被削夺爵位,府中被罚没的财物就运了一个多月。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中国历史上作恶的宦官不胜枚举,如十常侍、高力士、王振、刘谨、魏忠贤等等。但开创诸多宦者先河,恶名居首者当属秦朝赵高。


首先,赵高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策划政变的宦官。

秦始皇暴毙于巡游途中,遗诏立长子扶苏继位。伺候左右的赵高阴谋权力、密不发丧,联合李斯发布伪诏,成功册立幼子胡亥登基,史称“沙丘之变”。赵高洗脑胡亥的话现在看来仍可资借鉴:“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

其次,赵高是历史上第一个驾空皇权的宦官。

胡亥即位时已二十有一,胸腔流淌的历代先秦帝王英明之血,激荡着他的心灵,令他期待着一番作为,但如鲠在喉的始终是得位不正。而赵高轻飘飘一席对策,彻底消除了他的疑虑。“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从此,他囿居宫帷尽享奢华,彻底成为了一个傀儡,国事决于赵高。


此外,赵高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废立皇帝的宦官。

赵高威权日久,心中不免生了觊觎之意。由此还发明性创造出一个成语:指鹿为马,将朝中异己一网打尽。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六国贵族接连起兵抗秦,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之后拥立扶苏子--子婴即位。不出数月,倒行逆施的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三族被夷。

由赵高打开的宦官干政的潘多拉魔盘其后两千年间在华夏大地不断上演。而他是第一个,实在是罪大恶极。


東方史話


历史上坏的太监比比皆是,无论是汉代十常侍,还是唐代高力士,相比起来,都不如明朝刘瑾和魏忠贤这种权倾一方的更坏,不过历史上太监最大权利的太监就在明朝。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文武百官都必须认干爹,必须给丫立生祠。而且魏忠贤掌管厂卫,也就是说东厂跟锦衣卫都在丫手里,想弄谁就弄谁!想当初抗倭的,与戚继光齐名的俞大猷都因为不认干爹,所以只有被雪藏,抗倭的功绩都归了戚继光了,因为戚继光认了干爹,建了生祠。

但是如果说历史上最坏的太监的话,那首推三保太监郑和。为啥这么说呢!不是说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去了吗?怎么能说是最坏的呢?话说就因为功绩在这摆着,后世的太监都以郑和为榜样,所以后来明朝的太监就都拼命的力争上游,无论是后来的刘瑾还是魏忠贤。

再就是郑和下西洋就真那么正义的是为了宣扬国威?瞅瞅他的航线就知道了,一路都是衣不蔽体,茹毛饮血的猴子,没有一家有文明体系的地方,就像是你没啥事会去跟动物园的猴子宣扬你穿的是啥品牌吗?

再就是说他下西洋的目的是啥,话说当年朱重八立的太子朱标先朱重八一步蹬腿瞪眼了,朱重八冒天下大不韪的直接跨过儿子直接立了皇太孙朱允炆。正儿八经的汉家王朝都是立长不立贤的,而朱标如果跪了的话,那么就应该立猪老二!但是朱重八直接立了皇太孙朱允炆。

但是朱重八前脚蹬腿瞪眼了之后,后脚朱老四就借着靖难,清君侧的名义夺了朱允炆的江山,之后朱允炆就神秘的失踪。再往后就是传闻朱允炆出家剃头了!于是朱老四就血洗少林寺,之后传闻朱允炆出现在海外,于是郑和就下西洋了。

就说郑和下西洋去了七次,直到朱允炆差不多也该寿终正寝了的时候,然后郑和老死了,宝船全都烂在松江船厂,船工全部遣散,兵部刘大夏一句兵部走水,之后船图和海图就付之一炬。

所以在我看来,郑和下西洋就是干脏活的,就是没事的就是去追杀朱允炆去了!


老韩推车的韩


田令孜,李辅国,刘季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