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明朝的朱家宗室一直是帝國財政的沉重負擔,自明朝建立之後,朱姓宗室進行的競賽式生殖,導致了這個家族人口的幾何級增長,進而嚴重增加了國家的財政壓力,畢竟他們不用996,是可以躺著拿錢的天潢貴胄。

朱家宗室要領祿米,祿米的支出就要轉嫁給全國各省地方的百姓,轉嫁給每一個具體的庶人之家。隨著宗室人口的增加,百姓身上的祿米負擔也會呈幾何級的增長。譬如,明中葉的嘉靖初年,北方內陸省份山西一年就要承擔祿米負擔87萬石,是明初的80餘倍。

山西一帶,比較重要的藩封有太原府的晉王和大同府的代王。除此二者之外,朱元璋的第21自朱模,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封沈王,其封地先為遼東都司瀋陽中衛(今瀋陽市),因年幼未到封地,當年又改封潞州。永樂六年(1408)五月初二,正式就國於山西潞州。宣德六年(1431年) 薨,諡沈簡王。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明代沈王府第一任親王沈簡王壙志

沈王的藩封之地潞州就是先秦、秦漢時代的上黨,唐末五代梟雄爭霸的潞州,朱模的沈王府據說就建在原來唐宋時代昭義軍、澤潞節度使的衙署舊址之上。嘉靖時代的名臣夏言曾經對沈王一支的生齒日繁做過一番描述:

(沈王一系)以磐石之宗,日益繁盛,自沈簡王位下,令分封為陵川等王府者十有六,為鎮國府者六十有三,為輔國者七十,為奉國者二十有二。

與大多數明朝藩王府一樣,沈王府的膨脹不僅是藩府家族成員“生殖競賽式”的人口增民,還伴隨著龐大的寄生群體—官屬、奴婢、投充之屬及軍戶人口的增加。而伴隨著藩府及其附庸的不斷膨脹,不僅會有藩府成員惹是生非,與當地百姓發生摩擦,更會帶來祿糧的增加及對土地的擠佔。照這樣發展下去,藩府與當地百姓的矛盾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激化。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沈簡王壙志

潞州這個地方,正因為藩府對地方形成的巨大經濟壓力,造成了地方的治理危機。明正德十年(1515年),潞城縣衙小吏陳卿“因官司所激”,於太行山腹地的青羊山聚集家人、親友等,依山為寨,準備鋌而走險,揭竿而起。

青羊山處太行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閉塞,明朱王朝一向對這裡鞭長莫及,“百年來號為盜區”。陳卿舉旗,百里之內饑民紛紛前來入夥。至嘉靖三年(1524年),麾下人馬已有兩萬之眾。陳卿似乎頗成氣候,“官軍出捕拒之,多被殺傷”,“經山西、河南巡撫都御史合兵不能克。”

陳卿在挫敗官軍幾次圍剿之後,乘勝進軍,所向披靡,一舉佔領了潞城、黎城、壺關及河南林縣等地,形成了“北倚太行夫險,虎視豫北平原,憑此以拒汴師”的局勢。至嘉靖五年(1526年),陳卿再次擊敗官軍大規模圍剿,拿下太行山南部7個州府的廣大地區。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嘉靖皇帝

陳卿之亂震動全國,“全晉之地震恐,訛言流於京師。”嘉靖皇帝為之震驚,派兵部兵科給事中夏言調集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官兵10萬,對青羊山進行了大規模地全面圍剿,至嘉靖七年(1528年)戰亂最終平息。

嘉靖八年,主持青羊山地區善後工作的夏言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改建潞州府治及添設兵備憲臣疏》,建議將潞州改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所設於潞安。

夏言為何要建議將潞州改為潞安府,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處理好地方政府與藩封之間的關係。陳卿之亂背後多少是由於藩封產生的經濟負擔與當地百姓之間的矛盾所致,潞州行政級別較低,在與沈王府系統處理關係中,難免處於弱勢。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陳寶國版嘉靖

所以,夏言說“及今若不因時改置,誠恐豪強之勢日盛,刁頑之習日深······且澤、潞等州,皆宗室封藩之地······加以軍衛雜處,頡頏難制。小則媚孽州官之短,大則挫抑州官之威。”

所以,夏言建議“將潞州改置為府”,目的就是“樞體統一而政令行,官位尊而強悍服”。潞州複雜的社會環境已經對當地的穩定造成了威脅,尤其是品秩較低的州府政令難行,所以急需將潞州改為潞安府,提升建置等級,完善政府職能,以加強對此地的治理能力。

其實,除了藩封問題,潞州一帶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決定其行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 潞州不愧為“與天為黨”之地,地處黃土高原東南緣,位於太行、太嶽兩山之間,北望山西布政司駐地太原,西隔太嶽山直面西北軍事重地,向東、向南穿越太行山可至廣闊的華北平原。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夏言

明朝萬曆年間的《潞安府志》中的對潞州地形做了這樣的描述:

居太行之顛,據天下之脊。自河內觀之,則山高萬仞,自朝歌望之,則如黑雲在半天。即太原河東,亦環趾而處於山之外也。乃其勢東南絕險,一夫當關,萬軍難越;西北絕要,我去則易,彼來則難;夫非最勝之地哉。

基於種種原因,嘉靖皇帝最終同意了夏言的建議,升潞州為府,名曰:潞安,新設二縣,名曰:長治、平順。意在“長治久安”,“剿平逆賊,地方馴順”。值得一提的是,平順縣治就設於陳卿之亂策源地青羊山下的青羊村。

明朝歷史上最危險的小吏,帶著家族在山西造反,搞得天下都震動

潞安府志

潞安府的治所就在長治縣,即原先潞州所在地。從此之後,始有“長治”之名。明清鼎革之後,清朝沿襲明朝舊制,依舊設潞安府。民國之後,潞安府被撤銷,其地行政區劃幾經變更。1949年之後,逐漸形成了長治市的定製,“潞州”之名漸漸成為遙遠的歷史絕響,而其戰略要地的地位也隨著科技和交通的變革,漸漸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