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历史是怎样的?缅甸官方历史书是怎么写的?缅甸的民族的来源是什么?

快乐的panda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这样一座邻国,它有着猖獗的毒贩,也有着遍地宝石,更有着佛国之称,这里就是缅甸。然而缅甸这个名字,并不是自古以来的叫法,在中国的历史书中,缅甸汉朝时期被称之为掸国,唐朝称它为骠国,宋朝称之为蒲甘,直到明朝开始才称它为缅甸,这个古名,缅甸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国家夹在中国、印度两国之间,自古以来深受中印两国的影响。那么,这个国家又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史,这个国家的民族又是由何而来呢?

缅甸地图

缅甸这个国家的起源,与印度的关系较深。据说当时有一位从印度而来的名为太公的王子,他在缅甸建立了太公古国,这是缅甸历史中的第一个国家。这种说法不仅被记载于梵文的经典传说故事中,我国的敦煌壁画对这个故事也有所记载。

缅甸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蒲甘王朝的建立,阿奴律陀王带领着缅甸人征服了掸族和孟族,这个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时间长达220多年,它是缅甸历史长河里,统治时期最长的一个王朝。

缅甸佛塔

在我国元朝年间,忽必烈带兵攻打蒲甘王朝,蒲甘国王臣服于元朝,在1287年到1290年的时间里,元朝在这里设立了缅中行省,它一直是元朝的藩属国。

随后,缅甸进入了分裂割据状态,直到1531年,东吁王朝的成立,这才迎来了缅甸历史中的一个强盛时期。1753年,贡榜王朝建立,在贡榜王朝统治的时期里,缅甸的国土面积基本定型。只可惜在19世纪中期,英缅战争爆发,战败的缅甸开始进入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缅甸寺庙

在1885年到1948年这段时期,缅甸一直被称之为英属缅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人的势力开始席卷东南亚。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缅甸赶走了他们土地上的英国统治者。但是,这不过是与虎谋皮罢了,日本人也有着强占缅甸的野心。

不过二战结束以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浪潮席卷全球,缅甸自然也不例外,缅甸人民开始争取国家独立,终于在1948年1月4日,这个国家拜托了英国殖民者,迎来了最终的胜利——缅甸联邦共和国宣布成立。

缅甸佛塔

再来谈一谈缅甸的民族来源,在缅甸的总人口数中,缅族人占据了60%的人口数,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不过,缅族人并不是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最原始民族,它是由中国历史上的白狼羌族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青藏高原上,曾经生活着众多的古羌族人,到了唐朝时期,随着吐蕃的日益强大,他们四处扩张,肆意侵略周边,导致生活在高原上的这些羌族人被迫流亡。

缅族人

在逃命的过程中,有一支名为白狼羌族的羌人队伍,几经波折终于到达了现在的缅甸。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与当地的土著结婚生子,逐渐演变成了这里的缅族人。所以在这个民族血液中,至今还流淌着一部分羌族人的血脉。

现在的缅甸,有闻名世界的军政府,有世界三大毒品产地之一的金三角,也已经成为了备受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这里融合,在这里发扬光大,也让曾经的蒲甘,成为了现在的千佛之国。


鸢飞九天2018


请安静,下面这位她最清楚:

大明王朝对云南西边和南边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地设立了六个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普洱)、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阿瓦城)、八百宣慰司、车里宣慰司、老挝宣慰司(琅勃拉邦),拥有漫长的印度洋出海口。

后来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兵败逃往缅甸,被缅甸王收留,吴三桂追至缅甸, 缅王弟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并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活捉永历帝朱由榔,然后将其献给吴三桂,然而当时吴三桂邀功心切立马自阿瓦城回军。

直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入侵中国云南,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1765年——1770年,清军四易主帅,四位主帅皆死于缅事,兵员伤亡数万,耗银1100万两;四次对缅甸的进攻也没有完全收复失地。

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战争结束后中缅关系又被重新纳入了东亚朝贡体系,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也有对这段历史的描写。

民国以来,又陆续进行了对抗日战争和自卫反击战,云南人民均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当国事衰微之时,云南就首当其冲,看来,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建设这个美丽的战略省份啊!


热土迷


缅甸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农业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缅甸联邦共和国是在1948年时才建立的,但缅甸形成统一国家的历史显然要久远得多,甚至可以上溯到中国的北宋时期。


提到缅甸,就不得不说缅族。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白狼羌,这是先秦时期古羌部落的一个分支。白狼羌最初生活在今天的川藏甘交界地带以及更南部的地区,后来南下缅甸才形成了缅族。

根据文献记载,白狼羌在隋唐时期被新兴的吐蕃王朝(藏族祖先)所灭,其族人大体融入藏族,但也有一部南下进入云南中部。南下的这支白狼羌族人沿着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太平江、瑞丽江河谷,最终进入今缅甸境内定居,并由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演化为农耕民族,从事水稻种植。

到了9世纪时,缅甸境内的白狼羌又吸收了周围孟族、骠族等土著,最终形成了缅族这个新民族。大约在11世纪中叶(中国北宋时期),南迁的白狼羌后裔阿奴律陀统一了缅甸,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的蒲甘王朝。至此,统一的缅甸正式形成。


