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故意令張居正科舉落榜,最後還成了張居正感念一生的人?

張居正輔佐年幼的萬曆皇帝,把持朝政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權傾朝野,成為一代名相。

張居正一出場,就是高起點。張居正二十三歲就考上進士。這在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以前中舉的概率極低,考到白髮蒼蒼還是一個秀才,是非常正常的狀態。我們都讀過范進中舉的故事。范進僅僅中了一個舉人,離進士還遠著呢。但范進就已經高興瘋掉了。可見,中舉有多難。

其實,張居正中舉的時間,還可以再早幾年。

這個人故意令張居正科舉落榜,最後還成了張居正感念一生的人?

張居正年少成名,是名副其實的神童。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璘,對他非常欣賞。

顧璘不僅官位高,聲望也非常高。他認為張居正年少英俊,英氣勃發,日後必定是國之棟樑,前途不可限量。

1537年,十二歲的張居正第一次參加鄉試。當時張居正全家人都認為張居正肯定中舉,認為對於張居正本人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張家人這麼想,是很自然的。他才華卓著,卻不清高自傲,沒有文人身上的那種過於理想化的酸腐之氣。官僚系統上的人,又都非常認可張居正。兩個條件加在一起,那還不是順理成章?

但是,張居正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顧璘找到湖北鄉試的主監考官,要求他幫個忙。考官以為顧璘的要求是務必保證張居正榜上有名,寬慰顧璘說:“以張居正的實力,金榜題名不在話下。”

主考官覺得非常意外,顧璘要求,主動讓張居正落榜。

事情如顧璘所願,張居正落榜了。來時意氣風發,歸時垂頭喪氣。

這個人故意令張居正科舉落榜,最後還成了張居正感念一生的人?

顧璘後來原原本本告訴了張居正,是他利用職位暗中操作,讓張居正名落孫山。

張居正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聰明如他,似乎明白了顧璘的苦心。

他過於年輕,如果前面走得過於順利的話,很有可能得意忘形,心志不堅。而在朝廷中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幹一番事業的話,才華是基礎,但是心智和韌性才是關鍵。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過於一帆風順,很難培養和錘鍊出抵禦大風大浪的韌性和智慧。人的成就,不在於順境時展現出的才華,而是在於低處如何能夠抵抗逆境的能力,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逆商。

這個道理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最近離開人世的褚時健就是最好的例子。

張居正是宰輔之才。如果要走到那個位置,他需要非常務實的能力和堅韌不催的心性,抵抗一般人扛不住的高壓,處理世上最為複雜的人事局面。年少時多吃一些苦頭,多一些風波,對他來說絕對利大於弊。

這個人故意令張居正科舉落榜,最後還成了張居正感念一生的人?

更何況,張居正這個時候還如此年輕,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機會成本,是一生中最低的階段。那還有什麼輸不起的呢?

三年的時間,對於少年人來說,是不值得一提的。少年,不會有日暮西山的蒼涼,不會有時光如梭的焦慮。經過磨礪,他的心境已經大為不同。

1540年,張居正第二次參加會試。這一次他中舉,水到渠成。顧璘後來還指點張居正,要成為進士,必須攻克八股文。但千萬不要陷入八股文中,無法自拔。八股文對於實際政務,半點好處都沒有。

這個人故意令張居正科舉落榜,最後還成了張居正感念一生的人?

這是名士顧璘送給張居正的“禮物”,張居正有感於顧璘的良苦用心,終生不忘顧璘的好意。而顧璘作為一代名士,在世時的聲名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消退,但慧眼識得張居正,成為他最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