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张进娣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有人说诸葛亮阻碍天下统一是罪人。我想问:

第一,天下大乱的源头又是从哪里来的,是诸葛亮一手弄出来的吗?

第二,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反而帮助曹操和孙权就能够一统天下吗?

第一,天下大乱的源头又是从哪里来的,是诸葛亮一手弄出来的吗?

汉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四方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这一切的源头就出在汉灵帝和十常侍的身上,汉灵帝西园卖官,东汉朝廷直接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与此同时十常侍的宗族在全国担任官职,所到之处贪财索贿,祸害百姓,以至于天下都要诛杀宦官。而地方豪强掠夺小民,民不聊生,造成大量流民流窜中国的各地。

当时的民谣说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头发就像韭菜,剪了还会长出来,而脑袋就像公鸡,割了还会叫,官吏们未必有我们想的那么恐怖,我们小民从来不可轻视。可见当时的民心崩坏到了什么地步,但是大批流离失所和被豪强欺压的农民选择了太平道,最终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黄巾起义,直接摧毁了汉朝的统治。

太平道起义被镇压,但是汉灵帝仍然不满足,在皇宫被大火焚毁后,强行征收起义后经济被毁坏严重的汉朝各地的赋税,这又导致了流民大批沦为盗贼,太行山中百万流民组成黑山贼,青州和徐州两地悠悠百万农民军的起义,凉州烽火四起,汉化的羌人和凉州汉人大起义,整个凉州成为叛军的地盘,河东一带白波军流窜,益州的黄巾军占领成都。天下早就大乱,烽烟四起。只是很多人没有看过历史文献,只看过电视剧,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汉朝末年乱成什么样子。

按照妨碍统一的说法和逻辑,假如你是生活在汉朝末年的一个流民,你就不应该参加黄巾起义,或者在其他地方参加起义军反抗,最应该做的是在坐在家里等着饿死。这些流民自己都呆在家里饿死了,天下怎么会有战火和叛乱呢?所以引起流民遍地的宦官,豪强,皇帝都应该呆在各自位置,享受荣华富贵,流民为了天下安定都应该自觉的饿死。

<strong>

第二,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反而帮助曹操和孙权就能够一统天下吗?

这就属于神奇言论了,第一,诸葛亮帮助刘备平定巴蜀,汉中,荆州四郡,护卫一方百姓的安全,之后为天下统一而北伐,所以蜀汉的北伐统一大业就不正确?为什么曹魏和孙吴不投降蜀汉呢?也是投降同样是天下统一,这不是一样吗?只有曹魏和东吴的统一大业才正确?就是因为蜀汉相比较而言比较弱小?当年我党小米加步枪就要向美国屈服认输,不打朝鲜战争???

第二,诸葛亮去帮助曹操和孙权就一定能够统一天下吗?曹操的手下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等等大臣谋士,难道谋略就差了诸葛亮这么多,这数十个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诸葛亮吗?张辽,张郃,乐进,徐晃,典韦,许褚这些武臣,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诸葛亮?孙权手下的周瑜,鲁肃,陆逊,张昭,江表十二虎臣也比不上诸葛亮一个人吗?那还会有天下大乱吗?,诸葛亮组织一个五百人绝对可以统一天下,因为就只有诸葛亮就行了呀,其他人根本没有用。


我对于说诸葛亮穷兵黩武,百姓抛弃诸葛亮的说法实在是不好说什么。因为他们不看历史记载,所有的一且估计都是臆想,因为东晋时期的历史文献《华阳国志》说诸葛亮治理蜀国民众没有怨声,不滥用私刑,去世之后民众都哭泣十分伤心。

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而西晋时期的陈寿在编写《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时候,记载上说道: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现在梁州、益州的百姓,说起诸葛亮,说他的话还在耳边。即使是棠梨称颂召公,郑国人歌颂子产,也没有像这样的久。子产和召公都是名臣,贤臣,蜀地百姓如此怀念诸葛亮难道是诸葛亮穷兵黩武让百姓都爱上了这种感觉吗?


