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日系车皮薄不安全,那么汽车钢板越厚就越安全么?

王执臣


中国民间活跃着一大批反智主义者,在他们眼里碰撞测试都是黑幕,日系车就是皮薄馅大,德系车就是钢板厚实耐撞,这一套理论的信仰者如同被洗脑一般,只要被质疑就会愤起反击,理论不成就人身攻击,比比皆是。买车的时候很多人靠手,通过按、压、敲三步走的方式来判断一辆车安全与否,这足以让玩了命做各种碰撞测试的工程师们哭死在实验室里。那么如何解释看起来一碰就碎的日系车在碰撞测试中得分很高?我们问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得到答案。

为什么网络上日系车一碰就碎的说法流传甚广?

网友可以搬出一大堆日系车被撞的面目全非,缩成一坨的照片,但是如果你愿意,你也能找到一大堆德系车被撞成一坨的照片。看下下面的钢板厚度调查表,欧系车或者说德系车真的钢板更厚吗?不见得吧?

日系车钢板更薄不过是竞争对手的宣传手段而已,2005年国内日系车占有率首次超过德国,2008年日系车市场份额达到30.79%的最高峰。2012年大众时隔7年重夺国内市场第一名,这其中多少明争暗斗大家都清楚。

吸能的说法到底是歪理邪说还是科学真理?

下面是2009年的雪佛兰迈锐宝和1956年的雪佛兰BEL AIR相对撞的结果,一辆有吸能的设计,一辆就是你们所说的钢板厚实,却无吸能结构的车,发生事故时候,你们选择乘坐哪辆?

请记住一点,车速较高的事故发生时候,钢板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什么才是能够保命的?一是刚强度的车身框架,保证乘员舱不受到太多侵入;二是吸能设计吸收冲击的力量,让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冲击尽可能的小。不信?自己去看一看车祸事故图就知道。

仅仅1mm的钢板能在高速的碰撞事故中起到多少作用?不用我说你也明白。

部分日系车高速碰撞占优,德系车低速碰撞占优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日系车碰撞测试得分更高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从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来看,仅仅是来自TNGA全新平台的丰田品牌的车型碰撞测试的得分较高。

正是由于对于吸能机构的不同设计,德系车往往在低速碰撞方面更具优势,低速碰撞日系车被撞下一大块,德系车安然无恙。但是速度一快,就如中保研的正面和侧面碰撞,德系车立马露陷,暴露了车身框架的强度不足,做好车门、机舱盖等表明功夫是不够的,而某些德系车正是善于做表面功夫,并且在营销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

感谢中保研吧,让我们明白通过关车门声音判断汽车的安全性是不科学的,否则我们还会被蒙蔽多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碰撞测试的科学性,停止土办法判断汽车安全性。车辆的安全性与铁皮厚度无关在,这句话我已经向无数人传播了无数遍,安全性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是对车身结构、底盘、安全性、整体性的考验,希望敲钢板、站车门的闹剧能够逐渐终止,我们都能够理性科学的看待汽车的安全性。


老司机侃侃车儿


no no no 越厚越好的话直接实心钢不好??还费劲研究那么些合金钢材干啥??

汽车钢材厚度跟安全有关系,关系很大,但不是越厚越好???为什么呢??你想一下,汽车开到80km/h ,撞击后车肯定是不动了……假设人没事,。那试问汽车以这速度靠撞击停下来,这短短几秒钟速度从80降到0!!!!能量守恒知道吧??这么大的能量去哪了??肯定会被抵消掉!那么谁抵消??毫无疑问,车身肯定首当其冲,汽车怎么吸收??只能靠撞击变形来吸收。那假如用的很厚的钢材,汽车不会损坏变形,但是能量还是得抵消掉,这时候就只剩下车里的人跟被撞击的物体了!!!人类是禁不起这种撞击的……

生活中,你开到60,系的安全带,车辆没有ABS,一脚刹车踩死,,人都受不了,更何况速度更快,而且还有不系安全带的……

之前网上不是报道过,一女的开某品牌的JD车撞墙了,墙塌了,车没事,人的肋骨断了几根……这……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个性签名SuperB


日本车采用的对测试位置加强的方法,所以测试中,成绩优异,但是实际生活中位置没有这样准确,是随机的,所以开日系车就听天由命,撞对位置了,就活了,撞错了,就呵呵了。

具体方案是,在前防撞梁上加装小面积碰撞测试的加强筋,连接在车架上,起到支撑作用,减少撞击变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测试时这样标准和准确,所以往往看到了测试优秀的车,在实际碰撞中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保护。

在实际生活中开车一定要小心不要超速,不要随意变道,注意观察,这才是最好的保护,不要相信任何的测试结果,这个只能参考,但是不一定能真正救命你,真正能救你命的还是你自己,而不是车子。



rokel


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自媒体人星叫兽分享。车辆的安全系数并不能从钢板的厚度来简单的定义。


首先,对于乘员舱需要坚硬无比,可以充分保证乘员足够的生存空间。而对于机舱前端,防撞梁等结构,在碰撞过程中是需要压溃吸收能量的。因为能量是一定的,车辆通过压溃变形吸收一定的能量。然后,配合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共同保护作用,使乘员的伤害降低到最低。





钢板厚度的降低,主要是考虑轻量化,重量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加速性能,同时也可以缩短制动距离,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星叫兽分享


提问者概念错误。

皮薄,安全性不好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在一起理解。日系车皮薄这是事实,不过现在都有降低蒙皮厚度的趋势,只不过日系过份薄了,特别是一些低端车型,卡罗拉、轩逸、骐达之类的车,真是薄如蚕翼,手指一按一个坑啊。