从11世纪到19世纪,缅甸先后经历了蒲甘王朝、勃固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四个时期,而且与中国的宋、元、明、清4个王朝都有交集。在清朝乾隆年间,清军还与贡榜王朝先后爆发了4次大规模的战争,缅甸终因国力不支而妥协。此后,缅甸彻底走向衰落,逐渐沦为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

英军最终在1885年占领了缅甸全境,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殖民省。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又将缅甸划为了单独的“英属缅甸”,与“英属印度”平级。在英国殖民时期,缅甸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当时东亚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其中也包括缅甸。“英属印度”殖民地在1947年独立为印度与巴基斯坦在两国;“英属缅甸”则在1948年1月4日独立为缅甸联邦共和国,这就是今天的缅甸的来历。


历史的荒野


处于中南半岛的缅甸,为东南亚内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与泰国一样,国民多为信仰小乘佛教。虽然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还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历史上的缅甸各族,一般认为是从青藏高原、缅北地区迁徙下来的,每一波的移民浪潮逼迫着前一批移民向更南边迁徙。

于是,孟族人、钦族人、阿拉干人、掸族人以及克伦族人渐渐分散到高山、平原定居下来。刚开始时,这里并没有什么政治组织,基本以村庄为部落的组织单位,而家庭则是最小的单元。

按照英国戈·埃·哈威《缅甸史》认为:约公元300年,缅甸南部的孟族国家最早接受了从海上传入的印度文化、艺术和佛教。

实际上,当时缅甸地区最主要的国家是中缅甸灌溉区的骠国,存在时间一般为约公元1--10世纪。当然,除此之外,有孟人建立的国家,大概位置在如今缅甸南部丹那沙林沿海地区北部、锡唐河下游和伊洛瓦底江河谷;掸国,地处伊洛瓦底江上游和上缅甸东部;还有若开族人建立的国家,位于缅甸西部阿拉干。

在古代的缅甸,最早建立起国家的民族是孟族。公元前后,孟人就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居住,至10世纪,发展成的国家主要有郎迦戍(今缅甸最南部的丹那沙林)、土瓦(今缅甸南部土瓦)、直通(今萨尔温江入海口的马达班)、勃固(今缅甸勃固)和勃生(今缅甸南部勃生)等。

而掸族,根据波巴信的《缅甸史》载:约在公元1世纪时,已迁徙到中国南部的云南和缅甸边境,7世纪时进入上缅甸,于约公元650年建立了掸国。

古代缅甸最早的居民之一克伦族则主要分布于缅甸中部。据贺圣达《缅甸史》记载,克伦族于6--7世纪时从中国南部迁往缅甸,有学者甚至认为约公元5世纪左右,他们就进入了孟高棉语族的地区。

作为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则起源于中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青藏高原西北部之间--甘肃地区的“羌”人。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被迫迁往西藏东北部,于约公元2世纪越过重重山岭逃往南方,沉寂多个世纪后再次出现在南诏国境内。直到9--10世纪中期,他们才从南诏进入缅甸,最后定居于叫栖地区。

随后的时间里,缅族人依靠自己培养精良骑兵征服缅甸各族。原来,他们流浪南诏时,向当地老百姓学会了使用水牛、山坡梯田耕作和水稻种植,还学会了战争知识以及养殖马技术。

人口众多、善于学习的缅族,在缅甸地区逐渐强大起来,先后建立了几代强大的王朝。

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创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王朝(1044--1287年),阿奴律陀也成为首个缅族国王。

1057年,阿奴律陀亲率大军南下攻击南方孟人诸国,直通、勃固等先后臣服蒲甘。在直通,阿奴律陀获得很多小乘佛教的经典佛宝及众多僧侣,最终将他们都带回蒲甘,最终对蒲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再过二十年,到阿奴律陀去世时,蒲甘的统治范围已扩大了几倍,覆盖缅甸的多数区域,西至北阿拉干,南至丹那沙林北部,东至掸族山区。

蒲甘衰亡后,缅族仍控制着缅中与缅南的一些地区。此时,崛起的掸族诸部,在缅北建立数个小国。掸族三兄弟中最小的弟弟僧哥速,在1312年迁都彬亚,即彬亚王朝;三年后其子修云在缅中实皆另建一王朝,即实皆王朝。后来,两国国王都被僧哥速后裔--达多明披耶所杀,最终都于1364年被灭。

1539年,德彬瑞梯征服白古,很快就统一全缅,建立东吁王朝。1548年,出兵暹罗,但失败而归,返缅后就被卫兵刺杀。

德彬瑞梯的妹夫莽应龙继位,即占领东吁和其他重镇,他于1593年先后五次东征暹罗,均失败,不久也被刺杀。其子良渊亲王在阿瓦崛起,想再次统一全缅,关键时刻突然病逝,其子阿脑佩伦继位。为巩固其政权,阿脑佩伦率军南征,先后攻取卑谬、东吁,还从葡萄牙人手中“收回”沙廉,至达伦王时,东吁王朝的经济才恢复至建国初期。