<strong>

<strong>


人者仁义也


最近三国很热,诸葛亮也被众人提了出来,世人都觉得诸葛亮是个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但为什么又有人说诸葛亮是个历史上的罪人呢?这其中一定有一些困惑,所以,今天就得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随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以上差不多就是诸葛亮的个人经历,但他为什么会被说是历史的大罪人呢?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这历来都是被人们认为是个计谋,但换个说法直白的来说,却是个阴谋而已,三分天下,指的是分裂中原,南北对战,虽然不能和大一统比较,但怎么都是比三分天下好的,因为南北对战至少不会让外族有机可乘,所以,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对饱受了战火摧残的百姓真的不是好事,这让百姓们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没有一天好日子过。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穷兵黩武,蜀汉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时,他就搞了个什么北伐,这样以来,可直接是害苦了天下百姓,六次以来,诸葛亮就没有成功过一次,诸葛亮他不仅不改进,还不善于观人,这样以来,这样一位狂妄自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可以守得住一个重要得战略位置了。


大家都说三个臭皮匠才可以顶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舌诊群儒,直接就可以说是耍的小聪明了,他对其他谋士的评价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话可以听,从来不会为了大局去考虑,他为的都是自己的面子而已,这样的话,他得罪的人当然少不了了。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因为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总是利用魏吴矛盾,来借此和平发展,穷兵黩武,耗尽了蜀国的国力,这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的确是历史的大罪人。


笑谈历史zz


东汉未年,刘备,关公,张飞,到隆中三顾矛庐,请诸葛亮出了山。在诸葛亮的蛊惑下,与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孙权,联合下,才有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中华民族走向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沒有三顾矛庐,诸葛亮出山,很可能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改写,国泰民安。所以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

有诗为凭

诸葛亮

萧萧秋风七月寒,

孔明咽驾五丈塬。

初出矛庐舞东风,

连吳抗魏民声怨。

倒行逆施扶汉室,

三足鼎立天下乱。

大江南北起风云,

暴风骤雨又闪电。

出尔反尔无诚信,

巧借荊洲蓄狼烟。

七擒孟获试验田,

欺软怕硬耍手段。

木牛流马驽十矢,

六出岐山也妄然。

面对渭河长天叹!

唯愿子孙务桑田?

无意三国在倒写,

国泰民安高与天。


松鹤延年5016


应: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也不为过,天下一分为二时就免不了战争,若诸葛亮看准了全国的大势,助刘备帮曹操灭了东吴,或助东吴灭了曹操让国家统一起来,少了多少杀戳,诸葛亮帮刘备争了一席之地,又多出个蜀汉来,自己命名的《蜀汉》,弄了曹魏六分之一的地盘就是汉朝正统,汉献帝还活着,蜀汉怎么个正宗,结果呢荆州丢了,刘,关,张为战争死了,拖延囯家几十年的统一,连年战争除了死人蜀汉又得到了什么?

知己知彼,就蜀汉那点实力能统一国家吗?反到是刘禅厌倦长期战争,少让他的子民做无谓的牺牲,不做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事情,结果呢诸葛亮把自己的生命也搭进去了,要说他伟大真找不出理由,这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反到不及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真是奇了怪了!




9紫气東来


诸葛亮一生的是非功过?后人各执一词,赞褒者多,贬低者少,而认为诸葛亮是历史的罪人?那更要用事实来说话。
仅凭个人观点来说几句,又怕激怒了“诸葛”迷,免的招惹是非。

诸葛亮既然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就不该出山,应当当“隐士”。在《三国演义》里,管辂有多神奇,他能见上南斗、北斗星君,他能为赵颜祈寿,曹操许以高官厚禄,他皆不受,且管辂口德极好。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心态就是蔑视他人,标榜自己。

诸葛亮联吴抗曹,吴国出兵出力,刘备大得利益,可他不思感恩吴国,还玩着小伎俩,处处打压吴国君臣。借着荆州不还,和刘备一唱不和,当着“老赖”,若好借好还,关羽不死。

心知“夷陵之战”胜算概念很小,诸葛亮作为一国军师,却放任刘备胡来,那你这个军师是做什么的?

