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一個朝代都名將如雲,唯一宋朝沒有名將?

大富豪5867931


這個題目真是搞笑,宋朝不僅有名將,而且多的是。我下面就列舉有代表性的三人:北宋的王韶,兩宋之交的岳飛,南宋的孟珙。

第一,三奇副使王韶

在王安石執政期間,大宋帝國在軍事上取得一個重大成就,這就是王韶開河熙之地。

王韶乃是宋代一位傳奇人物,他早年曾經考科舉不中,索性遊歷陝西,細心地瞭解西北邊疆的形勢。熙寧四年,在皇帝與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被任命為主洮河安撫司事,經營河湟。

王韶抵達秦州後,先招撫了西番俞龍珂所部12萬人。俞龍珂部歸附後,王韶乘勢西進,進攻西蕃諸羌部落。宋軍的進攻遇到諸羌的頑強抵抗,王韶親自披甲上陣,力挽狂瀾,竟然奇蹟般地反敗為勝,佔領武勝,建鎮洮軍。宋神宗下詔,在新開拓的土地上設熙河路(相當於現在的省),王韶升任經略安撫使。緊接著,王韶進攻河州,河州酋豪瞎藥投降。

到了熙寧六年,王韶的軍隊接連收復河州、岷州、宕州、洮州、疊州,進軍一千八百里,斬敵數千人,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戰後,王韶被提拔為左諫議大夫。西蕃首領木徵乘王韶離去之機,反攻倒算,在熙寧七年的踏白城之戰中大敗宋軍。之後,木徵又進攻岷州,繼而圍攻河州。西部局勢一時間惡化了,宋神宗不得不又一次把王韶派往前線。

王韶抵達熙州後,採取圍魏救趙的計謀,出動兩萬精兵,進攻定羌城,以切斷木徵的後援。此計果然大獲成功,木徵不得不放棄對河州的圍困而退兵。王韶對木徵窮追猛打,斬首七千餘級,打得木徵走投無路,最後只得繳械投降。

先是開熙河六州之地,拓地兩千裡,收復中原政權淪陷二百年之地;後又解河州之圍,擒木徵以致闕下。後人對王韶有這樣的評論:“韶以書生知書,誠為不出之才,而謀必勝,攻必克,宋世文臣籌邊,功未有過焉者也。”王韶後來官至樞密副使,時人戲稱他為“三奇副使”,三奇,指是是奇計,奇捷,奇賞。

第二,抗金英雄岳飛

在兩宋之交,名將多了去了,比如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兄弟、劉錡等,這裡我列舉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岳飛。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宋金戰爭爆發後,岳飛追隨宗澤抗金,在戰場上屢建戰功。宗澤曾經高度評價他的軍事才能:“爾之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建炎元年九月,岳飛作為王彥麾下裨將渡河抗金,一舉收復新鄉。王彥潰敗後,岳飛轉戰於太行山區,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戰。他不僅精通兵法韜略,武藝亦十分高明,曾在戰鬥中以丈八鐵槍刺死金將。

建炎三年,金兵大舉南下,岳飛頂頭上司杜充竟然投降金兵。在朝廷軍隊一片潰敗聲中,岳飛堅持抗戰,在廣德與金兵六度交鋒,六戰六勝。當時建康一帶的宋軍潰敗後,散兵多剽掠民間,獨岳飛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紹興元年始,南宋開始中興之戰,中興第一戰,在於清剿形形色色的變民流寇集團。是年,朝廷以張俊為江淮招討使,岳飛為副使,平定江淮一帶李成、張用等亂軍。岳飛自請為先鋒,大破李成軍,俘敵八千人。在張俊、岳飛的窮追猛打下,曾經佔據十餘郡、擁眾數萬人的李成被擊敗,李成北逃降於劉豫。另一亂軍首領張用與岳飛同為湯陰人,岳飛親自寫信招撫,張用感其恩義,遂率部投誠。至此,江淮亂軍得以平定,張俊向朝廷表功,奏稱岳飛功第一。

紹興二年(1132年),朝廷任命岳飛為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進剿擁眾十餘萬的曹成。曹成以十萬人守蓬頭嶺,岳飛率所部八千餘人,大破曹軍,曹成逃往連州。岳飛囑咐部將,僅誅其首,而撫其眾,慎勿妄殺。部將張憲進擊曹成,沿途招降兩萬餘人,曹成遁入邵州。

