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在“大灣區”


創業者李居仁在珠海的公司內。李居仁1974年在澳門出生,現任盛豐集團總經理。家族三代均在澳門從事珠寶行業。2016年,創立新品牌,開拓年輕人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創業者辛子雋在位於香港的公司內。辛子雋是“80後”,出生在香港,計算機工程專業,運用人工智能和無人機等技術實現建築安全檢測。他創業兩年,是維視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人。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創業者雷震在珠海的公司內。雷震是納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2014年定居澳門,2015年在珠海創辦納金科技,專注柔性透明導電材料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已有20餘項創新技術產品產業化落地成功。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一家商場的樓頂,張夢茹在“高頓國際少兒足球”的球場上。張夢茹是一名“80後”女孩,國外學成歸來後選擇在香港就業,隨著深港兩地交往日益頻密,她把家安在深圳,每週往返於深港之間。張夢茹從小熱愛運動,常住深圳以後,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踢足球,而設施和教練卻無法滿足需求。無意中,她在深圳的高樓上尋訪到一塊半露天場地,能夠供兒童學習足球。以此為契機,她與朋友合開一家針對3到12歲兒童的足球學校——“高頓國際少兒足球”,並引進持有國際足球青訓教練資格的外籍教練。現在,她仍在深圳市中心的樓宇間尋訪,想找到更多的場地讓孩子們踢球,也希望能探索出一條適合國內孩子的足球啟蒙教育之路。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創業者林恆一在深圳前海的公司。林恆一出生在香港,計算機專業背景,重點研究運用樓控管理系統及智能硬件,實現節能減排和智慧城市應用的問題。他創業六年,現在是香港萬家智控和深圳凝方科技聯合創始人。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創業者吳一凡在位於深圳科技園的“次元幫”公司露天平臺上。“80後”吳一凡曾經供職於深圳大型互聯網公司和網絡遊戲公司。2017年,他與3個朋友一起創立一家以“二次元”文化進行內容創作和營銷的公司——“次元幫”,通過豐富和優質的內容聚集粉絲,並從中挖掘商業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創業者洪賢嗣在位於深圳前海的公司內。洪賢嗣是“70後”,出生在福建,現為香港永久居民。他創業22年,現在是深圳信源互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創業者李德豪在香港。李德豪是“70後”,出生在香港,創業11年,現在是深圳前海雲端容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辦人。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創業者麥騫譽在位於香港的公司內。“80後”麥騫譽出生在香港,從事機器人應用研究。他創業13年,是香港路邦動力有限公司創辦人。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創業者鄭文俊和李忠勇在香港。兩人都是“80後”,均出生在香港,既是同學也是合作伙伴,2018年創立“三博顯示有限公司”。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新創業提供難得的機遇,眾多中青年創業者選擇在這裡落腳紮根,越來越多科技、文化、金融等類型的中小企業萌發成長,投入到國家高速發展的熱潮中。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