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連北京和大同都沒統治過,為什麼認為是大一統王朝?

爾朱少帥


不吹不黑,讓我們來客觀地評判一下宋朝是不是大一統。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秦朝估計不會有爭議,嬴政滅了六國,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疆域擴展到嶺南地區,那是妥妥的大一統,而且是第一次大一統。

隋唐也是大一統,唐朝時期突厥臣服、海內歸心、蠻夷來賀,當然也是大一統的盛世。

後世的元明清也做到了疆域和政權的長期穩定,也是大一統。

再看宋朝,雖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但國力不濟,飽受欺凌。

北京沒佔,大同不服轄,怎麼也不能算大一統王朝。

那麼我們就來縱向、橫向比較一下,看宋朝是不是大一統朝代。

要說大一統,先認識大一統。

"大一統"這個詞來自哪裡,它最初的含義是什麼。據不完全考證,大一統最早見於文獻是《公羊傳·隱公元年》,原文這樣說道:

元年者何?君(魯隱公)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周)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即:正月是由周文王規定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大意是說,我們採用了周王的紀年方式,那周朝就是大一統。儘管諸侯實際上已經獨立,但名義上週天子還是老大,所以周朝就是大一統。

這就好比西方歷史上的波斯帝國和奧匈帝國一樣,雖下面各行其是,政出多門,處於自治和半獨立狀態,然而名義上有一個行政首腦,也算廣義上的“大一統",當然到了戰國時期其實已經崩解。

東漢末期算不算大一統?漢獻帝名義上是天子,各路諸侯也承認他是老大,但劉備、孫權、袁紹各路諸侯"佔山為王",在自己的轄區出臺自己的政策來管理統治,已經是國中之國。

因為中國歷史上的秦朝被認為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後代就以秦朝的疆土為標杆,來丈量後世的王朝大一統的含金量。

如果後來的朝代疆域超過或達到了秦朝的面積,就是名正言順的大一統,反之則不是大一統。

下面該說說宋朝了,如果說宋朝是大一統,很多人會不服,宋代連北京都沒有控制,山西以北都是遼人的統治區域,怎麼也不能說是大一統。

其實秦朝的時候,中國的版圖並不是最大的。比如長江以南的很多地區還不屬於秦朝實際管轄範圍,如此富饒、遼闊的地區一直是蠻夷之地。大部分地區秦朝沒有設立正規的行政機構,沒有派官員進行實際統治。歷經數百、上千年,幾個朝代,經濟中心南遷,北方軍事力量也漸漸向南滲透、擴展,南方大部分地區才被中央政府實際控制。

如果僅僅以秦朝疆土為標準,隋朝似乎也不能算是大一統,因為秦朝的版圖包括遼東,而隋朝的時候遼東不在它的版圖之內。可是沒有人覺得隋代不是大一統。

如果以秦朝的版圖為標尺,宋朝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些地區處於遼的實際控制地區,而且遼國沒有對宋臣服,兩個政權是並立狀態。因此說宋朝不是大一統,似乎也說的過去。

可是你要看一下西方的歷史,當年的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的時候,歷史上一直屬於德國的奧地利都沒有被統一。

撒丁王國當年掌控意大利那陣子,意大利的國父誕生地---薩伏依與尼斯都不在自己的管轄範圍,處於法國人的控制之下,而意大利的科西嘉也在法國人統治之下。可是沒有人認為撒丁王國不是大一統。

元朝是我國的朝代,這個大家沒有異議,可是元朝的疆域比明朝大得多。明朝的疆域最鼎盛時期還不到一千萬平方公里,比元朝少了太多,等於把前朝的江山丟掉了近一半,但沒人說明代不是大一統。

客觀地說,宋朝疆域不大,而且燕雲十六州始終沒有收復,某種意義上說真的不算是"大一統"。

但宋朝皇帝先是滅了南平和後蜀。隨後又消滅了南漢、南唐,還南下讓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吳越錢氏臣服,不久又消滅北漢政權。比較起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宋的統治範圍比較完整,是那個時期中原地區的唯一漢人政權,也算是相對統一王朝了。

儘管宋代的疆域很小,讓後人無法"驕傲",但宋朝的時候文化鼎盛,經濟繁榮,科技發達,國際上對宋代的評價也非常高。


歷來現實



誰說宋朝是大一統王朝了?這只是少部分人的誤解而已,並非是公認情況。

首先認真來說,宋朝肯定不是大一統王朝!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先說說何為大一統王朝呢?

