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真正的“三皇五帝”

誰是真正的“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的傳說由來已久。誰才是真正的“三皇五帝”呢?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因為版本太多了,而且每個版本都有出處,都是言之鑿鑿。那麼就讓我們掀開厚重的書本,來一起探討“三皇五帝”的來歷吧!

1.誰才是真正的三皇

“三皇五帝”在現在基本上都是連著說的,但是在古代,他們可沒有記載在同一本書上。“三皇本紀”是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引》中記載的,這是因為司馬貞認為:“太史公做史記,古今君臣宜應上自開闢,下迄當代,以為一家之首尾,今缺三皇”,所以他就補了個“三皇本紀”。但是“三皇”時代就算離唐朝,也是很久遠的年代,他的“三皇本紀”無法確定“三皇”到底是誰,只是列出了幾個可能而已。他在書中提出了兩個“三皇組合”,一個是“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的組合,一個是“人皇、地皇、天皇”的組合。那麼司馬貞認為這兩個組合最可能是“三皇”的原因是什麼?

司馬貞這樣認為是和兩部書有著密切的關係,一部是漢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系》,一部也是漢代人徐整所著《三五歷》,司馬貞應該是受這兩部書影響較深,而同時代的譙周、鄭玄所認為的祝融氏和燧人氏就沒有被司馬貞所採納(見《古史考》及《春秋緯》)。三皇在司馬貞的敘述下的形象很非人類,有的“人面蛇身”,有的長了九個頭,有的長得十一個頭,反正就像是西遊記裡的妖怪一樣。這絕對不可能是三皇的形象,這種描述,反倒是像部落裡的“圖騰”的標誌。由此可見,“三皇”是傳說時代許多智慧的先民集合體,他們可能是許多的部落共同智慧的結晶,是某個部落的首領,如果要說“三皇”只是三個人而且還長的像妖怪一樣,我到是覺得太不可思議。

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從古猿通過勞動慢慢的進化成為直立人,再進化到早期智人,再進化到智人,最後進化成人類。由於早期人類缺乏工具,身體單薄,只能靠群居穴處的生活來抵禦自然界的災難和猛獸的攻擊,所以就逐漸的以血緣形成了早期的氏族。而傳說中的三皇,應該就是氏族首領。

2、誰是真正的“五帝”?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帝”,基本上就是司馬遷《史記》中的“五帝本紀”中的“五帝”了,當然也有一些爭論,那為什麼司馬遷沒有寫“三皇本紀”呢?這應該和太史公選用材料比較精沈,對一些存疑的材料基本不用的原則有關,司馬遷的“五帝本紀”中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取材於《大戴禮記.五帝德》和《尚書》中的內容。要知道這兩部書都是遠古之書,內容還是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誰是真正的“三皇五帝”

“五帝本紀”中記載的我國傳說中的五位聖明帝王,司馬遷《史記》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舜五位遠古傳說中的帝王,有不少學者和司馬遷意見相同,例如譙周、應劭、宋均等人,但是也有許多人持不同意見,例如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裡講到,漢代的大學者孔安國和皇甫謐就認為“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堯、舜為五帝”。

《史記》中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舜,他們的名字到底是尊號還是諡號呢?他們原來的名字又是什麼呢?

《史記》中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少典氏之子。這句話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黃帝叫公孫軒轅,是少典的兒子。很多書就是這樣直接翻譯的,但仔細想想不對。在那個時代姓和氏分的十分清楚,這是為了避免同姓通婚的有效辦法。而公孫,應該是氏而不是姓。眾所周知,在古代,諸侯的兒子稱公子,諸侯的孫子稱公孫。而少典,在《史記》這部書中經常的出現,跨越了好幾代人,所以無疑的可以認為少典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部落也就是當時的一個諸侯國的名稱。那這也就是說,黃帝叫名字叫軒轅是對的,公孫是他的氏而不是姓。那黃帝姓什麼呢?《史記》也給出了答案,說他(應該是他所在的部落)居住在姬水旁邊,所以就姓了姬。

關於黃帝的事蹟很多,《史記》記載他帶領民眾種植五穀,訓練軍隊,先後打敗了炎帝和蚩尤之後,部落首領們(諸侯)都擁立黃帝為天子。《史記》的這種記載,其實就是說,黃帝帶領他的氏族,打敗了其他氏族,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這也就是說當時的部落首領的能力首先是軍事方面,能帶領族人打勝仗,才能夠成為氏族首領。

《史記》中還記載了黃帝推算出曆法和節氣,制定出了禮制,創制出了祭祀之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黃帝當成人文初祖的原因。但是說這些全是黃帝制定出來的,我覺得不可信。應該是在黃帝時期,通過勞動人民經過無數次的總結才形成的。

這些是黃帝的功勞,但不是黃帝最大的功勞,黃帝最大的功勞應該是“作軒冕之服”。意思是發明帽子和衣服,這個就厲害了,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發端,由此看來,黃帝還真當得起“人文初祖”的稱號。

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得到“姓”的有十四人。這個好奇怪,按照姓氏的區別,這十四個“姓”應該是“氏”才對。因為遠古的“姓”,其實就是為了防止近親結婚的手段,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同姓不婚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春秋時代還被堅定的執行著,另外當時的稱呼是“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打個比方,美女褒姒,這個“姒”就是姓。鄭氏三公,其實是姬姓鄭氏,再比如春秋時代的魯國三桓,其實是姬姓桓氏。這就說明“姓”是區別血緣關係的產物。

咱們接著說黃帝的十四個兒子,這十四個應該不是黃帝的兒子,而應該是黃帝手下的氏族,立功之後,被黃帝分封給了土地,成為新的貴族。因為在後面的歷史中,他們這些“姓”中間經常通婚,這就說明他們不可能是近親。

黃帝死後被葬在橋山,在現在的陝西,這就是為怎麼祭祀黃帝的典禮要放在陝西的原因,黃帝生前活動的地方很多,例如軒轅之丘(河南新鄭),涿鹿(河北張家口,這是個神奇的地方,很多我們的老祖先都在這留有足跡),空桐山(現今甘肅平涼)等等,但是黃帝的陵只有一個,就是在陝西橋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