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的称号或官职?

全历史


宇宙大将军

这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称号,那么,这个封号到底是谁的呢??这是南北朝时期候景自己给自己加的封号。候景逼死梁武帝后,立了萧纲做皇帝,是为简文帝,当然这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侯景自封相国,按理说,相国已经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是候景并不满足,觉得一定要再找一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封号给自己,才符合自己独(zhong)特(er)的气质,于是翻遍古籍,找啊找,还真让他找到一个词--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的意思就是穷尽空间和时间,候景一看,这个词好啊,于是给自己封了一个"宇宙大将军",大概意思就是我是四海之内空前绝后的大将军,一千年多年后,半岛上的什么白头山天降名将、星球卫士,比起这个来真是弱爆了。当候景得意洋洋把这个封号公布出来的时候,简文帝大惊说到:"将军,整个宇宙都是你的吗?"(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不过,这么牛逼的称号也没能挽救候景的命运,侯景把简文帝毒死后,自己称帝了,改元为太始元年,改梁律为汉律,是为梁汉帝。但是没过多久,梁元帝萧绎在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的拥戴下,杀回了建康,侯景撤出城外,走前一把火把宫殿烧了个干净。在逃亡图中,侯景被部下杀死,尸体送回建康。

"宇宙大将军"曾被网友评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封号",不过这个封号从此以后没人在用了,一方面是候景屡次叛主,滥杀无辜,名声极坏,另一方面候景结局悲惨,怕步他后尘。

太师

这个官职出镜率最高的地方应该就是各个电视剧里了,里面的太师各个权倾朝野,阴谋诡计、陷害忠良,连皇帝老儿都轻易被他玩弄于鼓掌中,尽职尽业的担当第一反派的角色。封神演义里面有闻太师,三国演义里面有董太师,杨家将、少年包青天里面有庞太师,朱元璋里面有元朝脱脱太师,多说一句,蒙古人似乎对这个官职蜜汁着迷,后面一手制造土木堡事变,活捉英宗的也先,官职就是太师。

那么,太师这个官职真的这个厉害吗?其实,电视剧里都是唬人的。太师这个官名很古老,从商朝时期就有了,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这个时期太师还是挺牛逼的,不过,秦以后只是表示地位高无实权,基本上都是死后追授,生前称太师的不是快退休了,就是快死了。比如宋朝时最明显,大臣的品级普遍很低,七八品就是朝臣,全国可能就只有三四百个,资历够了可能才五六品就能当国级干部了。有些历史上的宋朝名臣,看上去权利很大,品级实际并不高,比如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但是到退休品级也只是从二品的兵部尚书、太子少师,所以死后会被追赐一个太师。


一卷青史


在历史中,有着不少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权力并不怎么大、甚至有些弱小的官职,或许大家在听到他们的官职时,会对他们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官职产生一种无形的敬仰,但在真正的历史中,他们的权力地位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巨大。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的官职。

清朝的兵部尚书

清朝的朝廷主要由六部构成,清朝六部分别掌管着不同的职责,根据掌管职责的不同,六部被划分成了吏部、兵部、工部、户部、刑部、礼部

兵部尚书就是掌管着兵部的大佬,如果不了解详情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兵部尚书掌管着非常巨大的权力,以为他们的手中把握着整个清帝国的兵马调动大权。

但实际上兵部尚书并没有这么厉害,权力也没有那么巨大。

清朝的兵部尚书和我们现如今的国防部长是有着一定类似的,虽然都掌管着军事方面的职责,但同样没有太过于巨大的权力。

清朝的兵部尚书不掌管兵马的调动大权,如果更形象地描述他们的职责,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之为清朝军方的后勤部长。

清朝兵部尚书更多时候掌管地是各种后勤方面的工作,比如粮草的调动、将领军官的考核、各种计划的参谋制定等等。

民国军统局局长

虽然现如今距离民国已经有了将近百年的时间,但是在各种影视剧以及历史记载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军统仍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军统建立于1938年,当时正是抗战爆发的初期,蒋介石为了能加大对日本军队情报的侦查力度、为了增强各种可供他调用的鹰犬力量,他就扩大了原本复兴社特务处的规模,成立了接下来影响了整个抗战局势的军统。

