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垂帘听政过?

手机用户55136232491


"垂帘听政"一词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皇权统治形式。后宫临朝称制,参与朝政,普遍称为垂帘听政。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体弱多病,昏庸无能,或者嗣君年幼常常出现后妃临朝称制的情况。

垂帘听政的历史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数。根据不完全统计,历代以来临朝称制的女主有40人。分别为,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辽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秦国的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主。

根据后汉书记载:"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于此也。"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来嫁给秦惠文王为姬妾。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却因举鼎而死,由于秦武王生前没有选定继承人,秦国宗室子弟互相争夺王位,在宣太后同母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秦昭襄王即位,由于昭襄王年幼,便由宣太后临朝主政,魏冉辅政,长达40年。

然而这时的宣太后虽然临朝主政,却并不"垂帘",而是直接面对大臣。

历史上首次出现"垂帘"记载的是在唐高宗时期,根据《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风疹不能听证,政事皆委决于天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当时的唐高宗体弱多病,武则天素来足智多谋,善于决断国家大事。因此高宗把大小政事都委任给武则天处理,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第一幕。

到了宋代,垂帘听政制度渐臻成熟。有宋一代,后妃临朝称制的人数多达9人,但却没有造成政治动乱,反而巩固了赵宋的皇权统治。

归根结底,在于宋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垂帘听政制度。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氏,善于决断国家大事,真宗临终前,嗣君宋仁宗尚且年幼,于是指定刘皇后"垂帘听政",主政国家大事,刘皇后也即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摄政时间长达11年,后来又和平归政于宋仁宗,这也是她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纵观两宋时期,摄政的皇后虽然有9位之多,但除了章献太后听政时间长达11年,宣仁太后9年外,其余7为皇后的垂帘时间,最长者不过一年,最短者不过一天。

清代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人所共知。

咸丰皇帝去世后不久,慈禧太后便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为避免众人非议,她拉着慈安太后一同听政,然而大事却全由慈禧太后决断。同治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移居颐和园,卷帘归政。

同治帝病逝后,光绪年幼,两宫太后又一次垂帘听政,直至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握,便不再垂帘了。

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为名,实则独揽大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作为大清朝的末代太后,历来为人所诟病。


煮酒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不仅表现在汉朝有吕后垂帘听政,唐代有武则天登基,还有清末有慈禧干政。而除了中国有这些有手段的女子,日本也有,北条政子就是最成功的代表。

在笔者刚刚举的这几个例子中,最早站在权力巅峰的就是吕后。

吕雉,自娥姁,砀郡单父县。后来全家为了躲避仇家,吕雉便随父亲吕文搬到沛县。也正是在沛县,吕雉和刘邦结缘。

吕家初到沛县时,因为吕文和沛县县令关系不错,沛县官员纷纷来吕家恭贺乔迁,刘邦也在列。当时萧何负责乔迁宴宾客安排,他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人都安排在堂下。这一安排,却引起了不满,来自刘邦的不满。这位别人口中“只会说大话”的亭长,居然一文不给却在礼册上写自己“贺钱一万”。

刘邦这一“皮”,却“皮”进了吕文的眼。吕文自认擅长看面相,他一见到刘邦,就觉得他将来是个不凡之人。所以,当即决定把小了刘邦十五岁的女儿吕雉下嫁给刘邦。

是的,吕雉嫁给刘邦,是下嫁。而且,还是难上加难的下嫁。因为当时刘邦未婚却已经有了儿子刘肥,刘肥之母曹氏是刘邦的情妇,也就是说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要吕雉接受一个大自己十五岁的丈夫,还有一个半大的儿子,实在是很考验年轻的吕雉了。

大概是伟人都是从小养成的吧。面对这样的新婚家庭,吕雉欣然接受。直到刘邦发迹之前,吕雉都未曾苛责过刘肥。


相比于后来那个我们更熟悉的临朝称制,制作人彘的吕后,早年的吕雉实在是温柔贤惠。

有一次,不成器的刘邦在押解犯人时喝过了头,犯人逃跑。刘邦为保命,也逃到芒砀山下的沼泽地区,把吕雉和儿女留在家中。面对这样的丈夫,吕雉选择独自一人撑起家,还时不时带上衣食去给逃亡的丈夫送补给。

有个这样共患难的“队友”,刘邦大概也笑醒过吧。可后来,也是他自己,葬送了这么一位温柔的妻子。


刘邦后来离开吕雉外出争夺天下,出于军事原因,近7年未曾和吕雉相见,却让戚夫人常伴其身。这让孤身一人历经苦难的吕雉红了眼。
后来,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那位一步步进入权力中心,残忍杀害刘邦后宫宠妃和刘氏宗亲,执掌天下大权的吕后了。

事实上,因爱生恨而步步上位的女性,不止吕雉一人。北条政子也是,武则天在宫中十二年也没有受到李世民宠爱。


这也许就是越美的越毒,本来只是温婉佳人,却被打磨成淬毒的匕首,刺向了曾经相爱的人,除掉了争夺宝座的人。

<strong>


邓海春


要说历史上的垂帘听,还真是不少,这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形式上的,二是实际上的。

一、形式上的垂帘听政

这种情况仅发生在清末慈禧太后。是特殊背景下的太后行政方式。清代入关后,曾在后宫门前立过铁牌,宣示过后宫嫔妃不得干政。当慈安慈禧听政时,为避祖制,听政时幼帝前坐,两后宫垂帘居后处理政务。这只是以帘后执政的形式,实施太后治国的方式,帘子是形式,主政才是实际。

二、实际上的无帘听政

这种情况历史很多,不挂帘子,不称帝而以太后身份处理国政。

如汉高祖皇后吕雉,在汉惠帝时期,一直把持朝政,历史上称之谓吕后称制,是实际上的皇帝。是头带凤冠代替皇帝儿子执政的类型。也应该属于垂帘听政的之类。这一类也很多,主要发生在幼儿皇帝或无能皇帝时期。如东晋白痴皇帝的贾南凤、北魏冯太后、元代的3位皇后和清初孝庄太后等。自汉至清,不完全统计约有10多位。武则天先替李治主政,后替儿子主政,最后改唐为周做了15年皇帝。在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中,这种现象也多见,根本不需要帘子遮丑。

三、垂帘听政只是表面形式,应该与不垂帘而实际行施皇权的同样看待。历史上有几个不称皇帝而实际上行使皇权且列入历史纪年的有汉代吕后和金、元代等太后,,与慈禧垂帘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帘子只是形式。


左说春秋


还有一种独罢朝纲的男人,象赵高、秦桧等,这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人们也将其讽刺为垂帘听政。这种人古代有,近代也有。


gaotzy


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羋月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紧追其后。其后著名的有汉朝吕雉太后,唐朝武则天,北魏冯太后,宋朝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朝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从秦宣太后到慈禧太后女主称制屡见不鲜,代不乏人,总计大概四十余人。


用户52732440303


最出名的是武则天,她是真的有本事。慈禧太后却让中国倒退几十年停滞不前,留下千古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