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靜夜史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不不不,事情沒那麼簡單!

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的德國人,考慮過吞併英國嗎?答案是肯定的。德國人不僅考慮過,而且還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海獅計劃。但是後來德國人發現實施計劃的難度太大,所以也就只能讓海獅停留在紙面之上。

海獅計劃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海獅計劃無法實施呢?一戰失敗後,為了遏制德國的軍力發展,勝利的協約國與戰敗的同盟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我們先來看一下條約中對德國軍事力量的限制:

《凡爾賽條約》

陸軍被限制在100,000員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
不得組織空軍。
不得進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額外徵收26%的費用。
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義務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

正是因為巴黎和會後通過《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全面制裁,特別是在軍事上的閹割,導致德國民族主義的興起,納粹充分利用了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極力推崇日耳曼民族,逐漸從幕後走向了前臺,掌握了政權。

納粹上臺以後就開始了全國範圍的擴軍計劃。當然這些計劃都是在相對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很多都打著民間組織的幌子。德國人利用納粹衝鋒隊等組織訓練陸軍,利用滑翔機訓練空軍,就是海軍有點困難。你總不能在河湖裡用舢板來訓練海軍吧?而海軍水面艦艇都是大傢伙,難以隱藏,這就導致了後來即使擴軍後,德國海軍的水面作戰力量依舊不夠強大。

而風高浪急的英吉利海峽就如同一道天塹阻擋了希特勒的野心。雖然水下有著著名的狼群,但是用潛艇來運兵有點困難。而為數不多的海軍水面艦艇,在與北歐海盜的後代挪威人的戰鬥中又大傷元氣。這讓德國的海軍力量與當時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皇家海軍有著不小的差距。

當然,在佔領了荷蘭和法國之後,德國人還有大量的民船可以徵用,運兵雖然略有困難,倒也不是完全無法解決。但問題是要想將數十個師運到英格蘭島,必須要奪取制空權。雖然英國人的飛機和德國相比在性能上不佔據優勢,但是英國人卻有一件法寶在手——雷達,這給德國人造成了巨大困難的同時也給英國人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就這樣,英國人熬過了大不列顛戰役的勝利。也讓希特勒斷了佔領大不列顛的念頭,轉而攻擊蘇聯。

當然這並非就是說英國多麼強大,如果希特勒下定決心集中全部力量打擊英國,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一樣可以佔領英國,但是對今後的戰略實施有著致命的影響。因為對於德國人來講,還有一個對手——蘇聯在自己的身後。雖然二戰伊始蘇德就簽訂了密約,但是雙方都心知肚明,遲早會在戰場上相見。那麼為何蘇聯對德國造成的威脅更大呢?

首先,意識形態上的不同。

蘇聯奉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德國看來和資本主義有著天然的不同,不僅德國如此認為,英法也是如此認為。這也就是為何戰爭伊始,英法奉行綏靖政策,準備禍水東引的緣由。當然從後來事情的發展來看,這完全是英法等國的一廂情願,中了希特勒的圈套,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次,一山難容二虎。

同為歐洲大陸國家,在德國佔領東歐,拿下西歐,蕩平北歐,整個歐洲大陸除了個別奉行中立的國家之外,幾乎被蘇德瓜分。然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作為歐陸兩強的蘇德,必然會有強強相爭的結局。

最後,盲目的信心。

如果在二戰開始前,希特勒認為蘇聯是一個強大對手的話,那麼在完成對波蘭、法國等國的閃電戰以後,完全可以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弱雞。戰爭中期時,在希特勒看來,蘇聯不過是一個表面強大而實際弱小的大個子而已。一方面是因為蘇聯那時候正在進行大清洗,軍事實力嚴重受損,另外一方面原因則是蘇聯軍隊的戰鬥力表現並不突出,在與芬蘭的戰爭中,蘇聯就損失了超百萬。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蘇聯廣袤的領土,有著令人垂涎三尺的資源。因此在希特勒看來,打蘇聯就如同打法國是一樣簡單的。在加上當時海獅計劃的流產,德國人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開闢東線戰場。當然,這個決策也將納粹拖進了失敗的深淵。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後立即刪除!