紹興三年(1133年),虔州、吉州兵亂。岳飛抵達虔州後,亂軍首領彭友率眾迎戰,岳飛藝高人膽大,在戰鬥中生擒彭友,餘眾皆降。

鑑於岳飛的赫赫戰功,紹興四年(1134年),宋高宗授他為清遠軍節度使。在成為節度使的中興諸將中,岳飛乃是最年輕的一人,當時他年僅三十二歲。

紹興五年(1135年),宋高宗令岳飛進剿楊太。當時岳家軍以號令嚴明而著稱,楊太的部下聽說岳飛前來,個個面有懼色,有些甚至乾脆投降了。岳飛僅僅用了八天的時間,便徹底擊敗楊太,收降二十餘萬人,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

在平定內亂的同時,岳飛上書宋高宗,提出收復鄧州、襄陽等六郡的主張。岳飛說:“襄陽等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今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岳飛渡江進攻偽齊政權,一路進擊,連下郢州、襄陽、唐州、隨州等重鎮。

在紹興十年的郾城之戰中,岳飛大破金國統帥兀朮的看家武器鐵浮圖。兀朮大慟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此役之勝利,震動中原,金兵中的漢將紛紛反正,光復中原的夢想,只差一步了。郾城大捷後,岳飛進軍至朱仙鎮,距離東京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大宋舊都已在望。然而就在此時,朝廷要求岳飛班師!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岳飛被冤殺,南宋也失去了恢復中原的機會。

第三,南宋第一名將孟珙

孟珙是南宋名將孟宗政的兒子,忠順軍的統帥。

1231年,在蒙古人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金國人試圖奪取南宋的川蜀以為根據地。金國將領武仙、武天鍚率部入侵南宋的光化(湖北襄樊北),試圖打開通往川蜀之路。得知金兵入侵後,孟珙率軍迎戰,首戰告捷,斬金將武天鍚。緊接著,孟珙攻克順陽,金兵統帥武仙敗走馬蹬山。

孟珙率領大軍,兵圍馬蹬山。經過六天的戰鬥,金兵在馬蹬山的九個據點,已經被孟珙攻破七處,陣亡金兵的屍體,更是堆積如山。金兵已陷入重圍,統帥武仙自己帶著五、六名騎兵逃命去了,剩下來的七萬人,全部向孟珙繳械投降。孟珙這次輝煌的勝利,打碎金人窺蜀之夢。

不久後,宋理宗詔令孟珙率忠順軍主力與蒙古人夾擊蔡州。孟珙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忠順軍兩萬餘人,攜三十萬石糧食,開赴蔡州。蒙古軍攻城的北面,孟珙攻城的南面。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在頑強抵抗三個月後,終於被攻陷,金國政權由是滅亡。

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蒙古大汗窩闊臺大舉南侵,蒙宋戰爭爆發。

蒙將溫不花大舉南下,攻至江陵,進逼黃州。當時駐紮黃州的正是孟珙部,他率部救援江陵。當時蒙軍人多勢眾,孟珙遂採取疑兵之計,先令部將張順渡江,自己率主力隨後,過了江後,又密令士兵不斷變換衣服旗號。到了夜晚,又命人在江岸高舉火矩,數十里相接,營造宋軍人數眾多的假象。蒙古人果然中計,不知宋軍究竟來了多少援軍。孟珙乘機發動進攻,連破蒙軍二十四寨,救出難民二萬餘人。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溫不花捲土重來,再破光州,攻佔復州。但是在進攻黃州時,又被孟珙打敗了。當時蒙古人縱橫天下,罕有對手,孟珙則是為數不多能屢屢戰勝蒙古軍的將領。朝廷遷孟珙為荊湖制置使,並詔令他收復襄陽、樊城。

嘉熙二年(1238年)冬,孟珙開始展開反攻,收復鄂州、荊門。次年孟珙揮師北上,進攻襄陽、樊城,與蒙軍交戰三次,三戰三捷。襄陽守將劉義反正,打開城門迎接宋軍。孟珙的這次反擊,取得赫赫戰果,收復襄陽、樊城、信陽、光化、息、蔡等地。

