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提起醋血鸭,中国人都知道是湖南永州的名菜;但如果在广西说醋血鸭的话,可能大多只认为是全州县的名菜。其实,湖南永州和广西全州两地,相隔不远,历史上还同属一个地方,都可以说是湘南地区,因行政区划调整,才被隔在一省一区。全州县今属桂林市辖,在广西最北端湘江上游,原为湖南管辖,因为历史渊源,全州菜和湘南菜几乎同一版本,下辣椒、油盐极重,味道很重咸鲜而辣。永州醋血鸭确是中国传统名菜,本叫零陵血鸭,零陵是今永州市的一个区,但古零陵县治原本却在全州境内。永州血鸭和全州血鸭究竟哪个更好吃、更出名,就像这两个地名的关系一样让人纠结,扯不清楚。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野菌汤

不过,我本人第一次吃醋血鸭,却是在广西首府南宁吃的。上世纪末,我调到南宁工作,孤家寡人一个,人生地不熟,借助在广西老党校,只有广西建政路几个文化单位有些朋友。想喝个酒,就得打车到建政路找人,去得最多的是广西文联,找老朋友谈文学。后来发现文联的人不怎么爱谈文学,又改口谈别的,总之谈到下班,找地方喝两口。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烧圆蹄,说是全州大宴席必上,也是这晚最贵的菜,差不多两百块钱

与建政路垂直相交,是思贤路。由于这一带集中了一批老机关及生活区,饮食行业发育比较完善,至今思贤路仍有很多美食,让新老南宁人津津乐道。离广西文联一两百米,思贤路上广西团校大门侧边,有家馆子,名字叫“全州沙头醋血鸭”。每当在文联谈文学不灵光,常常移步此店,喝个酒,换个话题。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苦瓜酿,把碎肉馅塞进掏空的苦瓜段里烧熟,称为酿,酿菜本是客家菜,不知怎么搞的,桂林很多县都有

这馆子店面不大,一楼店面其实就是一个面朝思贤路的楼梯间。上了楼梯,似有豁然开朗之感,迎面看到大堂,紧点也能摆个十几桌。桌椅已经油腻得辨不清本色,有客来了铺张台布上去,客人走了就用台布把碗筷卷起收走。还有数间包间,真的把空间盘算尽了,最小的包间,只能坐三四个人,还不太好转身。怎么看,也像乡镇路边的大排档。让人吃惊的是,这馆子开到今天,犹自生气勃勃。菜式还略有升级,从卖纯粹的全州土菜、家常菜的中低档菜馆,到如今颇有一些昂贵的菜出现,完全可以说是个中档馆子了。我在南宁住了二十余年,当初一直开到现在的店也没几家了。这个本来土头土脑的店,居然如此蒸蒸日上,让人称奇。据我所知,我和哪个全州籍的熟人一打听,他们都知道这个小馆。这些年在建政路一带广西文化厅、文联、日报社工作过的人,恐怕有一半来过这里。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冬笋炒腊肉,湖南腊肉天下闻名,桂北几县腊肉做法跟湖南一样,味道绝不下于湖南腊肉

初到南宁,我的社交圈就局限在这一带,所以来这馆子比较多。那时候人们普遍走出家门出外吃饭、应酬还没几年,供应比较单调,绝不似今天这样遍地号称美食,找个小馆子都可以请个客。物价便宜到今天不能回顾,两三个人,几十块钱连酒都包了。我经常找的,是文联的朋友,有些是老少光棍,有些不光棍但不争着回家,三两个人就可以喝起来了。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一种野菜,清炒,说叫“鸭脚菜”,遍查未见

当时的菜价,真是便宜。点一锅醋血鸭,二三十块钱,已经像今天吃大餐有道鲍翅作为主菜镇桌,从容再配两个菜就可以了。鸭鸭块的做法是,杀鸭时将血放到有酸水(讲究的用酸菜坛子里舀出来的卤汁,大多直接用米醋了)的碗里,搅拌过后血不会凝固。炒鸭时,将醋血淋上去,既能去腥,又生出更招人胃口的独有咸酸香味,鸭血块呈酱色,乍看去黑乎乎,上面似沾着粉末状东西,但一入嘴便觉得质地适口,咸鲜微酸,香辣浓郁,食之回味无穷,吃一顿便渐入佳境,一提起全州菜就想起了醋血鸭。有时候本没心思谈文学,就想吃口醋血鸭,也打着谈文学的旗号,打个车来。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油渣炒青椒,刺激爽口,下饭最宜

有一老哥,最喜欢的一道菜是油渣炒青椒或炒青菜。油渣是猪板油炼油后剩下的副产品,因为充满脂肪,香味极其诱人,全国都有爱好者,香港食客蔡澜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油渣鼓油捞饭,比鱼翅捞饭还要重视。本来空口洒点盐吃最香,但放久后不脆,只能拿来配菜。配着拍碎的青线椒炒,多加点蒜末、豆豉,又香又辣,实在杀饭。每次吃这个菜,就能明白过去劳动人民那么痛恨剥削阶级,不控诉他们杀人放火,反而都痛陈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惹人流口水实在比要人命还招人痛恨。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雷公菌炒蛋,这是一种类似苔藓的菌,雨天晴后蓬勃而长,南方很多地方有,炒蛋最妙,吃着香滑