1752年,木疏土酋雍籍牙攻占孟族人的根据地--达贡,改名仰光,再度统一缅甸,建立贡榜王朝。雍籍牙死后,其次子孟驳继位。

1824年,英国以印缅边境冲突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于同年5月攻占仰光。仰光战役,缅军伤亡至少五千多人。次年3月,英军北侵,王朝大将班都拉在直柳漂保卫战中阵亡,缅军顿时群龙无首,混乱不堪。

英军继续北上,于1826年2月攻占缅甸首都附近的城池--仰达波。24日,贡榜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仰达波条约》。主要内容:一、缅甸政府放弃对阿萨姆、曼尼波的统治;二、把缅甸的阿拉干和丹那沙林割让给英国;三、缅方赔偿军费1000万卢比(折合当时100万英镑);四、同意英国方面派使臣驻缅甸首都;五、英国船只可以自由出入缅甸海港,商船免税。

1837年,达耶瓦底登基,彻底撕毁《仰达波条约》,并驱逐英国驻缅使节。

1852年,英国又以英国船主被捕事件向缅宣战,发动第二次英缅战争。同年4月5日,英军再次攻占仰光,12月20日,印度总督宣布白古属于英国。1862年,英国将阿拉干、丹那沙林和白古三区,改为下缅甸行政区,受印度总督管辖。

1878年,锡袍王继位,政局非常混乱。1885年10月,英国以孟买缅甸贸易公司偷运木材事件为藉口,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11月,缅甸王室灭亡,全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


第三只眼看历史


曾经东南亚最强国缅甸历史小考,原来缅族祖先来自中国


太公国

缅甸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早在5000年前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境内的独龙江)流域已有人类居住。公元前4世纪,楚国人庄蹻 [qiāo]率楚军进入云南,扩地数千里,沟通了中缅之间的交往,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此开通。缅甸这时已经有了部落国家,这就是缅甸传说中的太公国。

哀牢国

太公国主要是缅甸史料记载,资料不多。而哀牢国在中国史书中出现较多。哀牢国的位置大约在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现在中国云南的保山周围,在古滇国的西边。公元前一世纪开始,西汉开疆拓土的 进程已经到了云南地区,滇国很快臣服汉帝国,滇国故地被汉帝国设置了益州郡(治所在昆明),汉帝国开始将势力范围伸入哀牢国。汉帝国在哀牢国设置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嶲唐(今云龙漕涧)、不韦(今隆阳金鸡)等四县,并入益州郡(治所在今昆明)。

公元45年,东汉军队追击原来滇国的反叛势力进入哀牢国,在“允掌”附近的展开大战,杀死起义军7000余人,俘虏5700余人,缴获马3000匹,牛羊3万余头,主帅栋蚕也被斩杀。这场大战导致很多哀牢国百姓惊慌逃亡至怒江以西地区及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也就是今天的缅甸境内。公元47年和公元69年,哀牢国两次主动归顺汉朝,东汉政府在这里设置了永昌郡。公元76年,哀牢国王起兵反汉,第二年汉帝国军队击败哀牢军队,哀牢国王类牢率部逃亡至怒江以西地区。至此,汉帝国基本控制住了怒江以东地区的哀牢土地。逃亡至怒江以西的哀牢国残余势力,很快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崛起,被以后的汉史称为“掸国”。

掸国和骠国

掸国后来和公元三世纪兴起在缅甸南部的骠国长期南北对抗,此消彼长,数度沉浮,列米满执政时期(242-281),掸国国力大增,周边小国纷纷归附,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王国。公元586年,骠国倾其全国之力北征,一举攻下掸国王城补甘姆,掸国土崩瓦解,掸国王族(哀牢王族)纷纷逃亡至哀牢故地。

骠国是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国,都城为卑谬,文化发达,擅长音乐。801 年(唐贞元十七年),骠国王雍羌由南诏王异牟寻引荐,遣子舒难陀(Shwenadaw)率乐队和舞蹈家,献其国乐至成都。次年,才来到长安。所献十二曲,乐工三十五人,内容多半涉及佛教经义。他们演奏乐曲时,是用海螺壳和镌刻精美的铜鼓来伴奏的,这种铜鼓与唐朝“南蛮”富室豪酋拥有的铜鼓非常相似。唐德宗授其国王以太常卿、舒难陀以太仆卿之名号。白居易等为此作了《骠国乐》,《新唐书·骠国传》对其歌舞艺术有详尽的描写。白居易又代德宗作覆书,赞其国王“得睦邻之善谋,秉事大之明义”。前两年有一部历史电视《舞乐传奇》,就是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

