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進入民國後的中國海軍軍力孱弱,於世界先進水平脫節日久,但不等於他們沒有獲取先進技術的勇氣和決心,搭載常規起降飛機的航空母艦價格太過高昂,經費支絀的中國海軍實在承受不起,但搭載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技術門檻低,改造容易,自然也獲得了急需艦隊航空能力的中國海軍的青睞。處在各軍閥割據狀態下的中國海軍在這個時期建造、改造了一系列可以搭載水上飛機的軍艦。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鎮海”艦原為德國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商船“馬尼拉”號,1904年3月23日竣工於德國不萊梅瑞克莫斯船廠。1921年該船被政記輪船公司購入,更名“祥利”號,原計劃用於南北洋航線,但時值奉系軍閥籌建海軍,東北航警處處長沈鴻烈與張本政協商,於1923年6月將該船收購改成炮艦,更名“鎮海”。多次參加軍閥海軍之間的混戰(1925年11月9日該艦和“威海”艦一起炮轟吳淞獅子林炮臺,10日於孫傳芳五省聯軍艦隊在浙江乍浦港激烈炮戰,江浙轟動)。1926年該艦被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搭載3架從法國購入的“施萊克”水上偵察/轟炸機。同年原北京政府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率領艦隊投奔北伐軍後,奉系北京政府命令東北海軍採取報復行動,該艦受命偽裝成商船“大昌”,隨同偽裝成意大利巡洋艦的“海圻”號巡洋艦一同南下,於3月27日潛入吳淞口偷襲了國民革命軍海軍,擊傷旗艦“海籌”號巡洋艦,28日俘虜“江利”號炮艦。1927年7月22日,該艦和“威海”艦出現在連雲港外,施放水上飛機對連雲港新浦實施轟炸,並俘虜了北伐軍運輸船“三江”號,9月3日,該艦再次和“海圻”艦抵達吳淞口,由該艦施放水上飛機轟炸上海江南海軍造船所等地,再次引發東南恐慌。

1928年“東北易幟”後,該艦解除水上飛機母艦功能,成為葫蘆島航警學校練習艦,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東北海軍演化而來的第三艦隊決定放棄青島,該艦於1937年12月18日被拆除武備後自沉在青島大港港口阻塞航道。

排 水 量:2708噸(滿載)

主 尺 度:81.25米×11.39米×5.98米(長、寬、吃水)

動 力:1座蒸汽機,單軸推進,900馬力

航 速:12節

武 備:英制阿姆斯特朗120毫米艦炮2門,76毫米艦炮4門,40.5毫米機關炮1門,機槍若干,“施萊克”FBA-17/19水上偵察機3架。

“華甲”號運輸艦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華甲”艦原為奧匈帝國勞埃德公司商船“中國”號,1900年在英國紐卡斯爾威厄姆-理查森造船廠竣工,建成後投入遠東航線運營。一戰爆發後的1914年8月5日該船駛入當時處在中立狀態的中國上海黃浦江躲避戰火,隨後被中國政府暫扣。1917年3月14日,中國政府因“阿多斯事件”向德國、奧匈帝國斷交,當天中國海軍接管了該船,臨時定名為“華甲”。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向德、奧匈帝國宣戰,該船根據《戰時海上捕獲條例》,經中國海軍戰時捕獲法庭審理後正式被中國海軍沒收,編入中國海軍。此後因中國海軍之前長期經費不足,該船於8月30日抵押給華洋輪埠公司,又被該公司租借給美國政府,用於中美海上航運。1924年租約到期後本船被中國海軍租借給輪船招商局當海員訓練船,但被招商局私自出租給遠東航運公司牟利,又被遠東航運公司私自出租給日本山下汽船株式會社牟利,但不久後三家公司因三角債務糾紛導致該船困泊於日本下關碼頭,一時無人過問,船員一度準備賣船。直係軍閥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得知此事後設法收回該船,編入渤海艦隊當做運輸艦使用。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吞併渤海艦隊,該艦編入東北海軍,被改造成同時可以搭載陸軍和水上飛機的特殊運輸艦(兩棲攻擊艦概念的雛形)。但因該艦航速過慢而始終無法用於實戰。1928年“東北易幟”後,該艦被東北海軍租借給張本政的政記輪船公司當做商船,更名“中華”號,投入大連只香港的航線運營。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張本政賣身投靠日本,政記輪船公司於日方合作,該船被日本海軍徵用為運輸船,改名“榆林丸”,用作南洋地區的戰時物資運輸,1945年1月21日該船在臺灣高雄港被美軍艦載機炸沉。