Crazy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是不想死磕,是死磕不了。

誰都知道,英國不在歐洲大陸,從大陸到英國需要渡過寬闊的英吉利海峽。

在二戰期間,英國海軍水面作戰的實力,是德國海軍10倍。

德國人想要入侵英國,就只能依賴於空軍。

一旦德國空軍掌握英國上空,尤其是英吉利海峽的海空權,或許能夠通過轟炸趕走英國海軍,隨後使用登陸艦隊強行登陸英國。

然而,在著名的英吉利空戰中,德國空軍並沒有取勝。


事實證明,掌握戰場制空權和消滅一個國家的空中力量,有著巨大的區別。

英國空軍是沒有能夠跑到德國法國爭奪制空權的。

然而,當時德國空軍也無法徹底消滅英國上空的英國戰機。

德國英國法蘭西戰役勝利時,立即制定了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當時德國空軍集中了3個航空隊,共2669架飛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各佔一半。

英國空軍實力要弱小不少,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一定的優勢。



當時,英國空軍是防禦一方,戰鬥機性能優秀,飛行員水平很高,並不容易對付。

同時,英國早就預計到會爆發大仗,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這樣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

還有,英國具有很強的戰機生產能力。

英國還建立了全國性的雷達預警系統,可以大大提高作戰效率。



然而,德國空軍有一定的問題,裝備的主要戰鬥機bf109的航程太短,不能為轟戰機全程護航。而在訓練有素、戰鬥機性能優秀的英國空軍面前,這些轟炸機是很危險的。

持續長達大半年的空戰中,英國空軍損失飛機1744架,飛行員1542人。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977架,飛行員2585人。

當然,英國市民在空襲中傷亡巨大。倫敦則遭受了慘重損失,市區1/5的房屋被炸燬,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

但是,英國空軍始終無法被消滅,德國人也就不能登陸英國。


此戰中,英國飛行員表現了不亞於德國同行的大無畏精神。

英國飛行員曾經一致認為,英國空軍最後會被消滅,但他們仍然堅持作戰,甚至每天空戰數次之多。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這麼說:“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從這麼少的人那裡得到這麼多!”

3000名英國空軍人員,保衛了數千人英國人民。


薩沙


好多軍史專家都認為,二戰時候,如果德國先拿下英國,有了一個鞏固的後方再去收拾蘇聯,戰場要對德國要有利得多。沒有英國做“內應”,美國在歐洲開闢戰場也要困難許多;因此說,德國先跟斯大林攤牌是個戰略失誤。

希特勒聽到這觀點一定會跳起來:難道就你們懂軍事,我是白痴?我何嘗不知道先收拾英國是上策,我得收拾的了啊!


德國之所以沒有先進攻英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海軍力量的制約

眾所周知,二戰初期英國在希特勒對歐洲張開血盆大口以後,徹底反思了張伯倫的綏靖主義,積極派兵參加了法國的抗德戰爭,但是因為戰術的失誤,戰爭以慘敗告終。英國軍隊被德國人打得滿地找牙,潰不成軍。

德國軍隊決心乘勝追擊、徹底征服英國,但在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後,他們被英吉利海峽攔在了岸邊,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氣得嗷嗷直叫。

德國人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直到英軍老巢呢?海軍不行。為什麼海軍不行,都是因為那一紙條約:《凡爾賽條約》。


一戰德國失敗後,為了懲罰德國,不讓它具備再次發動戰爭、作死的能力,協約國逼迫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國防能力進行了諸多限制,僅僅讓它具備自衛能力,不許它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於拔掉了老虎的牙齒。

希特勒掌權以後,為了實現它稱霸歐洲的野心,在機密狀態下突破條約的限制進行瘋狂擴軍備戰。

為什麼是機密狀態呢?因為德國經過二戰慘敗,還要承擔戰爭賠款,國力有限。德國羽翼未豐不能跟協約國翻臉,不能公開撕毀條約,也害怕對方有所警惕。所以擴軍備戰就像做地下工作,偷偷摸摸進行。

比方說訓練陸軍的是不讓軍人穿軍裝,穿著運動服,就說我們開運動會。徵兵的時候對外說我們不是徵兵,是招收警察。


研製大炮的時候把突破條約限制的大炮在地下室組裝,試驗的時候躲到山溝裡去進行。總之,什麼都要偽裝,都要打著民用的幌子。

就是訓練空軍飛行員也要用滑翔機來進行,對外說他們是民間組織,是飛行愛好者,為了參加滑翔比賽。

可是海軍訓練就不行了,必須要有戰艦,可是戰艦是個大傢伙,無法遮人耳目。造出的戰艦必須要在水裡試驗,一試驗不久露餡了嗎?總不能弄點小木船去訓練海軍,那樣也起不到訓練效果。

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的海軍只能裝備6艘戰艦、6艘巡洋艦,而且有排水量限制,裝備的火炮也不得突破規定,條約還不讓德國發展潛艇。