军统建立之后,随着抗战的爆发,规模扩大了许多倍,在军统最为巅峰的时期,军统拥有了编内、编外30多万庞大数量的特务、情报人员。

军统的时代是非常辉煌的,而如果说起军统局的局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非常的厉害,能掌管着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部门。


但实际上军统局的局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军统局的局长在军统内部是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这个岗位就是一个虚职。

在戴笠担任副局长、掌握着实际权力的年代,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为戴笠遮挡住来自于国民政府内部各种无形的腥风血雨。

在军统成立之初,蒋介石就早早地为戴笠做好了各种工作,当时的国民政府很讲究资历,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戴笠虽然掌握了非常巨大的权力,但总不免会遭受到来自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各种阻挠和攻击。

在这种阻挠和攻击下,会极大限制到军统的发展。

这种内部无谓的消耗是最为致命的,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蒋介石就挑选了一个在国民政府内部有着极高资历的大人物担任了军统局局长的虚职。


而让相关能力很强,但是资历不足的戴笠担任了军统局的副局长。

在这种操作下,就避免了不少的尴尬。

虽然能担任军统局局长的人地位很高,但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掌握任何的权力,因此军统局局长也可以被我们归类到这个名单之中。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的官职,当然在我们浩瀚的历史中,还有一些其他许许多多这样的官职,只不过因为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就不过多介绍出来了


孤客生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这个头衔只有一个人被授予过,那就是少帅张学良。貌似一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其实,这是个虚衔。

1930年6月21日,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后,蒋介石授予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他自己是“正”总司令。

但是,张学良这个副司令在“蒋阎之争”(中原大战)中,并不是真心支持蒋介石。虽然蒋介石给了张学良很多好处,把华北地区划给张学良,外加几千万巨款,还封他为副司令,但是,他一直不出兵。直到蒋介石胜局在握,占领济南,少帅才出兵“调节”。此时已经是1930年9月18日,这个副司令真是对党国忠心耿耿啊。

而且,副司令的部队一入关,就找蒋介石拿了500万军费。在这里也是替蒋介石感觉委屈,虽然是总司令,但是指挥不动副司令。

1930年10月9日张学良正式就职,中华名国三军副司令。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边防军在“三军副总司令”的“不抵抗”命令下,开始陆续撤出东三省。

1933年3月,128名日军攻占承德,东北全境沦陷。10日,张学良引咎辞职。

少帅虽有三军副司令的名号,却没有干三军副司令的活。他这个副总司令也指挥不动别人,担不起三军副司令的责任。这个官职,我觉得符合题目。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很多人都说了听起来很大,但是实际上很小的官职。那我就来一个反的,听起来很小,但是实际上很大的官职——弼马温。


太白金星在招安孙悟空之后,玉帝封了孙悟空为弼马温。在和属下喝酒的时候,问他们是几品官职。

属下:没品。

孙悟空:没品?莫非是大到了极点?

属下:哪里是大到极点,根本不入流。

孙悟空:什么是不入流?

属下:最低最小的官,只配给玉帝看马。

孙悟空听到之后,可谓是生气到了极点,打翻了面前的桌子。闯出了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

很多人生起了对孙悟空的同情之心,认为这是玉帝骗了他,实际上是错怪了玉帝。他此次上天,得了两大好处。


第一:籍名在录。意思是名字留在了仙界上面,是天庭的正规编制,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有的妖怪修炼一生,最后都做不到籍名在录。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就有两个小妖怪前来投奔:

久闻大王招贤,无有得见,今见大王受了天禄,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呈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这句话中有真有假,是看到孙悟空受了天庭正规编制之后,前来投奔。想当年孙悟空在下界为妖,他们这两人也不见前来。如今刚刚从天庭下来,立刻跑来献殷勤。

