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凉粉
大家好,我是小渔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道华夏二字呀,咱们不得不提到华夏民族的来历。相传在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是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后来经过人口的流动,互相通婚等社会发展,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部落,就成为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居住于中原地区的炎黄子孙为了和四方胡人做区别,所以自称为华夏一族。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呀,地位非常的崇高圣洁,显赫尊贵。华、夏两个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华就是夏,夏就是华。大约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二字连用,合成“华夏族”。
从古代起,我们的汉族往海外迁徙,都自称为华夏人,由此产生了“华人”这个词,“华人”的概念也渐渐的由当初的单指汉族,扩展到整个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其他少数民族,逐渐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代称。
对此大家觉得呢? 欢迎大家点评一起探讨。
小渔教老外
华夏,或者历史上更常用的“诸夏”,最早是周王朝对自己的称呼,与当时围绕在周王朝四周的"夷蛮戎狄"各部落相对。
周人的祖先名叫弃,但我们可能对他的另一个名字比较熟悉,那就是后稷。后稷的父亲是皇帝曾孙,“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
后稷是中国文化中的农神,传说其母亲姜嫄踩巨人脚印有感而生下了后稷,开始以为是妖怪,将其遗弃,但其却受到了动物们的保护而活了下来。于是姜嫄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将其抱回精心抚养,并因为曾经被遗弃,所以取名叫弃。
弃儿童时就开始表现出卓越的农耕天赋,因此被尧任命为农师,教导百姓耕种,并以此功绩被封于邰,号后稷。在传说中,他是最早开始并教导人们种植稷和麦的人。
(周的古字,主体就是一个田字)
此后,弃的后人一直担任夏王朝的农官,后稷也成为上古时期农官的官名。到了夏王朝后期,因为朝政晦暗,周人出走,迁徙到西北狄人部落之间生活。
等到商朝取代夏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重新与中原取得联系,并带领被汉化的部分狄人部落内迁回周原。
周人虽然臣服于商王朝,但始终于商朝存在较大矛盾。终于到商纣王统治时期,周人看到了机会,在周武王的带领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建立周朝之后的周王室,以夏王朝文明的正统自居,打着恢复夏文化的旗号,因此称呼自己和有亲缘关系的各封国为“诸夏”。
因此在这个时期,“华夏”或“诸夏”是周王室和姬姓诸侯国,以及其他嫡系诸侯国组成的周人集团的自称。因此在这个时期,虽然臣服周王朝统治下,但非血亲嫡系的很多诸侯国也常被认为是蛮夷而非华夏,最著名的就是楚国。
不过,在中国的历代文化中,“华夏”更多的代表的是一个文化概念。如《春秋左传正义》中对此解释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成为了现在最常见的解释。
唐代大儒孔颖达对此的注解是“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其中,华、夏一也的意思是,在上古时期,“华”和“夏”同音同义,孔子也认为这两个实际是一个字。因此在古文中,中华和中夏,华人和夏人,是一个意思。
另外在古文中“华”通“花”,也有绚丽、美丽之意。同时“华”又代表了红色,符合周人尚红的特点,又对应了驺衍的五行五德之说。
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古代称我们生活的这块陆地为“赤县神州”,赤色为红,华夏又逐渐从地理上成为了中国代称。
这种华夏概念,如果有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幅员辽阔、服装华美、文化昌盛、礼仪道德之国”!
到了汉朝,中国不仅在地域上统一,文化思想上也被儒家思想所统一,奠立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民族也同时形成。又由于汉朝的强大,于是中原人民,以及之前的“夷蛮戎狄”各部落在同一个思想的统一下,形成了“汉族”的概念。
但“华夏”这一概念并没有被取代,而是和汉族共同使用被流传了下来。我认为现在华夏已经成为了一种更大的文化概念,在世界上代表了由56个拥有各自文化特点的兄弟民族组成的大中华文化圈。
潘不安讲究史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世所周知,“华夏”、“中华”、“中国”是我们国家的称号。然而,为什么将我们的国家称为“华夏”、“中华”和“中国”?其源头又在何处? 关于“华夏”之名的由来,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太炎)在其《文录》中写道:“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夏之名实因夏水而得,本在雍、梁之际,因水以名族,非邦国之号。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合。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尔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章太炎先生的这段论述,被许多学者捧为真理,广泛引用。因而在中国史学界流行近百年。笔者不才,愿与诸君再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最早的华夏人因位居神州中部地区而自称中华、中国据《史记夏本纪》记载,4100多年前,夏族人最早活动于今河南登封至伊河、洛水流域,即自河南登封至陕西华山南面的洛南和华山北面的华阴、大荔等沿黄河南岸、西岸一带。因既在华山之下,又在大夏河沿岸,所以他们就自称华夏人。后来,夏族人跨过黄河占了今天的山西南部,并向东北又发展了200余公里,建都于濮阳,从而东西长达500余公里,南北宽达200余公里,幅员达十几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30万,成为当时很了不起的大国家。
华山恰好位于神州中部,因而最早的华夏人遂以上邦大国自居,瞧不起四周那些落后民族。他们把北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北狄,把南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南蛮,把东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东夷,把西方未归顺自己的少数民族称为西戎。他们认为自己居住于大地的中央,所以又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称自己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这就是“华夏”、“中华”、“中国”的源头。
