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服复兴是历史和文化上的必然?

安庆王一大地之城


不可思议,竟然认为汉服会复兴!

汉服定不会复兴

历史和文化的遗留,让汉服半死不活。到了这个时代,2019年,汉服从汉族至少消失了300年。

我先问,穿了汉服,你穿什么鞋子?势必耐克,安踏,特步,穿不得。

你穿了上了木屐,你穿什么内衣?势必吊带,丝袜,抹胸要不得。

你穿上了肚兜,那你住什么房子?就现在我见过的木制建筑只有寺庙。

完全没有一个匹配的“社会环境”,完全没有。

突然觉得只有汉族没有传统服饰。

有人说旗袍是三俗

有人说旗袍是“三俗”,我先吓了一大跳,求求你们放过旗袍吧!民族服装伤不起。

上边修身,下边开叉是为嘛,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西方不可抗拒?为什么日本永远摆脱不了中华文化?

中国控制了日本的服饰,住房,文化架构。‘

现在西方控制了我们的这些,有些人不爱听,这些明明都是中国企业何来控制?

企业虽然不同,但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是西方人的,“西服婚纱”西方,“汽车,手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是西方,即便是近几年所用的“线上付款”,亲爹也是西方。

用了这些东西,势必难以复兴古老的东西。

服饰从无到有,本就不可思议。

大学生的自发运动

整天嚷着复兴汉服的是“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一些“漂亮的小姐姐”。

学校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圈子,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父辈,他们不了解上班族,他们不了解那些服装巨头。即便是在日本,和服也不是常用服饰,一些重要场合的服装而已。

说实话我对此并不乐观。

我们的这个环境对此不是包容,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已经习惯的人不会再做出改变。

清末,人们不愿意剪辫子,认为是“传统祖制”,他们忘记了汉人的老祖,留发不剃头。

现在,人们不愿意脱去“西装革履”,认为是“礼仪文化”,他们忘记了汉人的老祖,不兴这个。

我们就生活在残垣断壁上,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


逸谦吧唧吧


“历史和文化上的必然”?是不是没有汉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此完蛋?中国崛起也无从谈起?没有汉服宇航员上不了天、航母也下不了水了?没有汉服你老婆都要跟别人跑了?这叫什么?这不就是文化自卑的体现吗。阿Q的一句名言“老子祖上也阔过”,非要炮制出来所谓的“汉服”来证明老子祖上也也有民族服饰,有意思吗?

谈汉服,先说汉族,说汉族,比说汉人。汉人的称谓始于汉朝,距今2000多年历史,其中经历五胡乱华、南北朝等民族大融合之后,如今的汉族血统早已融入其他民族的基因。连举族内迁的匈奴人如今都已成了汉族的一份子,再去强调汉族怎样怎样?民族血统尚且不纯,何谈什么文化、服饰?

中华几千年,每个时期都有自己典型的服饰样式,以哪个时代为准?以贵族服饰为准还是以老百姓的服饰为准?是贵族的常服还是礼服?现在这帮玩“汉服”的,要么是受和服、韩服的刺激,要么就是自己是开“汉服”店的,无利不起早,所以才会拼命的鼓吹。所以也别扯什么“文化和历史的必然”了,不是老祖宗的坟里扒拉点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当宝的,醒醒吧,都2019年了。

汉人之所以成为汉人,是因其博大宽广。中华文明自古就是“多元一体”,汉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就是因为其包容性。近代历史上因为民族问题造成国家内乱的案例还少?如今的民族崛起需要中华民族全体一起努力,任何强调“大汉族主义”的极端言论都应该被千刀万剐,这些人的目的都值得立案侦查。

什么是“汉服”?今天的汉人穿什么,什么就是“汉服”!拿电视剧的道具当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装,简直就是贻笑大方。真想复兴民族服饰,下次请说“中式”,至于“汉服”还是让它在影视作品里待着吧。


老夏说


上一个我回答的“反对汉服复兴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这个问题,恶评如潮。

如今看到题主这个问法,我只是能说题主是嫌唾沫不够大,喷子不够多么……



言归正传

汉族的历史,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一直被有意无意的淡化,说起中国人的组成,大家更愿意以中华民族自居,本来这样没什么不好,可问题是身份证上偏偏要民族这一栏,然后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们在一些方面却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

于是无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比较激进的言论。这种言论的起点究其原因就是这种看破说不破的民族政策引起的。很难去说这种政策到底是弊还是利,但显然给中华民族这个概念造成了定的负面影响。

