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新動向:鼓勵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日前,已有地方銀監部門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並非硬性監管要求,但此舉顯示出銀監部門夯實銀行資產質量的決心,對潛在風險採取更審慎態度。與此同時,鼓勵銀行以更嚴格標準暴露與確認“不良”,必然導致銀行加大撥備力度,短期內料對銀行盈利等財務指標帶來一定衝擊。當前部分銀行盈利能力減弱,撥備覆蓋率接近監管紅線,全面推行此舉存在一定難度。


有條件的銀行先行先試


“前段時間地方銀監部門要求有條件的銀行先行先試,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但我們理解目前還不是硬性監管要求。”某地方城商行相關負責人說。

在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看來,鼓勵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反映了監管機構採取更為審慎的監管態度,鼓勵不良暴露與確認,推動銀行業多計提撥備,加大核銷處置,更加穩健經營。

調研顯示,目前90天以上逾期貸款已有接近90%納入不良,但60天以上納入不良的比率約為30%-50%。

”王一峰介紹,若60天以上全部計入不良,預計全行業不良餘額將增加一兩千億元。當前,部分銀行盈利能力減弱,撥備覆蓋率不高,接近監管紅線,存量不良處理壓力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指出,監管此舉意味著銀行需更加真實地反映不良資產,並採用更加嚴格的撥備計提標準。那些盈利能力較好、不良貸款率較低、風險抵補能力較強的銀行可以先行試行,主動暴露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目前監管要求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已有銀行主動採取更加審慎穩健的風險政策。郵儲銀行近日表示,該行進一步突出風險管理的前瞻性,不良貸款與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達到1.33,逾期60天以上貸款已基本納入不良,逾期3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比重也達到97%。

財務指標或受影響


監管部門2018年要求加大不良確認力度,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主任劉春航此前表示,銀行機構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的比例,是一個比較好的反映資產分類準確性的指標,該比例持續下降,去年末降至90%以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監管層進一步鼓勵有條件的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旨在做實資產質量。有條件的銀行夯實資產質量,並通過多提撥備調節利潤、增厚安全墊,有利於銀行韜光養晦、穩健發展。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上市銀行的撥備和利潤都在上升,監管層要求暴露更多不良,這不改變銀行本身資產質量。長期來看,這筆撥備並沒有消失,如果最後實際風險損失沒有那麼大,這筆撥備還可以回撥至銀行利潤。

武雯表示,銀行在落實過程中可能面臨階段性不良貸款率上升,撥備覆蓋率也面臨下降的問題,有些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撥貸比指標可能突破監管紅線。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最新披露的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對個別銀行財務指標影響已經顯現,對全行業影響並不大。如果進一步要求銀行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雖不會直接衝擊銀行業盈利,但將導致商業銀行計提更多撥備,短期內將對銀行財務指標產生負面衝擊。

從已披露2018年年報的19家A股上市銀行來看,資產質量總體平穩。截至2018年末,有13家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1家持平,5家上升;15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有所提升,4家下降。

風險總體可控


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資產質量管控壓力客觀存在,局部區域風險尤其需要警惕,但具有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

曾剛指出,有跡象表明,銀行業整體不良率可能已經見頂,但見頂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壓力,因為實體經濟還在調整過程中。預計目前銀行業不良率水平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不會惡化。未來一段時間的信用風險壓力客觀存在,區域差異進一步分化,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不良風險早就充分暴露,接下來不良風險可能迎來“雙降”。

光大銀行副行長姚仲友表示,2019年銀行在資產質量管控方面面臨壓力,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

從行業來說,仍會重點關注產能過剩行業和相關上下游批發、貿易行業。

產能過剩行業主要指製造業,製造業和批發貿易行業在光大銀行貸款佔比為27%左右。但這兩個行業佔不良貸款的57%,遠遠高於其他行業。

因此,要把製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和貿易、批發零售行業作為關注重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具有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配合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逆週期調節,經濟結構將不斷調整優化,支持經濟發展長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將更加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