但潛艇是在水下試驗的,體積也小,所以德國的潛艇數量和性能都非常厲害。但進攻英國的時候,潛艇不能運兵。沒有大型戰艦不能運兵,民船運兵的話又沒有安全保障。要知道當時英國的海軍力量很恐怖,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這樣一來,進攻英國的難度就提高了。

二、掌握不了制空權

我們說了,進攻英國沒有戰艦可以用民船,但民船沒有自衛能力,想要安全運兵越過英吉利海峽必須要用空軍掩護,可是德國的空軍力量也不行。

從數量上講,德軍的空軍戰機數量確實比英軍要多一些。但當時德軍的戰機質量較差,航程有限,無法在英國上空長時間作戰。而英軍本土作戰,優勢很大。


經過長時間的鏖戰,德國空軍沒有擊敗英國空軍。沒有掌握制空權的德軍,擊敗英國海軍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意識形態的原因。

眾所周知,希特勒是個反人類的法西斯主義者,他反對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和民族,但他更仇視共產主義。

因為德國實行的是西方市場經濟,而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跟德國的經濟體制有衝突。

而且希特勒宣揚日耳曼民族是上等人,德意志優先,德國人就應該奴役其它民族;而共產主義則提倡人人平等,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所以希特勒把社會主義的蘇聯看做洪水猛獸,看做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因此,希特勒選擇了放過英國,先消滅蘇聯。即使德國先進攻蘇聯,也不能說就是下策。如果不是美英對蘇聯提供援助,蘇聯可能就頂不住亡國了。到那時,德國人就輕而易舉收拾英國。一旦那樣,英國就會陷入困境,美國人想幫忙也無從下手,這也正是美國和英國不遺餘力支持蘇聯的原因所在。


小約翰


寧可挑戰蘇聯這不死磕英國?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德國這個國家的悲哀,地處歐洲腹地,西有英法,東有蘇聯,一戰時就被東西夾擊兩線作戰,地理位置的不利使之始終處在戰略的被動之中,當一戰失敗後,德國的高層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在對波蘭動手前,首先與蘇聯簽訂了互補侵犯條約,暫時的避免了兩線受敵。

當暫時沒有了東線的威脅,德軍摧枯拉朽的閃擊了英法的盟友波蘭,迅速調轉槍口就對準了英法,長驅直入的進攻,法國投降,英國通過敦刻爾克狼狽撤回英倫三島,結果就是德軍百萬大軍看著英吉利海峽望洋興嘆。

對於希特勒與他的將軍們來說,英吉利海峽簡直就是不可吳越的鴻溝,二流的海軍無力支持德軍登陸作戰,在經過了勸降與英倫空戰的失敗後,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

是的,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與蘇聯的互補侵犯條約,雙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德軍知道蘇軍在大清洗後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毫無作戰能力,在與芬蘭的戰爭中充分的暴露了這點,所以知道蘇聯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點捅刀子,而蘇聯對自己目前的形勢更是心知肚明,不過沒想到英法這麼不經打,本想等英法與德軍打的焦灼時再背後發動進攻,結果沒幾個月法國居然投降了…

結果就是,蘇聯集結起了軍隊,全部部署在了邊境處,絲毫沒有梯次防禦的架勢,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軍備,作戰參謀們一直在研究德國地圖…

德軍的高層們自然知道蘇聯在做什麼,既然兩線作戰不可避免,那就趁蘇聯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首先開戰吧,反正英軍被打的毫無反擊能力,暫時是沒能力反攻回來的。

結果就是“巴巴羅薩”行動開始,蘇德戰爭爆發…









走進歷史大觀園


二戰德國望洋興嘆,英吉利海峽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德國是看著英國唾手可得,但無奈海軍實力太弱,只能拼空軍,結果英吉利空戰又失利了,損失慘重,最後無奈的德國只能用潛艇對英國執行封鎖,到1943年大量裝備雷達和聲納後,德國潛艇也被破解了!

二戰前期德國確實有些所向披靡,1個月時間瓜分了波蘭,39天就拿下了法國,整個北歐基本就是軍隊開過去接收,反抗都很少,又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英國陸軍雖然從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走了,但是同樣損失慘重,根本沒有了反擊德國的可能性,更何況英國還要將關注點放在北非和巴爾幹半島上去!


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依仗,那時候還是大英帝國,還是世界第一海軍,相反德國的海軍相當弱小,歐洲列強中除了蘇聯海軍實力弱以外,就數德國海軍了,要想登陸英國,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雖然德國制定了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但希特勒知道貿然執行恐怕所有德國官兵全部都得在英吉利海峽喂鯊魚了!德軍潛艇確實很強,但是這些深海殺手也就只能夜晚執行突襲任務,也不能運兵啊!

