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汽,要火!

中国一汽,要火!

中國一汽:打造合作共贏的成功典範

改革開放40年,汽車產業作為中國製造業中對外開放、合作的先鋒,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在此背景下,被稱為中國汽車工業搖籃的中國一汽通過與大眾、豐田、馬自達等優秀車企的合資合作,推動了一汽產業升級和產品技術進步,使企業產品結構形成了以轎車為主的新格局。

合資合作不僅豐富一汽的產品線,擴大了市場銷售,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近距離向優秀企業學習管理、學習技術、培養人才,在學習中消化、在吸收中創新,加快了融入世界汽車發展的步伐,把世界汽車百年發展的厚重積累,轉化為對一汽自主創新的強大支撐。

引領家轎進入規模生產時代

改革開放給中國汽車行業吹來了一股和煦的春風,國門打開,精彩紛呈的外國轎車如潮水般闖入國人視野的時候,我國汽車工業“缺重少輕,轎車近乎空白”的狀況更加凸顯。

此時,面臨轎車進口的洶湧大潮,生存的本能與圖強的願望讓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長子的一汽清醒地意識到,必須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迎接中國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到來。

於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經漂亮地完成了解放卡車換型改造的一汽人,堅定地提出了“上輕轎”,開始了第三次創業。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一汽先後與大眾和豐田兩家世界優秀的汽車企業建立了合資公司。

1991年,一汽與德國大眾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生產基地,同年12月,第一款產品捷達在長春組裝下線,標誌著中國轎車工業從此真正進入了規模生產的時代。

可以說,一汽-大眾真正開闢了中國的家轎時代,讓千萬個家庭實現了汽車夢想。從“車壇常青樹”捷達到“駕駛者之車”寶來,再到“兩廂車代名詞”高爾夫,每一款產品都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追捧,並迅速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百姓心中的經典家轎。

1996年5月,第一輛奧迪200轎車在一汽-大眾下線,填補了中國豪華轎車生產的空白。

從建廠之初的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發展到現在奧迪、大眾兩大品牌覆蓋A、B、C級的14大系列產品,一汽-大眾成為中國轎車行業中,價格跨度最大的轎車企業之一。

近年來,一汽-大眾一年一個新臺階,不斷刷新著自己書寫的一個個紀錄。繼2012年實現130萬輛的目標之後,2013年,突破了150萬輛,2014年,完成175萬輛的挑戰目標,2016年,一汽-大眾終端銷售(含奧迪進口車)超過190萬輛,2017年,一汽-大眾生產整車超過200萬輛。

自成立以來,一汽-大眾不僅為廣大用戶帶來了一款又一款經得起市場和時間驗證的精品車型,也創造了中國汽車界無數的傳奇:

第一個生產覆蓋全系乘用車車型的汽車企業;

國內銷售收入及上繳稅金最高的企業;

連續7年獲得中國最佳僱主汽車行業的第一名;

國內用時最短實現1000萬輛的汽車合資企業,真正實現了高速、高質發展。

與豐田的合作也是一汽合資合作戰略的成功實踐。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一汽豐田不斷髮展壯大,2017年,產銷突破70萬輛,累計銷量已突破600萬輛。

2018年,由一汽豐田體系共八個事業體整合而成的新的一汽豐田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經過生產、銷售、研發、採購等資源的全面整合,四地八廠的新一豐規模化優勢將逐步顯現,而深化改革帶來的全員精神面貌的巨大變化,更是讓新的一汽豐田煥發出勃勃生機。

合資合作結出豐碩成果

二十多年來,一汽通過與世界優秀汽車企業的合資合作,不僅豐富了產品線,擴大了市場銷量,更重要的是向優秀企業引進了技術和管理,在學習中消化,在吸收中創新,把世界汽車百年發展的厚重積累,轉化為自主創新的強大支撐。

一汽-大眾無疑是一汽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中最成功的典範,截至2017 年,公司累計向國家繳納各種稅金約4000 億元,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一汽-大眾逐步成為了中國最優秀的合資企業代表,2011年,一汽-大眾提前實現了“百萬輛”戰略,此後的幾年,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產銷量連年創出新高,成為集團公司銷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撐。

中国一汽,要火!

