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不被张居正重用的海瑞,难道像历史讲的一样是个无能的清官吗?

李淑洲


海瑞是无能的清官只不过是近几年来一些网文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哗众取宠,甚至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谣言而已。海瑞是否无能,只要翻看史书,了解海瑞的生平就一目了然了。

海瑞生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父辈五人中便有四人功名在身,唯有海瑞的父亲只是一个廪生,并在海瑞出生四年后去世。从此孤儿寡母便依靠祖上传下来的几十亩地勉强度日。

海瑞母亲性格极其刚强正直,从小便对他要求严格,每天只能攻读诗书,不许像普通小孩子一样玩耍。在海母的严厉教导下,养成了海瑞刚正不阿、不惧奸邪的性格,并在成年后自号“刚峰”用于勉励自己。另外海瑞年轻时,正好是阳明心学流行的时候,其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都对海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日后行事的重要准则。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中举,次年参加会试,期间上《平黎策》:

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明史·海瑞传》

就海南黎患提出了修建道路、设置城池、开设学堂等策略,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却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年海瑞名落孙山。1554年,海瑞再次参加会试,却依然落第,于是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并在当年接受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成为福建南平县教谕。

其实从《平黎策》和之后著名的《治安疏》来看,海瑞没有中进士,绝对不是才能问题,而是当时的朝廷,更喜欢辞藻华丽、夸夸其谈的文章,对海瑞更趋务实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但是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能脱颖而出。

海瑞在任南平教谕期间,不仅传授文章知识,更身体力行的教导学生,读书人应该重视的道德思想建设。当时御史来到学宫视察,别人都是跪地迎接,只有海瑞一人长揖行礼,并说: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明史·海瑞》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浙江淳安县令。但海瑞来到淳安之后,发现当地富豪有几百亩的地,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而贫苦百姓,一粒米的收入都没有,却要交几十上百亩地的税,非常的不公平。

于是海瑞在全县重新清仗土地,规定税负,大大减少了当地普通百姓的负担,使不少因为税负过重而外逃的贫民重新回到故乡。此举其实也是之后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另外,海瑞在任期间,整饬吏治,严禁官吏奢靡浪费、假公济私,并以身作则,穿布衣吃粗粮,就连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甚至一次,为了给海母过寿,海瑞割了两斤肉,总督胡宗宪吃惊的就像不得了的大新闻一样到处和人说。

《明史》记载,一次胡宗宪的儿子要到浙江看望父亲,沿途狐假虎威,收受贿赂。来到淳安之后,因为没有得到预想的款待发怒吊打驿吏。海瑞闻讯后,立刻抓捕胡宗宪的儿子,没收黄金数千两,并以假冒胡公子诈骗的名义上报给胡宗宪。事后胡宗宪并没有追究海瑞。

还有一次,严嵩党羽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沿途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勒索,唯有在淳安没有得逞,但因为海瑞的清廉之名,只有收敛自己的威风,悻悻离开。

海瑞在淳安期间政绩斐然,被提升为嘉兴通判,但因为鄢懋卿从中作梗,又被贬为兴国州判官。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持文官选拔,海瑞被提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同年二月一日,海瑞在家中买好棺材,并将家人托付给朋友后,向嘉靖呈上了后世有天下第一疏之称的《治安疏》,批评嘉靖痴迷修道,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嘉靖看完后大怒,直接扔到了地上,对左右说:“快去抓住他,别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明史·海瑞传》

嘉靖听后沉默无言,过了一会又拿起《治安疏》来看,之后的数月时间里每天都要看好几次,最后说:“海瑞可以比作比干,但我也不是纣王。”

到了秋天,嘉靖召徐阶讨论禅位给太子的事,并说:

“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明史·海瑞传》

于是将海瑞下诏狱,追究谁是主使。最后刑部判决海瑞死刑,但关于执行的奏章却一直被嘉靖留中不发。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驾崩,隆庆皇帝登基,海瑞才被释放,官复原职。后调任大理寺尚宝丞(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的官员)。

之后又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隆庆三年(1570年),海瑞被升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明史》记载,海瑞到任后: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海瑞在应天十府推行“一条鞭法”,雷厉风行,颇具成效。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有奸民趁机诬告世家大姓,而海瑞也未加详细分辨,导致一些士大夫含冤受屈。另一方面,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经过海瑞辖区时不再受到很好的公费接待。