庞统之死、关羽之死、魏延之死都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喜欢拉帮结派,马谡是他的学生。街亭惨败,诸葛亮杀马谡是“丢車保帅”,保全自己,马谡当了替罪羊。

明知蜀国兵力、物力、财力不济,还“六出祁山”,实乃是穷兵黩武,每次北伐,都是蜀国军民的痛苦。


文都杨稼


诸葛亮的能力及政治品行是不容怀疑的,可以说是完美的。

但不能就此否认,诸葛亮的作为是逆历史潮流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夏、商、周、秦、西汉、大新、东汉、三国曹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就汉末三国来说,就是:东汉、曹魏、西晋。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一定把这段历史强行以蜀汉作为正统,穿插进来,那就是:

东汉、曹魏、蜀汉、曹魏、西晋。

是不是感觉很别扭,是很滑稽的事。

即便不这么复杂,那就是:东汉、蜀汉、西晋。

是不是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哦?

如果把蜀汉作为是东汉的延续,那就是:西汉、东汉、西晋。

没有了三国这一段,是不是感觉这段历史很不完整哪?

朝代变更,世袭罔替,这是很自然的事。

仅仅就汉末这一小段历史来看,似乎姓刘坐天下、当皇帝就是正统,其他人就是篡逆。

但放眼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来看,抛开夏、商、周三代断代史不说,难道秦朝就不正统、汉朝就不正统、晋朝就不正统、隋、唐、宋、元、明、清、民国,都不正统吗?

再说,曹魏是直接继承了东汉的禅让,西晋是直接继承魏、蜀合并后的曹魏禅让。

不管如何去评价曹魏、西晋的禅让,毕竟还有个形式。

蜀汉自立为帝,连一个基本的程序都没有。这跟西晋后期,匈奴刘渊自立为帝有啥区别?

当然,刘渊这姓刘,百分百是冒姓,他自己也承认。

话再说回来,不是姓刘就可以永远做帝王。也就说冒姓刘就不是不可以做帝王。

就因为刘备姓刘,一定要把蜀汉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统,的确太勉强。

从这点就可以推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是导致中华民族长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这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历史情结。

之所以,中华民族屡屡在亡国灭种的时刻,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躲过劫难。就得益于这个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

中华子孙无论走到哪里,它的根永远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原大地上。不管是谁做了帝王,不管是如何做了帝王,都可以原谅。但就是不原谅那些背叛祖国、背叛民族、出卖一分领土的那些人。

不能把刘备、诸葛亮等人看作是背叛祖国、民族一类的罪人,但他们毕竟是分裂了国家,导致了国家长久的混乱、分裂。

从这个意义上看,诸葛亮跟曹魏末期的那些小皇帝及东吴孙权、西晋后期那些帝王们一样,都是民族的罪人。

是他们的作为和不作为,导致了民族的灾难。

或许有人认为,如司马徽所言“孔明不得其时”。

历史不能为某一个人而单独造势吧。

不能要求曹魏、孙吴为了刘备、诸葛亮都偃旗息鼓、缴械投降吧。

再说,不逢其时,可以选择隐退,也可以屈就去侍奉曹魏、孙吴嘛。

如果诸葛亮辅佐东吴,击败了曹魏,统一中原,延续华夏的命脉。

起码我认为,诸葛亮是千古功臣。

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无论谁家做帝王,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稳定统一,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正统,就是功臣。

否则,就是罪人。

正眼看世界,睁眼看历史,不喜勿喷!



豹眼看历史


少年时代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愈看愈崇拜。在闭关自守的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生活教科书,诸葛亮的粉丝大有人在,从古至今都有无数的人为他唱赞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历史的全面分析解读,人的某些看法会渐渐的走向现实。我们的国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受三国演义思想文化的影响,当我们摆脱了这些荒谬的思想观念,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就会升华为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我们看三国故事时,被诸葛亮感动的一塌糊涂,崇拜他的智慧,崇拜他的为人,崇拜他的忠心耿耿。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在过去民间流传的一句话"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得确是有这样的人。