安全性差则是指日系车善于偷工减料做表面文章,比如汉兰达、RAV4等等竟然左右防撞结构不对称,因为25%偏置碰撞多撞左侧,那就把左侧加固,右侧一撞就稀里哗啦一败涂地。像ESP这种德系低端车都标配的功能,日系低端不装或者少部分才装,装的ESP表面看都叫ESP但是大众的有20多项功能,而日系简化到只有10来项,这安全性能一样吗?再说日系车普遍轮胎窄,就为省点轮胎钱,开起来稳定性在复杂天气里自然就不好。再有就是整体刚性很差,汉兰达电动尾门在稍微不平的路上就打不开或者关不上,这车身抗扭能力是真的差,遇到翻滚车身会严重变形甚至解体。

无数事故给人们的映象是根深蒂固的,日系的惨状出现频率之高,惨烈程度之猛,人人心里都会有杆秤,还是踏实点远离日系吧,奸商你是玩不过他的。


joshen1


我简单的说几句吧,都是个人观点, 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轻点喷啊

首先说标的这句话明显就是不对了,现在稍微有点常识的车主就不这么认为了,现在也早就过了那个普遍认为钢板厚度决定安全指数的时候了。

这里说的安全指的是被动安全,那么决定车辆被动安全的是什么呢?看下图

决定车辆安全性的是这些东西,对就是车身的强度。车身不懂位置有不同强度的钢板构成,上图不同颜色代表着不一样的强度,这些钢板的强度决定这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该硬的地方要硬,因为碰撞时要保证车内乘客的生存空间,该软的地方还得软,碰撞的时候需要溃缩来吸收碰撞的动能。所以说这些部位用的什么强度的钢板决定这整车的被动安全。


爱车小百科666


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消费者。一般的人们认为,汽车钢板的薄厚,和安全性能的高低呈正相关。钢板越厚越安全,钢板越薄那么肯定就不安全。

现在的问题是,日系汽车当中的钢板相对其他系别的品牌,更显薄。因为钢板比较薄,日系车就真的不安全吗?

其实这是一个说了许多年的误区。汽车的安全有许多种。第一种是汽车本身的安全,也就是说当汽车和其他的车辆或其它的物体发生刮蹭的时候,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或者说,汽车本身的受损伤的程度。这种安全性能的高低,和钢板的薄厚应该是有比较大的关系。

第二种是对驾乘人员的安全。这样一种安全和汽车的钢板的薄厚关系并不大。汽车乘员和驾驶者在车内的安全性,更多的决定于汽车本身的结构设计,决定于汽车的主动安全,决定于汽车的被动安全。

第三种汽车的安全是说的周围人与物体的安全性。在汽车的安全中,许多人过度重视的汽车本身和驾乘人员自己的安全,而忽略了遭受到汽车撞击的人与物体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和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有关,同时也和汽车钢板的薄厚相关。当然汽车钢板比较厚,比较硬,那么可能对于其他人造成的伤害就会更大。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汽车安全性,因为不同的角度考虑,汽车安全性的指标,或者说标准就不一样。从人员的状况来看。钢板越厚,反而对行人越容易造成伤害。


小拉车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b8000460a5c664b8ea\

汽车系超老师


大多数人提到的“皮薄、皮厚”基本指的是覆盖件,而覆盖件与碰撞安全无太大关系,这点大家应该已经比较清楚了。所以我们不聊覆盖件,说说内部结构这块。

可以肯定的是,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强度上限越大,安全性自然也要更高些。这就好比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当然是后者强度更高啦。

不过问题就出在汽车不是一块钢板,而是一个空间结构。这就好像我们造房子,以前用实心砖后来用空心砖,后者安全性可能没有质的改变,理论上还有脆弱些,但强就强在现代结构更加合理(配合钢结构),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楼可以造得更高。

这个道理放在汽车上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汽车尽可能的轻,同时强度又尽可能大,这带来的好处是节能降耗,又能满足人身安全和足够的舒适性。

比如奥迪ASF空间框架结构,奥迪S8采用了SAF铝合金车身框架结构,大大减轻了车辆的重量,使整车的整备质量控制在2000公斤以内,要知道这可是一款轴距近3米,整车尺寸为5147x1949x1458mm的大车。

不过比较麻烦的是,作为用户我们很难评价哪种结构更加优良,它不像发动机,开上去基本就能摸清楚它的优点。

那我们怎么评价一款车的安全呢?方法无非有以下几种; 1. 参考安全机构的评估报告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碰撞测试得出的结果是最直观的;

2. 从材料的“性”出发,而不是厚度

厚度可以通过结构优化的方法弥补,但是材料特质却很难改变。这就好比冬天穿衣,一件优质的羽绒服,要强过好几件毛衣;

3. 试驾

通常来说汽车越安全,车身刚度会越好,而刚度越好的车,质感会越好。直白点就是,刚度好的车,舒适性高、车身紧实。不过车身质感还会受到底盘的影响,而且一般人也很难摸清门路,所以这种方法在购车阶段可行性不高(专业人士除外);

4. 多看看专业媒体的介绍

虽然我们不懂,但专业人士懂啊。多听听专业人士的介绍,没坏处。


东拉西车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车皮越厚越安全一定是错误的观念,这是表面功夫。整车的结构复杂,在最初设计的时候肯定有周密的安全性考量。这当中有材料的运用、力学的原理以及安全设施的配置。而且,对于汽车安全,国际上都有十分可信的安全星级评价,不是你说日系车不安全就是不安全的。就算是大家口碑极好的德系车,不也是频频出现问题?另外日系车在欧美的销量也是十分出色的,满大街跑的丰田本田不都证明了他们的实力。总之,汽车究竟安不安全,不是车皮说的算,这里涉及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很多门道,不能一刀切。纯手打,望加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