排 水 量:8610噸(滿載)

主 尺 度:127.1米×16米×8.68米(長、寬、吃水)

動 力:不詳

航 速:12節

武 備:英制阿姆斯特朗76毫米艦炮1門,“施萊克”FBA-17/19水上偵察機8架。

“定安”號運輸艦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定安”艦原為德國捷成洋行商船“成功”號,1903年建成於德國霍華德造船廠,一戰爆發後該船避入黃浦江,被中國政府暫扣,1917年3月14日,中國政府因“阿多斯事件”向德國、奧匈帝國斷交,當天中國海軍接管了該船,暫定名“華壬”,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向德、奧匈帝國宣戰,該船根據《戰時海上捕獲條例》,經中國海軍戰時捕獲法庭審理後正式被中國海軍沒收,編入中國海軍。此後該船一度被中國海軍出租牟利,1924年租約到期後被中國海軍收回,編入第一艦隊成為運輸艦,更名“定安”。1930年福建軍閥盧興邦叛亂,該艦被改造成水上飛機母艦,搭載水上飛機“江鷺”、“江鳧”、“江雕”號前往協助平亂,叛亂平定後該艦解除水上飛機母艦任務繼續充當運輸艦使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艦隨海軍西撤,1942年12月17日在川江下游被日軍飛機炸沉。

排水量:771噸/1900噸(標準/滿載)

主尺度:全長66.69米,寬10米,最大吃水5.79米

動 力:1座三漲式立式蒸汽機,4座火管鍋爐,單軸推進,650馬力

航 速:9節(最大)

“威勝”、“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該二艦原屬日本日清汽船株式會社為了拓展中國長江中上游航運市場而向海軍江南造船所訂造的川江客輪,名為“明德”、“宣仁”,1922年建造完工,1923年直係軍閥吳佩孚組建長江艦隊,派其日籍顧問岡野增次郎與日清汽船株式會社交涉後以120萬銀元的價格購得兩船,更名“決川”、“浚蜀”,加裝火炮和機槍後當做長江炮艦使用,1924年直係軍閥成立長江上游保商艦隊,兩艦成為主力,“決川”號成為旗艦。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佩孚落敗,兩艦前往吳淞口接運吳佩孚殘部回湖北。1926年吳佩孚部在北伐軍的攻擊下徹底失敗,兩艦前往長江下游投靠孫傳芳的五省聯軍。1927年五省聯軍艦隊向國民革命軍海軍投降,1927年4月兩艦抵達吳淞口。但不久發生南京政府和武漢政府分裂,兩艦前往長江中游投奔武漢政府,改名“永興”、“文殊”,成為唐生智下屬長江艦隊的主力,同年南京政府討伐唐生智,兩艦再次被南京政府繳獲,更名“威勝”、“德勝”,被送入江南造船所徹底改造後成為水上飛機母艦。“威勝”改造完成後成為接送孫中山靈柩從長江北岸的浦口前往南京的靈船,於1929年5月28日執行了奉靈任務。隨後兩艦列編第二艦隊,充當炮艦使用,1933年5月兩艦從海軍裁撤,移交長江水警總局,但旋即被水警總局以體量過大為由退回海軍,用於圍剿紅軍作戰。抗戰爆發後兩艦被選中構築江陰阻塞線,於1937年8月12日在長江江陰至靖江江段自沉。

排 水 量:932噸

主 尺 度:62.48米×9.44米×3.04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三缸蒸汽機,2座桑尼羅夫特式水管鍋爐,雙軸推進,3000馬力