由于应天是大明的富庶之地,不少家族都有人在朝为官,海瑞在应天的这些改革触犯了这些豪强的利益,因此也遭到了朝中很多官员的弹劾。

都给事中舒化认为海瑞迂腐,“滞不达政体”,应该用南京清闲的职位安置他,不过没有收到隆庆的采纳,反而下诏鼓励海瑞。不久后,给事中戴凤翔又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

于是海瑞不得不被调任南京粮储,这时距离海瑞巡抚上任只有半年。听闻海瑞被调离

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

结果当时刚好是讨厌海瑞的高拱主持吏部,就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了空闲的南京吏部中,于是海瑞称病引退,回到琼州老家。

万历元年(1572年),张居正开始主政,虽然有不少官员向他推荐海瑞,但忌惮于海瑞过于严峻刚直,最终还是没有任用他。

万历十二年(1584年),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朱翊钧器重海瑞名望,重新起用他为南京右佥都御史,赴任路上又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在任上,海瑞再次上疏,大致内容是:

陛下励精图治,而治化不臻者,贪吏之刑轻也。诸臣莫能言其故,反借待士有礼之说,交口而文其非。夫待士有礼,而民则何辜哉?

直指官员们以礼待士大夫为借口,横行不法,鱼肉百姓,其中不少建议都切合实际。但唯独建议万历效法朱元璋用“剥皮囊草”“枉法八十贯论绞”等酷刑整治贪官的内容,被其他官员抓住不放而遭到非议。御史梅鹍祚甚至以此弹劾海瑞,最后万历认为海瑞虽然言辞过激,但是初衷依然是出于忠心,于是罚夺了梅鹍祚的俸禄。

后来万历多次想重用海瑞,都遭到了其他官员的阻挠,最终只能任其为南京右都御史,并于万历十五年病逝于任上,享年74岁,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明史》记载海瑞去世后,南京为此罢市,百姓自发的身穿孝服为海瑞的灵柩送行,祭奠哭拜者连绵百里。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老百姓其实是最简单,也是最现实,最能分得清谁好谁坏的。他们的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谁真正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带来好处,这就是民心。一个能够得到百姓自发的百里送行的人,会是一个无能的官吏吗?有哪个老百姓会记住一个空有清名,却从来没有为民办过实事的官员?

一个小小的举人出身,最后能成为正二品的右都御史,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怎么会无能呢?

相反,海瑞不受重用,正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强了,性格又过于刚正不阿,才受到其他官员的忌惮和打压。无论是徐阶,还是张居正,其实从百姓角度来看,依然还是贪官,只不过是相对有作为,功大于过的贪官而已。那么从贪官的本质上来说,他们怎么会重用海瑞这样一个嫉恶如仇,又有能力的官员呢?这不是耗子给猫当伴娘吗?

当然,海瑞也有他的局限性,如在断案上缺少刑侦调查手段,判决偏激,过于依赖于封建道德的主观判断。《海瑞集》中就写道海瑞断案:

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

这以我们现代法治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当时的封建德道角度来说,却是完全符合封建礼教的。这完全是海瑞思维的时代局限性导致的,如果从当时角度考虑,海瑞完全可以称的上是当时官员的楷模。

其次海瑞要求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这在现代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大多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很难实现的。在《海瑞集》中,海瑞自己也提到自己经手的案件中,被批准赎还的仅占全部典押借贷案件的二十分之一。这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另外,曾有记载海瑞一生有三个妻子,两个小妾,私生活混乱,甚至饿死五岁的亲生女儿。如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中曾写道侍御房寰曾听海瑞的老乡巡抚王元敬、广东巡按御史邓炼提到海瑞的家事,“作事多不近人情”、“居家九娶而易其妻,无故而缢其女”、“今瑞已耄,而妻方艾”等。

但是《补遗卷》是《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的五世孙沈振在康熙年间增补的,而在时代略晚于海瑞的沈德符原书中却没有这类记载。相反,在《万历野获编·十九卷》中记载侍御房寰弹劾攻击海瑞“矫情饰诈,种种奸伪,卖器皿以易袍,用敝靴以易带”,但他的行为却引起众怒,被其他士人群起而攻之。

另外在高拱的《高文襄公文集》中也提到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偏向宠妾,殴詈正妻”,导致“其妻愤激自缢身死,妾亦慌惧相继而缢”。但是实际情况是,海瑞的妾韩氏先死,而妻子王氏后死,只不过海瑞对于韩氏因为什么而死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反正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再至于海瑞杀女一事,除了道听途说类的记载,也就是来源于一些野史小说,在明朝相关的正史中完全未见记载。更重要的是,海瑞一共只有三个女儿,且全部长大成人,所嫁的夫家也都可考。所以又拿来的五岁女儿被逼饿死?