可惜的是,由於長年征戰,積勞成疾,孟珙於1246年病逝,時年不過五十一歲。孟珙在宋金戰爭中粉碎金人入川的企圖,降敵七萬,斃敵統帥,後又參加滅金最後一戰;在蒙宋戰爭中,孟珙挫敵於江陵,捍城於黃州,收復襄樊重鎮,戰績之顯赫,為南宋將領的第一人。


君山話史


有句俗話說:「南宋無相,北宋無將」。但是這句話其實並不對,因為只要稍微的鑽研一下宋史,就會發現不但北宋有名將,並且還有很多。南宋在這裡暫且不提,岳飛韓世忠千古大名彪炳,所以這裡就說說北宋的名將。


北宋開國的時候,自然是名將如雲,別的不說,就宋太祖趙匡胤自己,號稱「一根軍棍打下四百軍州」,當年在周世宗麾下,就是響噹噹的一員名將,武勇非凡,和後梁大將王彥章打的有來有去,號稱「五龍二虎鬥彥章」。

趙匡胤手下的大將曹彬、潘美和高懷德等,也是一時之選。


到太宗朝,最出名的大將自然是呼楊兩家的掌門人,楊業和呼延贊。而北宋一朝最出名的大將李繼隆,也出在這個時期。李繼隆一生戰功赫赫,把西夏的李繼遷趕的到處跑,並且在唐河之戰中重創遼軍,即便是在太宗伐遼失敗之後,也能夠不緊不慢的整軍而還,在回軍的路上擊敗了遼軍的追擊。

後來在澶淵之盟前夕,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為最後的宋軍優勢立下了汗馬功勳。而他也做到了武將能做到的最高位置——節度使,同時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節度使加宰相,這在宋朝即便是文臣裡面也是少數,而他以武將的身份做到了。


再往後,到仁宗朝,名將自然屬狄青,是以刺字小兵出身,一直坐到了樞密使的位置,也是一時佳話。傳說狄青長相俊美,為了威懾敵人,每次出陣都帶著鬼怪的青銅面具,敵人無不聞風喪膽。

後來神宗時期在西夏開邊有功的種諤、王韶和郭逵,也都是名將之屬。哪怕到了靖康前夕,西軍的統帥种師道也一直對汴梁的城防和對金兵的策略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不愧為種家世代將門的掌門人。

所以怎麼能說北宋沒有名將呢?


經史通義


除了南宋中興四將稍有表現 整個宋朝確實沒有獨擋一面、能打打仗的大將 沒有如同漢唐時衛青霍去病李靖那樣進行大戰的人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代:趙匡胤的一幫兄弟,如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瓌等,都是在後周時期和趙匡胤一起建立功勳,杯酒釋兵權之後,就沒有作戰記錄。

北宋建立,基本上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的戰功:滅荊南、後蜀、南漢、南唐等,真正的主帥就是趙匡胤,只是沒有親自率兵而已;979年趙光義就親率大軍意圖奪取幽雲十六州。

這個時期的大將,如果說有,那麼只有潘美、曹彬符合資格。潘美是滅北漢的主帥,曹彬是滅南唐的主帥。至於作為楊家將的楊業,是作為潘美的副將存在,不能喧賓奪主。

潘美、曹彬也是宋遼戰爭中表現突出的大將,此後的澶淵之盟、宣和北伐等宋朝都沒有將領表現超越二人。

宋夏戰爭

第一次宋夏戰爭,宋朝基本處於敗局,最後不得不以慶曆和議結束戰爭。

第二次宋夏戰爭,以夏毅宗李諒祚受傷而告終。

第三次宋夏戰爭:

1071年王韶的熙河之戰表現不錯,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看似收復了不錯土地,但並沒有和西夏發生大戰,因此算不得獨當一面的大將。