太炎先生观点的几处商榷
在原始社会,本不存在国家。炎黄时代居住于华山之下的先民部落,只能是民族而不是国家。当然后来“华”也代表中国。但太炎先生说“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又说“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这显然是颠倒了族与国的关系。
再者,大禹因治大夏之水有功而被封于夏,从而产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夏朝被推翻,夏朝臣民及其后裔才被称为夏族。所以,太炎先生说夏是“因水以民族,非邦国之号”,也是颠倒了本末。
刘邦被封于汉中,接着建立了汉朝,这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民族是指有着共同生活习惯和相近血缘的群体。汉朝臣民在大汉王朝统治下共同生活了400余年,又互相通婚,才有了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相近的血缘。在汉朝被推翻之后,汉朝臣民及其后裔才被称为汉族人。所以太炎先生说“建汉名以为族,尔邦国之名斯在”,也是颠倒了本末。
太炎先生将四千年前的华夏和二千年前的汉弄混淆了。诚然,今天的汉族人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在历史上,汉族人与华夏人并不等同。最早的华夏人并不是汉人,也基本上不是汉人的祖先。今日的中国人(主要是汉人)虽也自称为华夏人,但已不是原来的华夏人,也基本上不是最早的华夏人的后裔。最早的华夏人,无疑是以禹为首领的夏族人。
当时的商族人因居住于东面的沿海地区,被夏族人称为东夷人。当时的周族人,因居住于夏族人西面的岐山一带,又被夏族人称为西戎人。大约500年后夏族人被商族人打败,一部分夏族人被商族人俘虏,成了他们的奴隶,大部分逃到了边远地区,一部分投降或隐匿下来,被商族人逐步同化。这时商族人占领了夏族人的地方,住于中原地区,又自称华夏人、中国人。
再后来周族人又打败了商族人,将商族人的大部分又赶到边远地区,他们居于中原地区。当时部分商族人及其周围的少数民族归顺了周族人,也被适当安置了。《尚书周书武成篇》对此作了记述:“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民命”。文中的“华夏”即指原来居住于中原的商族人,“蛮貊”则指南、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可见,早先打败了夏族人的商族人,因为后来入住中原,也自称和被称为华夏人。因为华夏本指地方(华山之下、大夏河岸边),既然住在了那里也就是那里人。
正像我们今天的人,只要自己和祖辈住在那里,就自称是哪里人,并不管那个地方过去住过什么人。同样的道理,周族人打败商族人,入住中原后,也就自称和被称为华夏人了。至于汉,那是又过了大约1000年以后的事。汉王朝的建立距最早的华夏人即夏族人近2000年。所以,太炎先生说:“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合。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这是将4000年前的华夏与2000年前的汉混为一谈了。
当然,由于周朝历时880年,汉朝的建立,并没有也绝不可能赶走周族人,而且后来的汉族的主体正是周族人的后裔;今天的汉族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太炎先生将汉族与历史上的华夏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妥当的。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文化的理想国
华夏一词是周人自称,周人自称华,也自称夏,合称华夏。《史记·吴太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什么秦声被称为夏声?因为“其周之旧乎”,原来周人自称夏,所以周地人民的歌声被称为夏声。这是华夏的夏的来源。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得更明确,“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被称为东夏,东西合称诸夏”。范文澜还指出,周人尚赤,赤即华,凡尊周礼尚赤的人和族就是华人华族。正因为周人自称夏,所以,周灭商后,把分封的诸侯国称为诸华或诸夏。因为这些诸侯以姬周姬姓为主,也包括姜姓等姻亲功臣。另,《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随着周人的统治,华夏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概念,正像范文澜所说,凡尊周礼尚赤的人,就是华人华族,即华夏族!
至乐无如读书
华夏是从《春秋,左传,正义》中解释为“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而来,其华夏一词,最早见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貃,罔不率俾“。《尚书正义》中”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曰夏“。古人是服饰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为夏,合起来就是富绕美丽辽阔大国家。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用现代语说,不论中原的穿着丝绸的地区诸侯头人,还偏远少数地方穿着兽皮的诸侯头人,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指挥。所以华夏是代表中原大地代表。并不是那朝,那代,那族人。
从历史说。从中国最早开发是从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地发展起来。特别的黄河的部落人群都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南方更认为大禹的后裔是象夲来西部偏远是夷狄戎主的成就秦国,以东胡为主造就燕赵,以南蛮为主成为楚越。最早被秦始皇统一秦王朝大统一,最后全部归顺大汉。都是统一思想为整个中华大地共同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多少英雄前赴后继,英勇牺性。多少豪杰战果辉煌成就长久和平安宁。也造就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
是综合统一起来,才为华夏民族。中华民族是最早受世界认同民族称号。华夏民族是国内相互通用称号。更是早在有甲骨文的中华的两字,就代表。地位非常崇高,神圣,高洁,显赫,尊贵,广博,辽阔。从《左传》中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更是不难理解。总计华夏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有着容纳的,非常多的,各族人统一起来的大国民族称号,才能称之为华夏民族。也是国内最能相互理解的民族称呼。在国际还是中华民族为好。随着与时俱进人时代要求特别是近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强国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