讓我們回顧一下一汽-大眾發展史上那些具有轟動效應的里程碑節點: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大眾公司15萬輛合資項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約,一汽廠長耿昭傑與德國大眾集團總裁哈恩(Hahn)博士分別代表一汽和大眾在合資合同上簽字;

1995年12月18日,一汽-大眾同德國奧迪公司簽署《技術轉讓協議》,奧迪品牌系列產品正式納入公司合同產品序列;

2011年6月28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設立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支持一汽-大眾開發電動車的聯合聲明》在德國柏林簽署;

2012年4 月,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簽署了一汽-大眾合資合同延長25年聯合聲明;

2014年7月,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簽署《關於建立一汽-大眾新生產基地聯合聲明》,決定建設青島華東基地和天津華北基地。

一汽豐田是一汽合資戰線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十幾年前,一汽面臨著缺少A0/A00級、B級車、SUV等乘用車產品,而國內競爭對手與國外汽車巨頭合資合作形成的競爭格局和發展勢頭,對一汽在國內汽車行業的地位構成了極大威脅。

面對這種情況,一直有著學習豐田生產方式的歷史情結的一汽人認為:一汽與豐田合作是最佳選擇。

2002年6月,一汽與天汽簽署聯合重組協議,8月29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之際,一汽與豐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合資合作框架協議,啟動了廣泛的戰略合作。

“天一重組”成為2002年國內最大的兼併重組成功案例。“天一重組”的成功為一汽與豐田合作鋪平了道路。

十多年裡,一汽與豐田合作先後實現了在中高檔轎車、微型車、中高檔SUV、新能源汽車等整車和重要動力總成生產領域以及汽車銷售、物流服務、汽車研發等汽車價值鏈進行了廣泛合作。

一汽與馬自達公司的技術合作也始於2002年,一汽與馬自達在上海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啟了合作之路。

2003年,有“彎道之王”、“操控之王”美譽的Mazda6轎車正式投放中國市場,這是一汽與馬自達合作的首款國產車型,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憑藉魅力科技在中國扮演了高級運動型轎車市場引領者角色。

迄今為止,Mazda6在全球市場,已榮膺一百多項重量級國際獎項,成為名副其實的“獲獎專業戶”。

更為神奇的是其市場表現,自上市以來,憑藉出色的品質以及十多年不過時的造型,成為中國市場一直暢銷不衰的傳奇車型,成為“常青樹”一般的存在。

此後的Mazda6睿翼、睿翼轎跑也都憑藉出色的造型、卓越的操控性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一汽馬自達品牌從單一一款Mazda6轎車發展到目前橫跨轎車、SUV、MPV三個領域、六款車型的強大陣容。

全方位助力自主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汽在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的同時,不斷深化與大眾、豐田、馬自達公司的合資合作,在管理、技術、文化等方面與合作伙伴實現融合,坦誠合作,互利共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取長補短。

一汽合資合作體系努力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產能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合資合作體系對自主體系的支持和拉動作用明顯加大。

一汽通過合資合作,促進了自主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為自主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並贏得了發展時間。在不斷深化合作的進程中,不僅合作伙伴們優秀的經營管理經驗在集團自主體系內被廣泛應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集團零部件、毛坯、物流等領域的能力提升,為集團公司的自主產品提供了動力總成、零部件等資源保障,支持集團產品自主研發技術、零部件工藝技術和動力總成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一汽通過合資合作,拓寬了管理、技術、人才交流渠道。合資企業在與集團公司相關部門加大管理交流力度的同時,全力支持集團自主事業,為集團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技術人才。

一汽-大眾通過搭建人才培訓基地、交流基地、儲備基地等方式,為自主體系培養各類急需的人才,對自主乘用車產品給予了重要技術支撐。同時,拉動了集團毛坯、零部件的大發展。

中国一汽,要火!