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之一是恢復舊漢故土,也就是西漢漢武帝開疆拓土以後漢朝疆域。

而自秦漢以後的大一統王朝都覆蓋了舊漢故土,並且進一步擴大了疆域。畢竟王朝如同人一般,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的,總是會在前人基礎上不斷進步的。

以這個標準來看,很明顯宋朝並沒有達標。

因為以宋朝巔峰時期的北宋以北來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更不用說更遠一些的遼東了。

以西北來看,宋朝別說收復西域了,連河西走廊地區都被獨立出去的西夏佔據著。

以南來看,大理宋朝也沒有收復,更是使五代十國末期就脫離出的安南徹底脫離出去。

所以說宋朝壓根就不是什麼大一統王朝!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宋朝是大一統王朝呢?

因為宋朝屬於是正統王朝,雖然以元朝修史標準來看,宋、遼、金三朝俱為正統王朝,但很明顯宋朝更具正統性,因為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亂世,並且局部大致統一中國,佔據了漢地的精華部分,這是遼金所不具備的優勢,而且遼金亡國以後,南宋一直堅持到元朝正式建立。

如果以遼、金為主體敘事的話,那麼無疑會出現前後不接續的情況。所以在教科書中,主要以宋朝為敘事,加之宋朝的文化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比之大一統王朝都毫不遜色,軟實力上可以說是達到大一統王朝標準,因此很多人下意識將宋朝這個正統王朝視為大一統王朝。

因此很多人誤解宋朝為大一統王朝,但就事論事來說,宋朝只是正統王朝,並非大一統王朝,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當然這並非是宋安之一家之言,而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宋安之只是以公認的標準來解釋這個問題,更不是以此來否定宋朝,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正確看待歷史。


宋安之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此之後入主中原的王朝一般都被稱為大一統王朝,而宋朝究竟能否被稱為大一統王朝還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宋朝並不能被稱為“大一統”的朝代,原因如下。<strong>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南宋偏居一偶當然不能算作一個統一的王朝,那麼北宋的定位就尤為重要了。

我們從北宋政權的創始人趙匡胤開始說起,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在制定北宋的擴張方針的時候,充分考慮了當時周圍勢力的強弱,選擇了“先南後北”的同一方略。當時南方諸國政治腐敗,但又經濟富饒,軍事實力和北方的契丹和北漢相比又略有不足。

“先南後北”前半段似乎很順利,南方的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先後被收復。至於這個“北”,的確有史料記載說這個“北”指的就是北漢,但在趙匡胤的北邊,除北漢之外,還有燕雲十六州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開寶九年(976)二月,“群臣再奉表請加尊號曰一統太平”,宋太祖對此明確表示反對“燕、晉未復,遽可謂一統太平乎?”其後群臣將尊號改為“立極居尊”。由此可見宋太祖把收復燕雲十六州放進了“大一統”的目標中,而事實上這個目標直到北宋滅亡也沒有實現。<strong>

這個燕雲十六州為什麼這麼特殊呢?北宋建立的時候,距離後晉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已經過去了20多年,契丹已經在燕雲十六州經營很長時間,收復非常困難。但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放棄,甚至提出了“和平贖買”和“武力收復”兩種方案,並建立“封樁庫”,將每年的財政結餘存起來,準備贖買燕雲十六州。

宋朝非常崇敬“祖宗之法”,對於先祖的意志也十分重視,直到北宋滅亡,宋朝的歷代統治者都對收復燕雲十六州有著深厚情節。太平興國四年(979)五月,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北漢後,準備發兵一舉收復幽雲,但因未做充分準備等諸多因素,結果大敗而歸。從此北宋和契丹進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戰爭,直到“澶淵之盟”才告一段落。

可宋朝統治者並沒有就此放棄燕雲十六州,北宋末年長期在遼國統治下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北宋統治者為了從遼國手中收復燕雲十六州,於重和元年(1118)派使者從海路赴金,商議聯合滅遼事宜。最終宋金達成協議,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國滅亡後,北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最終,遼國滅亡後,北宋與金之間的屏障消失了,金朝南下滅了北宋,北宋最後只重金贖回了幽雲七州。

所以,北宋始終沒有實現“大一統”的目標,所以並不能稱之為大一統的王朝,並不是所有的漢族人口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


鄧海春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很多人都講究一個名分,而這個名分不僅僅是侷限於個人,更是對於一個國家的承認。在古代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國家都稱自己是一個大一統王朝,而且這個稱呼在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非議,可是這個稱呼傳到宋朝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被人們認同。


大家對於北宋時期的這個國家有著諸多的意見,首先就認為它連北京和大同這兩個地方都沒有統治過,怎麼敢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個大一統王朝?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有著現實因素,還是說它自己的一種自黑或者自吹的方式呢?

