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明教教主楊逍爭不過朱元璋,最終讓朱元璋奪權稱帝,這是老版小說中才有的設定。新修版小說在對明教義軍與明教總壇的關係作出了新的說明之後,已刪去了這一段情節。不過藉助新修版小說新的說明,我們也能從中看出老版小說中楊逍爭不過朱元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楊逍雖為明教教主,但對於義軍來說,他只是名義上的統領,實際上他對義軍的軍事卻並無貢獻。當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成功,義軍自然不會將勝果拱手相讓。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一.張無忌的主動退讓,註定了他日代表明教稱帝之人,必是明教的義軍首領之人。

修訂版小說(三聯版)結尾,朱元璋設局暗算了張無忌,生怕抗元大業毀於義軍內部奪權的張無忌,主動讓賢引退,將教主之位傳與楊逍,自己則是攜同趙敏從此歸隱。而接任教主之後的楊逍,最終因年老德薄,已經爭不過羽翼已豐的朱元璋,遂被朱元璋奪權稱帝。

後來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一版小說的設定,帶有抹黑明太祖的嫌疑,新修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主動修改了朱元璋奪權稱帝的這一設定,大刀闊斧的刪除原來的情節,並重新定義了明教總壇與義軍的關係。不同於三聯版小說中,張無忌是遭朱元璋藉助暗殺小明王韓林兒的設局暗算被逼退隱的,新修版小說中則是張無忌在獲悉韓林兒被朱元璋暗殺之後,為了顧全義軍抗元大業的大局,遂決定放過朱元璋。

張無忌十分煩惱,深覺此事難以兩全,既不能讓這件大冤案在明教之中發生,但如公然指責朱元璋,他手握重兵,勢力盛大,如徹查到底,明教不免因此分裂,於抗元大業異常不利……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而在明教諸路首腦大會應天府,意圖奉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為“明王”,平了天下後登位為帝,建立大明王朝時,張無忌則是自己主動表明不會加任義軍首領稱王,日後更加不會稱帝。眾人看勉強不得,只能作罷。

張無忌為何不想稱帝,一是因為他無意於功名,不喜權位。二則自覺才能不夠,處理不了大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從韓林兒被殺一事,看出了以朱元璋為首的義軍,不願將他們辛苦打下的大好基業奉之與他人。

張無忌雖為明教教主,各路義軍的首腦也是教中兄弟,但是明教總壇與各路義軍之間,實際上卻是互不相管的,明教總壇管的是總壇與各地分壇的教務,卻管不到各地名下的義軍。因為義軍是由義軍首領各自以明教為宗教外衣,招兵買馬組建而來的軍隊,義軍的首領可能是明教分壇的壇主或教員,但義軍將士卻未必都信教,未必都是教員。因此義軍將士聽令的只是向他們發放糧餉的義軍首領,卻不會嚮明教總壇負責。他們既不會向總壇報備,總壇也管不著他們。總壇與義軍有一條不明文的規定,那就是任其自然,主要不來爭奪教主之位,妄想由他們來指揮明教就行。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乾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而總壇與各地義軍脫節一事,應當是在陽頂天死後才發生的。陽頂天死後,總壇領導班子為了爭奪教主之位,鬧得四分五裂,各地義軍也因此脫離了總壇的約束。這也是諸路義軍的首腦,在抗元大業捷報連連之時,他們想推舉教主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的原因。那就是在陽頂天之後,明教長達三十年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直到張無忌一統明教,才結束了明教的分裂。而且張無忌無論是對明教還是各路義軍,他都有大功。

張無忌接任教主之後,憑藉著他蓋世的武功和濟世的胸懷,成功消除了明教與武林各派的數百年積怨,重新樹立了明教的聲譽,讓明教得以名正言順的,成為中原群雄之首,也讓明教各路義軍能夠重新凝聚,進而聯合天下群雄,共同抗元,使得漢人百年的抗元大業重現光明。倘若張無忌稱帝,算得上是名正言順,也是重望所歸。

自此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張無忌號令到處,無不凜遵。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目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終章》

但是張無忌明白,以他的才能和手段,他根本不能讓一向與總壇脫離的義軍百萬將士,特別是朱元璋手下的這一路人馬真正歸心,將他們辛苦打下的大好基業拱手相讓。他從韓林兒一事,看出了朱元璋的不願久居人下,倘若他就任明王,朱元璋總有一天也會叛反。朱元璋手握重兵,百萬將士又只聽令於他,他若一反,無異於是將好不容易再現光明的抗元大業毀於一旦。看清了這一點,為了顧全大局,本就無心權位的張無忌,才拒絕了各路首腦推舉他稱王稱帝的美意。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而張無忌的這一主動退讓,也就註定了他日代表明教稱帝之人,必是明教的義軍首領,他所默認的,其實也是各路義軍中,實力最強最有名望的朱元璋。

二.楊逍對義軍軍事,未立寸功,毫無貢獻,根本就不可能,也沒實力去跟義軍首領爭奪地位。

最有資歷和名望的教主張無忌放棄稱帝了,那麼試問除了張無忌,明教總壇之中,還有誰能與包括朱元璋在內的諸路義軍首領,在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功成之後,去爭奪地位呢?有爭也是明義軍之中的,像徐壽輝和陳友諒這樣的義軍首領去與朱元璋相爭,還有朱元璋與原來抗元友軍的張士誠等相爭了。

老版小說中楊逍最終還有繼任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但在新修版小說中,直到張無忌退位教主,也沒寫明是否讓楊逍接任教主,只是說將教中事務交與楊逍範遙和彭瑩玉等人打理而已。那麼作為總壇光明左使的楊逍,不管兵革戰陣,對義軍軍事毫無貢獻的他,即便他有爭位的心,又怎麼能爭得過手中擁有百萬將士的朱元璋等人。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其實這也是三聯版小說中,金庸先生之所以評價楊逍“年老德薄”的原因。這個“德”字,指的並不是德行,而是“功德”,而且指的就是對義軍軍事的功德。

楊逍對明教總壇是有功,這點從他在陽頂天死後,一人獨立支撐明教教務運轉三十年,和他為明教溯本清源,寫下《明教流傳中土記》一書,就能看出楊逍對明教的貢獻。但是他對義軍的軍事,卻可以說得上是毫無貢獻。一是他並無親自統率的義軍,明教旗下各路義軍,數百萬將士,沒有一個是通過他招兵買馬而來;二是他也沒有像前線的義軍將士那樣,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義軍的抗元軍事,他可以說未立寸功。

那麼,當抗元大業取得最後的功成,在前線歷盡千辛萬苦的義軍百萬將士,他們親手打下的基業,又豈會輕易相讓給手無寸功的楊逍呢?即便是楊逍智謀超群,但面對不服與他的百萬將士,又有何用?

事實上,小說雖為小說,但也要遵循歷史本有的設定。歷史上的明太祖,從一個出家投軍的和尚,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成功驅除蒙元,建立大明王朝,成為一代雄主,他的雄才偉略,毋容置疑,也毋容抹黑。新修版小說,金庸先生主動修改,也是為了照應歷史。而且小說中,從張無忌退隱到朱元璋正式稱帝,期間還要再過十年。這十年,朱元璋率領義軍將士南征北伐,他的基業完全是他一手打下的,說從楊逍手裡奪來,更加就說不過去了。

《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智謀超群,最終卻緣何爭不過朱元璋呢?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