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痛風,尿酸高,就從這5點辨治

小 編 導 讀

如今痛風很常見,而高尿酸血癥極易誘發痛風,想要避免痛風發作,控制血尿酸是關鍵。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想要解決高尿酸血癥,首先是什麼?自然是辨對證。小編把高尿酸血癥的辨證分型帶來了,請開始你的閱讀。

仝小林:痛風,尿酸高,就從這5點辨治

高尿酸血癥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表現出一系列臨床症狀,多見於形體豐腴之人,或有長期飲酒史,根據患者所表現出的“態”,首先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機,根據臨床表現,高尿酸血癥主要分為以下5種證型。

仝小林:痛風,尿酸高,就從這5點辨治

1、痰熱內結證

形體肥胖,尤以腹型肥胖為主,身體重著乏力,頭身或周身脹感,痰多,口渴,大便黏臭不爽,舌體胖大,舌苔黃膩,脈滑數,其中“肥胖、熱”為主症。治法為清熱滌痰,方用小陷胸湯。方中黃連用9~15g,清瀉心胃之火,清半夏滌痰化飲,二藥合用,辛開苦降,善治痰熱內阻。瓜蔞仁30g蕩熱滌痰,理氣寬胸。三藥共奏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之功,對血尿酸、體重、糖脂代謝均有療效,提示本方並非單獨控制血尿酸,而是通過調治代謝紊亂,從多靶點、多角度降低血尿酸。

2、溼熱下注證

下肢痿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溼熱帶下,或下肢溼瘡,惡風,發熱,口渴,汗出,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治法為清利溼熱、活血通絡,方用四妙散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其中黃柏苦寒清熱燥溼,蒼朮苦溫,燥溼健脾,黃柏合蒼朮通治上中下溼氣;牛膝補肝腎,祛風溼,薏苡仁滲溼洩濁,引溼熱於小便出,利溼清熱。現代中藥藥理表明,四妙散具有抑菌、解熱、抗炎、鎮痛、鎮靜作用;另外,蒼朮、牛膝、薏苡仁有利尿作用,促進尿液排出從而增加尿酸的排出量。

3、胃腸溼熱證

大便不成形,色黃褐或黏臭,伴有心煩,口渴,小便短赤不利,舌紅,苔黃膩,其中黏臭便、黃膩苔為主症。治法為清熱、利溼、化濁,方用葛根芩連湯。方中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溼,厚腸胃;葛根辛涼,能升津液,起陰氣而止利,用量30g以上;甘草和中,調和諸藥。四藥相配能清利溼熱而止利。

4、胃腸實熱證

腹滿疼痛,面赤唇紅,多食易飢,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秘,其中口渴、大便秘結為主症。治法為瀉下熱結,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以奏清熱降濁消膏之效。方中大黃6~30g瀉熱,和胃,開結,推陳致新;黃連9~15g,清心胃之火熱,且厚腸胃。苦寒二藥合用,多針對實證為主。

5、肝胃鬱熱證

胸脅或腹部脹滿,口渴,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其中口苦、煩躁易怒、大便秘結為主症。治法為開鬱清胃,方用大柴胡湯。柴胡、半夏、枳實辛開行氣,開鬱化濁;柴胡、黃芩、白芍清肝瀉熱;枳實、大黃通腑洩濁,消積導滯。方中柴胡用量9~15g,黃芩15~30g,白芍30g,枳實15~30g,眾藥配伍可使熱清滿消。

不管哪一種疾病,辨證是基礎,辨對證是好療效的第一層保障,辨不對證,自然不用想療效了。

更多代謝綜合徵相關內容,這本書有詳細論述。

仝小林:痛風,尿酸高,就從這5點辨治

《脾癉新論》為仝小林教授數十載臨床經驗的總結,從各個方面論述脾癉(代謝綜合徵),內容詳實。本書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對理論研究和臨證治療均有重大指導意義,堪稱脾癉研究和臨證的巔峰之作。

《脾癉新論》之新體現在四個方面:脾癉概念賦新義,脾癉病理立新論,脾癉辨證創新路,脾癉治療譜新章。(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脾癉新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仝小林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