832 年(唐大和六年),骠国都城被南诏攻陷,骠国遂亡。

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起源

缅族起源于古代氐羌集团,是中国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缅人。白狼羌为战国前后南下的牦牛羌部落的一支,分布在今川两一带,历史上曾多次慕义归化内属,且曾独立立国。东汉初年起,白狼羌就与中原王朝有过联系。隋唐时白狼(羌)为吐蕃所灭,“其地没于吐蕃”。唐蕃战争使得白狼人从7世纪中叶起便开始了其流离失所的生活。白狼人或内迁中原,或臣服吐蕃,或南逃滇中。内迁和臣服者最终均为汉藏两族所同化,南逃滇中的白狼人在洱海一带生活了约半个世纪后,由于蒙舍诏的统一入诏行动和唐与南诏的天宝大战而无法安生,于8世纪初继续南下,沿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太平江、瑞丽江河谷通道于9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

在历史上,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建立的国家只要有机会就北犯中国,两国间的和平只存在于中国军力对其保持强大压力时。缅族政权历来都很强势,缅族精英阶层视扩张为体现民族精神的途径,国力稍有积累便要发动侵略战争,完全不顾双方的实力对比,盲目的扩张传统使缅甸屡陷险境。缅族底层人民是热情友好的虔诚佛教徒,但是缅族政权在精英层的掌控下,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好邻居。

蒲甘王朝-缅族

昨天讲到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的祖先白狼羌人在公元九世纪从中国迁移到缅甸境内后,和当地哀牢人的后代孟人和骠国人后代逐渐融合,慢慢从游牧民族转化成了农耕民族,形成了缅人。公元849年蒲甘王朝建立,1044年阿奴律陀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征服了孟族王朝的直通国等国, 臣服了属于傣泰民族的掸人国家后果占壁国等国, 势力一度达到鼎盛。掸族(Shan)与泰国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hai)、越南的泰族(Thai)、老挝的佬族(Lao)、中国的傣族(Dai)、印度的阿萨姆族(Assam),是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叫法的同一个民族,都是傣泰民族的一部分。

蒲甘王朝疆域如下图。

蒲甘王朝面对的北方大国是大理国,而和宋朝并不直接接壤。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国,南诏是彝族古部落与夜郎后裔趁中原自南北朝以来陷入乱局无暇南顾之机,在诸葛亮平定的南中地区建立的古国,属于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骠国就是被南诏国所灭。缅族的祖先白狼羌曾是南诏的臣民,为南诏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1056年,缅王阿奴律陀发大军攻其东南的萨统王国后,以求佛牙为名,率大军过境后果占壁侵犯强大的大理国,因劳师远征,被困于首都大理城郊,无可奈何只好与大理请和。缅族的好战和扩张精神开始显露。

后来元朝灭掉南宋和大理国后,蒲甘国不惧怕蒙古人的强势,先是杀掉了元朝的使者,后来更是竟然自不量力的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出动士卒四五万、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镇西路新附千额(今云南盈江县城)及原附金齿(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侵袭。元军击退缅军后,又追杀至缅甸境内占领北部大片地区。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两年后,蒲甘国王投降,缅甸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缅甸中部被元朝置为缅中行省。

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分裂时期

蒲甘王朝分崩离析后,缅甸重新陷入了分裂动荡的局面。这段时间主要的国家是南部的勃固国和北部的阿瓦国。勃固国是掸族建立的国家,同中国元 、明两代关系密切。元朝称它为“登笼国”,明朝称“得冷国”(都是“得楞族”的对音,即孟族国家),又称大古剌(即白古),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朝遣使周让至其国,立大古剌为“宣慰使司” 。1539年白古王朝为东吁王朝所灭。阿瓦国是另一支掸族建立的,同中国关系也是十分密切。公元1386~1425年,由于孟族统治集团之间有矛盾,在渺的孟族封建主劳骠要求阿瓦王进攻白古王频耶宇之子罗娑陀利,阿瓦王朝与白古王朝爆发战争,历史上称为四十年战争,两国国力因此消耗殆尽。公元1555年,阿瓦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

东吁王朝-缅族

东吁王朝(Toungoo Dynasty,1531~1752年),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史籍称其为洞吾、底兀剌。莽瑞体(缅名:德林瑞体)于1531年在东吁创建,故名。1551年,莽应龙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东吁王朝继承了缅族人好战扩张的秉性,1563年莽应龙派40万大军大举入侵暹罗(今泰国),并攻占暹罗国都阿瑜陀耶(今大城府),1568年又再次大规模进攻阿瑜陀耶。东吁王朝一度占据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如下图。

好战的东吁王朝征服了缅北本来臣服明朝的众多土司后,野心仍然不能满足,于是开始觊觎明朝的云南之地。明朝万历年间,1581年,莽应里继莽应龙之后继位东吁国王,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当年缅军的规模动辄都是数十万人。1582年,东吁军队攻破干崖,进入姚关(在今云南施甸县姚关),进攻顺宁(今云南风庆)、盏达(今云南盈江县莲花街),缅军所到之处“杀掠无算”。明朝政府派云南总兵沐昌祚移驻大理洱海指挥作战,封刘綎为腾越游击,邓子龙为永昌参军,调动数万军队赶赴云南前线。刘綎和邓子龙指挥的军队在当地少数民族地方势力的配合下,大败缅军于姚关以南的攀枝花,收复了湾甸、耿马等地。刘綎的大军收复陇川,收降汉奸岳风,接着又收复孟养、孟琏(今云南孟连)。不过后来,因为明朝内忧外患,再也无力收复被缅甸占领的广大地区。