如果桂林奶白菜当季,油渣炒奶白菜最妥。就是那种叶子翠绿杆儿奶白色的小白菜,南宁人嘴里的小白菜有很多种,广东人称之菜心的,他们也有人称作小白菜,但桂林人说的小白菜,绝对就是这种奶白菜。从茎到叶,极其细嫩,尤其应市不久时,杆儿细细的,真是嫩得出水,炒出来有小半碟水。拿来配油渣一炒,既香且嫩,入口无渣。油渣是凭油而香,奶白菜是因素而美,两样配到一起,就像渣男泡了个纯情少女,不知道他是怎么得手的,但吃起来味道硬上让人叫绝。奶白菜在桂林还有一个常见做法,就是和乒乓球大的小芋头仔一起烧,烧出来的汤是奶白色,入口肠胃非常舒服,口感软糯而细嫩,很清爽。这个菜,连南宁的桂林菜馆也少见。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跳水鱼,也算这晚主菜,价钱虽贵,感觉比在全州吃湘江大鱼差远了

其他的,酸炒干鱼仔、魔芋豆腐、米豆腐之类,都是桂北家常菜,或者随便点些家常烧豆腐、炒鸡、炒下水货凑趣,三四个菜两三个人就能喝得兴头十足。如果遇上腊肉,那就更助兴了。这些荤素兼杂的菜,也就十来二十块钱一个。现在的年轻人听说了曾有这种物价水平,千万不要愤世嫉俗,那时候看起来酒菜便宜,我们的工资也不高。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土椒猪舌,口感软糯而韧,咸酸味十足

主食多半来一大盆红油米粉分吃。红油米粉是全州县特产,以当场榨出来的新鲜米粉冒)焯烫)过后,浇上骨头黄豆汤和辣椒红油,舀几勺炖得软烂的黄豆、瘦肉酱,撒把葱花就成,除原料外,做法和桂林米粉差不多,但味道极其刺激、开胃。现在南宁街头随便转转,就能找家红油米粉店过把瘾,但当年只有建路和思贤路各有一家。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蛋饺,南北常见,煎好蛋皮再包上馅,下锅入高汤烧

我们常喝的酒,是湘山酒,全州县产,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了,但当年也算赫赫有名。秦池、孔府之类央视标王还没堆钱打广告前,湘山湘的广告一度做遍南方,尤其是户外广告牌,到处可见一句话,“国优湘山酒,醉也不上头。”这是一种米香型酒,中国白酒六大香型之一,其实就是两广和湘赣民间喝得最多的米酒。但全国只有三个米香型酒的品牌,即广西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和广东梅州长乐烧,其余米酒大多是农村小酒坊所产,搞不好还真是家酿的。这瓶有品牌的酒,当时什么价钱?五六块钱一瓶。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带皮牛肉,纯正全州菜,但一副正宗的湘菜味

此后经年,一来托社会发展之福,消费升级了,二来我住得太远了些,附近全州、湖南馆子也不少,就几乎没光顾过这家店了。一直到前些日子,有位老同事拉我去吃了一顿,才又重逢。他是全州人,曾是名气不小的校园诗人,我调到南宁第二年,被分配到了敝单位,成了我的酒友。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就去了桂东小城贺州,那地方紧挨广东、湖南,路远迢迢,我们再没见过面。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蕨根饼,野生蕨根用水搓出淀粉,加野菜揉团煎成饼,味道清香

此公身上兼有全州人和诗人的典型性格,为人剽悍,脾气急躁,嗓门宏大,大大咧咧,好讲义气,当年在诗坛也算猛牛一匹,至今有不少传说。他写诗如何,我不得而知。1990年代的诗歌,是读不懂的,那时候的主流是朦胧诗,一首诗能让人读懂,就不算好诗。不像现在,主流是口语诗,一首诗没给文盲读出几重意思来,简直不能算诗。这位诗人的口味,刚好与此相反,那时候他喜欢吃什么明明白白,只要跟他说“全州菜”“菜很辣”,就可以哄他跟去喝酒。沙头醋血鸭就是我带他来的,后来反倒是他三天两头约我来。现在,他爱吃什么口味我就猜不出了,托人订桌要一再交待,“环境好点,菜像样点。”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红油米粉,全州名产,广西县域米粉最值得吃的一种

前几天他到南宁公干,请了一班朋友出来喝酒。请客的地方,就是沙头醋血鸭,这间当年环境就不怎么样的店。但是明显看出,如今整修过一下。还是那个格局,不过里面的桌椅、墙壁、地面显然是翻新过。以前服务员都是大姐、阿姨,现在出现小姑娘了。还有一项变化比较大的是,十几年不见,我那前同事肥了不少,这店的菜价,比他增肥的幅度要大多了。不过,菜也不光是我们当年那种随意小炒了,能看出现在请的大厨有两手,摆盘都讲究花样了。诗人点菜的标准大约三条,一是全州招待贵客的时髦硬菜,二是南宁不易到的全州土菜,三是不能家常。我看了一眼菜单问道,不点醋血鸭?他恼火地回了句,不点,又贵又土。

上南宁这家以醋血鸭命名的店,没点醋血鸭

到了以醋血鸭取名的店,虽然不点我们冲着这名字来吃过不知多少次的醋血鸭,但平心而论,这桌菜还是吃得比较嗨的。这是在南宁能吃到的比较地道的全州口味,或者说桂北口味。尤其是辣椒不减一分,下盐不轻一毫,贯穿其中的咸酸主题夹揉出来的鲜爽劲头,让人吃得心满意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