航 速:12節

武 備:英制阿姆斯特朗式120毫米艦炮1門,日製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門,德制75毫米克虜伯山炮2門,意大利制20毫米布萊達機關炮1門,7.9毫米三十節式機槍4挺,水上飛機1架。

“寧海”號輕巡洋艦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寧海”艦為南京國民政府向日本訂購的具備練習艦功能的輕巡洋艦,1931年2月21日在日本播磨造船所開工,10月10日下水,1932年8月竣工。在建造過程中追加了搭載水上飛機的要求(價格也因此從432萬日元增加到450萬日元)。除了大量裝備當年最新式的武備和觀瞄設備的同時該艦專門設置了水上飛機平臺和飛機庫,搭載1架為該艦量身定做的“愛知AB-3”型水上偵察機。1932年8月26日該艦由日方人員駕駛到上海交付,9月1日編入第一艦隊,成為當時中國海軍頭號主力戰艦。服役後該艦主要作為高級練習艦用於海軍軍官和學員進修,並在長江延安各主要城市舉行公眾開放,展示海軍建設成就。1934年6月該艦曾赴日本參加東鄉平八郎的葬禮。1937年抗戰爆發後,該艦部署在江陰守衛江陰阻塞線,自8月20日起經常性的和日軍飛機作戰,9月22日和23日,日本海軍艦載機開始大規模空襲江陰阻塞線附近的中國軍艦,該艦於23日被日機嚴重炸傷,被迫擱淺於江陰北岸的靖江八圩港灘塗。在拆除了艦上所有可用炮械後棄艦處理。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該艦於15日被日軍佔領。

1938年4月下旬,該艦的“孃家”播磨造船所派人抵達靖江對該艦實施修復作業,成功將該艦浮起,於6月10日該艦被拖曳回日本播磨造船所進行徹底修理和改造,1944年6月10日該艦被編入日本海軍軍籍,歸類為海防艦,改名“五百島”,用於日本近海的護航,1944年9月19日該艦在護衛運輸船隊時被美軍潛艇“鰣魚”號雷擊,當場沉沒。11月10日除籍。

排 水 量:2526噸

主 尺 度:109.8米×11.89米×4.04米(長、寬、吃水)

動 力:3座四缸三漲蒸汽機,4座ロ號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三軸推進,9500馬力

航 速:23節

武 備:日製三年式140毫米雙聯裝艦炮3座,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6門,九二式7.7毫米機槍10挺,八一式深水炸彈發射炮2座,愛知“AB-3”(“寧海1號”)水上偵察機1架、“寧海2號”水上偵察機1架。

“海威”號警備艦(偽滿洲國)

“遼寧”前傳——中國水上飛機母艦小史

“海威”號原為日本海軍“桃”級二等驅逐艦“樫”號,1917年3月31日竣工於日本舞鶴海軍工廠,1937年5月1日從日本海軍除籍,拆除魚雷發射管和相應觀瞄設施後前往營口移交給偽滿洲國海上警察部隊,改名“海威”,由於該艦噸位較大,因此海上警察部隊打算盡力發掘其軍事潛力,1938年7月該艦返回日本,進入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改造,增加用於搭載水上飛機的平臺和吊杆等航空設施,配備一架愛知“90-1”水上偵察機,成為水上飛機母艦。該艦隨後一直在黃、渤海執行護航、反潛、偵查等作戰任務,確保偽滿洲國通往朝鮮和日本本土的航線安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為了充實自身護航力量,與偽滿洲國“協商”將該艦“租借”,重由日本海軍使用,該艦遂於1942年6月24日從旅順返航日本,歸入日本海軍編制,艦種定位特設驅潛艇,作為運輸船隊的護航艦使用,1944年10月10日,該艦在沖繩那霸海域被美軍艦載機炸沉。

排 水 量:755噸

主 尺 度:88.4米×7.7米×2.4米(長、寬、吃水)

動 力:2座艦本式直連透平機,4座ロ號艦本式水管鍋爐,雙軸推進,16700馬力

航 速:31.5節(新造時測得)

武 備:日製三年式120毫米艦炮3門,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2門,三年式6.5毫米機槍2挺,八一式深水炸彈發射炮2座,愛知“90-1”水上偵察機1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