相信提起這些大一統王朝,大家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秦朝。秦朝的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一統,它不僅使得整個中國完全被統一,而且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建設。這種建設對於後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往後推隋唐也是可以被人們承認的存在。可是到了宋朝,卻受到了很多人的不服,這種不服主要還是來自於,它有兩個地方的沒有統一的這樣一個局面。既然我們要了解這樣一個大一統王朝,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意義上的大一統才叫做我們所認知的這個東西。

之所以大家會存在爭議,可能是由於很多人對於大一統的界限並不清楚,這個詞最早來自於周王朝。然而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之中,很多人認為只要統一了整個國家的版圖,就被認為是大一統王朝。可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朝也並沒有完全統治整個中國,所以如果僅僅只是一般圖來劃分的話,還是有失偏頗。我們要了解真正的大一統,其實是必須要明確這些大一統王朝,它們之所以能夠被歷史上所承認,這是因為它們能夠建立的時間非常的長,而且在很長時間之內留下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這就是大一統王朝存在的理由。

大家之所以能夠承認宋朝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主要是因為宋朝皇帝先南後北的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爭鬥,甚至於連福建地區都收復到自己的囊中,後來使這些地方的人屈服,並且消滅了北漢政權,建立起了比南北朝時期以及前前後後的一些小國更加完整的版圖。這對於當時來說就已經算是一種巨大的榮耀,而在這種榮耀之下,它的統治面積也較大。相對於其它的前期王朝來說,更是能夠體現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政權存在的基礎。除開這個原因之外,很多人也知道宋朝是真正的漢人之國,而這種中原地區建立起來的漢人政權,對於當時的整個國家來說是較為推崇的存在,所以這種漢人政權自然也成為了統一王朝的一種象徵。

雖然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之中,我們對於宋朝有諸多的非議。在北宋滅亡以後,整個南宋建立起來了一個較為繁榮的局面,可是我們依舊無法承認南宋,這個國家是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但是整個宋朝存在的這一個時期依舊留下了非常傲人的成績,在這些過程之中,我們能夠去承認的就是,宋朝時期的文化以及經濟還有科技方面的發展,對於國際上的影響也非常的深遠。因此從這些方面來考慮,我們可以承認它是一個大一統王朝。

其實一個朝代的存在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在自己存在的這一個時期之內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存在的時間都是非常長的,那麼既然它有著這樣的一個較長時期的存在,即使它沒有太過驚人的豐功偉績,但是我們也不可以把它們抹殺掉。文化對於後期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宋朝時期的文化可以說是整個封建時期的鼎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要承認這是當時的國家穩定所帶來的福利。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可以承認它是一個統一王朝,但是卻不可以將它盲目的認為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大一統。


貓眼觀史


宋朝只是割據政權。北宋時期有遼,西夏。

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利用周世宗英年早逝,主少國疑的時候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竊取了後周政權。

而後,趙匡胤對手下大將很不放心,怕效仿自己,於是在還未統一的時候杯酒釋兵權,當時的宋朝沒有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碾壓。幸好英明神武的遼太祖,遼太宗都已過世,否則趙匡胤的宋很可能是後宋。趙匡胤面對的是有睡王之稱的遼穆宗耶律璟,昏聵無比,成天醉生夢死,就這樣趙匡胤依舊不敢跟遼開戰,他設立了封裝庫,積攢金銀珠寶,準備贖回燕雲,現在看來很幼稚啊,燕雲豈是能贖買的?那是遼的南大門,居高臨下,鐵騎對中原形成碾壓之勢。趙匡胤準備拿北漢開刀,結果連小小的太原都拿不下。

