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太極大佬】,楊澄甫見了他都得禮讓三分!

楊少侯是太極拳宗師楊露禪的孫兒,是太極拳的發揚者楊建侯的大兒子。少侯自少便飽受庭訓,兼聰明敏捷過人,父輩很嘉愛此子,悉心指導下,少侯很年輕便能掌握太極拳的精髓。他是一個不愛好說話的人。沉默寡言,因此很少人能與他親近。

在公開的場合,他更少露面。他的弟弟楊澄甫卻是一個愛好熱鬧的人。交友廣闊,性情開朗。因而楊澄甫的拳架亦十分開展,勁走剛烈。他常將徒弟輩或較老者用擠按勁放出丈餘外。有時給少侯見到,少侯只視而不語,從表情中,卻顯示大不為然之狀。

其時有一位與澄甫共享武林盛譽,亦是太極拳高手的吳鑑泉老先生,生活很嚴肅,為人亦謙遜,待人態度和藹可親。由於上一代吳家的功夫全由楊家傳授,因此吳家有訓,事無大小,樣樣皆要讓楊家先行。對楊家常有尊敬之心,遷就之意。

【這位太極大佬】,楊澄甫見了他都得禮讓三分!

吳鑑泉有二子,長子公儀,次子公藻。吳公儀在童年時便得開拳弄掌。至少年時更飽受其父或師兄輩施與的跌撲之苦。公儀吃了皮肉之苦,還會因父親惱他缺乏太極的悟性而受到斥責。偶爾他亦會把對手推倒,但父親見到了又說這是犯了頂的毛病。給人打跌是不對,打跌他人亦不對。怎樣才對呢?

公儀不斷思索,苦惱非常,精神亦沮喪起來,他甚至有放棄練武的念頭。他想如果學外家拳只要專心的練氣力,練快速的身手,橫來直格,直來橫擋,橋來橋上過等道理,多麼明朗爽快。有力勝無力,手慢讓手快,理所當然。太極何必要多生枝節地練以弱敵強呢?

由於想不通,當父親沒有留意時,公議便悄悄的往外溜。也有點厭倦家庭,怕見到父親。然而,楊少侯一向對公儀很好,還常講許多武林掌故及趣味的故事給公儀聽。公儀也常會侍奉少侯抽大煙。雖然旁人皆說楊伯父難相處,公儀卻覺得楊伯父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一天,公儀在街上閒蕩。覺得很無聊,心想何不去探望楊少侯伯父,解解悶。

【這位太極大佬】,楊澄甫見了他都得禮讓三分!

楊少侯見公儀來探望他,很是高興。親切地問他的生活近況,功夫長進得怎樣了?聽楊伯父問,公儀便把練拳的苦惱一股腦兒地都倒了出來。少侯聽罷哈哈大笑。輕輕拍拍公儀肩膀,攜手將他帶到後院空地上,對公儀詳盡的解說太極拳的精義。一面說一面動手比劃。少侯解釋高級的太極拳所走的圈子要小,用勁要巧。受人打是犯了丟的毛病。要是打倒了他人,又犯了頂的毛病,功夫尚屬膚淺。我們的太極拳非常主重捨己從人。捨己從人即捨棄自己的意見,配合他人的來去而做勢。這是一項最難達至的事。

因彼此相交手,好勝之心人皆有,都不願相讓。捨己從人四字,還有更深的解釋,惟務養性。養性之說,最應時常致力修養。潛心揣摩,心領神會,日久自能瞭然,超以象外,得其寰中。功夫練到精微,可以造機造勢,不愁沒有得機得勢處。能處處隨曲就伸,則無往不利,如此乃能捨己從人。……此外,還說了很多,公儀當時還是不能十分理解,然而,卻興趣大增。少侯吩咐公儀若對太極的信心恢復了,可以日日來學拳,但不能讓鑑泉知道。公儀高興的答應了。

【這位太極大佬】,楊澄甫見了他都得禮讓三分!