东吁王朝发动的侵华战争前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破坏了木邦、孟养、孟密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残破凋敝不振”,缅军入侵所到之处,留下一片“白骨青燐”,以至数年之后“人犹切齿”。经过这场战争,明朝丧失了对孟养和木邦两宣慰司的统治,其范围相当于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那伽山脉以东直到掸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由掸族、低族、克钦族(景颇族)居住的地区。


集贤院居士


1989年以前,缅甸的国名写作Burma,源自该国最大的民族缅人Burmese,从1886年英国殖民开始到21世纪,英美等国一直用Burma,毫不理会军政府1989年改称的Myanmar,以视对其废除1990年昂山素季大选获胜结果并专权的否定,但新名字得到亚洲国家和联合国的认可。Myanmar源自巴利文和梵文,与Burma的含义均为“强者”。汉语“缅甸”意为“遥远的山间谷地”,汉藉曾有掸国、骠国、薄甘和缅国等不同称谓。

缅甸人的祖先来自北方的古代中华,史上先后有孟缅人、藏缅人和掸人三大移民潮,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同胞兄弟,史籍已有充分的论据。族裔多样化是当今缅甸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给出135个民族的统计数字,这还不包括华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罗兴亚人:人数约80万—100万,讲孟加拉语方言,无公民身份,缅甸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殖民时代移居者后裔)和少数以缅甸为家园的欧洲人。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约70%,克伦、掸、若开、孟、克钦、钦、克耶是7大少数民族。各民族语言和方言多达200种以上,缅语为国语,属汉藏语系表音文字,由33个字母和4声组成。该国商务活动通用英语,近年来汉语逐渐流行。全国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他为印度教和拜物教。

相传公元前5世纪在缅甸北部出现第一个称“太公王国”的城邦,缅甸史学界有(历史)“始于太公”之说。公元1044年,以薄甘为首都的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在伊洛瓦底江中部流域形成,万塔之城薄甘在缅的历史地位堪比邻邦之吴哥,鼎盛时有13000多座佛塔、寺庙等宗教建筑,现存2200多座。薄甘时代历经4个多世纪(王朝从1044年到1287年蒙古人入侵),期间缅人、孟人、掸人、若开人等相互影响,异彩纷呈,其衰落的主因是缅人独霸野心造成的民族冲突和疆土之争,由此有国外学者不认可薄甘是缅人身份象征的说法。薄甘王朝之后是缅甸的战国时期,再有重心逐渐南移的两个统一国家东吁和贡榜王朝。在这近千年历史中,来自北方蒙古人的征服短暂而剧烈,当地缅人、孟人、掸人等的冲突从未间断,与东邻暹罗的战争互有胜负,19世纪的西进行动惹恼殖民次大陆的英国,于是有1824、1852和1885年的三次英缅战争,结果是缅甸王朝不再,英国多了一处归属印度的殖民地。

按照英国人的史观,殖民缅甸颇有“被迫”的成分。缅甸人以其“特有的自豪和过分的傲慢”,“对自己的力量过分乐观”而不尊重英国(在印度)势力,征服阿拉干(现若开一带与孟加拉接壤),“干涉”阿萨姆。为在与法国东南亚之争中占据主动,英属印度总督先发制人,第一次战争以缅甸签署割地、赔款和开放口岸经商的首个不平等条约结束,英国“通过占领缅甸大部分沿海地区而使英属印度避免外国(法国)的挑战和当地(缅甸)嚣张气焰的影响”。第二次战争后英国完全吞并下缅甸(缅甸南部地区)。第三次战争,缅都城曼德勒被攻占,国王遭流放,缅甸向北方大国进贡的历史终结——史上缅中藩属关系礼仪大于实际,朝贡旨在展现缅甸作为独立国家维护疆土现状的和平愿望,北邻回报以定义模糊的安全保障,它始于薄甘王国对应的中华北宋,明清断续——缅甸被征服致中国西南大门洞开。

英国殖民缅甸时间不长,从1886年到1948年1月,期间还有1941年底到1945年的日本占领期。英国涉足缅甸相对不深,“分而治之”则是轻车熟路,缅人聚居区作为一个省由英属印度管辖(至1937年英国直接统辖,名曰自治),英国人管理境内的“山民”——少数民族,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这为缅甸独立后民族冲突埋下伏笔。它还为缅甸留下另一个遗产,废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冲击,维系国家统一与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没了,以致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至今,缅甸的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政党、军队乃至僧侣等一直难寻各自在国家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宁与发展也无从谈起。

日本入侵和占领成为改变缅甸殖民历史一段插曲,它高喊“亚洲人的亚洲”以排除西方势力和影响,描绘出“大东亚共荣圈”自由与繁荣的诱人蓝图。可在包括缅甸的东南亚所有国家,日本人以其“高人一等、横征暴敛和滥杀无辜”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占领缅甸4年半,日本人成就了昂山将军的功名。