趙匡胤調兵遣將,先後消滅了後蜀,南漢等政權,迫使南唐李煜請降,搞妥了南面,趙匡胤雄心勃勃派大將率大軍直撲太原,以消滅北漢,進而謀取燕雲,就在這時,宋朝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開寶九年,976年10月底,10幾天前還在檢閱軍隊,生龍活虎的一代雄主趙匡胤死了,這就是謎一般的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跟弟弟趙光義喝酒,發出幾聲莫名其妙的呼喊後,帶著沒有消滅北漢,奪取燕雲,統一華夏的遺憾,帶著對皇位的眷戀,也許還帶著對周世宗的愧疚,撒手西去。趙光義是唯一的孤證,從他之前毒殺後蜀孟昶,後來毒殺南唐李煜,吳越錢俶來看,我們不難猜想宋太祖是怎麼死的。

不管怎麼樣,趙匡胤死了,弟弟趙光義繼位,就是宋太宗,更加重文抑武,急於在政績超過哥哥,出兵消滅北漢,迫使南唐,吳越歸降,基本上實現了中原和南方的局部統一。趙光義不顧疲憊之師,繼續攻取燕雲,卻在高梁河之戰被遼朝大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打得大敗虧輸,大腿中了兩箭,拋下大軍,乘驢車逃跑。這一敗,徹底撲滅了宋朝謀取燕雲的意念。

隨後的北宋一直被遼壓制,宋真宗時期,蕭太后大兵壓境,兵鋒直逼開封,宋朝被迫簽署“潭淵之盟”,獻給遼朝歲幣,從此100多年二國無戰事,算是南北朝政權。

1115年,女真部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建立金國,10年內消滅了偌大的遼國,把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趕到夾山自保,上演遼朝版的延禧攻略。當時的宋徽宗落井下石,撕毀潭淵之盟,派童貫趁火打劫,企圖收復燕雲,滿足太祖太宗當年的心願,也把自己的政績推向高峰。可惜技不如人,童貫十幾萬大軍被耶律大石几千殘兵敗將打得滿地找牙,最後還是金國出兵平定,同時也看到宋朝的軟弱。

1125年,與宋朝關係比較好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就是金太宗,金太宗對宋朝沒有那麼友好了,於1127年派大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分兵兩路直取北宋開封,就是著名的靖康恥,北宋滅亡。

北宋一直就是割據政權,南宋更別提,臣屬於金,是金國的附屬國,宋高宗給金國的國書說:臣構言。。。

後來,成吉思汗崛起,蒙古大軍於1234年滅亡金國,1279年滅亡南宋。

從960到1279,兩宋320年,疆域遠低於漢唐,疆域最大的時候也連西晉也不如,談何統一政權?


Jasonxia916


宋朝不是大一統王朝,這是確定的。

我們來分析大一統是怎麼回事。

大一統的標準是什麼?

這裡說的大一統,是指秦朝開創的郡縣大一統。

中國疆域內主要分為幾大區域:

  • 一是長城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農耕區,也有史學家稱之為“中國本部”;這裡不用多說了,所有漢族王朝都是在這裡開創的。

  • 二是長城以北、阿爾泰山以東直到庫頁島這一片,這裡可以稱之為“遊牧區”,中國古代的草原力量、遊牧政權都是在這裡崛起的。

  • 三是“西域”,基本等同於今天的新疆地區,這裡是古代中國陸地上通往西方的貿易通道。

  • 四是“高原”,即今天的青海和西藏,這裡是古代中國的奇特精神力量來源。

在上述基礎上,說回大一統。

自從秦漢在事實上建立了大一統國家之後,大一統的硬性標準基本確立。這就是:至少要把長城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農耕區,即“中國本部”,全部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完成了這一點,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比如大秦,就是基礎版本的大一統,完整的“中國本部”。

西漢則比大秦更進一步,完成了“中國本部”+“西域”(一定時間內)兩塊疆域的統治。

對照一下北宋(南宋不用提),我們看到北宋不合格。

不但北方位於長城以南的幽雲十六州沒有納入版圖,而且在建國20多年後,竟然讓自己的版圖內又獨立出了一個西夏國。

宋朝沒有完成中國疆域內任何一塊區域的完整統治,這無論如何不能算是大一統王朝。

因此,宋朝是中國疆域內與少數民族政權並立的地方政權之一。

文化發達就能算大一統嗎?