1081年李憲指揮的20萬宋軍五路伐夏因為缺乏糧草和攻城器具問題而無法攻克西夏重鎮靈州。

1082年永樂城之戰因為種諤坐視不救導致宋軍20萬戰死。

第四次宋夏戰爭,西夏小梁太后與夏崇宗李乾順在平夏城之戰中因為大雪而導致人困馬乏而失敗。

第五次宋夏戰爭,童貫、种師道在橫山之戰擊敗西夏,以西夏臣服而告終。

宋夏戰爭也就是王韶、李憲、童貫、种師道四人表現突出。但如果以獨擋一面的大將和大戰來看,就只有李憲和童貫二人。種諤坐視宋軍被滅,更無資格。

李憲有擊敗吐蕃木徵和五路伐夏之功,童貫有收復燕山之謀、平定方臘、橫山之戰之功。

說下狄青。狄青在西夏作戰中並無大戰,也無成名戰。狄青的成名戰是征服大南國之戰。其中的歸仁浦之戰是雙方的決戰之戰。此戰大南國軍死2200人,被俘虜500人,被俘虜官員57人。

狄青是出名,但大戰則無。大南國(今越南涼山一帶)國力並不強,人口最多幾萬人,戰死、俘虜差不多3000人,大南國軍基本上就沒有幾個了。農智高在此戰後就逃到大理國了。因此狄青算不得大將。

中興四將時代

因為趙構在即位後,一度放開兵權,造就了中興四將的出現,出現了宋朝中名將最多的時期:

1、劉光世,沒有什麼大戰功,不過擅長招撫盜賊,因此軍隊人數最多;

2、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比較出名,只是反勝為敗,不算勝利;

3、張俊,明州之戰擊殺一千多金兵,收復建康、平定戚方、攻打李成、平定張用等雖然是岳飛做的但是在張俊指揮下;

4、岳飛,收復襄陽,滅楊么編入6萬軍,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潁昌之戰等無論勝敗結果但因為絲毫不能保留成果,算不上勝利。

5、劉錡,順昌之戰;

6、楊沂中,藕塘之戰擊敗偽齊,生擒萬人,獲取數百艘船、數千輛車;

7、吳玠、吳璘,和尚原之戰、仙人關之戰;

中興四將時代,最大的大戰是柘皋之戰,但這是張俊、楊沂中、劉錡三人合戰的結果。其次是和尚原、仙人關二戰。

岳飛名聲是很高,但除了收復襄陽算得上戰功之外,其他作戰對時局並無多大影響。

中興四將時代,雖然名將很多,但取得的勝利基本都是防禦之戰,並無進攻性的大戰,因此各人難稱大將。

之後的采石之戰,是因為南宋戰船比金軍更先進的優勢,以江阻斷金軍而取勝。

開禧北伐,更多是夢一場。

此後南宋和蒙古的戰爭中,基本是依靠城池防守為主,比起中興四將時代更差。

綜述

宋朝由於以文制武導致北宋時期沒有出現過獨當一面、擔當大戰的大將。如果勉強算的話,那麼只有:

滅南唐的曹彬;

滅北漢的潘美;

五路伐夏的李憲——如果成功,就真的算數了,可惜是後勤準備太艱難;

橫山之戰征服西夏的童貫——別看是宦官,作戰還是可以的;

中興四將時代,雖然名將眾多,但相互間排斥、爭鬥,導致各將相互不配合,就是一盤散沙。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宋朝不是沒有名將,只不過相對比其他的朝代來講,宋朝的名將比較少而已。我們說幾個宋朝的名將,那也是如雷貫耳的。

北宋的楊家將,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而楊家將的創始人楊業楊老令公,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主要的戰績,就是對抗北方強大的契丹人,楊業曾經創下了,帶領八千人在雁門關,打敗了契丹人十萬大軍的記錄。他所率領的楊家將為防禦北宋邊境安全的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北宋名將狄青,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個,大家都知道,北宋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契丹和西夏,其中狄青正是西夏人的天敵,西夏的叛亂,正是被狄青給平叛的。

說完北宋,我們再說南宋。相對比北宋來說,南宋的名將就多點了。

大家最為熟知的岳父、韓世忠、吳階等人,個頂個的都是能打的名將,南宋之所以能保住半壁江山,正是這些人的功勞。

最後,南宋竟然達到了和強大的女真人相抗衡的地步。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大宋才得以延續一百多年的。否則,南宋恐怕早就被滅了。

那麼為什麼北宋的名將,相對比其他朝代要少呢?