作为坚定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热血男儿,昂山是日本在缅甸打击英军的积极合作者,帮助日军鏖战中国远征军的领路人,其少将头衔即由日军授予。但在日本势力日薄西山之际,昂山摇身加入反法西斯阵营,显赫经历和巨大反差既为他赢得声誉,也埋下悲剧的种子,1947年7月昂山被谋杀,时年32岁……不管英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如何评价,这位民族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人物代表着缅甸人的性格,昂山就是缅甸!要读懂这个国家,当细品昂山经历。

日本的占领客观上动摇英国殖民统治,1943年8月日本同意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独立政府”,1945年光复后当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澜壮阔,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


ruixuezhaofeng


“这便是东方了。空气热得令人眩晕,水面上浮起椰子油和檀木、肉桂和姜黄的气味儿。”20世纪初期,19岁乔治·奥威尔来到英属缅甸,在当地担任1名治安警察,有了第一本著作《缅甸岁月》。

随着乔治·奥威尔名气的变大,他的《缅甸岁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拜读,有助于西方人从中了解缅甸。其实,缅甸的开发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伊洛瓦底江边就已经有人类的村庄。

公元前200年,骠族人来到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逐渐控制连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道。而在2世纪的时候,兴起的缅族人在锡当河流域生活,他们随后接管骠河流域,建立起蒲甘城。

公元832年,来自中国云南的南诏国攻灭骠国,大量的骠族人转移到缅族人生活的蒲甘城。在那里,骠族人和缅族人互相融合……

公元1044年,缅甸开始形成统一国家,先后经历3个王朝:蒲甘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

统一后的古代缅甸,曾经牛气冲云天,不仅灭过暹罗(泰国),还跟中原王朝开战(比如跟忽必烈、乾隆的军队都打过)。

1824年到1885年几十年间,英国对缅甸发动3次大规模入侵,终于占据缅甸全境。他们将缅甸分为“上缅甸”“下缅甸”,当时作为印度的1个省。

下面比较零碎: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管理。1942年,日军赶跑英国人,占据缅甸。1945年,昂山将军领导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但不久英国重新控制。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至今。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家,占主体的民族是缅族,占总人口的72%。

缅甸最古老的民族是骠族,被中国云南的南诏攻灭后,他们融入缅族人当中。而崛起的缅族是缅甸历史进程的主力军,3次王朝统一都是缅族人完成的。

缅族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掌控缅甸领导权,而缅甸的“秦始皇”是生活在11世纪的阿奴律陀,1057年左右完成缅甸的第1次大统一。

缅甸的其他民族大大小小还有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果敢族”(汉人),以及闻名世界的“长脖子女人”的民族克伦族,还有人数众多的掸族人等等。


子屠龙


缅族属于藏羌族,夏朝从哈拉帕迁移后,羌人炎帝邦国到西域地区及河西走廊,分裂成大月氏、北骠、氐、藏、匈奴、党项、鲜卑等民族,商朝建立后称其西戎、西羌、羌戎。下图:夏朝迁移路线和丝绸之路南线勿合。
部分羌部族从秦岭进入四川,以四川为跳板进入云南后,再进入缅甸。而黄帝邦国系统进入关中和中原地区发展。蚩尤邦国系统进入山东,商称东夷。缅族就从云南进入缅甸的羌族人,是夏朝中羌邦国,炎帝羌部族系统。炎帝部族很强大,目前全世界近2亿炎帝后代,其中大月氏后代贾特人在印度8600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周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奈温,互称波胞,其中孕含炎黄兄弟之意。


柴墟子孙


和我们国家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人一样,缅甸也有着他们的主体民族,缅甸的主体民族是他们的缅族,缅族人在缅甸的人口占比非常巨大,占到了缅甸人口的60%多。

如果要说到缅甸缅族人的由来,其实和我们国家是有着一点关系的。

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由我们历史中的白狼羌发展而来的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中曾经生活着很多羌人,这些羌人大量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各个地区中,拥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当历史来到唐朝时期的时候, 随着吐蕃王朝的强大崛起,这些羌人的生活区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在吐蕃人具有侵略性地逼迫下,他们开始四散流亡了起来。

在这众多的羌人中,有一支族群被我们称之为白狼羌。

他们在受到吐蕃的冲击后,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通过重重的波折离开了青藏高原,然后通过云南进入到了现在的缅甸之中。


并由此在缅甸发展生息、最终发展成了现如今的缅族人。

当然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的是,缅族人并不全是由青藏高原中的白狼羌发展而来的。

就比如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是炎黄部落发展而来一样。

虽然炎黄部落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初过程中,炎黄部落却并不是唯一的始祖。

炎黄部落是吞并了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通过同化了他们之后,这才发展成了现今的中华民族的。

缅族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缅甸原本生活着很多当地的土著,在青藏高原的白狼羌人到来之后。

