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都说给陕西人一袋面粉,他能还你100种面:油泼面、炸酱面、裤带面、岐山干拌臊子面、蒜沾面、杨凌蘸水面、摆汤面、剪刀面、大刀面、揪面片、烩面片、削筋面、扯面……做法吃法变化无穷。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看额这大老碗

不过我接下来要说的这道面,就算是地道陕西老饕,也不一定吃过。

乾州鸡面,流传于陕西咸阳乾县一带,这道地方美食与乾县的一个名胜古迹、和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名胜古迹是乾陵

——这位人物则是武则天。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据说当年,武则天选定在乾县建乾陵,作为她和唐高宗的夫妻合葬陵。在修建乾陵时,按照旧制,武则天亲自前往乾陵探视监工。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乾县乾陵

为了招待好女皇,地方官员们可谓煞费苦心,一般的食物上不了大雅之堂,最后,有位厨师灵机一动,用鸡脯肉作为原料,砸成肉泥,经过擀制,做成了一道似面非面的“鸡面”,既有面条的外形,又有鸡肉的浓香,浓郁滑嫩,鲜美异常。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乾县陈英山老师傅做得乾州鸡面

女皇品尝后大为赞赏,赐名“乾州鸡面”,从此,乾州鸡面就在乾县流传下来了,成为乾县一道传统大菜。

民国年间,乾县县城里的大小饭馆都卖鸡面,农村红白喜事也都做鸡面。据说解放后,这道美食便渐渐从市井街肆消失,因为制作过程太费功夫,成本过高,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普通老百姓却哪里能惯自己这样的口福。以至于到了现在,提起乾县美食,人们只知道乾州四宝——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却忘了乾州鸡面也是能够代表乾县的特色美食。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陕西官府菜第三代传人郑新民老师

乾州鸡面之所以能再度为人所知,与陕菜大师郑新民有关。2002年,郑新民受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的邀请,参加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参赛菜品里,就有一道乾州鸡面。然而,按照传统方法,为了防止肉泥沾在案板或擀面杖上,在擀制肉泥的时候要像擀面一样撒干淀粉,沾上淀粉的鸡面做出来后口感发柴,并不好吃。任何材料的老嫩都取决于它的含水量,要想鸡面嫩一些,只能增加含水量,可这样一来肉泥又成了稀糊,根本上不了擀面杖。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鸡面制作中

郑新民苦苦琢磨解决之道,偶然的突发灵感中,一个妙方撞入他脑中:根据他的方法,借用一样特殊的工具,擀制鸡面的时候不用撒干淀粉,做出来的鸡面在切丝之前薄如蝉翼,能透灯影。制成面后香浓嫩滑,还带有一丝儿韧劲,既可以凉拌,成为一道特色菜,也能够入汤,风味无穷。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武则天最爱、陕西最“奇葩”的面:外地人没听过,本地人没吃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