最後德英來了一場空軍對決,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目的是逼迫英國投降。不過很遺憾,雖然空戰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但是英國空軍依靠雷達預警以及主場優勢,成功的戰勝了德國,特別是德軍的飛行員損失慘重,一旦在英國被擊落就代表著要麼犧牲,要麼被俘虜,最後希特勒不得不放棄英國,採取潛艇來封鎖英國的資源。

這時候的英國其實是沒有任何反擊能力的,能夠自保就不錯了,德國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開始放棄英國將主要精力放在防禦鬆懈的蘇聯身上。這時候的斯大林因為有一個和平協議,確實防禦鬆懈,甚至還有執行著大清洗運動,整個蘇軍從高層軍官到底層軍官2/3被清洗,甚至4個元帥清洗了3個,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特別是波蘭戰爭、蘇芬戰爭,德軍對蘇聯的戰鬥力看得清清楚楚,果然在前期一擊即潰,第一年就消滅蘇軍400萬,如果不是美國及時幫忙送來海量物資,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個人還真不看好

蘇聯,即使到了戰爭後期,蘇聯軍隊戰鬥力都遠遠低於德國,目前世界排行的王牌飛行員們、王牌坦克等等,哪個不是在蘇聯軍隊上獲得的戰績,只是越往後德國資源和戰爭潛力不足,如果德蘇單挑,恐怕後果難料!


狼煙火燎


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其實這個原因也挺簡單的,因為德國雖然在二戰期間軍力超強,但卻非常不平衡,其軍力的強盛主要體現的陸軍,但海軍實力卻非常弱,尤其是跟已經縱橫各大洋數百年的英國相比。而希特勒為了抵消英國海軍優勢發動的不列顛之戰空襲行動又沒有達成預期成果,所以最終德國在進攻英國本土完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取消了計劃。


德國打英國難在哪裡?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所以在戰後訂立的《凡爾賽條約》中對德國的軍力作出了嚴格限制,規定其軍隊總數不能超過10萬人。但德國在經歷過一戰結束之後幾年的困難之後,當然不甘心只是保留少量軍隊,所以很快就通過各種方式開始暗中擴軍。

納粹衝鋒隊這樣的組織興起也跟魏瑪德國希望通過民間準軍事組織擴軍,繞過《凡爾賽條約》限制有關

當時德國人利用了一系列民間機構為掩護,培訓各類軍事人員。比如他們大量利用滑翔機俱樂部培訓飛行員,利用體育俱樂部和類似納粹衝鋒隊這樣的組織培訓具有步兵戰鬥技能的人員。而在希特勒於1933年上臺之後,更是通過對預備役人員進行高頻度輪換軍訓,迅速擴軍。

儘管德國通過各種變通的方式擴軍也是公開的秘密,但畢竟這些方式在早期還是需要遮掩一下,因為納粹不能過早讓鄰國警覺起來,也不能在自己的軍事實力達到目標之前讓鄰國重新有對它動武的念頭。所以德國軍力增強最快的主要是陸軍,同時通過秘密設計製造He 111型轟炸機等先進戰機,德國空軍實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強。但因為海軍所依賴的裝備主要是大型艦艇,而這是沒法秘密發展的,所以德國海軍實力擴展的幅度一直非常有限。

德國海軍主戰艦艇之一,重型巡洋艦布呂歇爾號在挪威戰役中被擊沉

這一弱點在早期歐戰中並沒有太多體現,因為德國對捷克、波蘭、法國、北歐和荷比盧等低地國家的戰爭都是通過壓倒性的陸軍優勢加上佔據壓倒數量的戰機閃擊完成的。但即使如此,德國海軍還是在挪威戰役中遭受到了沉重損失,總共有12艘戰艦被擊沉,其中包括1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所以在法國和北歐的戰役結束之後,德國海軍手裡的主戰艦艇只剩下了可憐的1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而如果德國想入侵英國,就必須跨越英吉利海峽,但要跨越英吉利海峽,德國海軍就要直接挑戰當時仍然排名世界第2或是第3的英國海軍,這對於水面艦艇孱弱不堪的德國海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德國為入侵所做的準備

所以在結束法國戰役之後,德國其實是不太想跟英國直接開戰的。雖然在1940年6月5日,法國戰役還沒完全結束之時,德國空軍就開始對英國港口展開了轟炸,並在6月下旬開始制定入侵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但德國卻也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希望與英國達成妥協。7月19日,希特勒在柏林還專門發表了一次演講,向英國開出了講和條件,即允許英國保留英帝國,換取英國認可德國對歐洲大陸的控制權。但英國對此的反應卻僅僅是通過其外相伍德發表的一個廣播宣言予以拒絕。