自此,公儀常瞞著父親,偷偷的溜往楊府跟楊少侯學技。公儀越來越知太極拳更多的道理。為什麼太極拳要慢而不用力。因用力則笨,用氣則滯。沉氣松力是貴。慢能靜,靜能安,安能定,此即心氣之中定。心定才能靜,靜才能神安,神安才能氣沉,氣沉才能精神團聚。乃能聚精會神,一氣貫通。慢出於心細。心細則精神。神清則氣爽,才可以無氣滯之弊。快念心粗,心粗會急,急便氣浮,氣浮不沉,心急不靜,不沉不靜,心無所守,則散亂之病生。虛靈二字,更無由求,以靜制動,以柔制剛者,由於感覺使然。故其拳架系鍛鍊身心為體,功夫出自推手而為用。


推手能產生感覺。身有所感,心有所覺,感應精微,致用無窮。故能知己知彼,其滋味則心領神會。其變化之無窮皆由感覺之靈敏。故能知其虛實,而便利從心。此慢與不用力之義也。楊少侯亦云,發人不在猛遠,而貴在取別人的重心離地,重心已起,即別人已在自己掌握中,要怎樣便怎樣,又何須發人於千里?原處起,原處落會更兇更猛。我們不患力薄,而患其力之不能集中。每個人都有他起碼的力度。只要我們能屈伸手臂,則己具十斤之力矣。若能集中成勁擊人,人必傷或斃。習他拳者,好張牙露爪,自以為夠威武,殊不知其力已陷肩背,徒為他人攻擊之目標。

虛實更必須注重,所謂兵不厭詐,計勝人也。計者虛實也。知虛實而著運用,雖虛為實。雖實為虛,避實擊虛。指上打下,聲東擊西。先重而後輕,或先輕而後重,隱現無常,沉浮不定,使敵不知我之虛實,而我則處處求敵之虛實。隨機應變,聽其勁,觀其動,得其機,功其勢,察其聲,問其症。故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虛實,處處總皆有一虛實也。其功夫練習梗概大致如下三個方面:

【這位太極大佬】,楊澄甫見了他都得禮讓三分!

盤架子

初學者宜勻,宜緩,宜正,宜展。所謂勻者,劃圈子宜圓,兩圓須成切線,兩圓相交,須通過圓心,蓋求其整齊也;所謂緩者,使所儲之內勁,漸漸達於手指梢,求其血氣舒暢也;所謂正者,全身中正安舒,重心無傾斜之弊,求其姿勢中正優美也;所謂展者,使筋肉骨節自然開展,求其合乎生理上之運動也。

推手

架子盤熟功夫稍進則學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敵我二人以一手或兩手靠搭,用沾、粘、連、隨四字功夫,劃陰陽兩圈。其法有二:①甲劃圈乙隨之而走,或乙劃圈甲隨之而走。②甲乙兩人各劃半圓圈,合成一整圓圈。然無論一整圓圈或兩半圓圈.均於此圓圈上研究搠捋擠按四字要訣。應注意者,甲乙二人,各有一重心;甲乙兩人靠手時,又於靠手之交叉點自成一重心,此第三重心點由甲乙兩人互相爭奪,得重心者勝,失重心者敗,此一定之理也。

太極的化與發

推手練習純熟,然後練習發勁與化勁。初學者,可練手上發勁,所謂合掌或日補手。功夫較深者,練習腰勁或足跟之發勁,所謂發於足根、形於手指是也。發勁宜直,化勁宜圓,化之不盡而發之不遠。初學化勁,方向宜斜。上乘功夫,則向自身化之,所謂引進落空是也,或曰“以夫子之道反制夫子”,即借敵人之力以打敵人,借敵人之勁以還制敵人也。然發勁、化勁,必須沾、粘、連、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合而運用,否則不克生效也。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以及評論,把你想說的都寫下來吧!

天下太極是一家,理雖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練法,傳播正確練法練功不練招,請持續關注“太極的秘密” 交流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