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广东没有文化”这种说法可以说由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这种言论就深深刺激着不少乡情浓厚的广东人,令他们感到无奈不安甚至焦虑,比如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的杜定友先生就在《广东文化论丛》一书第二篇“

广东没有文化!?”为标题进行痛批。而到了1942年,即使处于亡国灭种边缘的抗日战争,中山大学人类学部主任杨成志还带队到海丰去搜集文物,对粤东史前渔民遗迹进行挖掘,力图打破“广东无文化,土人皆蛮族”的观念,更是精神可嘉!

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而到了改开后,特别是在1994年以后,广东的一些学者文人更是在光明日报等北方报纸说广东没文化的刺激下,比如以现在珠江文化研究会的不少人,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广东本土文化研究。

等到2004年叶曙明先生更是在《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里开始喊出,“广东没文化,谁有文化?”后来在黄伟宗、司徒尚纪这些人所组织的珠江文化协会的推动下,珠江文化都成了中国“后工业文明”的代表了。

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截图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网)

陈永正老师都更是自信的对他的爱徒徐晋如说,广府人应该是中国人的未来。

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从这个维度来看的话,算是经济自信也追求文化自信,慢慢爬上鄙视链的顶端,学着吴越之地那种爆棚的优越感。

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广东作为一个后起的“暴发户”,形象标签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同理即使在广东内部的三大族群的鄙视链里,商人标签更浓厚的潮汕人也是被视为不读书。

毕竟中国传统社会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非常的重农抑商,于是创造了为富不仁等概念。另一方面从大众心理学来论,因为大多数人的智力其实不足以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最高效的办法就是简单的告诉他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像念个阿弥陀佛一样。所以只要告诉他们暴发户就是没文化,商人就是没文化就行。像在明清的小说笔记里,以经商出名的山西人徽州人的形象可是没有好过的。

所以有没文化其实就是看个人好恶或者更直接的说其实是显摆虚幻优越感程度而定。

为什么广东会被人认为是文化沙漠呢?


最后补充讲一个比较冷的知识,在大部分中国人包括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眼里,江苏人非常重视教育有文化,广东没文化不重视教育。然后细分广东人,大部分的中国人包括广东人又认为潮汕人最不重视教育不读书。那如果潮汕跟苏北五市比较的话,你们觉得谁更重视教育文化呢?大部分的人从感觉上估计都会认为,这还用问,肯定苏北五市厉害嘛。但实际从每十万人产出的明清文进士跟两院院士到考上清北这些指标来看的话,潮汕却是胜出。事实上上潮汕能量化的教育文化指标近一千多年里在广东也仅仅逊于珠三角核心区而已。这种不靠谱的印象,从另一个维度来说,

其实也可以说是农耕文明对海洋文明的一种自大吧。

其实广东有文化也好,没文化也好,一点也不重要,国泰民安才最重要。

via 原创: cao ming 岭东茶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