此後,希特勒意識到與英國媾和完全無望,才開始認真籌劃對英國的全面入侵。但要想成功征服英國,一個先決條件是能迅速地將大量登陸部隊運送到英國本土。當時德國國防軍經過評估之後認為,要成功征服英國,德軍在第一波登陸作戰中就要至少使9萬名士兵成功地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登陸,而在前3天的作戰中,至少要使成功登陸的軍隊人數達到26萬人。

在法國布洛涅港集結的德國駁船船隊


而為了成功地將如此眾多的德軍運送到英國,德國海軍也立即行動起來,開始從各地徵調駁船。到1940年8月,德國海軍已經在從萊茵河到荷蘭的區域內集結起了差不多2000艘駁船,另外還有1600艘摩托艇和168艘運輸船。但雖然這些船可以裝載數萬德軍渡海,橫渡英吉利海峽卻需要差不多12個小時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恐怕這些運輸船被英國海軍全部擊沉幾次恐怕都綽綽有餘了,而當時德國海軍能夠提供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就這樣硬來,直接進攻英國本土,德國的勝算是非常非常低的。因此要在當時的條件下確保進攻英國本土的成功,德國空軍取得制空權,通過制空權壓制英國的制海權是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

不列顛之戰

而這也就是德國發動不列顛之戰的原因了,就是要打掉英國的制空權,從而為德國陸軍通過海路登陸英國本土創造可能性。但不列顛空戰的進程對於納粹德國來說卻是非常不順利。在不列顛之戰的早期,德國空軍的主攻目標是英國的各個港口和運輸船隊,但這其實更多的是一個引誘策略,真正目的是希望使英國空軍在各個受到空襲的區域之間疲於奔命,倉促應對德軍的空襲,從而在空戰中儘可能多地消滅英國空軍有生力量。從1940年8月開始,幾乎每天都會有1500架德軍戰機穿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發動空襲。

德軍He 111型轟炸機機群飛越英吉利海峽的景象

但由於德軍選擇目標不夠集中,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而英國空軍雖然數量上處於劣勢,但其飛行員素質很高,再加上主要是主場作戰,所以德國空軍在消耗英國空軍有生力量的同時,自己的有生力量也損失慘重,在整個不列顛空戰期間,德國共損失1900多架飛機,而英國則損失了1700多架飛機。但根據後來的一些記載,當時英國空軍的抵抗也確實被拉伸到了極限,如果德國空軍的這種戰術再持續一段時間,可能英國空軍的力量就會出現衰竭,德軍的戰略意圖就可能會實現。

戈林對德軍飛行員發表講話,宣佈改變空襲策略的現場

但在此時,德國自身的損失可能也已超越了極限。所以從9月7號開始,德軍元帥赫爾曼·戈林卻下令改變策略,將空襲的重點從消耗英國空軍有生力量轉變為對倫敦等中心城市進行轟炸。而這種重點的調整,可能還跟8月的一個意外情況有關。在8月的一天,在一次德軍空襲英國的過程中,意外地對本來不是空襲目標的英國首都倫敦進行了轟炸。而這打破了自不列顛之戰打響之後雙方不攻擊對方首都的默契。作為報復,英國空軍在8月25日空襲了德國首都柏林,而英軍的報復對德國高層震動很大,因為他們此前認為絕對不可能發生柏林受到空襲的情況。此後,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決策層對形勢發生了誤判,認為之前的戰略有很大問題,並沒有真正消耗掉英國空軍的有生力量,對於德軍掌握制空權沒有幫助,因此最終都同意進行戰略調整。而這種戰略調整卻成了英國空軍的救命稻草,使英國空軍從崩潰的邊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慢慢恢復了元氣。

He 111戰機空襲倫敦南部商港的景象

而在壓力降低之後,英國空軍進一步發動了反攻,他們在9月16日和17日對在歐洲大陸海岸集結的德國駁船進行了轟炸,先後炸沉了67艘船隻,炸傷173艘,其它人員與設備損失也非常慘重。此外,當時根據德國氣象部門的預告,在整個1940年,只有8月20日到26日和9月19日至26日的潮汐情況適合德軍進行登陸作戰。但一直到9月中旬,德國空軍都始終未能取得制空權,並進而對英國海軍發動空襲,以削弱其制海權。因此在9月17日,希特勒眼看成功發動海獅行動,對英國本土展開登陸作戰已無希望,只好宣佈此項行動無限期推遲。