他们通过和这些缅甸当地土著的融合、通过对他们的同化,这才慢慢发展成了缅族人的最初先祖。



缅甸和清朝的战争以及乾隆对历史的阻碍

在接下来的历史中,缅甸一直处在一个很分散的状态中。

他们是一直到了我们的宋朝时期才开始建立了他们缅族历史中的第一个国家的。

在缅甸出现了第一个缅族国家之后,他们接下来也进入了各种复杂的王朝更迭史中。

而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和我们中原王朝的联系也是颇为密切的。

一直到了清朝的时候,随着缅甸的贡榜王朝逐渐强大、随着缅甸人从西方国家手中买到了不少杀伤力强大的火器后,他们开始挑战起了乾隆的霸权。


在当时,缅甸人和乾隆皇帝指派的军队打了一场长达七年的战争。

而以缅甸这个小国的力量,他们之所以能和清朝的军队打上七年的战争,除了缅甸本身的丛林地形不利于清朝骑兵施展开来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他们从西方国家手中买到的火器。

持有这些武器的他们,常常能使不使用火器的清朝士兵们吃上一个大亏。

因此他们才能以那么弱小的国力和乾隆皇帝硬刚了七年时间。

在最后的时候,清朝并不是在正面把缅甸给打服的。

他们是凭借着清帝国深厚无比的底蕴才生生把缅甸贡榜王朝给拖得投降的。

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的国力和乾隆继续死耗下去了,所以他们选择了投降,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清朝的一个藩属国。

而我们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乾隆思想的死板程度有多么之深厚了。



当时在缅甸作战的清朝士兵们是深刻认知到火器的强大伤害力的,所以在他们回到国内后,他们仍旧无法忘却这种武器的强大。

所以他们就劝诫乾隆皇帝应该吸取西方人的技术改进自己的火器装备,然后把这些火器装备推广到所有军队中。

但是在当时,乾隆皇帝却以一个使用火器可能会造成军队荒废了祖宗射箭技艺的借口而拒绝了手下们的建议。

然后使得我们的火器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在近代史中,尝到了挨打的滋味。

缅甸脱离英国人的掌控

在进入近代史之后,随着大殖民时代的到来、随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扩张,缅甸在当时变成了英国人的一个重要殖民地,接下来进入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中。

英国人对缅甸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了二战结束后。

在二战爆发过程中,缅甸遭受到了日本人的侵略。

在当时英国人虽然装备着很先进的武器,但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平常都很娇生惯养、没有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死作战的意志,所以他们在日本人的进攻下开始节节败退了起来。


正因为这种状况的出现,后来蒋介石还特意派出了远征军去支援他们。

正是在那里,远征军开始张扬出了我们的国威。

在二战结束后没到几年,随着英国人日不落帝国进入了穷途末路、随着英国人力量的严重折损。

缅甸与印度等国家一样,开始脱离了英国的管控,成为了一个自主的国家。

缅甸军事实力的弱小

不过缅甸在脱离了英国的管控之后,他们的军事实力却是很弱小的。

在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留在云南的一部分国军部队在强悍力量的逼迫下,开始逃亡到了缅甸。

当时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千人,但是这几千人在缅甸却给缅甸政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后来在台湾方面的支援下,这支军队发展壮大了起来,因为缅甸军队根本就打不过他们的原因,所以在接下来的许多年时间中,他们深切地感到了头痛起来。


他们在逼不得已之下是求着联合国,最终通过联合国的帮忙协调,才逼迫蒋介石把这些军队大部分召回台湾的。

而这些军队在缅甸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也给缅甸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历史痕迹,这个深刻的历史痕迹就是处于缅甸和泰国等国家边境的金三角。

所以说这就是缅甸的历史以及缅甸主体民族缅族人的由来,至于说缅甸官方的历史书我是不了解的,因此在这里就不过多地描述了。


孤客生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个国家,人家地方不大,但却一直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而且和中国关系还很铁。看过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都知道,当那帮子毒贩猖獗于金三角时,正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缉毒警通力合作,才剿灭了一波又一波猖狂的毒贩。

是的,这个小国家,叫做缅甸。

然而,缅甸只是它最新的一个名字,考虑到这个国家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比起很多欧洲国家都古老呢),古代的缅甸还有其他更古老的名称。今天老王就来简单说说缅甸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01

<strong>

在中国史籍上,唐代称缅甸为“膘国” , 宋代称为“蒲甘” ,元代称为“缅”,明代以后才称为“缅甸” 。

这其中,蒲甘是缅甸早期的国名,同时,也是蒲甘王朝都城的名称。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十二缅甸始末》中说:“缅人,古朱波也。汉通西南后,汉谓之掸,唐谓之骤,宋谓之缅,逮明朝主为缅甸宣慰司。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邀,道路修阻,固名之缅也。”

古缅族壁画

所以缅甸的得名,完全是我大明朝赐予的。

接下来老王再来说说缅甸的前身之一,蒲甘。话说蒲甘原是一个小村,位于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地处南不远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敏建县境内,和曼德勒相距不远,到仰光也仅仅500多公里。此地地势优越,交通方便,是云南经掸邦到不丹经商的必经之地。