古代政治斗争,常常是无所不用其极,如王安石也被政敌戴上过“爬灰”的帽子。海瑞的政敌都能够通过编造一些私生活的问题来攻击海瑞,就更不要说诽谤海瑞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清官了。


潘不安讲究史


海瑞确实是个模范官员,不过只是单纯的从道德上来说。从能力上来说,差的还是比较多的。

模范官员

在整个明朝,官员在道德上能被称为模范的,只有海瑞和于谦。这二位都是著名清官,扬名于天下。

但是海瑞明显比于谦做的更激烈,于谦的“清”,只是独善其身,而海瑞还强行把自己的“清”,加给同僚,下属。

所以,海瑞清官的名头,要比于谦大。

没有能力

海瑞只是举人出身,当然了,这个在古代已经不低了,放到今天起码也等于985的博士了(按照人口比例来算)。

但是和真正的进士出身,又有差距。举人出身当官是没问题,然而起点和升迁的速度比较慢。一直到退休,能熬到六品已经是比较幸运的了,到五品那简直是凤毛麟角。

不得不说,名气真是个好东西。

清官这个标签,真的很好用。即使不用带“土特产”,吏部也不敢为难海瑞。一些文人,更是把海瑞树立成了典型。

所以,海瑞升官升的非常快,居然破格当了四品官(右都御史,正四品),还外放了个巡抚。请注意,海瑞的这个巡抚,是明朝中期的巡抚,有着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权利。同时管辖的还是明王朝的核心区域——江南重地。实际地位,勉强可以等于一个总督。

但是海瑞在治理地方的时候,除了打击贪污,精简节约,树立风气外,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反而把政务处理的一团糟。因为他本人始终坚持着一条理念:惩强扶弱,尊卑有序。双方之间又矛盾,有争议,海瑞不管对错,一律支持弱势的一方。亲属/亲戚之间告状,一律支持长者。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是明代人对海瑞的评价,但是在我看来,他仿佛中毒有点深啊。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海瑞奉行儒家正身治国信念,专职揭发捡举官员不法行为,皇帝老子做的不对也敢骂,恪守了言官职责。海瑞是清官,廉臣,民间有海青天赞誉。但海瑞短板也明显,不知庶务,不懂农商和民生,为苏州地方官时,言官作风带到任上,地方生产生活下降。身边同僚,因他严峻敬而远之。“水太清”,没有自己团队班底,孤家寡人又怎么造福一方?海瑞特点,专职言官是合适的,但不能做行政长官。其一生,不受朝庭重用。后调南京,闲职上终老。敬其清廉,舍其性格。如果海瑞再多点人间烟火昧,其形象要丰满厚实的多。


ZHX867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回族,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明嘉靖举人。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主事时,上书《治安疏》,批评明世宗朱厚熜迷信巫术,不理朝政。惹恼明世宗,被捕入狱。幸得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大臣徐阶力救,免于绞刑。并在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干预下,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明世宗朱厚熜病逝,明穆宗朱载垕继位,海瑞遇大赦获释。隆庆三年(1585年)任应天(今江苏南京、苏州、上海等处一带)巡抚。海瑞与兵宪蔡国熙等秉公办案,推行“一条鞭法”,勒令退休的大学士徐阶等退田。海瑞因秉性梗直,不识变通,得罪不少人。特别是威逼徐阶,寒了不少同僚大臣的心。张居正主持国政期间,推行考成法。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因海瑞严峻刚直,不与配合,为张居正、高拱等人不喜。海瑞又不知张居正等做法的目的(不合海瑞的意见),屡屡上书反对张居正的做法,且上书奏高拱等人不是的本。受到张居正、高拱等人的厌恶和排挤。只是鉴于海瑞刚正不阿,没有直接罢免他罢了。后在在都给事中舒化、给事中戴凤翔等人的弹劾下,官职越做越小,后因病借故被革职达十六年之久。

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瑞东山再起,两年之后(1587)十月十四日,海瑞病逝在南京任上。说海瑞无能,那是错误的说法。历史记载也没有说海瑞无能,而且海瑞还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只是海瑞刚直性拗,不知变通,性格怪癖,木讷死板,不够圆滑。且得罪不少朋友、恩人和同僚,若不是由黄光升和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等人的保护。恐怕海瑞早就打道回府琼山了!