一汽豐田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產品技術和豐田標準的國際領先管理經驗,同時助力中國一汽自主品牌快速發展,為中國汽車產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促進汽車產業鏈得到全面升級。

十多年來,他們依照集團賦予的“出產品、出技術、出人才、學習管理、拉動自主”的使命,在生產經營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拉動集團自主企業發展,不斷向集團各體系輸送人才,從一汽豐田體系回任集團的幹部在集團各子公司、職能部等自主體系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

以豐越公司為例。豐越公司發揮豐田體系優勢,派出技術管理、生產一線班組長等多名骨幹為集團培養和輸出人才。

僅2014年至今的四年時間裡,就先後派出470餘名員工對口支援集團後備人才培訓、班組長培訓、新入職大學生培訓等,特別是近一年的時間裡,更是派出專業人員定點支援紅旗工廠的標準作業與改善、QC小組培訓、TPS問題解決等,為集團自主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與馬自達的合作中,一汽自主轎車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十多年的磨礪,一汽轎車通過與馬自達廣泛而富有深度的合作,自主發展、合作創新,吸收先進產品技術,全方位推行豐田管理方式,緊跟世界領先科技,跟蹤國際先進轎車技術,發展自有轎車品牌。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已經初步具備了自主研發中、高端轎車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合作共贏明天

新時代需要的是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合作,以實現共贏發展,對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行業而言更是如此。

中國汽車行業有多年的開放合作基礎,並不斷順應時代進步,發展出自己的合資合作特色。

隨著中德合作內容和範圍不斷擴大,從技術研發、製造工藝、管理理念到市場營銷,都實現了深度融合。優勢的互融,讓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逐漸成為彼此信賴的合作伙伴,在眾多合資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合資車企的成功典範,在與超過1600萬用戶一起“創·享 高品質”汽車生活中,一汽-大眾早已成為了消費者心中高品質汽車的代名詞,並且在實現人、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展現了自身對用戶,社會,乃至未來所做出的承諾。

經過27年的成長與發展,一汽-大眾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主力軍,目前,中國已經躍升為了大眾全球第一市場,德國大眾也藉此成為了世界產銷量排名靠前的汽車企業,真正實現了合作共贏。

2018年的一汽-大眾的成績更是可圈可點。

3 月29日,長春奧迪Q工廠建成投產;

5月28日,華東基地建成投產;

6月22日,華南基地全面建成投產;

8月,華北基地圓滿落地。如此密集的基地建成投產,一汽-大眾創造了“一汽-大眾速度”和“一汽-大眾標準”。

面向更長遠的未來,面對產業融合升級、新技術蓬勃發展、消費環境轉變等新形勢,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已經清晰規劃了車聯網採用路線圖,並同步開發了相關應用服務。

在移動出行領域,一汽-大眾相繼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強化對新業務的研究與佈局,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7月,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德國柏林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持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並將進一步助力深化中德兩國經貿合作,鞏固中國一汽與大眾汽車集團的合作關係。

一汽與豐田的合作也有著值得期待的長遠未來。雙方十多年來的良好合作,為中日汽車產業未來的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是一汽豐田體系“第二次創業”的開局之年,一汽豐田事業體的整合為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以體系整合為契機,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新業態的研究與發展,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全面開啟了一汽豐田“二次創業”新徵程。

當然,對於新的一汽豐田來說,還要謀劃更長遠的未來,他們的說法是,要“幹好一年,準備兩年,謀劃五年”。

他們努力的方向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向150萬輛目標挺進”,即第一步幹好“奕澤”等四款新車和六款新能源產品,穩固80萬輛的經營基盤;第二步強化B級車產品佈局,導入B級SUV、MPV,擴大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到2023年跨越百萬輛大關;第三步導入雷克薩斯豪華品牌。

面向未來,中國一汽與大眾、豐田等合作伙伴將在合資合作板塊繼續加深合作,不斷擴充產品線,提升市場覆蓋度,持續探討和深化合作領域,包括新產業、新產品、新動力總成、新技術、新能源、燃料電池以及本土化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等等,加速發展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開啟合資合作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