當然行動取消並不意味著德國對英國的空襲行動也立即中止了,德國對英國的空襲一直持續到了1941年的6月。但在1940年10月之後,為了減少損失,德國空襲英國都改成了只在夜間進行,規模也逐漸縮小。而在1941年3月之後,德軍的空襲力度似乎又曾一度加強,但這其實只是德國為了掩蓋其對蘇聯的戰爭準備而進行的佯攻。當年5月10日,德軍對英國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700噸爆破彈和燃燒彈落在倫敦市區,炸死1400多人。但在此後,德國空軍主力就被調入東線,蘇德戰爭開始後,對英國空襲正式宣告結束。


桃花石雜談


我們就從英德海陸空三軍作為切入點吧。

先說空軍

有傳言說當時希特勒不進攻英國是因為格林保證僅用德意志空軍就可以摧毀英國的抵抗意志,這純屬扯淡!

希特勒明白的很,自家空軍和英國空軍都是半斤八兩的角色。

一戰結束後,德國空軍受限於凡爾賽條約,並不能大規模列裝作戰飛機,基本處於閹割狀態,所能保留和研發的先進作戰飛機並沒有多少,只是後來二戰爆發了,德國才放開約束造了很多黑科技,但這都是二戰後期的事情了,實際上不列顛空戰的時候,德國在制空權上並沒有優勢,窮的經常跟意大利借轟炸機戰鬥機,反觀老牌空軍強國英國卻在制空權上力壓德國一頭。



接下來說海軍

德國海軍就更慘了,凡爾賽條約明確規定,德國不得擁有1.1萬噸以上戰艦,1.1萬噸以下戰列艦可保留六艘,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還可保留輕型巡洋艦六艘,驅逐十二艘,潛艇十二艘。

關於德國海軍的約束,一戰結束之後德國可以偷著造一些作戰飛機,英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在海軍建設上,英法的態度是沒有任何迴旋餘地的,決不允許德國海軍超過凡爾賽條約規定數額。

這和當時的英國海軍比起來簡直就是個小孩子,雖然德國秘密製造了許多攻擊潛艇但實際上對戰爭的進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當時希特勒很清楚自家海軍什麼德行,所以在攻陷法國的同時,極力收攏法國海軍。

可惜,晚了一步,法國海軍戰艦不是自沉了就是被英國海軍擊沉了,基本毛都沒給德國剩。

缺少了法國海軍的支持,德國海軍在強大的英國海軍面前根本毫無一戰之力。

所以說,關於海軍這項,英國完全碾壓德國,根本沒有可比性。



最後是陸軍

這個就沒什麼爭議了,二戰初期德國陸軍跺一跺腳,歐洲大陸都得震三顫,可以說是歐洲最強陸軍。

整個歐洲大陸基本全讓德國陸軍打下來了,毫無對手!

德國陸軍說英國陸軍是渣渣,它連反駁的力氣都沒有。

誰讓人家坦克多呢,在德國陸軍眼裡,大炮口徑即是真理,mg42重機槍下無活人。

可以說德國陸軍在二戰那就是李元霸,愛誰誰的存在。

可惜啊,想滅了英格蘭卻有條英吉利海峽啊,過不去。

海軍也不爭氣,讓英國海軍追的滿世界跑,德國陸軍就算在能耐,也沒整。

既然過不去那就等一等再說,等海軍什麼時候行事兒了,在過去征服英格蘭吧,但這時候不能閒著啊。

聽說東面聯計劃過來收拾德國,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打唄。



所以,是沒辦法,如果德國海軍只要爭氣一點點,你看德國陸軍打過去不。

打蘇聯是無奈之舉,剛開始兩國還遞交了互不侵犯合約,但後來德國截獲了蘇聯有可能對德動武的情報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德國做出了戰略調整。

既然蘇德戰爭不可避免,德國當然要先發制人。


縹緲峰下一粒沙


隨著“巴巴羅薩”行動的一聲槍響,德國拉開了東進蘇聯的序幕,蘇聯與德國開始了數年的鏖戰。

蘇德戰爭的爆發是突然的,盟軍原本以為德國會執行“海獅行動”登陸英倫三島,誰也沒有想到希特勒願意放棄征服英國的衝動。

只是隔著海峽發動隔靴搔癢的空襲,轉身將蘇聯拖入火海。那麼為什麼希特勒願意放棄多年來的計劃經營而去挑戰龐大的蘇聯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德國需要的是什麼。