后来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前去捉拿妖猴,最后幸不辱命。梅山六圣说要“压着妖猴去请功”。但是被二郎真君拒绝了,皆是因为“汝等未受天禄,不得面见玉帝。”


虽然梅山六圣是末流的神仙,但是此次捉拿妖猴有功。然而因为未曾受天禄,甚至连见玉帝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孙悟空在下界为,玉帝还是“授予天禄”,可见还是认可他的。

第二:弼马温是个不小的官职。玉帝问武曲星君天庭当中还有什么职位空缺?最后得知御马监缺一个正堂管事。然而御马监是个什么地方?它等同于天庭当中的宫、殿、方、处,属于天庭直属部门的负责人。

虽然电视剧当中,弼马温似乎是一个光杆司令,每天还需要自己去放马。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建成、建赋、点簿、力士等大小官员。其中官职最小的是力士,他们负责养马。剩余的人都是管事的,也就是说只需要坐在办公室批批文件。

而且这个御马监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明朝边设立有御马监,平时主要给军队饲养战马,也负责皇家的马匹。


如此说来弼马温是御马监的执事,放在明朝甚至还是一个四品的官职,并不是电视剧当中所说的不入流。

而且到了明朝后期,御马监的职责也开始逐渐扩大。从刚开始的只负责养马,到后来涉及财政军事等领域。

为了照顾数量众多的马匹,甚至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包括了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这支部队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4万多人,在古代的时候,4万多人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部队,更何况还是驻扎在皇宫之中。

4万多人所养的马,总不能只有几千匹吧。光是皇宫当中所用,就不止几千匹了,时不时的还要赏给一些大臣。所以就要配备相应的牧场,以及对应的饲料等等。

几万匹的马,一天就得吃几万斤的饲料,这中间全部都是油水。一天的一出一进之间,油水就够普通人生活一辈子。
所以说弼马温绝对不是一个小官,而是一个有着非常大油水的官职。可惜孙悟空到头来还只是一个猴子,如果他真的耐得住性子,说不准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史之策


听起来很厉害其实很弱的官职,比如大家熟知的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包龙星被封为八府巡按,包龙星问几品,皇上说是一品,连总督、巡抚都要会同他来查案,听起来厉害的无边了,其实这是民间演义,真实的八府巡按只是考核各地官员的小官,属于监察御史序列,是最低级别的巡查御史,明朝时只有正七品,清朝时是从五品。

吴山,江西高安人,早年为河南巡查御史,相当于八府巡按了,他虽为严嵩同乡但不为伍,与其斗智斗勇,后官拜礼部尚书,图为吴山画像。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大家读到《水浒传》时,介绍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官听起来很威风,禁军那就是保卫皇帝的御林军,觉得林冲当的是禁军大官,其实不然,首先宋朝经王安石精兵简政后,京城的禁军远远没有八十万,另外教头就是教各种武艺的教练,禁军里每10个人配一个教头,可想而知禁军有多少教头,最重要一点,教头并不是宋军队官职,顶多只是个合同工,没有任何权力,所以林冲虽是教头,但连街头的小混混都敢欺负他。

上图出自《徐显卿宦迹图》,中坐者为万历皇帝,金台栏杆旁边就是锦衣卫大汉将军。

大汉将军,神武霸气的名字,出现于明朝,这个大汉将军并不是真正的将军,也不是带兵打仗的官职,而是朱元璋创立锦衣卫后,从众多卫士中挑选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封为大汉将军,是一种荣誉称号,朱元璋时期就有1500名锦衣卫封为大汉将军,这类人平时负责皇帝的安全,出行时担任仪仗队,皇帝打仗时也跟着上前线,算是锦衣卫的精英人群了。

李贞,朱元璋的姐夫,被封为驸马都尉,死后追封为陇西王,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排名第三李文忠的父亲,图为李贞画像。

