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宝宝到底应该“教”什么?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指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应达到什么水平。

1


健康体态

3~4岁,能坐直、站直;

4~5岁,能正确的站坐行;

5~6岁,保持正确的站坐行走姿势。

特别提醒:

11~12小时是每天的睡眠时间;午休2小时左右,随孩子长大可以渐渐减少。椅子的高度以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水平状为佳;桌子的高度以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佳。


2


情绪安定愉快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小事哭闹;能听从成人的劝告,情绪平静较快。

4~5岁:保持愉快的情绪,较快缓解不高兴情绪。

5~6岁:保持愉快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特别提醒:

一起谈论高兴或不高兴的事,鼓励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表达情绪,给予引导。

3


达到什么样适应能力?

3~4岁,能在户外环境中活动,在协助下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较快适应环境中发生的变化;

5~6岁,能快融入新的环境。

特别提醒:

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经常和孩子参加聚会等,不同的小朋友游戏,可以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4


要达到生活自理能力?

3~4岁,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协助下能穿脱衣;玩具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洗手,方法正确;能自行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5~6岁,能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提醒: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5


具备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在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4~5岁,不远离成人的视线;认识安全标志,能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运动时躲避危险;知道求助方式。

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特别提醒:

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3-6岁的宝宝到底应该“教”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