聊以自娱2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事治安事”。海瑞的《治安疏》可谓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封奏疏,为他树立了天下第一直臣的名号,不过也几乎让他走进地狱。很长一段时间来海瑞都是一个正面的光辉的形象,但慢慢的,海瑞似乎成了反面教材,人设逐渐崩塌。

人们对海瑞的印象大多是清官,直臣。什么家里比老百姓还穷,天天吃青菜豆腐,穿粗布补丁。上街买一次肉都会引来围观。当县教育局局长时不给领导面子,当县官时不给领导面子,还敢揍胡宗宪的儿子。徐阶提拔他,他不仅没报答,还硬生生参了徐阶一本,逼着徐玠他家退地。作了吏部的官员提议官员贪污一顿就要剥皮示众。

还有比较过分的传闻,甚至可以说耸人听闻。说是海瑞的女儿因为太饿了,吃了他们家下人的一个饼。海瑞认为她女儿有辱家门,便饿死了自己的小女儿。至于海瑞对他母亲堪称愚孝的作为和虐待媳妇更是广为流传。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后面的匾很有意思,日月为明,大概是说整个明朝加起来勉强比得上海瑞一个人?

首先海瑞饿死女儿的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任何一本有证明力的资料上都没有这个记载,海瑞总共有三个女儿,全都活的好好的嫁了人,倒是几个儿子都不幸夭折。至于婆婆欺负儿媳,在重礼教的明朝,这属于整个社会风气的问题,绝非海瑞一个人的错。倒是上街买肉引起围观,乃至胡宗宪郑重其事说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是确有其事的。

既有热情又有方法,嫉恶如仇还能明辨是非

对海瑞攻击最猛烈的方向还是海瑞的执政能力。很多人坚称他只是一个死心眼,完全是一个愚蠢无能的清官,做不成任何事。事实上,海瑞虽然比不了历史上那些知名的能臣,但说他毫无作为就完全是污蔑了。

海瑞为官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对吴淞江的治理。当时浙江的吴淞江已经数十年无人治理,趋于淤塞,导致太湖在涨水后无处泄洪,经常酿成大规模洪灾,百姓无不深受其害。其实目前很多城市之所以出现内涝,倒不是因为下水道不通,而是周围的河湖无法容纳更多的水。

新安江上的渔舟唱晚美景,我们能欣赏如此美景应该感谢海瑞当年的治水

隆庆三年,海瑞上任右佥都御史,当年外放应天巡抚。一到任就着手吴淞江的疏浚工作,于隆庆四年正月开工,二月下旬完工。河面在原来30余丈基础上开浚15丈,河底开浚7丈余,河深1丈半多一些。由于海瑞规划得当,为官清廉,所耗费的钱粮居然比计划少了两万两。

2016年武汉内涝,最主要原因就是水已经无处可排,周围的河湖已经到了容水的极限

后来海瑞还主持了白茆河的治理,但还未结束便离任,此后再无人治理。当地士绅虽然对海瑞的刚直颇有成见,但在海瑞治水的问题上也无不赞叹的说“非海公可担当,安能了此一大事哉?”。

除了兴修水利,海瑞还大力推行一条鞭法(不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海瑞主张按户记亩,按亩守值,官田与民田按一个标准交税。在推行过程中,海瑞并没有闷着头蛮干,而是注意到了各地税赋轻重不同。他先在税赋较轻的地区推行,以减少阻力。在得到认可后再去税赋重的地方推行,利用前面的经验加快推行。

应天府上元县有县志记载“赖巡抚海公均田粮,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高淳县有县志记载“:官田、民田至隆庆四年复行均丈,始为官民一则矣”。可以说,海瑞的作为让当地百姓获利极多。

虽有知遇之恩,但海瑞逼徐玠退地仍值得称赞

关于海瑞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海瑞对徐阶的攻击。徐阶对海瑞算是知遇之恩,没有徐阶提携海瑞不可能做到四品的级别。按常理,就算徐阶犯了错误也不该由海瑞去管,他逼着徐玠退田简直就是白眼狼。可难道官官相护,沆瀣一气才是正常的吗?