说好的56个民族是一家,但结果是55个民族比较受到大家长的照顾,而作为人口众多的汉族却一直以来被有意识的淡化民族属性。甚至很多汉族人也倾向于淡化自己的民族属性,激进点的甚至认为从来不存在什么汉族……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老家为了高考加分,真的是各种各样的想办法改民族……

就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汉族朋友们开始意识到汉族文化不应该完全被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融合掉,于是有了汉服运动。但悲剧的是,认同的人里面有言论激进的,有敌对少数民族的、而反对的人里面有肆意曲解本意的,有偷换概念的,一时间搞得汉服运动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无疑是汉文化的一种悲哀,也是汉族人民的一种悲哀。我们是中国人,但也是汉人。如果一开始就要淡化民族概念,就不应该在身份证户口本上有民族这一栏,不应该有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大家一起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就好,祖宗是什么族也不用扯来扯去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许许多多的吃瓜群众把“汉服复兴”理解为大家全部人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搞复古主义,搞形式主义,并且还是要每天穿……



我实在不能理解,“汉服复兴”的本意只是希望汉文化得传承和认同,让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够在节日或者祭祀的场合穿自己民族特色得衣服。课随着汉服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丑化,仇视、各种各样的矛盾越来越多,涉及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少数民族同胞反对,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有立场,而汉族自己人反对,这就真的有点不讲道理了。

既然有汉族这个概念,那么必然就要有其对应的文化,和特色得服饰。这是一种文明的延续,是必然的需要,是精神上的认同,和物质遗产的继承。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这是每一个汉人都应该意识到的。

汉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不应该被中华文化完全淹没,它的特性和历史贡献应该被发扬光大。既然官方都认为我们是汉族,那么复兴汉族服饰又有什么问题呢?

这与日常生活里穿什么又没有冲突,不需要时时刻刻把汉服提升到要强迫每一个人穿的高度,又不是要你“剃发易俗”。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我们得祖宗、都希望我们还能把汉服这样的东西一代一代保留下去,而不因时间的流转、时代的演变而被抛弃。因为这一件衣服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外表,还代表这同一个族群的概念。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文话史


汉服跟“历史和文化的必然”这种东西没有半毛钱关系。

知道汉服这种东西存在的人有多少个?愿意穿汉服的人又才有多少?在网络上闹得欢,不代表现实中大部分人买账。

历史的必然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从被奴役的状态走向彻底的解放。

汉服恰好是与这个趋势相反的。古代的服饰,其主要的作用不只是穿戴,还包括维持社会等级秩序——古代的服制依照用途分为朝服、吉服、常服、便服、丧服等几种;达官贵人的衣物,与平民百姓的衣物有等级之分,严禁底层的老百姓跨级僭越。

这就是所谓的“礼不下庶人”,也正是古代社会奴役大众的手段之一,属于典型的封建糟粕。

所以,解放到今天再翻出汉服,哪里是什么发展的必然,逆反社会趋势还差不多。

更何况,汉服运动的发展是90年代左右才开始,它的普及与影视剧密切相关。与其说是历史的必然,倒不如说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发展的必然。

当一部部影视剧拍出后,必然有人看出商机,推广所谓的传统服饰。

总而言之,服饰的发展方向是美观和方便,两点都不贴的,就不要说什么必然了。


HuiNanHistory


什么是必然,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其思想,继而典籍,其次文物,再其次技艺,然后是民俗,最末为服制器皿杂件。

圣人宣扬的忠恕之道,仁义礼智信,孝悌勇仁,百家之精华是其思想,籍此思想而成就的三千年经典图书文集,由内在精魂而向外延伸为礼乐射驭书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象等为技艺。载体为文字,展现为古籍,古文,辞章,历史,文学作品等,这些才是华夏精髓。

而服饰,器具,奢侈工艺品这些与上对比反而是皮毛。华夏传统文化根本的精魂今天复兴了么?没有。

复兴上述的精髓一定要先换身衣服么?不用,这就是不必然,因此这题目是典型的毫无理性逻辑的乱题。

但必须表明立场,本人是喜欢汉服,并穿用汉服的,我自己就有几套,但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不会左右我对正统国学的主次判断。

如果从做学问的角度上说,衣物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精华部分,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意识去触及,所谓的复兴就是修几座古城,建几处古景,穿几件古装,这就能复兴文化?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啊?

一面说要复兴传统文化,一面又舍本逐末,拼命的钟情于封建贵族,达官贵人,公子小姐的绫罗绸缎,整一个就是现代年轻人贪慕古代贵族的虚荣,这有什么好自豪的?贫民百姓的汉服,你们还喜欢穿么?

