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这8个坏习惯千万要改掉啊

跳舞,这8个坏习惯千万要改掉啊

很多孩子在学舞蹈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而自己还全然不知,这样导致的后果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特别是对于要走专业舞蹈的孩子们,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坏习惯也许会造成的意想不到的伤害……就更别谈什么进步和提升了。

家长们快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下面这7个坏习惯:

跳舞,这8个坏习惯千万要改掉啊

1 平时不怎么跳,一跳就猛跳!猛跳!

平时不跳舞,一跳就猛然增加运动量,一跳几小时还都是热歌劲舞,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

这种方式的跳舞健身,不但训练效果不佳,反而容易出现意外的身体损伤,较常见的有关节损伤和肌腱拉伤等,还可能造成身体各器官的慢性损伤。

平时如果练舞时间较短,可在跳舞时选择少量轻缓的舞蹈,科学跳舞的基本原则就是循序渐进。

2 跳着跳着,突然停下来休息

尤其是夏天,跳舞后千万不要立刻停下来休息,跳舞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血液循环极快。

如果跳舞后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就会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

所以如果跳了快节奏的舞步,可以用柔缓的舞蹈动作作为结束,再走一走,拉伸一下,做几下深呼吸。

3 吃饱喝足后,马上进行剧烈的舞蹈动作

一般吃饱饭后,人体大部分血液集中在胃和肝脏,如果马上去跳舞,长期以往会使韧带松弛,导致胃下垂。

饭后立即作剧烈跳舞动作,将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这些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影响新陈代谢,甚至造成慢性胃病。

建议在每次吃饱后最好休息1-2小时以后在跳舞。对于经常跳舞的人来说,吃饭八分饱后,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跳舞,剧烈动作除外。

4 饿着肚子去跳舞

“既然说不能吃饱了饭去跳舞,那我不吃去跳舞,这样总可以吧?”

其实这也是不行的。饱腹运动有害健康,空腹运动同样不科学。

据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副教授指出,空腹锻炼会导致头晕眼花,甚至呕吐,出现“运动性低血糖”,增加意外伤害的几率。

跳舞前一定要吃一点容易消化的东西,不要吃脂肪和蛋白质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5 为了节省时间,忽略热身

这一点舞蹈老师一定强调了很多遍,跳舞前要热身!要热身!要!热!身!

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热身就直接进入高强度的舞蹈训练,这样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而且会更容易疲劳。

6 才开始学习舞蹈,就高强度训练

很多孩子刚开始跳舞,难免容易沉迷其中。做舞蹈动作时过于勉强自己,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扭伤,更也会对以后的舞蹈训练造成心理阴影。

初学者刚开始跳舞切勿追求大强度、高难度动作训练,最好从舒缓的动作开始练起。

主观感觉以不影响自己的正常说话、或在感到肌肉酸痛前适可而止。(这个可以作为参考一下)

7 跳舞前和跳舞时,都不补水,跳完之后猛喝水

跳舞前就要喝水,以防跳舞时补水不及时。一般跳舞前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应该喝水。

每个人跳舞时排汗量不同,需要补充的水分也不一样,只要保证不感到口渴就行。

跳舞运动后往往口渴难耐,如果慌不择食一口气喝个够,会造成更加疲劳。大量饮水的结果只会是导致盐分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抽筋。所以记得时刻补水。

8 跳舞后全身是汗,立即洗澡

跳舞后立即去洗热水澡,会刺激毛孔扩张,血液主要集中到皮肤,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不足以供应身体其它部位,容易造成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等症状。

跳舞后立即去洗冷水澡危害更多,冷水浴会使身体毛孔立即闭合,毛细血管收缩,阻断身体与外界循环。虽然短时间身体感觉清爽,却阻断体热的散发不利于肌肉的恢复,长此以往则会使身体生病。

跳舞后建议适当休息30分钟左右,待身体恢复到健身前的状态,就可以开始洗澡了。水温接近体温,夏季最佳水温为35-37度。

小伙伴们,作为一名专业的小舞者,切记不要做以上这些事!如果没有这些习惯那是最好的,有的一定要赶紧改掉~

跳舞,这8个坏习惯千万要改掉啊

如果这篇文章帮助到了你,

就转发给更多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