這個時期的德國已經通過其強大的裝甲部隊發動了“閃電戰”,迫使法國投降,佔領了歐洲大陸大部分的地區。

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已經征服了歐洲。但是歐洲的資源有限,無論是鋼鐵還是煤礦,與德國的需求還有一段差距,德國面臨著資源不足的問題。

並且德國此時最缺少的戰略物資也是德國裝甲部隊的立身之本---石油。歐洲大陸已經被希特勒控制,資源已經被髮掘。

但是希特勒的納粹軍隊仍然面臨著鉅額的資源匱缺。希特勒此時的重點是找到新的開發區,重新獲取石油等戰略物品。

英國本土的區區三島的資源能滿足希特勒龐大的資源需求嗎?毫無疑問的是不能。

英倫三島在希特勒潛艇的包圍下本身就即將崩潰,如果龐大的裝甲部隊進攻,取得的資源根本無法補充部隊的消耗。


再加上英國本土的島嶼地區極其不適合大規模的裝甲作戰,納粹德國精銳部隊難以發揮實力。強行登陸英國本土還會遭到英國民眾激烈的反抗,部隊又會受到嚴重的損失。

所以,英國並不是那個時期進攻的最佳目標。反觀蘇聯,不但有廣闊的國土與德國連接,而且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區,特別適合德國裝甲集群的高速移動。

再有蘇聯豐富的資源令德國垂涎不已。蘇聯便是德國進攻的上佳目標。

希特勒最終的目標是征服世界,遲早要和蘇聯決一死戰,而繼續拖下去讓蘇聯越來越強大更加不利於德國。所以希特勒便下令入侵蘇聯,放棄了與英國死磕。


小司馬遷論史


首先,在法國投降之後英法聯軍就在敦刻爾克進行了大撤退撤回了英倫三島,而此時的德國若要舉兵全力入侵英國的話,也並非易事。況且,在法國大陸與英國之間又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也是德國海軍的好幾倍,若要強行從海上登陸英國,恐怕對德國人來說簡直就是去送死。此時的美國還未正式參與戰爭,若貿然進攻英國的話,到時候蘇聯再在東線反擊德國,可能會讓德國處在兩面受敵的狀態。

為此,希特勒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先攻打蘇聯,侵佔東歐的油田。再著手考慮西線戰場。因為他在英法敦克爾刻大撤退中,突然下令德軍的部隊停止攻擊,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肯定是有原因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1940年5月某一天,平日裡風平浪靜的英吉利海峽此時卻異常熱鬧,海面上是千餘搜大大小小的遊艇、漁船、拖船在英吉利海峽兩岸來回奔波著,海面上空又是德國轟炸機群的炮火轟鳴,海面下德國潛艇的魚雷打得整個海面巨浪滔天,整個英吉利海峽就宛如一鍋沸騰的開水。

5月26日,原定的三個撤退港口中的兩個就已經被德軍佔領了,只剩下了敦刻爾克可以供英法聯軍40萬人進行撤退。但在敦刻爾克以及其4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卻一點也不平靜,德軍的轟炸機異常猛烈的對著敦刻爾克港內狂轟濫炸,4個船塢全部被炸燬,8公里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而從敦刻爾克前往英國的三條航線中,也只有最長的一條航線能使用,其餘的兩條已經佈滿了德軍的炮火。

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又擺在了英國人面前,那就是英國用來執行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船隻實在是太少了,為此英軍只能在沿岸徵用船隻,整個敦刻爾克艦隊裡除了運輸船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漁船、遊艇、渡船、貨船甚至是小帆船。幾天時間裡,這片海域上就集結了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比利時的船隻停泊在港口。

而此時,德軍的轟炸也愈來愈猛烈,僅是在5月27日這一天就在敦刻爾克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但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原本是佔了上風的德軍,卻因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放走了在此地的40萬英法聯軍。當德軍快要衝入敦刻爾克實施掃蕩的時候,希特勒卻命令先頭部隊暫停進攻,讓坦克停止了三天之久。這不禁讓德軍頓時一頭霧水,明明就可以一舉殲滅殘餘在港內的英法聯軍,為何要下令停止進攻呢?