徐阶在当时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轮不到那些连40平米房子都买不起的人去可怜。他们家在当时富庶的江南地区有多少地呢?没有资料记载了具体数字,但保守估计是20万亩,大约是133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五分之一个上海那么大。实际上徐家的土地远不止20万亩,甚至有人说这20万亩是徐家退了地之后剩下的土地。

海瑞让他徐阶他家吐出多少地呢?大约5到6万亩。可想而知徐家在直浙地区有多少财富,如果换成今天上海江苏那一带的房价,徐玠世界首富肯定是没跑了这些土地因为徐玠是朝廷官员还不需要纳税。海瑞让徐家退田,即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又维持了百姓的生计,唯一受损失的是超级大地主徐玠家。

徐玠一直以清流形象示人,但实际上他的财富远超人们想象

由于徐玠的身份,朝廷里不少官员就此攻击海瑞。声称海瑞为了退地,徇私枉法,只要是穷人告大户,要大户退地的,海瑞不问事实一概要求退地,“不拘远近交易,违例问断,又不详细干正,随告随给,真伪不分,清理俱拂”,“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

实际上海瑞明白江南地区诉讼成风,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俗语。他受理的投诉都认真审理,每20件最多只准一件。只是由于华亭县官绅强占百姓土地较多,百姓告乡官霸占土地的案例上万件,因此这个县的相关案例极多。给人一种海瑞只看贫富不问是非的感觉。

从海瑞为官的政绩上看,海瑞是一位勤政的官员。而且这个人不光勤劳,还非常有方法,比如修吴淞江时,他以工代赈,既解决了赈灾问题,又节省了修河的钱粮。这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思维。

与其说是海瑞太高尚,不如说人们越来越甘于堕落

近些年来,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人却对知识愈发的不尊重。海瑞的执政贡献在史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但很多人却视而不见。不光如此,有些人还刻意放大海瑞的缺点,避而不谈他的贡献。

因为自己做不到海瑞那样清廉,就认为海瑞是假清廉,沽名钓誉。因为自己喜欢阿谀奉承,就认为海瑞的刚直更是假的。只要是自己达不到的,别人就一定达不到。

不过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海瑞活着的时候,有些官员害怕海瑞揭发自己贪腐,便不停上疏抹黑海瑞。“大奸极诈,欺世盗名,诬圣自贤,欺君辱国”。然而随即就有人上疏反驳,大骂参海瑞的官员不知廉耻,并称海瑞为当代伟人,“闻海瑞之名,为当朝伟人,真有望之如天上人不能及者”。

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塑造了一个极为正面的海瑞,但是也有不少质疑,影响力远远超过其本身

在很多人的别有用心下,海瑞只剩刚直的一面,他身为一个能臣,一个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一面就被藏了起来。可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海瑞以73岁高龄去世后,家里“贫无可给棺椁,士大夫醵以敛”。

百姓的反应则更为壮观,“士民哭公,至罢市者数日。祭于途,累数百里不绝”,“丧出江上,白衣冠揭褚素而送者,盈两岸无隙地。雨泣动天,箪食壶浆之祭,数百里不绝也”。此等壮观景象,唯一能匹敌的大概就只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了。能真正客观评价一个人的,永远是人民。

海瑞这一生正如他在奏疏中所言,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如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有如此多的成就啊?他大概会说,我只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罢了。只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海瑞。

他们以为纯粹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里,刚正不阿只能生存在书本上。自己做不到海瑞的万分之一,便相反设法把海瑞贬的一无是处,借此显得自己不那么堕落。

不管怎么污蔑,海青天这三个字海瑞都是当得起的

还有人把海瑞的《治安疏》污蔑为天下第一骂疏,然而在明朝,当时官员的评价是“大有功于宗庙社稷,垂之千万年不磨”。海瑞海瑞,海上明月,国之祥瑞。谎言与戏说改变不了历史,萤草永远也无法与日月争辉。不管过去多少年,海瑞永远是那个清廉刚直,大有所为的海瑞。


辰水飞儿


海瑞不是无能,是不适合官场,不适合现实。清廉耿直正义没有错,错的是所有人都不清廉不耿直,让海瑞对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之所以能当到那么大官,完全是因为有个别耿直正义的高官,甚至是皇帝罩着他。海瑞是我的偶像,我们今天应该给海瑞拍个电视剧,宣扬清廉耿直和正义。我们的政府不应该避讳这样的电视题材,而是应该大力支持,以彰显反腐的决心和意志


stone8265132


贪腐之官和市侩之民才会说海瑞除了清廉一无是处。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准永远达不到海瑞的万分之一,所以极尽污蔑之能事。而在政务能力上,嘉靖万历两朝能超过海瑞的也屈指可数。


栗粟观沧海


清官不代表是能臣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用户1374769302525


张居正能包容海瑞就不错了。


散澹人


不能说海瑞无能,但也好不到哪去,根本就不会处理同僚之间的关系,死臧楞倔,还愚孝,媳妇及几个妾都被他逼死了,可想而知他的工作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