這和北宋的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來源有關。趙匡胤是從一個武將的都檢點的職位,直接通過黃袍加身當上的皇帝。

自從趙匡胤這樣當上皇帝之後,為了防患於未然,怕其他武將,也會效仿他這樣當皇帝,趙匡胤就改革了武將的制度。

這些制度的改動,讓士兵和將領之間互不相識了,這就導致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尷尬局面。

這種制度被宋朝一直沿襲了下來,若是長時間不打仗的話,士兵和將領就都墮落了下來,沒有人監管了,不參加訓練了,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因為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到了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也就沒有抵抗力了。

所以,這就導致了在北宋末年,女真族入侵的時候,北宋的軍隊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導致北宋亡國,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皇帝都被人家給俘虜走了。

為什麼北宋的軍隊這麼容易被人家打敗呢?

因為北宋滅亡之前,宋朝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沒有經過戰爭了。可以說宋朝整整有一代人,不知道怎麼打仗了。

這也就是他們必敗的原因了。到了北宋滅亡之後,和女真打了幾年的仗,漸漸的南宋才湧現出來了一些將領。

結果岳飛還因為功勞太大,被秦檜給陷害了。綜合以上原因,就是北宋名將比較少的原因。


漢史趣聞


宋朝沒有名將?其實宋朝名將也不少,下邊就先簡單說下宋朝的幾大名將吧:

1 岳飛,字巨鵬,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他率領岳家軍與金軍大小戰役數百起,所向披靡。1140年,帥軍北伐,打敗完顏兀朮,收腹北方大片失地。其組建的岳家軍使得金兵聞風喪膽。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大氣凜然,讓人敬佩。


2 楊業,原名重貴,北宋名將。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楊家將演義原型就是他。楊業少年時就跟隨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屢立戰功,號稱“楊無敵”。

3 韓世忠,字良臣,十八歲應徵入伍,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役中屢立戰功。韓世忠在河北一帶堅持抗金,雖兵士不多,但戰無不勝。後來取得過黃天蕩大捷和儀鎮之戰。那真是蕩氣迴腸,讓人振奮。


宋朝名將還有很多,可是為什麼還是感覺宋朝無名將,無大將呢?這估計就在於宋朝積貧積弱的形象使得大家感覺宋朝無大將,無名將的主要原因了。宋朝常年財政入不敷出,對於外事也是常常以義和為主,簽訂的合約,使得宋朝失去大片河山,同時還要每年繳納所謂的歲幣,洋洋大宋,能至於此,也不怪他人嘲笑其沒有名將了,沒有大將了。


雲之端閒談


題主如此發問,對得起宋朝守土禦敵,保家衛國的將士們嘛?

楊家將滿門忠烈,三代英勇。楊老令公,楊延昭,楊文廣前仆後繼在抗遼抵禦西夏的戰鬥中,不是馬革裹屍,就是力戰身亡。豈不聞天波楊府,七郎八虎,七子去六子還,十二寡婦徵西,穆桂英掛帥這幾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地故事嘛!雖然裡面有杜撰誇張的成分,但最基礎地卻是百姓口口相傳的真實事蹟!

題主如此發問,自己的良心不痛嘛?對得起忠心日月可鑑,英勇無愧於天地的楊家陣亡的歷代先烈嘛!

天波楊府,楊家忠烈,歷代相傳,豈能盡是杜撰而來?!既然是真實存在過的,那麼廣為傳誦,就連遼主都為楊老令公立過紀念碑的楊家將,還沒有資格稱得是你所問的名將嘛?!宋朝羸弱,重文抑武,只能說是執政者不行,不是楊家將不行!就如同某島國的國敗兵不敗一個道理!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看看岳飛這首滿江紅,抗金名將岳飛難道是浪得虛名,精忠報國的岳飛難道沒有資格稱區區兩個字名將嘛?

題主如此發問,對得起以莫須有罪名含冤而亡的岳飛嘛,要知道秦檜夫婦跪了幾百年,時至今日,仍然受萬萬人唾棄,就因為岳飛的死,秦檜背了鍋,可見,岳飛的知名度之大,民族英雄絕對是實至名歸,名將能有民族英雄的含金量大嘛!?

