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潘多拉的彩盒,來自外界的肯定多一點,釋放出來的自信與勇敢就多了一分。

演員宋丹丹在書中《幸福深處》中寫過一段鼓勵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宋丹丹對小阿姨說:“我發現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

然後她把中藥端給巴圖,巴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十分緊張,但是,他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

從那次起,多麼苦的藥巴圖都不怕。

是啊,誇孩子的作用就是這麼大。

它讓孩子披上堅強的盔甲,戰勝了內心的兵荒馬亂的恐慌,並且成功釋放出了潛能。

當然,宋丹丹是用對了方法。

她用溫暖的話語激起了孩子內心深處渴望與眾不同的榮耀感,所以孩子才會願意為之一試,並且成功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但,在生活裡,很多大人卻在用誇獎“毀滅”孩子。

教育心理學家德韋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成兩組做題,測試不同的誇獎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道題比較簡單,兩組孩子都會做。

老師在判卷的時候對一組孩子說:“你們這道題,做得很棒,不錯,真聰明,有天分”。而第二組孩子過來,老師卻說:“我看你們剛才做題特別專心,一直在努力找解題的辦法,做得真棒”。

實驗結果在第二道難題,兩組孩子的表現截然不同。

“天分聰明”的孩子來交卷,看到老師打了叉之後,知道自己能力不行,垂頭喪氣就走了。

“努力”組的孩子卻在嘗試各種辦法解題,看到老師打叉,仍舊會接著問老師:“我都嘗試了幾種解法都不對,到底怎樣才是正確的呢?”

誇獎天分的聰明,孩子遇到挫折後灰心洩氣;誇獎努力的表現,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仍舊迎頭向上。

這,就是兩種誇獎帶來的不同結果。

心理學家繼續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後來發現這兩種誇獎背後其實代表不同的思維。

第一種誇法,誇獎聰明和天賦,讓孩子相信他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變,我們稱之為僵固性思維。

持有僵固性思維的孩子,遇到挫折時,會害怕自己解決這個難題沒有天分,所以選擇放棄。

第二種誇獎,誇努力和過程,卻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只要找對方法就可以提高,這種思維稱之為成長性思維。

成長性思維經人鼓勵之後,會讓人覺得結果可以控制,可以改變,只要自己努力去獲得。

兩種思維,兩種信念,兩種結果。

在後面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還發現,那些認為聰明、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這些孩子是這樣推理的: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那該如何誇獎和鼓勵孩子呢?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曾道出如何稱讚孩子的核心:

“描述,不要評價。要對待事件,不要讚揚品性。描述感受,不要評價孩子的性格;對成績進行客觀現實的描述,不要美化人。”(海姆·G·吉諾特)


總結起來就是:我們應該找出孩子可以繼續堅持的動力,多實事求是,用努力的過程去鼓勵孩子,而不是上升到孩子人格的高度去過度評價和誇耀孩子。

為了大家更清楚地瞭解這個鼓勵法則,做一些舉例說明。

1. 孩子考了全班的第三名。

錯誤做法:

父母:考得不錯,真聰明,再接再勵,爭取下次考第一。(讚揚品性的聰明,而不是肯定過程)

孩子的想法:我要真聰明就會考第一,而不是第三名,我比上次提升了十名,你們就沒看見嗎?

正確做法:

父母:寶貝,真不錯,你這段時間付出了很多努力,你整理了錯題集,比以前複習得都要晚,媽媽都看在眼裡了,真為你驕傲。(描述事件過程,找出可控原因,給予鼓勵)

孩子的想法:我找對了學習方法,爸媽欣賞了我的付出,很有成就感,真為自己感到自豪和驕傲,下次要繼續。

2. 孩子自己整理房間。

錯誤做法:

父母:寶寶,你真了不起,太勤勞了。(沒有從事件出發,過度美化人格)

孩子想法:好誇張,真敷衍。

正確做法:

父母:你今天的房間跟以前不一樣,太整齊了!你自己動手收拾房間了,還做得這麼好,媽媽真的很開心。(客觀描述事件結果,肯定過程的付出,表達感受)

孩子的想法:我能自己做一些事情,還能讓父母開心,這種感覺真好。

3. 孩子今天快速地完成作業。

錯誤做法:

父母:今天好快,寶寶好厲害啊,多給你看20分鐘電視!(看結果,沒分析過程,過度誇獎,沒有總結事件)

孩子想法:真好,可以玩手機了!

正確做法:

父母:哇,今天你做作業的速度,媽媽太震驚了,我注意到你今天沒有上廁所,沒有吃零食,排除掉干擾做作業,效果真的不一樣啊,你的小進步媽媽要登記下來!(分析原因,給予過程的表揚,鼓勵繼續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想法:原來今天做作業這麼快是有原因的,媽媽這麼開心,我以後也可以繼續做到這麼好。

找到孩子已經付出努力的事件進行肯定,並且給予鼓勵和支持,實際上就是對孩子好的成長習慣進行再度強化。

這會讓他們在接下來的過程裡,更加明白努力的方向和重要性,而不至於陷入迷茫,無力的困局。

實事求是,溫柔鼓勵,就是最有效的誇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宋丹丹給孩子“喂藥”的方式: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不誇孩子聰明!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

我們喜歡被誇獎聰明,勝於被誇獎努力;我們喜歡被誇獎漂亮,勝於被誇獎整齊;我們顯然認為天生就有的,比努力才有的,更令人高興。


理性地去肯定天賦,努力地去分辨每一種誇獎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這,才應該是每個家長在往後的日子裡,應該慎重考慮的。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價值,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