驸马都尉,驸马是皇帝的女婿,都尉是武官,听起来品级一定不低。其实在汉朝时,为皇帝驾马车的叫奉车都尉,跟着皇帝的随行马车是驸马都尉,这个驸马都尉只是个从五品的下级官职,而魏晋以后,皇帝常常把驸马都尉授于女婿,渐渐驸马都尉由一个官职变成了荣誉,所以驸马都尉在历史上是个无实权、品级低的称号。


图文绘历史


确实有很多听上去威武霸气,实际上根本排不上名次的官职


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是林冲的官职,乍一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管着八十万人呐,绝对的实力人物啊,但其实呢,林冲这个职位真的很低。本来宋朝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对武将多有打压,而且当时东京城里的禁军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万人(参考金军围攻东京可知),哪里有八十万!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拿出来唬唬人用的,还有就是禁军教头有很多,每一个教头负责一批禁军的专业训练,差不多一个教头负责一二百人吧,这些教头统称“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且教头上面还有副总教头,总教头,虞候,都虞候等等,太尉高俅是他们的最高长官,所以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放在现在最多也就是个连长级别的官,这种级别的官在东京不下五六十个,在全国也有几千个,所以教头在东京城真是不入流啊,也难怪林冲前期面对高俅,高衙内是能忍则忍啊,这根本不就不是一个档次好吗?


王羲之的右将军

如果单独拿出“右将军”这个职位,很多人肯定认为这是高级武将啊,当年张飞,徐晃都担任过此职。但王羲之担任的这个右将军可没那么厉害,至少没有张飞,徐晃那时候厉害。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置了多达四十余种的武将衔,右将军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王羲之的正式官职是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这个“领”很重要,其实说白了就是王羲之这个右将军的名号是在会稽内史的基础上再给的一个没有实际军权的荣誉称号罢了。


八府巡抚

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的,在清朝,巡抚是一省掌管,巡抚之上是总督,哪里有什么八府巡抚。其实八府巡抚的原型是“八府巡按”,而这个“八府巡按”正是官衔是“监察御史”,就是临时由朝廷委派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的官职,品级不高,只有五品,而巡抚可是二品大员,只不过监察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巡查的,品级不高但毕竟是从天子身边来的,所以地方巡抚见了也都要客客气气的,生怕这些监察御史回去给他们穿小鞋。

其实还有一些荣誉衔的官职除了能体现一下地位之尊外也根本没有任何实权,比如东宫三师三少的官职,都挺唬人的,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少保这些,都是没有权利的虚职,只不过只有那些德高望重,有功于社稷的官员才能得到,虽然是虚职但也少。


咸鱼闲聊


亚洲小姐

我的儿童时期,一直以为亚洲小姐类似于世界小姐,是整个亚洲最大的选美赛事,但是后来发现不是,是香港亚洲电视举办的,因此而得名,其风头一直被香港无线电视举办的香港小姐赛事压着,2000年起一度停办,2010年起移到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太上皇

比如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唐高祖李渊失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从此再也没有接触过政事。

还有李隆基,安史之乱中李隆基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自此李隆基的权力被架空。

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多位“太上皇”,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太上皇是有实权的。


八十万禁军教头

我的儿童时期,一直以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教八十万兵力的禁军的总教头,后来发现不是,“八十万禁军”需要连起来读,在宋代,禁军指朝廷的正规军。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八十万禁军”其中的一个教练,级别也就相当于一个士官。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是小说戏剧里面的说法,在历史上曾经叫做十三省巡按,听起来似乎是管理十三省的官员,要知道古代一个省可能比现在的省大多了,所以十三省巡按听起来像一个一品或者二品的大官。但实际上这个官职只有七品。


Ace心晴


史上最唬人的称号当《水浒传》中形容豹子头林冲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莫属。

(《水浒传》东京禁军任教的林冲)

实际上这一称号确实存在于史,以前看施耐庵《水浒传》看了半天也搞不明白,为何手握八十万禁军的林冲会被高俅、高衙内父子欺负的跟孙子似的。后来了解了些宋朝史才惊觉“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哈牛皮充大旗的称号,林冲教头称号实际上在当时弱鸡的很。

记得不错的话,《水浒传》中有八十万禁军教头之称的一共有六位。豹子头林冲、九纹龙史进的师傅王进、金枪班教头徐宁、还有征伐辽朝时负责向宋江军运送物资的王文斌,以及两个比王进林冲等级要高一些的丘岳和周昂,此二人后跟随高俅进攻水泊梁山,实际算作是八十万禁军的正副“都教头”。

注意,《水浒传》中只出现了六位教头并不代表只有六位,不然按照八十万禁军六位教头均摊来说,每人下辖也有十六万不是,那也了不得啊!