传说公元847年时,有一位叫彬牙的缅甸部落酋长,曾在此地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刚开始这地儿人烟稀少,后来随着生产(双重意义)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就变成了一个乡镇。

蒲甘景色

不过直到阿奴律陀登基此地,建立蒲甘王朝之前,这个地方还只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雏形。它北与南诏为邻,东为山岭,除少数掸族外,几无人迹,而西南方均为膘族人之地,更南一点,就是得楞人的地盘。

蒲甘南部的直通和勃固,是缅甸各民族文化水平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孟族集居地,也是最早接受印度传入上座部佛教的区域,当时西部沿海地区的若开族,正在筹建区域自治,许多大小城镇也已逐渐兴旺和发达。

北部和东北部高原地带,则处于掸族封建土司的统治之下,摩尼镇和丹伦县等地区的吉仁族, 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特点,散居在各个地区和角落,从事农业生产,扩充实力,抵御外族的入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部孟族同中南半岛东南部势力——强大的高棉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北部的掸族同国力正在不断增强的南诏,进行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

所以,当时蒲甘周围邻国的情况是:东南面,是高棉族人建立的高棉王国,势力范围扩展到缅甸南部的颠那沙廉等沿海地区,和马来亚半岛。东南隔海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 一个力量强大的,控制了庞大地域的室利佛逝王国。西南隔海,统一了印度南部地区和锡兰,并将其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注辈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的道路。

从上面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阿奴律陀王登基后,欲完成统一缅甸之大业,绝非易举。

阿奴律陀王

首先,孟、掸两大强族之兴起,是最大的威胁和障碍。此外, 上述诸邻国, 随时都有入侵蒲甘的可能,这对蒲甘王国的存在和巩固显然是不利的。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条件,蒲甘王国何以能南征西伐,逐步扩大疆土,成为一个大国呢?

02

<strong>

这是因为,蒲甘王国虽然不大,但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也是异常丰富。根据考古发现,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玉米、豆类、香瓜等76种作物,堪称是舌尖上的蒲甘……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11世纪的古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

庄稼多了,也就能够供应得了更大的人口。从公元650年开始,许多由咱们云南流入缅甸境内的古缅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附近的著名产米区— 叫栖,始终是蒲甘坚固的经济支柱。

大量史料证明,蒲甘不仅便于同平原地区缅族人民联系,而且是当时正在迁移的缅甸人民的主要通道。因而有利于把缅族人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

再到后来,蒲甘盛世揉合了缅、孟、骡、贴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依靠佛教作为宗教精神思想,把各族人聚合起来。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文明基础,是立国强兵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显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而且,他们的作战主力缅族战士,更是有着勇不可当的战斗力。

03

<strong>

根据史料记载,古缅族的大规模南迁是在公元七至九世纪之间。尤其是强盛的南诏国攻陷膘国之后,才迅速流入缅甸境内的。

他们从云南来到缅甸的东北部,接着又迁徙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多数云集在蒲甘及其附近的叫栖县一带地区。他们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磨练了百折不挠的斗志,培养出了英勇顽强的强大战力。

如今的缅族女战士,英姿飒爽

而缅族人中的佼佼者——阿奴律陀,更是缅甸漫长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BOSS。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国家的繁荣兴旺,征服直通、阿拉干等地,使缅甸南、北部和西部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阿奴律陀凭借宗教战争取胜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学及建筑雕刻的发展。从此之后,缅甸人民笃信佛教,很自然地对这样一位佛教的传播者倍加信崇和怀念。

从古至今,各种缅甸史学家们纷纷撰文作书,歌颂阿奴律陀王的伟大功绩。

只不过他们当然不会提到,这位伟大人物也有可怕的另一面:1057年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后,曾经大开杀戒,给生活在直通的孟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孟族人民怨声载道,不断发起暴动。

哦,后来继承其王位的修罗王,就是在孟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丧命的。

阿奴律陀之后的一位明君江喜陀,就聪明得多了。他机智地采取了安抚和团结政策,对缅、孟族人民一视同仁。比如在宫廷中起用孟族人担任文武大臣,按照孟族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晋封礼,还册立孟族公主为王妃,用孟族的艺术风格建造阿难陀寺等著名庙塔。可谓是极尽讨好孟族人之能事。

江喜陀像

江喜陀年迈之时,为了使缅、孟两族人民长期友好相处,甚至把自己的宝贝千金瑞因梯,嫁给了前任孟族国王摩奴诃的曾孙那格达门,并生下了缅、孟混血王子——阿隆悉都。

阿隆悉都倒也不负众望,在位时颁布了全国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并把一切旧有的判例汇编成法典,还同一些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04

<strong>

如此,正是在诸位大佬的努力,外加内在外在的优越条件下,诞生了缅甸史上辉煌的蒲甘王朝。

这个盛世的确堪称经济繁荣, 武功震栋。经济上,足以供应大量寺院的修建,国势上,足以吸引外国高僧来访,并鼓励缅甸僧徒到锡兰等国求学。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强大兴盛的朝代,才有了后来的缅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