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天下大亂的根源在哪裡?道德經給我們指出了化解的方法

一般講價值,都是以人為中心去思考,什麼對我們最重要,或是相比之下什麼是優先的順序。

這就與價值觀有關。

但在老子的系統裡,就要換個角度思考。

首先,老子說天地萬物都有價值。為什麼?

因為是“道”選擇了這一切,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有價值,是“道”給它這樣的機會。

相對的,天地萬物都尊崇道而重視德;

並且,萬物這樣的做法是沒有人安排和命令的,自己就是這樣子。

這顯然是一個相當和諧的系統。

但問題是人類出現了,人類以自己的認知能力,在人的社會里形成了自己的比較小規模的一套價值觀。

這樣的價值觀在老子看來,問題就複雜了。

傅佩榮:天下大亂的根源在哪裡?道德經給我們指出了化解的方法


所以我們要環繞三個重點來探討:

01人的問題何在

在老子看來,人的社會出了問題,叫做天下大亂。

譬如,他說聖人要“復眾人之所過”,代表眾人有很多過失,聖人他要設法去彌補這些過錯;

在《道德經》第58章,老子直接說“人之迷,其日固久”,人類陷於迷惑的狀態已經很久了;

在《道德經》第62章,我們特別提到老子的宗教維度,說明每個人都希望“求以得,有罪以免”。

從上面引述的三章,都看得出來,人類社會的價值觀有嚴重的偏差。

這就是我們第一步要說明的,問題確實嚴重。

那麼,這些問題怎麼來的呢?

人類社會的問題,是人自己造成的;不能怪別人,要怪就怪人類自己。

因為人的認知能力只在區分和避難裡面打轉,很難上升到啟明的層次。

區分使人產生慾望;慾望一旦放縱的話,人與人之間必然產生各種矛盾和衝突。

02如何化解這些問題

老子一再強調“觀”這個字。

《道德經》第16章講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老子講到修煉,從“虛”和“靜”來修煉;

傅佩榮:天下大亂的根源在哪裡?道德經給我們指出了化解的方法

到最後,“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萬物都一直在發展中,我要觀察它們迴歸的方式。

最後迴歸到哪裡去?迴歸到“道”裡面去,這叫做“反者道之動”。

所以“觀”這個字很重要,代表要先客觀地去了解、去觀察。

更具體的是在第54章,老子最後結論說,我怎麼知道天下的情況呢?

關鍵就是“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國去觀邦國,以天下去觀天下”。

等於是我從我自己生命的處境,去看其他人的處境,這樣一來的話,就知道天下的問題到底怎麼回事了。

所以我們說“觀”這個字,在老子思想中是一個重點。

人要如何達到啟明的層次呢?

就是先設法“觀復”,然後“觀身”,然後再由“道”來看萬物。

由“道”來看萬物,老子是怎麼描寫的?

《道德經》第21章,他說我怎麼知道萬物的起源呢?

“以閱眾甫”,就是要看到萬物的父親、萬物的起源。

如果要修養人的德行,要“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就是大德的一種表現,是完全追隨著道,這樣才有可能觀。

最後“觀”到什麼情況?

老子用了兩個詞,一個叫做“襲明”,即保持啟明狀態;另外一個叫做“襲常”,保持恆久狀態。

而“明”和“常”又不能分開,就是所謂的“知常曰明”。

這就是所謂的“啟明”。

襲明和襲常,這樣才能夠讓一個人達到所謂的“玄德”。

“玄德”就是神奇奧妙的德的表現。

每個人都有德,德里面最明顯的就是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到達玄德的境界,就代表你所看到的是一個整體了。

老子又提到“玄同”,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

《道德經》第1章就已經告訴我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人只要能夠突破人類中心的觀念,從道來看一切的話,就會看到這一切都非常奧妙,神奇之中還有神奇,一層一層深入。

老子也提到“要妙”,就是這是一個精微奧妙的道理。

最後,當然希望做到“大順”,就是最大的順應。

像這些都是老子提醒我們:

你要認真地去修煉,怎麼樣去避兇,然後再趨吉,從區分到避難,然後再到啟明,到啟明的話,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人活在世界上,他的德很特別,是認知能力;但他能夠從認知作為區分,提升到避難,再提升到啟明;

從道的角度來看一切,他本身自然而然就常保平安喜樂,可以活得長久,各方面都很順暢,沒有問題。

03從真實到審美

由上面的描述,我們也可以感覺到,老子的價值觀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從真實展示了審美。

一般講價值觀,就是按照人的心智能力來分的:

第一個,我有認知能力,那我追求真實;

第二個,我有感受能力,那我追求審美;

第三個,我有欲求或慾望的能力,我就要追求行善。

所以,一般講人類社會的價值就分三種:“真”“美”“善”。

但是老子不一樣,道家哲學以“道”為核心,他的價值觀怎麼調整呢?

首先要把握的,就是真實。

人的認知能力有區分、避難、啟明。

啟明代表悟道;不要忘記,“道”才是最後的、永恆的、絕對的、究竟的真實。

一切從道而來,最後迴歸於道。

宇宙萬物本身只要是真實的,都代表它被道所選擇,都有它的價值,值得我們肯定,肯定之後就能加以欣賞。

所以老子是先把“善”放在一邊,設法突破人類中心主義,從道的角度來看待人的生命。

先不要計較善不善,他認為道的可貴在於,它是善人的寶貝,也是不善人獲得保護的一種重要條件。

所以善人不善人,不要太計較,都要包容。別人善,你對他好;別人不善,你也對他善,最後大家都獲得善了。

怎麼理解從真實到審美?

就是說,你如果肯定了萬物都來自於道,都是真實的,就很容易去欣賞它。

像莊子提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是這一切都來自於道,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你只要把人類中心的觀念放在一邊,純粹從道來看的話,宇宙萬物都值得欣賞。

別人問莊子道在哪裡,他說:道在螞蟻身上,在雜草裡面,在瓦塊裡面,在屎尿裡面。

這個說明什麼?

說明道無所不在。人類以為這邊高貴,那邊卑賤;這邊非常美好,那邊非常骯髒,那是人的看法。

從道來看的話,根本沒有這種善惡、美醜、高低的區分。

所以我們學了老子的價值觀,對於什麼是人類應該有的價值觀,可以稍微調整一下。

不要只侷限在狹小的人類社會里,只用一種相對的觀念去區分善與不善;

要儘量像道一樣,對一切都包容。

所以,我們談到老子的價值觀,要明確這三點:

第一,人的問題在於從道所獲得的德,這個德主要表現為認知能力;

而應用從區分開始,使人的慾望不斷往錯誤的方向發展,最後造成天下大亂。

第二,怎麼化解這些問題?

當然是要設法去悟道。

首先要“觀”,等於是由小見大,見小曰明;

同時要設法去學習道的作為,進入玄德、玄同、玄之又玄的境界,保持啟明與恆久的狀態;

最後才能保持你自然的樣子,道就在裡面了。

第三,在“真”和“美”和“善”三種重要價值中,儒家的重點放在“善”這個範疇;

而老子的重點在“真”與“美”這兩大範疇。

宇宙萬物都是真實,而道是究竟真實;

以道為基礎,作為來源與歸宿,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欣賞,可以獲得無限的審美感受。

傅佩榮:天下大亂的根源在哪裡?道德經給我們指出了化解的方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