《水浒传》没有明说当时到底禁军有多少教头,后我翻阅史料发现,单宋仁宗时,单教头就有二百七十个,另外又有更高级别的都教头、都军头等不下四十个。宋仁宗时期,算是比较昌盛的时期,到了林冲所在的徽宗时期,军队尾大不掉,空头军衔官职更甚往朝,禁军教头以上职位绝不下于三百个。

如此一来,我们再按照八十万禁军均摊给三百人,每个教头所辖不过两千六百余人,这样一来八十万禁军的唬人称号就大大缩水了。


(林冲)

你以为到这就结束了?那就太天真了。北宋徽宗时的东京位于今河南开封,小小弹丸之地,就是人扎堆站,怎么可能容得下八十万禁军?

北宋这个禁军和我们所理解的禁军还是有出入的。我们理解的禁军既皇帝的御林军,专戍卫宫城皇权的军队,如果这样看来放在北宋看起来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称号似乎没毛病。然而不是,北宋对禁军有新的定义,既由中央政府控制的精锐正规军,包括东京与地方的。并且这个八十万是沿袭后周军队编制的称号,实际上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禁军地方加上京都的不过十九万。原因很简单,赵匡胤重文轻武,本就不多,又裁员缩编。

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禁军所有地方与东京的确实膨胀到了八十万,但是这也仅是纸老虎而已。

比如我们看后来女真六万铁骑南下灭北宋时,当时北宋号称有不下十几万精锐禁军戍卫东京,有恃无恐。然而事实令人大跌眼镜,所戍十几万禁军被六万女真人如切瓜砍枣般灭了。可见,这个十几万禁军,真正能上阵的不过只有六万人以下才有可能成就女真人以少胜多的传奇。



(女真人六万铁骑灭北宋)

我们按照这个比例可见,当时北宋号称八十万的禁军,绝对有不下于四分之三的人吃空饷,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挂虚职。事实胜于雄辩,当时徽宗时东京禁军确实只有十几万而已,其中又仅有不超过一半合格,撑死了不过六万左右,并且有一半以上是战时从地方调遣而来,那么这个数字在林冲在东京时又得缩减一半。

如此一来,真相便来了,林冲在东京任禁军教头时,真正在东京的禁军人数在五万至九万之间,按照北宋不下于三百个教头且大多吃空饷的尿性来看,绝大多数教头会在东京吃香的喝辣的,林冲所辖的禁军均摊下来不过两百到三百人左右。

并且,教头不是将军,仅是教授禁军武艺的职位而已,无权调派军队。当然,按照林冲武艺来看,不排除他在东京禁军中有较高的威望与地位,这也能解释高俅为什么有所忌惮给他来阴的,否则就直接杀了便罢。

我们再考究北宋武官共九品数十级来看,林冲的禁军教头却并不在此列,可见其连个像样的官职都没有,在他之上更有都教头、都军头、各正副都教都军头等不下于十几个官职。而我们知道《水浒传》里高俅是太尉,算是专司军队最高领导人。


(高俅)

你们说这个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称号唬不唬人?!


不书公子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东汉的三公没有,这三个官职听起来是很厉害,但实际的权利却是让人欲哭无泪。

东汉三公

三公在周朝时是代表文官最高的职位,那时候的三公权侵朝野,管理国家最重要的部门。可到了东汉时候就让人崩溃了,东汉时的三公分别是:太尉、司空、司徒,太尉管军事,司空管建设,司徒管教育,这三个位置抓住了国家的军事,建设和教育,听上去是不是很拉风?