其实在本质上,很多穿汉服的人不是喜欢汉服,而是喜欢封建贵族王孙公子,侯门千金的丽服华衣。

而某些人更喜欢在纯洁的汉服里渗入和宣扬民族仇恨,我更不赞同,我以前就多次撰文,阐述过汉服消亡主要还是我们汉人自己选择的原因,少民统治的强压其实非常短暂和无力。原因还得从自身找。汉服作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其中一维,本来可以很纯粹的,不要让它沾腥染血,充满戾气,而要让其纯美祥和,自然阻力全消。

再者,很多喜穿汉衣又不通汉史的人知道么?我皇汉典服是一个等级森严,繁复庞杂的服制体系。是封建皇权,孔儒礼教的衍生品。

其规制,颜色,材质,刺绣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在古代,用错了,是要入刑宪的。

如今服汉服者,满街都是飞鱼服,夹弓带剑,俨然以锦衣卫自诩,自封职官得意洋洋,这不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于服制是什么?如果放在明朝,那是逾礼违制,形同谋反。

依唐制,庶民只能服本色衣,什么是本色衣,就是麻布的本色白色,白丁就是这么来的,想穿五颜六色,不行。依宋制,商民不许服绫罗绸缎,就是你做生意家财万贯也好,只要不是官绅,就只能穿麻布,棉衣也不行,棉衣要到元朝才普及到百姓。依明律,非官员命妇之家,不许服红,蓝,绿品官服色,只能服间色,什么意思,就是官服的正红,正蓝,正绿等的正色不许民间服用,百姓只能用浅红,深蓝等不纯正的颜色,违者依律治罪。直到清朝,才规定百姓可以服明黄以外的所有颜色,商民可以用绫罗绸缎。

另外像现在那群汉服爱好者满大街都穿的麒麟服,斗牛服,飞鱼服等蟒纹服饰,除宗亲,部分太监,旗卫可服用外,必须天子所赐才可服用,是典型的赐服。那我要问满街飞鱼是哪个皇帝赐给你们的?依明律,私自穿蟒衣者形同谋反,轻则杖责流放,重则抄家问斩。真是穿明朝的衣,违明朝的礼,造明朝的反。

还有那些喜欢穿官服者,你们知道什么是礼制么?公服乃国之名器,你是何代的官,哪朝的吏,岂可无职服用,都想做剥削阶级?但谁给你的封建品级啊?这是典型官本位思想,封建主义思想在作祟,理应受到正统文化的批判。

此外,对于那些真正致力于汉服复兴,努力做出精美纯正的汉服,不畏人言,勇于把传统的汉服穿出舞台,街头传播传统文化的人,我是由衷敬佩的。但还是要从理性逻辑的角度指出,不必然。


梓凌2018


很多回答逻辑有问题,弄错了因果关系。持反对意见的多是单纯地反对汉服而已,被网上那些不负责任地胡乱解释的人误导了,没有看到历史和文化上的关系。


我先来讲个真实的故事。

从前有一些人住在朝鲜半岛上,生活很落后,直到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个叫箕子的人。在这个外来人的带领下,他们学会了蚕桑织作耕种,更学会了礼仪。他们突然发现这种生活太好了,于是对箕子这个外来人的故乡特别向往,他们认为那里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他们还认为自己无论怎样都比不上那个叫做“中国”的地方。于是,不论是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还是高句丽或者新罗,他们都痴迷中国的文化,对那个国家的政府称臣。他们以说汉语为荣,以讲本国语言为耻,以穿着最新款式的“汉服”为荣,以不跟进时代为耻……就在这种氛围里,他们一天一天地强大了。直到有一天,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终于想明白了,他们要做自己,不能再去模仿,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对“中国”来说,他们永远只是一个外人。于是,他们开始用笔来记录本土语言形成文字,贵族们不再歧视那些用本土语言创作的作家,市场上也不再只认可来自“中国”的钱币……这个国家现在就叫朝鲜和韩国,他们后来萌生的这个想法叫做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中国的环境其实和他们是相似的。在上个世纪,我们突然发现了西方的文明似乎比我们更先进,于是开始怀疑自己,追求一味地西化。而当我们现在越来越强盛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了。我们需要自己的东西,不能再去做“西方人”。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汉服、中医、武术、汉语……等等等等。不是因为我们复兴了中国的文化才会变得强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强大了才会去复兴传统的文化。汉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这个我想不会有人来反对吧,那汉服的复兴就是历史和文化上的必然。其实把汉服换成中医、武术、中国画、中国式建筑等等,这种说法都成立,我想也不会有很多人来反对。当下汉服的复兴被反对是因为民族的隔阂,因为很多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网上确实也是这么解释的。但网站书籍编写错误还少吗?有兴趣的朋友去翻翻古籍,体会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汉服这个词汇。汉服的语意更多地是和非我们国家统治地区服饰对立而存在的,只是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更多的是精神象征而已。


待晓儿


真正需要复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自然包括中国传统汉族服饰!

