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的由來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後增補伏羲等人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增補軒轅、神農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

三皇

“三皇五帝”的由來

出自《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後,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等古籍亦持此說。“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少典(人皇)。

“三皇五帝”的由來

但是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鶡冠子·泰鴻》:“ 泰皇 問 泰一 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史記·秦始皇本紀》:“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最貴。” 司馬貞索隱:“按, 天皇、地皇之下即雲泰皇 ,當人皇也。而《封禪書》雲‘昔者 太帝 使 素女 鼓瑟而悲’,蓋三皇已前稱 泰皇 。一雲 泰皇 , 太昊 也。”[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李斯說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貴。泰皇,較後的書稱為人皇,即傳說中的太昊伏羲。

“三皇五帝”的由來

《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

《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外,還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媧。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奉為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堯、舜。《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以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為五帝。

“三皇五帝”的由來

《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汁先紀。

“三皇五帝”的由來

秦國原有(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按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黃帝居中,具;大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三皇五帝”的由來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

“三皇五帝”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