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补天石暗藏深意,曹雪芹家族是前朝汉奸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的遗石为引子开篇叙文,女娲补天的传说很多,炼石补天是女娲传说的一部分,还有造人。《红楼梦》讲的是补天石,这是一种五色石。这种五色石在清初的嫩江和黑龙江一带很多。产于宁古塔东北方的巨泽中。最早记载五色石的一首诗是唐朝张贲写的:

壮海泉流汇,湖光千顷连。遥池王母近,彩石女娲天。此诗后面还有两句,但是此诗的“彩石女娲天”才是重点。原诗彩石女娲天注解为:湖中五色石如玉。《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充分利用了此诗,化五色石为通灵宝玉。五色石的产地是宁古塔,此处清朝是流放人员的去处。清朝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而《红楼梦》的补天石就出自宁古塔,就如文本所说众石都去补天,独留我一个岂不哀号,伤心欲绝!

红楼梦里的补天石暗藏深意,曹雪芹家族是前朝汉奸

一僧一道两个爱唠叨的神仙,说道红尘中荣华富贵,那荒凉宁古塔出来的补天石(五色石)当然是动了凡心。第十八回元春省亲补天石(五色石)回忆过去: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赋》,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补天石为什么会有想写《灯下赋》、《省亲赋》的想法呢?这和当年宁古塔学术成就最高的吴兆骞有关,他是因科场案被陷害发配到宁古塔,吴兆骞的《京都赋》名扬四海。补天石是由此联想有写《灯下赋》、《省亲赋》之念,然而于《京都赋》对比就不免步人后尘落了俗套了!

一僧一道说红尘的荣华富贵,元春省亲的豪华富丽深深的刺痛石头的内心。

红楼梦里的补天石暗藏深意,曹雪芹家族是前朝汉奸

作者有很强的自尊心,自诩为“鲜明美玉”。一僧一道大施法术,化补天石为美玉,其实是作者自认为出宁古塔到荣华富贵的红尘中他的佼佼者,然而贾宝玉这是贵族的纨绔子弟就特别讨厌通灵宝玉!讨厌补天石、讨厌宁古塔的五色石!宝黛初会明明是件开心愉快的旧友相逢,却是以狠命摔通灵宝玉收场!作者如此安排内心何等凄凉!突然念及脂砚斋的批语:使当日虽不以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如文本作者补天石若读到此批语会有何感想,是把刺骨的冷倒进火热的心!这脂砚斋太刻薄!宁古塔还流放了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天下第一批书人。真的应该把脂砚斋送到宁古塔去!

红楼梦里的补天石暗藏深意,曹雪芹家族是前朝汉奸

据《绿烟琐窗集》富察·明义的诗来看,《红楼梦》初稿并非大悲剧结尾。“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宝玉从狱神庙出来,黛玉已死宝钗去向不明。作者在改《红楼梦》初稿给出贾宝玉的出路是: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贾宝玉撒手红尘而逝!当然文本中红楼梦曲还有一句:看破的,遁入空门。贾宝玉不是那个看破红尘的人,因为在〔终身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红尘就没有任何可牵挂可言,所以贾宝玉只能是: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顺便说说看破的是甄士隐,这是首尾呼应的构思。作者改掉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初稿对贾宝玉受苦受难变成:骨嶙峋!而是给贾宝玉觉醒的勇气,用生命去抗议!这样就彻底升华了作品的境界,比曹雪芹的《红楼梦》初稿的俗套要出彩!

红楼梦里的补天石暗藏深意,曹雪芹家族是前朝汉奸

作者对江宁织府的曹雪芹是有“微词”的,明显的效果图出在甄府的老师贾雨村身上。虽然拐弯抹角但略微细想一下就明白了,对贾雨村的丑化也就是对曹雪芹《红楼梦》初稿的点评。另外还揭露了甄府将“上用”“官用”变成甄府的私人财产拿来送人,这是贪!曹雪芹的祖上是汉人投降清军的,用现在的观点就是汉奸,结果在文本里甄府第一个被抄!这难道不是作者暗示读者:汉奸没有好下场?若是说此书是曹雪芹所著,那就是大逆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