中国历史上每一段历史时期和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印记。先秦时期的古装,秦汉时期的汉服,隋唐时期的唐装,明朝的明服都拥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即雍容华贵又气质优雅。是当代的我们提倡中华文化复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复兴汉服、唐装以及中国历史上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中华儿女需要努力的。是每一代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旗袍、马褂并不需要复兴了。很多人定以为我刻意在抹黑满清王朝以及民国初年的服饰。然而并不是,只不过是因为旗袍马褂在当代本就有自己的存在的市场和位置。

中华民族不仅仅拥有的人口众多的汉族,还拥有着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55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共同的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然也为中国这片土地的文化和历史书写着自己的贡献。 纵使历史上满清时期的服饰,曾经被人多次诟病。尤其是满清政府刚刚入主中原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彻底的改变了汉族的传统文化服饰。因此中国传统的汉族服饰被迫改变,而且从历史的长河中被抹去,因此复兴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为何我说旗袍马褂不需要复兴呢? 原因是在现在社会,依然有很多女性以身穿旗袍,出席各种场合酒会,也有很多男性在逢年过节身穿马褂,所以说,旗袍马褂这种在满清服饰的基础上又改良过后的服饰,并没有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复兴旗袍马褂这两种服饰。指的就是这两种服饰依然在中国社会有着十分广泛的基础。

但是反观更为优美的汉服,以及令世人惊叹的唐装,却因为年代久远,历史战乱等等原因,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不见了。

当然复兴唐装、汉服,并不是提倡人人都有穿着唐装汉服生活工作,而是指对于唐装、汉服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催生下的服饰,这些承载了中国文化基因的物品,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于汉服、唐装有着太多的误解。很多人会误认为汉服是日本的和服。

对于这样错误的看法,我想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所而闻。这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有得到好好传承和弘扬的结果。 因此,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旗袍马褂能够得以传承,同时我们更希望看到汉服、唐装等具有传统汉族文化气息的服饰,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因为这些都是祖先曾经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将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话,一方面对不住祖先不断改良和创造这些服饰;另一方面也对不住我们的子孙后代。没能好好的把中国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珞珈山的猫


1、“汉服”是“伪传统”?

汉服当然不是传统的全部,但是,至少,汉服与传统并不冲突。

2、汉服阻碍中国进步?

民族服装不会阻碍民族进步。正如日本和服,苏格兰草裙,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的服装,都没阻碍什么。

3、历史上各个朝代服装不同,并不存在固定“汉服”?

“饮食衣服”作为民族识别之一,选择汉唐或宋,当然可以;“再造一个+约定俗成”,又有何不可?

4、汉服与“复兴传统”无关?

民族服装,与民族荣誉、个人对民族的责任、个人的民族归属,个人与民族的自律,等等,都有关系。

穿汉服,就是一种承诺。

怎能与民族复兴无关!


九瓶乌苏


汉服的复兴,被大家吹的有些过了。汉服是华夏历史上的一颗明珠不假,但是要说让现在的人去穿汉服日常生活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汉服的文化复兴是必然的,因为随着中国的强大,文化领域的东西也必然会被拿出来大肆宣传。

但是要知道,汉服属于历史,而不属于我们今天。经过千年的发展,淘汰汉服的不是现代的我们,而是历史社会演变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说好看的东西会持续的长久,简单实用才是趋势。

我们强烈的有复兴汉服的愿望,或许大多数心理来自于日本的和服。

和服作为日本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我们会觉得很美。或许有人会想,在日本,大家都是穿汉服出行,就像生活在古代一样,恬静美好。

但是,但是事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和服作为一种文化,他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穿。但是日常生活中是不会穿的。别人工作也是西装革履,生活也是运动休闲的。

汉服很美,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满大街汉服穿起来是什么感觉。作为一种文化来弘扬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用来普及和回归的话,只能说很不现实。




看点儿历史


万事万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中发展,汉服运动亦是如此!

中华民族之传统建筑亭台楼阁雕梁画柱园林景致还剩有多少?中华民族传承的琴棋书画在青年人群中还有无吸引力?中华民族传承的诗书礼仪还有多少人在崇尚?中华民族传承的真正武术还有多少人在学习?如果失其真义,空有服饰又奈何?

我认为目前汉服运动开展是一种文化新气象,是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物质文明和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够引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事业,许多配套行业和文化活动应该同步跟进,而不是某个约定日期大家穿汉服游行游戏一番!

汉服运动的目标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