然而,东汉时的三公头衔是不错,可对政务没有任何的权利,建设、军事、教育什么的,他们压根就没有拍板的权利,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朝堂上陪着皇帝聊聊天而已,并且还不能跟皇帝聊政治上的事,只能说些家长里短。

但即使没有任何权利的三公,世人也是对这些位置趋之若鹜,因为三公被誉为是道德、名望、家世最顶级的象征,只有门阀豪族中最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但悲剧的是东汉的三公除了是摆设外,位置还不稳定,动不动就会被炒鱿鱼,如发洪水、地震、干旱等莫名其妙的原因,就会怪三公,然后这些人就被罢官。

虽然三公没什么实权,但这么荣耀摆在那里,因此世人皆以家族出三公为荣。如当时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杨家,周瑜和王璨也是出自二世三公的名门,所以当时曹操的老爸曹嵩可是羡慕的很啊,为了过把三公的瘾,花了好多钱买个太尉当,可才当半年就因为汝南发生黄巾军攻城的事而被罢官。

(曹嵩:这也能怪我?)

当时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的老爸崔烈也是找了关系花了很多钱才买到个司徒,也才当了两年就被罢免了,所以这个三公的职位就成了当时皇帝的造钱机器,没钱了就找个理由罢免三个然后再等人上门来花钱买,还不怕卖不掉。

驸马

驸马是称谓也是官职,源自“驸马都尉”一职。但驸马可算是历史以来最无实权也最悲剧的职位,在已知的几个朝代中,如宋、明两朝,谁如果做了驸马,就等于从此跟仕途无缘,再也不会有任何的权势了。

按道理讲,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非常正常,但悲催的是驸马的老婆只能有一个,不能有妾。从国家法律上来讲,老婆的地位还比自己高,切生活中处处受到皇家礼仪的约束,就连平常见到自己老婆还要行礼,老婆做啥事都不能过问。

驸马的悲催还有:就算有委屈只能忍着不能发作,不能有情绪,早晚要向老婆请安,吃饭不能跟老婆一起吃,如果犯了错,严重的话可能会被流放或杀头。因此,驸马的日常生活都是提心吊胆,就连下人都可能抓住驸马的把柄,平常对待下人还要细心对待。

不能出去潇洒,不能发脾气,有委屈只能忍着,所以驸马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悲催、悲剧的职位。

(怎么感觉,结了婚的男人都像驸马?)

除了以上举例的两个,还有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头衔:

  • 齐天大圣

齐天嘛,表面上与玉帝平级,实际上就是看园子的,别人看果园水果随便吃,他吃个桃子就犯大事了。

  • 国际地球自传事务中央局IERS
名字很长很洋气,其实就是巴黎一个负责管理地球物理数据和授时机构。

  • 八十万禁军教头

《水浒传》里八十万禁军教头,很多人以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至少也是个将军什么的,但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个体育老师。

  • 亚洲影帝、影后、天王、天后

每年都不知道产出多少个,行不行的都能拿个什么天王、影后的,也不知道干嘛用的。


大国布衣


诚邀,如题。官职是国家的副产品,当一个部落发展成有建制的国家的时候,君主为了控制百姓,维护统治,自然要设置百官分管各项事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官就是代天牧养百姓的一种工作。自始皇帝之后,中央有三公九卿,地方有郡守县令,然而不管官位大小,在百姓面前都是“老爷”,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听着很厉害,实际很low的官职呢?



其一,使持节

这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职。按照规定,使持节可以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几乎等同于藩王和节度使。但是西魏广陵王元欣所担任的使持节只是个虚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容禁闱”而已。


其二,宇宙大将军

不知道的还以为看了动漫人物。没错,这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侯景的封号。话说梁武帝死后,侯景立萧纲做皇帝,是为简文帝。侯景自封“相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依汉萧何故事”十月,又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古代的宇宙指的是“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宇宙代表着古往今来,天下万物,候景以这个为自己的封号,也是醉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