今天看到头条上的这个问题,细细的想了一下觉得诸葛先生还得确是一个千古罪人,其理由如下:第一诸葛亮是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是孔孟之道的第一践行者,自古至今做到了孔子提出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的伟大遗愿的只有诸葛先生一人,诸葛亮企图复兴灭亡的汉室江山,扶持了逸民刘备,对封建王朝历尽犬马之劳。在刘备死后,又扶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名为复兴汉室江山,实际上是为成就自己的梦想。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连年征战使人民生活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三国中蜀汉的人口自诸葛亮经营多年就几乎没有增加,而且吏治也十分腐败,蜀国官和民的比例是三国中最高的。

第二诸葛亮论战术有余,施战略偏执。在他的故事中尽是偷机取巧和走捷径的邪门歪道,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喻"、"空城计"等等以巧取胜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非常谬误的榜样,当今世界就有很多人不安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是偷奸取巧、玩弄心计,施展骗术,搅的天下大乱,奸邪当道,诚实难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些问题和社会教育无关係,搞阴谋诡计的祖师爷就是诸葛亮先生。

第三诸葛亮这个人心胸并不宽广,做为一国之丞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能够任用人才,培养人才。在三国中,吴魏两家都是人才济济,后起之秀纷涌而出,但诸葛先生治理的蜀国,连一个魏延都不能容,以至于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虽然选了一个姜维做接班人,但是蜀国的格局已经形成一种颓势的形态,诸葛之后无精英,没有人才万事空。以至于后来兵败如山倒,蜀汉政权倾刻灰飞烟灭。

其实三国演义中,许多故事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东西,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都是别人的故事,是作者罗贯中先生自己的塑造出来的一个偶像,但是这个偶像留给后人的负能量太大了,或许罗贯中先生就是一个千古罪人!


泰山124453211


诸葛亮是历史罪人,不过是当代人哗众取宠之言罢了。近些年,一些学者和专家用上帝视角看待古人,营造出一大批另人瞠目结舌之言论,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思维。所谓花样翻新,博取眼球而已。一部分认为诸葛亮之罪有以下几点,我将列举之并反驳。

一,诸葛亮是破坏统一的分裂分子。

诸葛亮隐居南阳时,自此乐毅管仲,自认为是辅佐王霸之材。并潜心研究天下大势,为四处流窜的军阀刘备提供分裂天下的《隆中对》策略。致使今后天下三分,国家处于分裂之中。又在刘备死后,一意孤行,屡次北伐,阻挠以曹魏为代表的统一势力。此其罪一也。


我的反驳观点是:

诸葛亮处于汉末军阀割据时代,当时东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各路豪强谁不愿意称孤道寡,诸葛亮以自己的才学和对汉末时期社会形势的分析,选择了以刘备为代表的兴复汉室的力量,提出自己三分天下的意见。并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这是诸葛亮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选择。三国时期全国确实处于分裂,然而三国之前的军阀割据难道就很好么?至少三足鼎立的格局,是在消灭大大小小无数军阀势力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三个国家的建立结束了他们今天被这路军阀杀,明天被那路军阀杀的悲惨局面。三国统治者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与民休休养生息的政策。这比起之前群龙无首的混战状态好多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呕心沥血维持弱小的王朝,南征北讨,用德政感化南蛮,用武力北伐曹魏,作为今天的我们来看,这是多么智慧和忠诚并且百折不挠的精神啊!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学习诸葛亮这种宝贵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况且,在封建时代,现代国家的概念还未形成,百姓知有朝廷不知有天下。天子当兵强马壮者为之,何为正统?三国之中谁都不算正统,所谓正统只是后世定义的。站在封建思想的角度上,东汉王朝才是正统。但是那是一个被历史和人民抛弃了的时代。如今的一些学者,却苛求几千年以前的古人,不考虑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标新立异以博人眼球。这是荒唐的,就跟斥责秦始皇当年为何不搞民主建国,却顽固的实行封建大一统专政一样荒诞不经。


二,诸葛亮把控蜀汉朝政,是个人野心膨胀的表现。

一部分认为: 刘备死后,年幼的刘禅继位。诸葛亮身负托孤重任,一步步总览大权。并且劳民伤财的进行北伐战争,最后无功而返。这是个人政治野心的体现。而诸葛亮这个野心家拿蜀汉百姓的性命与财富与曹魏争霸。

