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朋友就是那種跟風買房,結果一不小心在泰國“高位接盤”了。從去年開始,國內的樓市開始調控,房地產的投資空間被擠壓。於是,朋友就盯上了海外的房產。說到海外房產,投資的邏輯和國內有相似之處。

最起碼,經濟、人口、教育、醫療等方面,是一個往上走的國家,才能吸引人入手。

別說,泰國還是挺符合條件的。首先說到經濟,泰國的GDP都是走高的,並且超額完成了自己定的小目標。

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大家吃吃喝喝,人民幸福指數挺高的,失業率低到進了全球前十。這種情況下,通貨膨脹還把控得很好,到2018年11月份,通貨膨脹是0.94%,相比之下,中國是2.5%。再加上有一帶一路和克拉運河,未來經濟增長是可以期待的。總的來說,經濟增長不貪快,穩紮穩打,發展空間很大。

人口上,泰國可以從本土人口和流入人口來看。本土人口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人口處於正增長,且人力成本較低,在人口紅利期。

說實話,中美貿易戰一定程度上利好了泰國。

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人口流入主要靠旅遊業。

就拿中國遊客來說,去年送去了九百萬,今年送去了過千萬。還有一部分是來工作的,今年的工作籤第三季度就有8.8萬。人多的地方,衣食住行都是賺錢的地方。並且,泰國的醫療水平處於世界水平,費用卻比較划算。

舉個例子,1/2冠狀動脈手術,在美國費用約28.7萬,在中國約5.6萬,在泰國只要2.9萬。所以每年有超過300萬人趕往泰國,接受心臟、整容、牙科手術等各種醫療服務。

教育的話,無論公立或私立的學校,學費都不是太貴。公立學校的收費標準由政府統一規定,一年的學費200元人民幣左右。泰國國際學校比較多,從幼兒園到高中價格,每年6w到10w+不等。這對比國內的國際學校,在泰國的學費算便宜了,入學也相對容易得多。

從基本面上看,這些都是房價和租金上漲的動力。

之前和大家說過,房子賺錢的方式,無外乎,有兩個:一是保值增值,轉手賺差價;二是租出去拿租金。泰國在這兩點上的收入都很可觀:

曼谷租金回報年化在4.5%-6%;普吉島的租金回報年化在6%-10%;巴堤雅的租金回報年化在6%-7%。熱門城市租金回報率年化有6.5-8%;房價最近5年年化在8-10%。而且過去的十年,泰國房地產價格走得還是挺穩的。國家經濟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度遠遠沒有中國那麼高。

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就拿曼谷的公寓來說,10年內,均價從67028株/平,漲至119918株/平。摺合人民幣,從1.4萬/平漲到了2.5萬/平。這放中國一個二線城市,半年內就漲完了,或是新房限購,二手房一瞬間就能這個水平。

可以理解為,泰國樓市的泡沫不大。還有點抗跌的意思,08年金融危機、11年特大洪水、14年政變、16年國喪、17年宣佈大選等。

那些能躺賺的房子,最終砸手裡了

對了,在泰國購置房產比在別的國家容易,沒有門檻。通行方便,落地籤、工作籤、養老簽證都可以過去買房。並且泰國房產具有永久產權, 沒有房產稅和遺產稅。

這麼一套信息下來,朋友就感覺不去泰國買套房子就虧了。今年年初,被中介一忽悠,就跑去泰國買兩套,就等賺一筆呢。一年過去了,都沒轉手賣出去,打聽了一下才知道自己“高位接盤”了。

講道理,泰國這個情況,買房確實能賺到錢。不過中國投資客去的多了,就把中國擊鼓傳花的特色帶過去了。炒樓花的背景有兩個:一是泰國的房子每年有一定的漲幅。二是,泰國開放商允許交房之前,將房子更名,需要交更名費。

基於這兩點舉個例子:

一般泰國房子假設週期是2年,假設每年升值10%,如果房子加價了20%,交房之前轉手的話,會一點利潤沒有。

加價就是中介包盤之後協商拿到定價權後,提高房子價格賣給中國的投資客。中介賺個服務費,加價也是合理的。

只不過這一加價就增加了風險,導致盈利的概率變小。更有的中介加價過猛,像我朋友那樣,直接成為中介的接盤俠。這個時候朋友醒悟過來,膨脹起來的貪婪才滅了。

這些投資泰國房產好的一面,自己用心找找都能瞭解到。可那些黑色地帶卻很少被挖掘出來,海外資產配置,不難想到:政治風險、匯率風險、購買成本、管理成本等。

中國的房子會爛尾,會接盤,外國的房子也會爛尾,也會砸手裡。最基本的道理:高風險高收益。我不想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中介,那些吹噓高回報,卻試圖掩蓋風險的中介就要小心了。

能和你談風險的中介是值得考慮的。最後提一句,投資路上,控制住自己的貪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