還有一個北宋狄青,可堪名將。狄青行軍打仗時常親自做先鋒。對夏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靜言讀史


宋朝的猛將很多,將領不如漢唐有名,就是因為宋朝重文抑武,軍隊的領導作戰被文官束縛,將領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其二宋朝的整體國家軍事態勢是防禦性的,不像漢唐去深入敵國,去殲滅其敵主力!這樣將領更加無法通過一場威名遠播的漂亮殲滅戰來使得自己名垂千古!

漢朝的衛青、霍去病為什麼是名將?因為深入匈奴腹地,一次斬殺數萬首級,俘虜匈奴的王公貴族!唐朝的李靖、蘇定方為什麼是名將?因為一個率軍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一個橫滅三國,平蔥嶺之亂!



宋朝的岳飛在戰場節節取勝,準備直搗黃龍,可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宋朝的猛將很多,如狄青、孟珙、韓世忠!猛將得遇見明君雄主,才能大放異彩!


夢話很幽默


再說到樓主所說的宋朝無名將,我認為是錯誤的,雖然宋朝重文輕武,但也出現了跟多有名的將領,如岳飛、孟珙、曹彬、狄青、李繼隆、曹瑋、劉錡及韓世忠等等。

這裡我也要說說宋朝“無名將”的原因,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再到名將岳飛被迫害以後,宋朝就缺乏了很多有開疆拓土的將領,這也是個根本所在,所以這樣也是可以理解為宋朝“無名將”之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易經奇門國學


誰說的趙宋沒有名將。只是說宋代武將的地位不尊崇,受文臣的節制,權力受限。箇中原因主要是宋朝終結了五代十國的亂局,五代是一個武人主政的時代,趙匡胤自己就是武人政治的獲益者,他不想再走歷史的循環套,於是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干政的慣例。武人的地位也在趙宋三百年揚文抑武的氛圍之下顯得很憋屈。

北宋立國不久便敗於契丹,喪失了收回燕雲地區的能力,又開了納歲幣求和於胡人政權的先例,被後世斥為積弱之邦,也就讓後人有了宋無名將的感覺。

北宋時的狄青、韓琦都是名鎮一時的將帥,再對西夏的戰事中都有不俗表現。種師衡,種家軍的開山人,滅了李元昊的心腹愛將~野利遇乞兄弟,其孫种師道亦為北宋末第一名將。他以垂暮之年率軍抵禦金人南下,若此人不亡故,不會有靖康之恥,北宋也不會亡國。

南宋草創更是名將如雲,吳階、吳麟兄弟守護川陝防線,打的完顏宗弼割須棄袍,狼狽不堪,岳飛、劉琦於河南戰場大挫金人兵鋒,金人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韓世忠於黃天蕩逼的金無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到中後期,虞允文、李顯忠又力挽狂瀾,於採石挫敗了完顏亮的南侵,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南宋後期名將孟珙滅金抗蒙,功勳著著。即使後來降元的呂文煥也是南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堅守襄陽數年,不得以而降元。

合州釣魚城守將王堅將軍於公元1259年抗擊元軍至1279年王立力竭降元,堅守了三十年的釣魚城隨著南宋的消亡而選擇了放棄抵抗。宋代由於失去了長城的屏蔽,在以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吃了不少虧,漫長的歷史長河,伴隨著金戈鐵馬,兩宋也湧現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也催生了諸多的耀眼將星,積弱積貧的評價對宋朝是不公允的。


賀撥嶽


宋朝怎麼會沒有名將?

雖然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武將在宋朝地位不是很高,甚至於比武將低幾級的文官都可以對武將指手畫腳的!宋朝出於陳橋事變,出於驕兵悍將橫行的五代十國,自然對武人多加提防!

但是任何朝代不能缺少了武將!

宋朝有職業的武將世家!折家,姚家,種家!當然還有楊家,就是評書楊家將的楊家!

還有曹彬,孟珙,潘美,狄青。。

還有曠世名將岳飛嶽鵬舉,韓世忠,辛棄疾。。。

可惜的是名將如雲未得明主!就像辛棄疾說到的: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好水川之戰,落第秀才張元幫助西夏大敗宋軍時張元所做的詩可見一斑!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

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對武人的過度提防使得宋軍成為配軍營!封狼居胥根本不是趙宋皇朝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