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飲食,到底該多一“碘”,還是少一“碘”

導讀: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在門診中經常有甲狀腺疾病患者諮詢能不能吃碘鹽,雖然都是甲狀腺疾病,但關於碘的處理卻截然不同,如果不能科學應對,可能適得其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甲狀腺疾病和飲食的相互關係。

甲狀腺疾病與碘營養密切相關

甲狀腺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儲存及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的生長髮育及正常新陳代謝。碘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基本原料,因此碘營養與甲狀腺正常生理功能的發揮有著密切的關係。

無機碘在胃腸道很快被吸收形成碘化物,併到達甲狀腺或唾液腺,剩餘的則隨尿液排出。在缺碘的情況下,進入甲狀腺內的碘減少,從而使得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但是機體對此有相應的調節機制,隨後垂體TSH的分泌增加(這時TSH水平不一定超過正常範圍),TSH可刺激甲狀腺攝碘功能,來代償碘不足的情況。當機體攝入的碘增加時,進入甲狀腺內的碘也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輕度增加,反饋抑制垂體TSH的分泌(血TSH水平不一定低於正常範圍),避免甲狀腺攝入過多的碘,使得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範圍。

但是機體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碘嚴重缺乏且持續時間較長,機體的碘儲備耗盡,這時即使有再多的TSH也無濟於事,血甲狀腺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碘過多的情況下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相對複雜一些。大劑量碘對甲狀腺內碘有機化有阻斷作用,當血漿碘濃度下降後,碘的有機化又重新恢復,這被稱為Wolff-Chaikoff效應。因為機體的自身調節機制,一定時間內碘攝入過量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甲狀腺功能紊亂,但是Wolff-Chaikoff效應有時間依賴性,在動物試驗中,如果持續給予大鼠無機碘維持高血漿濃度,上述抑制作用會消失,因此長期碘攝入過量可導致甲狀腺自身調節失衡和功能紊亂,進而導致甲狀腺疾病發生,比如甲狀腺腫,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

加碘鹽是補碘的有效措施

1979年以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碘缺乏地區,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群患碘缺乏相關疾病概率高,其中甲狀腺腫的患病率達3%以上,嚴重地區甚至高於10%。1979年開始我國在碘缺乏地區開展食鹽加碘,1995年實行全民食鹽加碘。因為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為碘缺乏地區,我們從飲水和日常食物中無法獲得機體日常所需的碘量,因此加碘鹽仍然是需要的,在實行食鹽加碘政策期間有兩次碘濃度下調,如今,食鹽加碘已由“一刀切”調整為各省根據本省情況在規定標準範圍適度浮動30%,這樣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地區居民的需求。在全國31省市、自治區隨機抽樣78470例受試者進行的甲狀腺疾病與碘營養狀況流行病學調查(即TIDE研究)顯示,我國目前已經沒有碘缺乏省,這其中加碘鹽功不可沒。但是總人群中碘營養狀況是參差不齊的,其中,碘缺乏17.82%,碘充足40.21%,碘超足量23.23%,碘過量18.74%,因此,碘營養狀況仍然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富含碘的食物有哪些?

除了加碘鹽之外,一些食物屬於高碘食物,海產品的碘含量大於陸地食物,如海帶、紫菜、淡菜、鮮帶魚、乾貝、蚶幹、海參、海蜇及龍蝦等。動物性食物的碘含量大於植物性食物,其中蛋類、奶類的碘含量高於其他動物性食物,其次為肉類、淡水魚,水果和蔬菜的碘含量最低。如今物流業發達,內陸地區很容易獲得相應的高碘食品。對於缺碘人群可以適當補充這類食物,一些特殊人群對碘的需求量增加(比如孕婦和乳母),這時可以在日常飲食基礎上添加這類食物,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妊娠婦女應該定期攝入含碘豐富的海產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甲亢患者與碘

那麼對於已經罹患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如何對待加碘鹽和高碘食物呢?不同的甲狀腺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因此對富碘食物或加碘鹽的選擇截然不同。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要限碘,因為這類患者合成和分泌了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其甲狀腺對碘的生物利用度比正常人更高,如果再給予富碘食物,功能亢進的甲狀腺將合成更多的甲狀腺激素。因此,甲亢患者應該限制碘的攝入,儘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藥物。如果應用放射性碘治療甲亢,含碘多的食物,例如海藻類等應禁用至少7天。

甲減患者與碘

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原因很多,比如免疫疾病導致,手術切除,放射性碘治療的不良反應,甚至碘缺乏和碘過量都會引起甲減,不同病因處理方式不同。

如果甲狀腺組織全部被切除或者全部被破壞,機體已經不存在合成甲狀腺素的功能,治療方案是通過外源補充甲狀腺激素來滿足生理需要,那麼是否攝入富碘食物對病情沒有明顯影響。如果甲狀腺組織只是部分被破壞或者切除,那麼殘餘組織仍然具有攝碘功能,可以正常碘飲食,包括加碘鹽,為甲狀腺素合成提供原料。碘缺乏引發的甲減往往發生在缺碘地區,補碘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如果是非缺碘地區,或者亞臨床甲減的患者,可能是碘過量導致的,要搞清楚碘過量的原因,比如水源高碘,或者富碘食物過多,這種情況就需要限制碘攝入了。

自身免疫甲狀腺炎

這類甲狀腺疾病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感染、應激、性激素和碘攝入水平等)多種因素相關,其自身抗體陽性或水平增高,橋本甲狀腺炎是其主要類型。橋本甲狀腺炎起病隱匿,進展緩慢,臨床表現為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可以是正常、亢進或減退。在人群研究中有提示高碘飲食會增加慢性甲狀腺炎的患病率,因此對於橋本患者應採取低碘飲食,有利於患病率的下降。橋本患者應該如何限碘?過多的碘是否會加重病情,尤其是進展到甲狀腺功能減退階段的橋本患者是否還需要嚴格限制碘的攝入,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居民補碘指南》中提到,

碘攝入量增加可以促進功能正常單純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的患者發展為甲狀腺功能異常。因此,建議甲狀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狀腺炎患者適當限碘,可以食用加碘食鹽,但適當限制海帶、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攝入。

甲狀腺結節

隨著體檢的普及,甲狀腺結節越來越多見,人們對它關注度越來越高。甲狀腺結節主要是分辨其為良性結節還是惡性結節,然後根據結節的具體情況制訂應對措施。因為碘攝入量過多或不足都能使結節的患病率升高,所以對於結節患者要適碘飲食。但如果是甲狀腺結節有自主功能,並存在甲亢,則要限制碘的攝入。

參考文獻:

[1] 陳家倫主編. 碘缺乏病[M].臨床內分泌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CSE2018滕衛平教授相關報告:“TIDE研究”——中國居民碘營養和甲狀腺疾病狀況的相關結果.

[3] William F. Young(原著者).潘慧,朱慧娟,陳適.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第2卷:內分泌系統.科學出版社.

[4] 國居民補碘指南. 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制定者:中華醫學會地方病學分會、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5] 單忠豔.中國居民補碘指南解讀[J].中國居民補碘指南解讀.2019,39(4):347-3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