有人說到宋朝文化發達,應該能算大一統。

這裡可能是把“大一統”與“正統”混淆了。

宋朝雖然一直積弱,但至少還算有錢,民間自由度也高,因此文化發達。與唐詩並列的宋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但是,大一統看得是功業,能不能合天下於一。文化水平高,這一點是後世(近代)認定“正統”的一個因素。但是這個觀點還存在爭議,也有不少人不贊同。

宋人歐陽修寫了著名的《正統論》,其中定義了正統。

歐陽修認為,“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統。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這裡明確提出了兩個標準,“居正”與“一統”。

歐陽修進一步闡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有三類。第一類是“居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堯、舜、夏、商、西周、秦、漢、唐屬於此類;第二類是“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於一”,這一類有東周;第三類是“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於一”,西晉、隋屬於此類。

歐陽修還提到了“絕統”的概念。比如,漢朝之後天下三分,絕統;西晉又把正統續上了,隨後天下大亂,西晉絕統,直到隋唐才續上。而唐之後又進入絕統狀態。

以“居正”和“一統”兩條看北宋,北宋也算不上正統。

因為篡唐的五代都不算正統,是絕統,而篡奪了後周江山的北宋,也是得位不正。那麼,北宋“居正”這一條就算不上。

而“一統”呢?前面已經說過,北宋也沒有做到一統。


因此,以歐陽修的標準看,北宋即沒有做到大一統,也不算正統。

結語:宋朝一直希望花錢買平安,守內虛外,宋太宗之後就沒有大一統的夢想了。

宋朝鑑於五代軍人篡權的教訓,用一系列制度限制了軍官的權力;同時在制度、地位、榮譽等方面也限制武官,這一切,都是“守內”,防止內部有人篡奪皇權。

漢人的尚武精神因此也被扼殺,宋朝的武力就一直弱,那對外怎麼辦呢?花錢消災吧。給遼歲幣、給西夏歲幣,讓對方不再來攻打宋。這就是“虛外”。

對外既然這麼虛,那如果對方不守信用,拿了歲幣還來打大宋,怎麼辦?大遼是守信用的,但是大遼忽然被滅,來了不守信用的金,北宋就亡了。

從此以後,就再也不要指望宋大一統了。

(完)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凌煙閣論史


不請自來!


宋朝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大一統的王朝,這個是誰說的?

宋朝從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始就一直想打下北方,但是打了幾仗,互有勝負;所有就不了了之了。而且宋朝時候經濟、政治、文化、都屬於那個時候的第一,對於大同和北京這些區域,當時可以說是要啥沒啥,屬於苦寒之地。


所以這些地方對於北宋的統治者而言,屬於要統治,要收回來,但決心卻不是一定要的。這也同樣體現在後來每次和遼、西夏、金 打仗都是不了了之。縱使佔優也會見好就收。


以上供參考!


DQ視角


沒有人認為宋朝是一個大一統王朝 包括滅宋朝的元朝官員 只有後世的宋吹才有這種想法

最直接的依據就是元朝不單為宋朝修史,還為遼金修史。遼宋金三史的修訂,足以反映元朝人的態度——這是一個兩國並立的年代!

1261年忽必烈就下令修遼史、金史;1279年滅南宋後,忽必烈又下令修撰宋史。但如何確定正統性卻是一個難題:

元朝的正統性是來自遼金,還是來自宋朝。

這就是元朝的義例之爭,主要有三個觀點:

1、主張只修宋史,以宋為正統,將遼金作為割據政權,元朝合法性來自宋朝——顯然行不通,因為宋朝未滅,元朝就已經存在;

2、主張將遼金作為北史、北宋作為宋史、南宋作為南宋史——割裂宋朝,說南宋是另外一個國家而非北宋是繼續,其反對力量可想而知;

3、主張遼宋金三史都修,認為遼宋金時期是割據時期,不存在所謂的正統,元朝的正統性來自遼宋金三國。

宋遼金三國誰是正統

宋朝宣揚自己正統的最大依據是——自己是漢文化的繼承。相對而言,遼金在漢文化上就沒有那麼純正。

遼朝是正統的最大依據是——遼朝是在中原滅後晉而建立的,其原本國號為契丹。也就是說耶律德光滅後晉在汴梁建立遼朝,遼朝繼承了後晉的正統性,而是不是劉知遠的後漢。劉知遠可沒有滅遼朝。而北宋正統性來自北周,北周正統性來自後漢,後漢的正統性並非來自後晉。