根據後來的資料記載,希特勒不願在此時進攻英法聯軍,原因是出於政治目的。首選希特勒不想得罪英國人,因為他將英國視為進行全球戰爭的潛在合作伙伴。如果英國人願意承認德國在西歐大陸的支配地位,那麼德國也會像對待意大利那樣對待英國。其次,倘若英國遠征軍在法國全部被俘的話,可能會更加激化英德兩國之間的關係,所以為了緩解兩國的敵意,希特勒選擇了放棄攻擊英國而轉戰蘇聯。


“海獅計劃”並不能使英國人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代表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簽署了停戰協定。但這份停戰協定卻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德國,因為協定的內容包括了德國不會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這無疑是德國的損失,德國若要想進攻英國是不同於進攻蘇聯的陸上進軍長驅直入,對於進攻英國來說,不僅要海上有運輸船與海軍艦艇,空中也有護航戰機進行護衛,登陸部隊的後勤補給也要及時跟上。但德國的海軍實力跟英國海軍來比,相差頗為懸殊。英軍擁有航母,可以海空協同作戰。德軍並沒有建成投入使用的航母,只有幾艘“鉅艦大炮”時代的戰列艦,所以整個大西洋的制海權便拱手想讓給了英國。況且德法的停戰協定又規定了德國不得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為此日後的“海獅計劃”也僅僅停留在了空中作戰階段。

雖然英國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丟棄了大量武器輜重,本土僅僅剩下780門火炮、160門反坦克炮和200輛坦克,如果德軍要實行登陸作戰,如此薄弱的陸軍力量實在不是德軍部隊的對手。但好在德國人也並沒有登陸部隊可以橫跨英吉利海峽,眼下德國能進入德國作戰的方式也只剩下了空戰。英國人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整部署空中防禦以及空軍作戰部隊的防控區域劃分。

1940年8月13日,被德軍大肆宣揚的“鷹日”攻擊終於要到來了,但似乎好運也站在了英軍這邊。德軍480多架轟炸機在10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向英國的各處機場進行了猛烈攻擊,但攻擊效果並不明顯,德軍損失慘重,戰鬥機被擊落367架,而英軍只損失了183架。

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對英國本土的空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德軍每天出動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高頻度的轟炸使得英軍傷亡十分慘重。但此時的希特勒又改變了作戰目標,開始轉向對倫敦展開大規模空襲。8月23日,一架迷航的德軍轟炸機誤飛到倫敦上空投下了炸彈。為了報復,8月25日英國人派出81架轟炸機空襲德國首都柏林。此時的希特勒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德國人自開戰以來就入侵過好幾個國家的首都,還從來沒有被哪個國家轟炸過柏林。為此,1940年9月15日德軍200架轟炸機在60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準備對英國實施大規模轟炸。但令德國人意想不到的是,英軍300多架飛機分6個批次分別升空反擊德軍,硬是讓德國人在20多分鐘後就損失了戰機183架,而英軍僅僅損失了戰機26架。

1940年年底,由於英軍的頑強反擊,德軍空襲的規模也越來越小。“海獅計劃”也隨之擱淺,德國人也不得不把進攻英國的戰線轉移到了東歐,蘇德大戰一觸即發。


個人看法:德國人不選擇全面進攻英國,除了希特勒的政治目的之外,還因德國海軍的力量薄弱並不是英海軍的對手,若真要登陸英國,德國海軍也並不能保障登陸部隊能順利橫跨英吉利海峽。其次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轟炸效果不佳,“海獅計劃”的隨之擱淺也使得德國指揮高層放棄了進攻英國的計劃。與此同時,蘇聯與德國的矛盾早已在二戰開戰後就機具升溫,德國攻打蘇聯也是必然之舉。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先別說德國能不能打英國,先說德國為什麼要打英國。

希特勒挑起二戰的最終目的要的還是歐陸霸權,德國從俾斯麥那一輩人開始,除了威廉二世,都很明智的選擇奪取歐陸霸權。



因此希特勒只會找蘇聯和法國的麻煩,自始至終對英國都沒想法,整個二戰德國對英國的軍事行動,僅僅是為了讓英國退出戰爭。

所以根本不存在和英國死磕這種想法,要不然敦刻爾克希特勒也不會手下留情了。

(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被德國潛艇偷襲掉了)

接下來再說一說其他問題,二戰前夕的德國,陸軍和空軍是親生的,海軍連後孃養的都不如,雖然潛艇很強,但是潛艇頂多能做到襲擊商船,封鎖航路,想登陸只能靠水面艦艇。但是德國的水面艦艇的發展非常緩慢,航空母艦一艘沒有,其他驅逐艦戰列艦和英國也沒的比,海上和英國硬剛根本不可能。實際上英國海軍在美國參戰之前,其實力還是世界第一。

希特勒不是威廉二世,他不會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第三帝國重點發展的是陸軍和空軍,德意志第三帝國海軍的存在基本上是近海防衛和攔截航路。當年公海艦隊多麼威武,最終還是栽在了英吉利海盜的手裡。有威廉二世的前車之鑑,希特勒又怎麼會做出和英國死磕的蠢事呢?

(俾斯麥號戰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