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91):外交出访,为啥派个管地图的局长?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91)

李世民抓修史的事,算提前给自己作个小结。接下来,他又开始琢磨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贞观十七年(643年)七月,房玄龄呈上新修的《实录》。九月,外交部接待了一位神色匆匆的访客。

庚辰(九月四日),新罗遣使言百济攻取其国四十余城,复与高丽连兵,谋绝新罗入朝之路,乞兵救援。

新罗是当时朝鲜半岛上一个国家。半岛的形势是高句丽占据北方,新罗和百济分别在东南和西南。这三家争斗不断,大概是个缩小版的三国演义。李世民从前就给他们调停过纠纷。现在新罗又派人来告状,说那两小子背着唐朝在搞事,妄图以武力改变地区现状。老大你赶紧派兵,不然我以后恐怕连报信的机会都没了!

轻松读史之大唐(191):外交出访,为啥派个管地图的局长?

半岛三国

其实李世民关注东北方向很久了。前面介绍过,贞观五年他就派人前往高句丽,收葬隋朝阵亡将士尸骨。贞观十五年,又派国防部测绘局局长(兵部职方郎中,掌天下地图)陈大德出使高句丽。这陈局长估计走之前领了巨额的专项经费,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当地领导送上厚礼,说:“我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游山玩水。此地有何奇绝之处,麻烦找人带我转转。”借机观察山川形势,同时摸摸当地民情。这一路还联络上当年隋炀帝征辽时,遗留当地的中国人,跟他们宣传国内形势:你们故乡亲人都很好,不用挂念。‘数日后,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等于为唐朝培养一支第五纵队。

陈局长回国后,估计带着测绘局的同志们加班加点,绘制出一批军用地图。一比五万、十万的不一定有,五十万、一百万的应该没问题。当然,这些机密事项史书里是看不到的。但外交活动,派一个管地图的国防部局长去干什么呢?还带那么些钱,不可能都陈局长自掏腰包吧。

史书只记下陈大德不痛不痒一句话,说他向李世民报告:“我军歼灭高昌国,对高句丽震慑极大。这次我去,接待比平时明显高了个档次。”

李世民的回答就很有意思了,他说:“高句丽占据的地盘,原先就是中国土地(汉武帝曾在朝鲜半岛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我搞几万兵拿下它不难(此处具体谈了一个水陆并进的作战方案),只不过现在中原老百姓还未恢复元气,不想让他们太辛苦而已。”

你说李世民一天到晚不知有多少大事要忙,专门抽时间接见一个司局长的机会有多少?而且还跟他讲这么一大通,又是作战计划、又是(绝密的)战略企图。要说陈局长没带着特殊任务去、没拿点象样的东西汇报,真是打死都不信。

轻松读史之大唐(191):外交出访,为啥派个管地图的局长?

汉四郡

恰好,这时新罗主动上门救援。李世民估计也没和底下人商量,直接拟了道诏书给高句丽:“新罗一向守规矩,你跟百济赶紧的退兵。要不听招呼,我明年可就发兵了哈!”(‘新罗委质国家,朝贡不乏,尔与百济各宜戢兵。若更攻之,明年发兵击尔国矣!’)

他发这个诏书也很有意思:挑头打新罗的是百济,他不找百济找高句丽,怎么看都有点找借口的意思。

不过,出兵辽东在当时算是个禁区。隋朝灭亡,征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地方多山严寒、易守难攻,经济又不发达。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属于多它不多、少它不少。对应中原王朝的态度,是有钱有闲就打一打、没钱没闲就拉一拉。

贞观时期的唐朝,内外形势相对稳定,算有点闲吧。有钱就完全谈不上了,主要是人口太少。农耕社会,有劳动力才有产出。贞观六年,马周上报告说‘现在人口才隋朝时十分之一’;李世民去世后三年,财政部给高宗李治上个报告,说全国有户三百八十万、大概两千来万人,仍然不到隋朝的一半(近九百万户、四千六百多万人)。

李世民那时候几场对外战争胜利,国家势力范围急剧扩张。西边搞到青海新疆,北边管到内外蒙古。地打赢了当场就可以占领,人口(及国力)的增长可没办法一天完成。靠这区区两千万人(劳动力人口还更少),那时候又没有机械化设备,支撑下来已是捉襟见肘。要不然,李世民为什么一听说西突厥军重返西域,就后悔派兵占领高昌?这时候再到东北开辟新的战场,搞不好就就有崩盘的危险。

其实不仅仅建国初期,整个唐代,怎么支撑东西两线作战,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由这个问题,甚至牵扯出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当然这是后话,起码贞观时期,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反对用兵的。李世民直接下诏书说要打,肯定没经过中央班子的统一研究。

那么,他为什么对这个事如此起劲呢?

李世民做事,一向谋定而后动。处理国家大事,也一贯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尤其隋炀帝犯下那些错,更是整天挂在嘴边,说大家要吸取教训,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最严重的问题上,铁了心要走杨广的老路?

前人对此有种种解释,有的说好大喜功,有的说为子孙安边,都有道理。但最根本的,应该和李世民性格有关。和所有伟大的领袖人物一样,李世民的性格特点是积极进取、永不满足。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处、一种开拓进取的冲动。没有这种冲动,单凭所谓的保守、中庸,是不可能造就出,一个屹立数千年文明的。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