金朝正統性最大的依據是——中原在我手中,你南宋不過是偏安政權!而且金朝在當時東亞國際體系中是最強國,南宋、西夏、朝鮮都是金朝的藩屬國。

北宋認為自己是正統,最主要的是北宋認為自己是唐朝的繼承者,無論在體制還是文化上。

但遼朝一樣有權認為自己是唐朝的繼承者——繼承的是唐朝開放風氣。

簡單的說:

遼朝是繼承唐朝的胡化、開放、尚武,北宋是繼承唐朝的漢化、保守、文治。

一個師傅,兩個徒弟,爭當掌門人。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宋朝究竟是否屬於大一統王朝,在歷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說法。


大一統王朝的概念最早出現於周朝時期,按照《春秋》中的記載,大一統王朝的標準是一統九州。如果按照一統九州的標準來衡量一個王朝是否是大一統王朝,北宋被稱為大一統王朝尚且說的過去,而南宋則不能算作是大一統王朝。


南宋的領土僅限於淮河以南的地區,古代大部分王朝的統治中心都是在淮河以北地區,南宋王朝沒有佔據中原地區,肯定不能算作是大一統王朝。

拋開南宋不談,我們來分析一下北宋究竟是否能被稱為大一統王朝。


在北宋一統中原之前,我國曆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割據分裂的現象。五代十國分裂的情況和七雄爭霸非常的像,趙匡胤在奪取後周的政權之後,採用先南後北的方法,消滅了盤踞在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結束了唐朝末年以來割據紛亂的局面。


趙光義繼位之後,宋朝滅亡了北漢,將領土擴展到與遼國交界的地方。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這是很多人將北宋列為大一統王朝最直接的證據。

不過北宋一統天下的說法存在一定的水分,在北宋建立之後,由於遼國已經佔領了燕雲十六州和遼東地區,北宋始終都沒能收回這兩塊地區。


而北宋之前的大一統王朝都佔據了包括燕雲十六州和遼東地區的整個北方地區,遊牧民族政權始終都在長城以北的地區。而北宋和遼國南北對峙時期,遼國的疆域擴展到了秦漢和隋唐時期的北方地區,宋朝的“九州”領土並不完整。

除了缺少燕雲十六州和遼東地區之外,在西夏建立之後,宋朝又丟失了河西走廊地區,領土的面積再一次大大縮水。


因為西夏王朝的阻擋,宋朝也沒能像漢朝和唐朝一樣對西域地區的遊牧民族政權進行管理。同時北宋在和遼國、西夏的戰爭中也沒能獲得優勢,反而需要用歲幣來賄賂遼國和西夏。如果僅僅從領土面積,對外交往的的情況來看,北宋的確和歷史上其他的大一統王朝有所差距。

不過北宋也有一些比較突出的方面,首先北宋時期我國的人口達到了1億2600萬,比秦漢和隋唐時期都要多。同時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總量佔到了世界的20%以上,人均GDP超過了同時期的西歐,當時的北宋是東亞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而且北宋一直控制著中原地區,只比秦朝時期缺少了河西走廊和燕雲十六州。

秦漢和隋唐時期大一統王朝的統治中心一直都在中原地區,北宋始終都將中原地區牢牢控制在手中,長安和洛陽都是北宋的領土,因此說北宋是大一統王朝,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其實大一統王朝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出來的結論也不一樣。


不管北宋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北宋都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


歷史總探長


自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以統一漢地為衡量標準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稱為大一統王朝。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有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公元936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後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幽雲十六州中,幽州是現在的北京,雲州是現在的山西大同。北宋王朝是沒有統治過北京和山西大同的。自公元938年北京及大同併入了遼國的版圖開始,一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奪取為止,北京、大同先後經契丹人易手給女真人、蒙古人,被遊牧民族統治了430年。

北宋作為大一統王朝的事實引發史學界爭議的原因有以下3點:

1.北宋的國土面積小於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2.遼國的軍事實力超過北宋,國土面積也大過北宋,而且遼國當時佔據了本屬於漢地的幽雲十六州地區。

3.西夏政權佔領了以前的漢地的西北地區,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漢族人口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

北宋之所以被定義為大一統王朝,大概是因為統治著絕大部分的漢族人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