对于这个观点,我的看法是断章取义,危言耸听。试问三国时期,哪个统治者不是用百姓创造的财富和生命去巩固自己的政权。哪一家又不想统一天下呢?在内政不稳,外有强敌环伺的处境下,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保境安民。使蜀国境内政治清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连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都不得不由衷赞扬他的功绩:


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三国志. 诸葛亮传》

而蜀汉的百姓在诸葛亮死后仍怀念他的政策,为其建庙祭祀。站在百姓的角度开说,诸葛亮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三国志. 诸葛亮传》

从史料中,我只看到一个爱民如子,以民为本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勇于对抗强权的军事家。丝毫没有看到野心勃勃的军阀形象。诸葛亮或许真有野心,然而他的野心不是架空天子,求取自己的利益。而是封建时代那种不负先帝托孤之任,灭魏吞吴,兴复汉室的豪情壮志。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总结:

近些年来,某些专家在历史故事被人挖掘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每每出惊人之语。以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的眼光去评论封建时代的古人,却又剑走偏锋,不从当时的社会局限考虑,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古人形象一次次被颠覆,最后无非是落人笑话而已。伟人曾经说过对待过去的传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不能把古人一棍子全打扁。诸葛亮一生对于自己的国家,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百姓能爱民如子,对于西南少数民族能恩威并施,团结一致,并且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蜀汉帝国与强大的曹魏对抗。这种精神,已经足以流芳千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这些品德早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却为了博取关注,总是提出一些惊人之言论。窃以为,这并非真正的治史之法。最后我想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蜀相》做结语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闰土看历史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领军队平定北方之乱后,又拔转马头向南方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徐州后又追着刘备打到了荆州,不出意外的将荆州也收入囊中,矛头直指东吴!

就在这时刘备阵营军师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东吴,试图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一起抗击曹操!经过诸葛亮一番“唇枪舌剑”和东吴内部的斗争,最终孙刘两家达成共识,联合抗曹,并在赤壁摆下战场,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也就是这场战役让诸葛亮背上了历史罪人的称号!


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崛起,夺下了荆州,后来又夺取了益州,从此跟曹操,孙权成为三国鼎力之势,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导致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从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三分天下直接导致以下二点恶果:

一,三国共持续60年,而这60年里老百姓饱受战乱痛苦,战场上死伤的士兵不计其数!

二,三国最终由西晋司马氏统一,而由于西晋司马氏的无能直接导致了血腥的“五胡乱华”局面!


而如果当初曹操“赤壁之战”胜利了,肯定就会趁势击垮刘备,拿下东吴,然后攻下益州,夺取汉中完成当时全国大一统局面,成立一个新的王朝,让老百姓减少了60年的战乱之苦,当然也就没有后来西晋什么事了,而后面残忍的“五胡乱华”局面也就不会产生!


当然这个“锅”不能全让诸葛亮来背,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大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曹兵水土不服造成的,并不是诸葛亮的阴谋诡计造成的。而历史的进程也不会因为诸葛亮一人而改变,说诸葛亮是历史的大罪人,诸葛亮会喊“冤枉”的!


唐古看今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诸葛亮怎么会是历史的罪人了?!蜀汉如果没有诸葛亮,灭亡的会更快,即使不被曹魏灭了,东吴也会来找麻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出三分天下,火烧新野刘备不弃百姓,诸葛亮书千古绝唱《出师表》北伐报刘备知遇之恩,这是多么感人的至交情谊,偏偏有些人妄言剑走偏锋,总想推翻前人,以哗众取宠,显自己标新立异。诸葛亮怎么成了历史的大罪人了,是,诸葛亮连年征战,耗尽蜀汉国运,但是历来朝代的更迭都是如此,不只蜀汉,概莫能外。

君不见前有战国长平之战白起斩首坑杀45万人

君不见后有安史之乱士兵死伤三十多万人

诸葛亮做的哪一件事情祸国殃民了。不知道你是否读过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能写出来这种文章的人,你觉得他会是历史的大罪人么?

刘备能由一个织草席的平民到一方之主,蜀国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能坚持这么多年,这难道不是诸葛亮的功劳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为诸葛亮写的赞诗,诸葛亮以忠贞不渝、鞠躬尽瘁的精神,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他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

这样一个人物,怎么会是历史的大罪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