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神秘道人,莫非是穿越者?

《阅微草堂笔记》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这是清代纪昀,也就是纪晓岚所编写成的一本志怪小说。多载狐鬼神仙、乡野怪谈之类的奇情轶事。

《阅微草堂笔记》神秘道人,莫非是穿越者?

其中有一卷记载了一个道士,该道士描述的天体现象与现代科学惊人的一致。

具体出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

胶州法南墅,尝偕一友登日观,先有一道士倚石坐,傲不为礼,二人亦弗与言。俄丹曦欲吐,海天硙耀,千汇万状,不可端倪,南墅吟元人诗曰: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不信然乎!道士忽哂曰:昌谷用作梦天诗,故为奇语,用之泰山,不太假借乎?南墅回顾,道士即不再言。既而硚乌涌上,南墅谓其友曰:太阳真火,故入水不濡也。道士又哂曰:公谓日自海出乎?此由不知天形,故不知地形,不知地形,故不知水形也。盖天椭圆如鸡卵,地浑圆如弹丸,水则附地而流,如核桃之皴皱。椭圆者东西远而上下近,凡有九重,最上曰宗动,元气之表,无象可窥;次为恒星,高不可测;次七重,则日月五星各占一重,随大气旋转,去地且二百余万里,无论海也。浑圆者地无正顶,身所立处皆为顶,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硚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以外,目所不见者,则地平下矣。湖海之中,四望天水相合处,亦圆中规,是又水随地形,中高四硚之证也。然江河之水狭且浅,夹以两岸,行于地中。故日出地上,始受日光,惟海至广至深,附于地面,无所障蔽,故中高四硚之处,如水晶球之半。日未至地平,倒影上射,则初见如一线;日将近地平,则斜影横穿,未明先睹。今所见者,是日之影,非日之形,是天上之日影隔水而映,非海中之日影浴水而出也。至日出地平,则影斜落海底,转不能见矣。儒家盖尝见此景,故以为天包水,水浮地,日出入于水中,而不知日自附天,水自附地;佛家未见此景,故以须弥山四面为四州,日环绕此山,南昼则北夜,东暮则西朝,是日常旋转,平行竟不入地,证以今日所见,其谬更无庸辩矣。南墅惊其博辩,欲与再言。道士笑曰:更竟其说,子不知九万里之围圆,以渐而迤,以渐而转,渐迤渐转,遂至周环。必以为人能正立,不能倒立,拾杨光先之说苦相诘难。老夫慵惰,不能与子到大郎山上看南斗(注:大郎山在亚禄国,与中国上下反对,其地南极出地三十五度,北极入地三十五度)不如其已也。振衣径去,竟莫测其何许人。

说法南墅这人和朋友看日出的时候遇到一个道士,借日出抛出诸多惊人学说。

简要翻译为白话文如下:

“...地是浑圆形,像一颗弹丸,水附在地面上流动,就像核桃壳表面的皱沟。...所谓地是浑圆的,指它没有一个唯一的正顶点,每个人所立的地方都可以说是顶点。....”

“...当太阳还没到达地平线时,它的光线往上倒射,于是人们便开始见到地平线上有一道光线。...现在我们见到的,不是太阳本身,而是它的影子;是天上的太阳隔着地平线的水映现出来,而不是海中的太阳从水中钻出来。...”

“地球表面有九万里(译者注:赤道周长40075.02千米),它的圆形一点一点伸展,也一点一点转弯,这样渐伸渐转,结果就转了一周,你必定以为人能正着站立,不能倒立,...来与我苦苦地追究争辩。我年纪大了,懒惰无力,不能和你一起到大郎山上去看南斗(大郎山在亚禄国,与中国正好上下相对。),不如就到此为止吧。...”

这段故事借日出抛出诸多惊人学说:1.地球是圆的,2.地表水循环假说,3.日出时太阳光折射,4.推测可能存在万有引力,因为与中国相对地球另一端的人能站立,等等。

但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谈及西学六科认为不过是末流,透出对西学的鄙夷。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也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文中却对西方天文学说如此熟捻,实在是自相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